閣樓裡的哲學家
 
作者: 埃米爾.梭維斯特 
譯者: 楊芩雯
書城編號: 1383821

原價: HK$100.00
現售: HK$95 節省: HK$5

購買此書 10本或以上 9折, 60本或以上 8折

購買後立即進貨, 約需 7-12 天

 
 
出版社: 八旗文化
出版日期: 2018/02
頁數: 272
尺寸: 13x21
ISBN: 9789869590563

商品簡介
從狹小閣樓裡,他放眼巴黎,
望穿世間困苦,在最細微處深刻體會人性光輝之美。

十二篇日記形式隨筆,譜成一部「愛的哲學」,記述人性在黑暗中展現的善良、單純、分享、成全、互助、同理心等諸多光輝。

法國作家梭維斯特筆下這位「閣樓裡的哲學家」,其實只是一介蝸居巴黎公寓屋頂下陋室的平凡人,他具備一身平庸的特質:多愁善感,也愛牢騷抱怨;多半不安於現狀,有時又太過滿足於當下。

那麼何以稱他為「哲學家」?
因為他從周遭生活觀察諸多故事與細節,照見人性陰暗與光輝,一次次從中得到體悟與滿足。

在書中隨四季流轉、以十二篇日記隨筆紀錄的生活體會中,他發現,人生在物質與意義、外在與心靈之間追尋的並非表象純粹的享樂,而是得在現世諸多矛盾間做出取捨,而箇中真諦不過是在平凡與樸實中尋得心靈的富足與平靜。

《閣樓裡的哲學家》看似章章分散獨立,實則情節環環相扣;每章背後都是某一人性主題的探討,讀來卻不具說教意味,文字畫面彷彿置身十九世紀巴黎街頭和鄉間,端望著善與惡、上與下的衝突和化解;如臨其境地感受到在「哲學家」輕快誠摯的口吻敘述下,那些人物性情的悲喜情緒,以及當中蘊含深刻且純淨的精神。

目錄
序言
第一卷
第一章 新年的禮物
第二章 狂歡節
第三章 窗景為我們上的課
第四章 互愛
第五章 補償
第二卷
第六章 墨里斯叔叔
第七章 權力的代價,名氣的價值
第八章 厭世與悔悟
第九章 米歇爾.亞洛一家人
第三卷
第十章 我們的國家
第十一章 物品的精神之用
第十二章 歲末

【試閱文字】

【第一章 新年的禮物 (節選)】

正午十二點。一陣敲門聲傳來;有個窮女孩走進門,喊著我的名字致意。我一時想不起她是誰,但是她看著我,面帶笑容。啊!是波蕾特!可是我幾乎有一整年沒見過她,波蕾特已不再是當初那個女孩:那時她還只是個孩子,現在幾乎是個年輕女子了。
波蕾特纖瘦、蒼白,衣著欠佳;但她的神情始終一如當初的直率、坦蕩──同樣的雙唇,對每一個字送上微笑,彷彿在尋求對方的同情;同樣的嗓音,略帶羞怯卻流露情感。波蕾特稱不上漂亮,甚至可說相貌平庸;但我認為她很迷人。或許她並非如此,而僅是我單方面的想法。對我而言,波蕾特是最快樂的回憶之一。
這件事發生在一個國定假日的夜晚。繽紛燈火點亮了我們的建築地標,千面旗幟隨晚風鼓動,煙火也將火焰射向戰神廣場中央。突然間,莫名的騷動在密集的人群中掀起一陣恐慌:眾人大聲叫喊,匆促地往前推擠;體弱者撲跌在地上,被驚慌的人群踐踏而過。我奇蹟似地從混亂中逃脫,想趕緊離開,這時,有個孩子瀕臨死亡的哭喊聲讓我停下動作:我回到混亂的人群當中,費盡力氣在生命交關之際救出波蕾特。
這已經是兩年前的事了:在那之後,我和這孩子許久未見,差點就忘了她;但波蕾特出於感恩,將之牢記在心,在一年之初前來表達對我的新年祝福。此外,她還帶來一盆盛開的桂竹香,是她親手種下照顧的:那盆花完完全全地屬於她,因為她的呵護、毅力和耐心,才得來手上這盆花。
桂竹香種在尋常的盆子裡;不過平日製作圓紙盒維生的波蕾特把盆栽裝進藤蔓花紋的亮面紙盒內。這品味不能說沒有進步空間,但我感受到的關心與善意並無半分減損。
這意外的禮物、小女孩略為泛紅的臉蛋、她結結巴巴的祝福,就像是一道陽光,驅散我內心縈繞的迷霧。我的心緒突然從夜晚的灰暗轉變成黎明時分最明亮的色調。我招呼波蕾特坐下,心情輕鬆地問起她的近況。
小女孩起初只以單音節的字回答,然而情況很快就翻轉成我不時插上幾句話,打斷她的私密長談。這可憐的孩子過著苦日子,她從小無父無母,與哥哥、妹妹和老祖母同住,她總是說祖母「在貧困中拉拔他們長大」。
不過波蕾特現在能幫祖母做圓紙盒,小妹佩琳開始拾起縫衣針,而哥哥亨利則去當印刷學徒。若非工作上的損失和必要支出,一切都會順利的──若非衣服磨損、胃口變大,以及無法得到免費溫暖陽光的冬天來臨。波蕾特抱怨蠟燭燒得太快,還有花了太多錢購買柴薪。她們住的閣樓壁爐太大,一捆木柴在裡面簡直只像是一根火柴,而且閣樓離屋頂太近,一起風就會將雨水刮進家裡,一到冬天爐灶上頭還會漏水,他們只得棄置不用,遷就地用土鍋來做飯。波蕾特說祖母常提起附近有位掮客在賣爐子,但是他開價七法朗;目前家裡的艱難處境根本無法負擔如此花費:最後,這一家人因為經濟情況而屈從於忍受寒冷!
當波蕾特陳述時,我察覺自己漸漸擺脫了煩躁不安和低落情緒。這個做紙盒的小女孩所透露的第一樁心事,讓我暗地許下願望,而且很快就演變成一項計畫。我問起她的日常工作狀況,她說待會兒離開後得和哥哥、妹妹及祖母同去拜訪幾位他們平時的雇主。我隨即打定計畫。我告訴這孩子自己晚上會去見她,然後致上謝意,送她離開。
我把桂竹香擺在敞開的窗旁,窗台上有束陽光向它表示歡迎;鳥兒在四周歌唱,天空已然清澈,這一天原本開始得陰沉無比,現在卻變得清澈明朗。我邊在房裡來回走著,邊唱著歌,接著匆匆戴起帽子穿上大衣,走出家門。

下午三點鐘。我和鄰居全談好了,他是個煙囪清掃工,會將我的舊爐子整理如新。我們預計五點出發,把爐子送到波蕾特祖母家裡裝設。
午夜。一切順利。我在約定時間來到老婦人的家裡;她還沒回來。我的皮蒙人鄰居裝好了爐子,我則從自己的冬季存量中拿了十幾根柴薪,放進那大壁爐裡。我在家裡會用走動來取暖、或是早點休息彌補這些減損。每聽見一聲階梯上的腳步聲,我就為之心驚;我緊張得發顫,惟恐他們打斷準備工作,破壞了我準備的意外驚喜。幸好沒有!眼看一切準備就緒:爐子裡燒起的明火發出輕柔低語,桌上有盞小煤氣燈燃亮著,一瓶備用的煤油就擺在架上。煙囪清掃工已經先離開。原先惟恐這家人會突然返家的恐懼,現在已變成對他們遲遲未歸的不耐。我終於聽見孩子們的聲音,他們到家了:大伙兒推開門衝進來,但全都在驚詫中停下動作。
看見煤氣燈、火爐,以及彷彿魔術師般置身奇蹟間的訪客,他們幾乎被嚇倒了。波蕾特最先明白了狀況,向這時才上樓走到家門的祖母解釋清楚。眼淚、狂喜與感謝隨之而來。
但驚喜還沒結束。小妹拉開烤爐,發現一些栗子剛烤好;祖母伸手觸摸擺在餐櫃上的一瓶瓶蘋果酒;我拿出藏在籃子裡的牛舌、一罐奶油和幾個新鮮麵包卷。
他們的驚喜立刻轉為崇拜,這個小家庭從未見過如此盛宴!他們攤平桌布,坐下來享用餐點;這是一席獻給所有人的餐宴,每個人都各有貢獻。我只帶了晚餐來,歡樂則由老婦人和她的孫兒女供應。
多少笑聲沒來由地爆發!多少不求解答的問題、或者不為任何問題的解答爭相提出!老婦人也感染了孩子們的喜悅!窮人忘卻自身不幸時所展現的安逸總能觸動我。他們習慣活在當下,在得到快樂之時便善加利用。而飲食過度的富人則難以滿足:他們需要時間點及一切條件皆合他們的心意時,才肯感受快樂。
那一晚過得飛快。老婦人向我傾吐她的人生過往,時而微笑,時而拭淚。佩琳用她清新的年輕嗓音獻唱一首老歌謠。亨利告訴大家自己得幫忙送稿的那些大作家的大小事。最後,我們不得不道別,這幸福的一家人沒忘了再次表示感謝。
我放慢回家的腳步,全心、喜悅地回味今晚這簡單的活動。這給予我莫大的安慰與啟示。現在,新年對我不再毫無用處;我知道沒有人會不快樂到沒有東西可以給予,且沒有禮物可收。
回到家時,我看見富裕鄰居的新馬車,她也剛從晚宴返家。她急躁地躍下馬車的踏階,我聽見她帶著極度的不耐喃喃說著:「總算到了!」
而我,離開波蕾特一家人時說的是:「時光匆匆啊!


【第九章・米歇爾.亞洛一家人 (節選)】

今早我在整理藏書時,吉妮維耶太太帶著我每週日都會向她購買的一籃水果進門來。在這區住了將近二十年,我總會到她的小水果舖光顧。也許我能在別處尋得較好的服務,但吉妮維耶太太的顧客寥寥可數,我離開會讓她受傷,而且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對我來說,我們相識已久,這讓我對她有某種不言而喻的責任;我的光顧已成她的收入來源。
她把水果籃放在桌上。我想請她的木匠丈夫替書櫃加些層板,她連忙下樓喚他上來。
起初我沒注意到她的神情或是說話語調,但現在回想起來,她似乎不像往常那樣愉快。吉妮維耶太太是為了什麼心煩嗎?
可憐的女人!她最好的時光都在經受嚴峻的考驗,她可能會認為自己應得的磨難都已全數遇上了。就算活到百歲,我也永遠忘不了當初讓我們相識、也讓她贏得我敬意的情景。
那發生在我剛搬來這個郊區時。我注意到她空蕩蕩、乏人問津的水果舖,被那遺世孤立的景象吸引,於是我進去買了點東西。我一向直覺地偏愛這種簡陋店舖,店裡的選擇雖少,但我想自己的消費就代表了對貧窮弟兄的同情。對生活艱困的人來說,這些小買賣幾乎總意味著希望的依靠,是某些孤兒謀生的唯一方式。這些小店商人不求致富,而是為了謀生!你向他消費不僅僅是一筆交易,同時也是一件善舉。
吉妮維耶太太當時仍年輕,卻早已失去在窮人身上很快就會凋零的青春風華。她的丈夫是位靈巧的木匠,心思卻日漸遠離工作,用作坊生動的用語來形容,就像個神聖星期一的信奉者。他一週總是只拿到兩三天的工資,卻全數奉獻給城牆外的神祇,使得吉妮維耶太太不得不扛起所有家計。
有天夜裡,我去向她買點水果時,聽見店舖後方傳來爭執聲。有幾個女人的嗓音,我聽出其中一人正是吉妮維耶太太,她泣不成聲。再朝裡望,我發現這個賣水果的女人正吻著她懷中的孩子,有個農村的奶媽似乎正在向她討薪水。這可憐的女人顯然所有解釋與托詞都已用盡,靜靜哭著,一位鄰居試圖安撫村婦,卻只是枉然。這個奶媽由於視錢如命(這是艱苦農村生活的惡性)而激動不已,也因為拿不到預期可得的薪水而失望,正不停出言指責、威脅和辱罵對方。我情非得已地聽著這場爭執,不敢介入、也沒想到要離開,這時米歇爾.亞洛出現在店門口。
這位木匠剛從城外回來,他今天大半時光都耗在酒吧裡。他沒繫皮帶,脖子上的襯衫鈕釦解開,身上不見任何高貴的工作痕跡:他手中拎著前才剛從泥濘裡撿起來的帽子;頭髮蓬亂,眼神呆滯,臉色在酒醉過後泛著蒼白。他進門時腳步踉蹌,迷亂地環顧四周,喊著吉妮維耶的名字。
她聞聲一躍而起,衝進店裡,但一看見那連站都站不穩的可悲男人,她緊擁著孩子,俯身哭了起來。
村婦和鄰居也尾隨而來。
「喔!夠了!」奶媽憤怒地叫道:「妳到底有沒有打算付我錢?」
「這就要問管錢的老爺了。」隔壁的女人諷刺地回答,手指著挨在櫃台邊的木匠。
村婦直直看著他。
「好啊!這就是孩子的爸爸呀。」她回話:「好個懶乞丐!沒錢付給老實人,卻能喝成這副德性。」
醉漢抬起頭來。
「什麼!什麼!」他結結巴巴說著:「誰在說什麼酒的事?除了白蘭地我什麼都沒喝!可我現在要再回去喝點酒!老婆,把錢給我,幾個朋友還在托雷爸爸酒吧裡等我。」
吉妮維耶沒回應。他繞進櫃台,打開抽屜開始翻找。
「你看見這家人的錢都到哪兒去了吧!」鄰居向村婦說:「他全拿走了,這可憐又悲哀的女人是要怎麼付你錢?」
「是我害的嗎?」保母答道,她很生氣。「錢是他們欠我的,不管怎樣都得付!」
一如農村婦女的囉嗦,她開始滔滔不絕說著自己如何照顧小孩,以及帶小孩所有的花費。她越是細細憶述,就越認為自己更站得住腳,也更加氣憤。這可憐的母親顯然擔心孩子會被發狂的她嚇壞,於是回到店鋪後方,將孩子放進搖籃。
我分辨不出村婦究竟是將這母親的舉動視為決心逃避,或是被激動的情緒蒙蔽了人心;她衝進後室,我聽見裡頭傳出爭吵聲,嬰孩的哭聲也隨即響起。仍在翻找抽屜的木匠嚇了一跳,抬起頭來。
吉妮維耶此時出現在門口,那村婦試圖從她懷裡搶走孩子。她跑向櫃台,躲到丈夫背後哭喊:
「米歇爾,保護你兒子!」
醉漢立刻站起身子,像個剛睡醒的人。
「我兒子!」他含糊地說道:「什麼兒子?」
他低頭看著嬰孩,臉上隱約閃過一絲清明的神智。
「羅勃,」他接著說:「是羅勃!」
他試圖站穩身子好將孩子接抱過來,腳步卻是搖搖晃晃。奶媽氣沖沖地走近。
「我的錢拿來,否則我要帶走小孩!」她吼道:「這孩子是我餵大的:這養育費妳要是不付,那麼對你們來說,他就跟死了沒兩樣。沒得到酬勞或小孩,我是不會走人的。」
「那妳打算拿他怎麼樣?」吉妮維耶把羅勃緊緊抱在胸前,喃喃說著。
「送去救濟院!」村婦厲聲答道:「那地方當個媽都比妳稱職,因為他們至少還會負擔小孩的吃喝。」
聽見「救濟院」這三個字,吉妮維耶驚恐地叫出聲。她環抱兒子藏進懷中,伸掌護著退到牆邊抵著,像是一頭保衛幼獸的母獅。鄰居和我在一旁注視著,不知如何是好。至於米歇爾,他輪番看了看我們,顯然正試圖努力理解眼前所見。當他的目光落在吉妮維耶和孩子身上時,眼裡閃現著快樂的光芒,但轉向我們時卻又是遲疑而愚蠢。
最後歷經一番明顯的莫大掙扎後,他大聲喊道:「等一下!」


埃米爾.梭維斯特 埃米爾・梭維斯特Émile Souvestre(1806-1854)
十九世紀法國作家,生於法國西北部臨海小城莫爾萊(Morlaix),原想承襲父業擔任土木工程師,最終仍受寫作的熱情召喚,開始創作。
梭維斯特在作品初試啼聲後定居於巴黎,但他曾做過律師、記者、教授,甚至是出版商人,對於社會的理解目光獨到,而他作品中貫有的反思與觀察,也正起源於他豐富的人生經歷。
梭維斯特因健康問題在壯年時驟然離世,得年四十八,留給後世約六十本著作,類型包含小說、散文、戲劇等。法蘭西學院在他逝世當年頒贈蘭柏特獎(Prix Lambert)予其遺孀,以表彰梭維斯特及《閣樓裡的哲學家》「對人性道德的至高貢獻」。

譯者
楊芩雯
專職譯者。譯有《強尼上戰場》、《總統的人馬》、《柬埔寨》、《製造俄羅斯》、《普丁的國家》、《蝗蟲效應》。

*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之用, 香港書城並不保證以上資料的準確性及完整性。
* 如送貨地址在香港以外, 當書籍/產品入口時, 顧客須自行繳付入口關稅和其他入口銷售稅項。

 

 

 

  我的賬戶 |  購物車 |  出版社 |  團購優惠
加入供應商 |  廣告刊登 |  公司簡介 |  條款及細則

香港書城 版權所有 私隱政策聲明

顯示模式: 電腦版 (改為: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