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動物說話的男人:所羅門王的指環作者的狗貓行為觀察學【動物行為學之父、諾貝爾獎得主科普經典,逝世30週年紀念版】
 
作者: 康拉德.勞倫茲 
譯者: 張冰潔
書城編號: 1428282

原價: HK$120.00
現售: HK$114 節省: HK$6

購買此書 10本或以上 9折, 60本或以上 8折

購買後立即進貨, 約需 7-12 天

 
 
出版社: 木馬文化
出版日期: 2018/08
頁數: 272
尺寸: 14.8x21
ISBN: 9789863595687

商品簡介
【專文・經典推薦】
顏聖紘(國立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副教授)
黃貞祥(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泛科學專欄作者)
王齡敏(獸醫師、臺灣猛禽研究會猛禽救傷站主任)
林子軒(貓行為諮詢專科醫師)
駱以軍(作家)

內容介紹
被譽為「能和動物說話的男人」——諾貝爾獎得主不朽科普經典

動物流露出的每個意願都是「善意的」,
而這種「善意」其實是人類早已失去的樂園。

當代動物行為學世界權威、諾貝爾獎得主康拉德・勞倫茲繼《所羅門王的指環》後最膾炙讀者、溫暖人心之作。勞倫茲以從小飼養貓狗親身經驗,及其日後從事動物行為科學研究,進而解開人和貓狗間親密的情感之謎。

「沒有一種動物的生活方式,能像狗一樣改變得那麼徹底;
相反地,沒有一種動物像貓一樣,
和人類相處達數千年之久卻毫無改變。」

*動物會因戰爭而感到悲傷?
*狗會阻止主人過量飲酒?
*從小與狗相處能提升人際關係?
*不要光看狗貓的外貌,要像情人一樣個性合才行?
*貓和狗能擁有真正的友誼?
*常和快樂的狗貓相處,也能讓自己快樂?

「很多喜歡狗的人不喜歡貓,喜歡貓的人又可能討厭狗。不過我想,如果能用心細膩地看待、認識牠們各自的優點,同時撰寫這兩種動物,反而是理解貓和狗,以及人類的愛的一種絕佳嘗試。」——康拉德・勞倫茲

當代唯一描寫貓狗行為學經典之作!
德文原著譯為多國版本,全球暢銷不輟!
紀念作者逝世三十週年,經典重譯!

「極具啟發性與豐富知識量!」————《紐約時報》書評
「勞倫茲的理念影響深遠,懷抱無窮熱情!」————《泰晤士報》文學專刊
「一篇關於人以及陪伴他們的朋友的最棒觀察!」————Amazon.com讀者

本書特色
●當代動物行為學權威、諾貝爾生醫獎得主花費一生觀察狗貓行為的不朽科普經典,逝世三十週年經典重譯。
●作者說:「有狗一定比沒狗好」、「有貓一定比沒貓好」,如果你沒養動物,這本書會讓你極想收編貓狗回家;如果你已經養了,這本書會讓你更愛牠們。
●不得不說,這本書會不自覺令人想起聖修伯里筆下小王子對狐狸的豢養,以及對玫瑰的愛。

目錄
推薦序1 顏聖紘
推薦序2 遇見貓狗的男人 黃貞祥
推薦序3 王齡敏
推薦序4 歡迎來到勞倫茲的趣味科學講堂 林子軒

前 言 無法想像沒有貓和狗的生活
Chapter 1 第一次接觸 
Chapter 2 忠誠的基因
Chapter 3 犬科動物的性格 
Chapter 4 特訓課 
Chapter 5 習慣 
Chapter 6 主人與和狗 
Chapter 7 孩子的親密夥伴 
Chapter 8 選擇你的狗 
Chapter 9 控告主人 
Chapter 10 停戰協定 
Chapter 11 柵欄的必要
Chapter 12 野犬寶寶的騷動 
Chapter 13 溝通的語言 
Chapter 14 愛的需求 
Chapter 15 Dog Days
Chapter 16 貓的遊戲
Chapter 17 貓的愛情
Chapter 18 動物的謊言 
Chapter 19 就像那隻貓!
Chapter 20 動物的良心 
Chapter 21 愛與忠誠的化身

推薦序 遇見貓狗的男人

文︱黃貞祥(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泛科學專欄作者)

我每天回到家時,愛貓小皮不管在睡覺與否,都會懶洋洋地走到門邊迎接我,只差沒十足像隻小狗搖尾巴。每當我準備出門,小皮還會衝到玄關門邊阻擋,我只能用零食誘拐牠到客廳享用,然後用最快的速度逃離現場,有時候還不見得有效。還住在舊家時也是,我才走到樓下街道,牠就已經認出我的腳步聲,開始在門邊大聲喵喵叫了。如果我把牠關在房門外,牠的叫聲更像是啼哭的小嬰兒。

小皮是黏人精,天天都要摸摸牠,否則就會生氣地喵喵叫,還用前腳輕摸我的臉提醒。牠在家中和我形影不離,幾乎是我走到哪裡就跟到哪裡;牠同時也是人來瘋,只要有人來家裡,牠一定會不停磨蹭、翻滾、跳上跳下地展示牠的存在感,如果不理牠就會拚命搗蛋。但是牠的玩伴小白,在家時不僅不太理會我,一有陌生人來,就會躲到床底或沙發下害怕地發抖。小皮很愛和小白玩耍打架,儘管小白體型較大,可是從不認輸的小皮一旦打輸就會生氣地吼叫,小白也不得不讓牠幾分。

貓狗真的是很有個性的伴侶動物,難怪養了貓狗的人類幾乎都會把牠們當作小孩看待。畢竟牠們除了不會說話,行為上和人類小孩有何差異?雖然人類不曉得貓狗聽不聽得懂,但仍不停地對牠們說話。我有時候會思考,人類和伴侶動物之間算是怎樣的友誼?而牠們對人類又懷抱著怎樣的感情?身為生物學家,又該如何以專業的視角來看待自己和伴侶動物之間的關係呢?
科普經典《所羅門王的指環:與蟲魚鳥獸親密對話》(Er redete mit dem Vieh, den Vogeln und den Fischen)作者——動物行為學的開山祖師、一九七三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得主康拉德・勞倫茲(Konrad Lorenz)超愛飼養動物,在奧地利家中養了各種各樣的動物,其中也有不少貓狗寵物。他在這本《和動物說話的男人》(So kam der Mensch auf den Hund)以多篇散文揭示了他和貓狗之間的感情與故事。

勞倫茲和家人飼養了多隻愛犬和愛貓,他在書中暢談牠們的大小事蹟,用這些真情流露的故事闡述動物行為的不同面向。就像人類的頑皮小孩一樣,貓狗帶給人們的生活真是多彩多姿,好的壞的都有。勞倫茲和家中愛犬之間的關係和情感也是五味雜陳,帶有各種喜怒哀樂,有些令人捧腹大笑,有些則令人不勝唏噓。這位動物行為學大師在觀察貓狗和彼此的互動過程中,對牠們充滿無窮的好奇心,並思索出許多科學的道理。他描述人類和貓狗的初次邂逅,並討論貓狗的忠誠、個性、情感,以及許多有趣的行為及互動交流,同時也給予飼主訓練上的諸多建議等等,真是一本寓教於樂的好書。只要養過貓狗等伴侶動物的人,讀這本書時一定會有超多共鳴及感動。

近年科學上對貓狗,尤其是家犬的心理學、動物行為學及神經科學的研究汗牛充棟,讓我們對牠們的行為愈來愈了解;人們也同時意識到,我們和這些「動物」的分野並沒有過去以為的那麼大,其間的差異並非出於本質上,而是程度上。換句話說,是量變而非質變,人類不過就是在智能上更發達的動物,而其他動物只是某些程度上還不如我們而已,甚至我們在某些心智技能上也有可能不如一些「低等」動物。儘管勞倫茲在世時,可能還沒有這些先進研究技術,但他貼身動物的觀察,迄今仍讓學術界受用無窮。

另外,近年利用新興的基因體學,加上考古發現,對家犬、家貓的起源有了愈來愈多的新發現,然而謎團卻也愈來愈多,無論是起源地、馴化的次數,以及時間等等仍有爭議。我們人類和這些伴侶動物間錯綜複雜的關係,還真的是剪不斷、理還亂,看來人類和其他動物建立友誼是性情使然,古今中外皆如此。勞倫茲也在書中提到,即使其他動物之間的友誼關係可能是存疑的,人類和動物之間無疑是雙向情感交流的真友誼。讓我們在《和動物說話的男人》中見證這些真摯的友誼吧!

推薦序 歡迎來到勞倫茲的趣味科學講堂

文︱林子軒(貓行為諮詢專科醫師)

為什麼人類會喜歡貓,甚至甘願淪為「貓奴」?以功能性來說,相較於狗兒,貓對人類幾乎不具有特別的意義。貓那股神祕的魅力究竟來自何處?康拉德・勞倫茲在書中〈貓的愛情〉一章當中寫道:

貓的心性非常微妙,至今仍維持著野生時的狀態,牠們對於那些強迫推銷愛的人並不領情。貓並不是群居動物,牠們雖然感謝並樂於接納人類的照顧或「疼愛」,性格卻一點也不孩子氣。貓是不倚賴人類的野生小型豹,而且始終維持這種個性,無奈許多熱心的貓奴卻完全無法理解貓對獨立的企望。

現代人對於貓的社交生活型態,較傾向將牠們定義為「兼性社會動物」(Facultatively Social Animal),也就是說,牠們既可群居,也可獨居。貓在人類的住所不需狩獵就有食物可吃,但牠們仍保留了狩獵遊戲的行為;貓在人類的住所幾乎沒有被其他動物捕食的風險,但牠們仍保留了喜愛躲藏和爬高的行為。我常說貓是居住在人類家庭的野生動物,牠們樂於待在人類活動的範圍內,並與人類共享環境中的資源。然而,人類從未真正占有牠們,反倒是有些貓會透過氣味標記的方式,將親近的人類納入自己掌管的群體內。這樣若即若離的行為表現,充滿了曖昧與矛盾。我想,或許這就是貓的魅力來源。
在本書當中,勞倫茲以輕鬆詼諧宛如聊天的方式,來講述他對於動物行為科學的觀察和研究,並衍生出許多他個人的哲學及價值觀。透過閱讀,讓讀者彷彿跨越時空參與了傑出學者勞倫茲博士的講堂,令人如沐春風。我非常享受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也推薦給同樣喜愛動物的您。


前言 無法想像沒有貓和狗的生活
今天的早餐吃了炸麵包和香腸。炸麵包和香腸使用的豬油都拜豬所賜,但一想到小豬的可愛模樣,罪惡感便油然而生。當這個念頭消失,良心糾葛才稍稍釋懷,我決定避免對豬多生聯想。

如果必須親手殺生,我可能只敢吃魚或青蛙之類的生物。這種逃避殺生道德責任的心態與做法,其實是偽善的。人類對於飼養的食用動物,多多少少抱持著矛盾的態度;以遵循傳統的農民為例,他們和動物之間的互動完全依照慣例行事,毋須背負道德責任和內心苛責,所以一切被視為理所當然。

但是,鑽研動物心靈的學者深入研究探討後發現,全然不是那麼回事。學者認為,屠宰家畜比娛樂性質的狩獵行為更來得卑劣;因為,獵人對於每個狩獵對象並非都瞭如指掌,至少不像農民和家畜一樣親密,而且被獵殺的動物通常也能察知危險。若從道德層面來看,勒緊你親手養大並對人信賴有加的鴨子脖子,比起投注萬般耐心才捕獲野雁的狩獵行為,罪孽可以說更加深重。畢竟對野雁來說,在被捕獲之前,牠不但清楚自己的危險處境,也大有機會避開獵人的追捕。

然而,相較於完全不知死期將至、突然被宰殺食用的家畜而言,人類在對待幫助人類生活的經濟動物和其他功能性動物的態度上,更顯得格外卑劣。例如馬、牛隨著時間流逝逐漸步上任人宰割的命運,光想就讓人感到悲涼;而人類屠殺小牛時的冷酷,以及流盡了最後一滴奶後再也償不起「奶債」的母牛,這些都是人和家畜共同生活的陰暗面。
只有超越個體、從全體物種考量,亦即以宏大的生物學觀點來看,人與動物的關係才可能被視為相互依存,或所謂的「共生」。

牛、馬、羊等物種的祖先無法在文明持續發展的地域生存,甚至更讓人遺憾地在許久之前已然絕跡。然而這些動物能成為豢養的家畜,就某種程度來說未嘗不是一件可喜之事。

此外,人類的罪刑可稍獲寬赦的另一理由是:人類並沒有和受俘虜動物簽訂契約,明定人類不得敵對以待。早在紀元前,連文明高度發展種族對待所擄獲動物,也較家畜輕慢;北美印第安人把擄獲的動物視為祭品,大洋洲巴布亞族人至今仍捕獵動物大快朵頤,而絲毫沒有我在早餐吃香腸時的罪惡感。

事實上,有兩種動物並非以俘虜的身分進入人類家庭。牠們不像其他動物只是人類的奴隸,而是以得天獨厚的身分成為家庭的一分子──也就是我們熟悉的貓和狗。
貓和狗有兩個共通性:牠們吃肉,且同時具有獵捕的能力。但在這兩個共通性之外,貓和狗的其他天性,尤其是和人類的互動關係卻有天壤之別。

沒有一種動物的生活方式,即感興趣的事物,能像狗一樣改變得那麼徹底;也沒有一種動物比狗更適合用「馴養」的字眼來形容。相反地,沒有一種動物像貓一樣,和人類相處達數千年之久卻毫無改變。除了波斯、暹羅等品種貓之外,有不少人認為貓根本就是野生動物而非寵物──這種說法的確有一定程度的真實性。

貓,一方面維持一貫的獨立自主,同時又在人類的住屋內外落腳,可能的理由是,家屋內外的老鼠比其他地方多。狗的魅力,在於牠們的深厚情誼,以及和人類之間強烈的精神聯繫。

然而,貓的動人之處,卻是牠們和人類所保持的距離,即使是在廚房或倉庫抓老鼠時,也始終像虎或豹一樣,維持不妥協的獨立性格。就算是優雅貼近主人的腳邊,或在暖爐前心滿意足地發出呼嚕聲響時,貓帶給人們的感覺依舊神祕而遙遠。

對我來說,喉嚨發出呼嚕聲的貓,是爐邊小憩和悠然安歇的一種象徵。我無法想像家中沒有貓蜷縮在角落,就像我也無法想像沒有狗跟隨著奔跑過街道或原野的生活。

我從小開始養貓和狗,希望透過這本書,向讀者好好介紹這兩種截然不同的動物。一位務實的朋友曾勸我把貓和狗分成兩本書撰寫,因為很多喜歡狗的人不喜歡貓,喜歡貓的人又可能討厭狗。不過我想,如果能用心細膩地看待、認識牠們各自的優點,同時撰寫這兩種動物,反而是理解貓和狗,以及人類的愛的一種絕佳嘗試。

謹把這本書獻給既愛貓又愛狗,既了解貓也了解狗的人。

Chapter 10 停戰協定
在當時,我首度意識到一個令人難過又覺安慰的事實
——即野獸的殺戮行為和憎惡毫無關連。
野獸對於想殺死的動物不抱任何恨意,
就像我看待晚餐桌上香噴噴的火腿一樣,
唯一出現的僅有愉快的感覺。

即使是獵狗,也可以輕易地訓練牠們不去招惹家中的其他動物。有些狗生性喜歡追逐貓,無論教訓多少次,依然在庭院和街道上演狗捉貓的遊戲。儘管如此,倘若訓練得當的話,還是能讓這些棘手的傢伙和家裡的貓或其他動物和平共處。

因此,我養成了一個習慣。當我收養新成員時,會在書房中將牠們介紹給家中的狗認識。我不知道為什麼我的狗在家中幾乎沒有肅殺之氣,但可以確定的是,牠們根本不想在家裡玩追捕遊戲,更不用說狩獵欲了。不過,牠們對於任何膽敢走入我房間的陌生狗兒,都特別具有攻擊性。我沒有機會觀察其他人的狗是否也如此,因為原則上,我從不帶我的狗去其他養狗人家裡。這也是為他人考慮,不僅是因為狗打架常使多數人神經緊繃(我自己倒不擔心,因為我的狗通常是獲勝的一方),而是一旦有陌生狗來訪,家中公狗的反應通常會令主人頭疼不已。

狗抬起腿時的姿勢有著非常明確的含義,正如夜鶯的歌聲一樣,意味著對自己的地盤做記號,同時也警告牠者切勿前來侵犯。幾乎所有的哺乳動物都藉由氣味劃分地盤,畢竟嗅覺是牠們最強的感官能力。

訓練有素的狗不會在家裡做記號,因為家裡的空氣早就瀰漫著牠和主人的氣味。但是,一旦陌生的狗或宿敵跨入門口,哪怕只在剎那間,狗的自制力也會轉瞬消失。在前述情況下,即使是訓練有素的狗也會認為自己有義務灑些濃縮的液體記號,以驅散敵人的氣味。而這也將讓主人大驚失色,原本乾淨且訓練有素的狗兒開始繞著整間屋子,對著屋中一件件家具抬腿撒起尿來。正因如此,當你打算帶自己的狗進入其他養狗人家前,請三思而行。

古老血統的狩獵習慣

我的狗在家中的和平主義精神,只適用於潛在的獵物或不同種的動物。這可能是動物界中非常普遍的行為反應,或者確切來說是一種適度展現的抑制能力。眾所周知,鷹和其他猛禽不會在自己的巢穴附近捕獵。例如鷹巢附近可以找到木質的鴿巢,巢中還有剛長成的雛鴿;麻鴨(Shelduck)會在狐狸的巢穴中築巢並孵育後代;也有研究指出,野狼不會傷害巢穴附近的小獐鹿(Roe)。我想正是來自這種行之多年的「停戰協定」,使得狗能和家中其他動物和平相處。

可是光靠狗的抑制力未必保險,還須採取強硬措施,才能讓一隻執著於狩獵且精力旺盛的狗真正理解到,家裡的貓、獾、野兔、老鼠或其他動物都是家中的一分子,絕對不能獵食。換句話說,這些動物是神聖且絕對的禁忌!

多年以前,我在家中養了第一隻小貓,名叫托瑪斯。當時,普里是家中最喜愛追逐貓的狗,我清楚記得當時是如何教普里不要招惹托瑪斯。清晰的回憶宛如昨日往事。當我抱出小貓時,普里一個箭步衝了過來,從鼻部和喉頭深深地發出了一種罕見而獨特的聲音,並飛快地搖著尾巴,以為這隻小貓是我給牠帶回的玩具。

這種想法的確其來有自,因為我過去也常送牠舊的泰迪熊或絨毛狗之類的玩具。牠和這些假獵物共同表演的滑稽姿勢帶給我們許多歡樂,但這次令牠大失所望了。我很明確地告訴普里,絕不能碰這隻小貓。由於普里擁有難得的好脾氣,也很聽話,我一點也不擔心牠會無視我的命令去騷擾小貓。因此,當牠小心翼翼地靠近小貓,並聞遍小貓全身時我也沒出面干涉,儘管那時牠已經因激動而渾身戰慄,頸部和肩部的黑毛豎起,露出皮膚上的黑色斑點,黯淡的光澤散發著危險的氣味。

普里並沒有對小貓出手,不過仍時不時望向我,用鼻部發出低沉撒嬌的抱怨聲,尾巴如風扇般搖得飛快,四條腿上竄下跳又原地踏步。我知道牠已經準備好展開追逐這個漂亮新玩具的遊戲了。我慢慢提高聲音,豎起食指,堅定囑咐牠:「不行!」牠疑惑地看了我一眼,彷彿懷疑我在開玩笑,隨即輕蔑地瞧小貓一眼,假裝表現出不感興趣的樣子。之後牠垂下豎起的耳朵,發出法國鬥牛犬般的長嘆,跳上沙發,蜷縮成一團,完全無視這隻小貓。

就在同一天,我把牠們單獨留在家中數小時,我知道我可以完全信賴我的狗。當然,這並不是說普里追逐貓的欲望已然平息了。相反地,每當我關注小貓,尤其是抱起小貓時,普里就一改冷淡的態度,興奮地跑來,瘋狂搖擺尾巴,四隻腳使勁地原地踏步。牠看著我,臉上的期待表情就像牠飢腸轆轆時看到我捧著香熱燙口的食物進屋一樣。

那時我還年輕,對於這隻異常興奮的狗的表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為牠的表情隱隱透著將這隻小貓撕成碎片的渴望。我對狗的憤怒表情早已司空見慣,也很熟悉牠們憤怒時的舉動,然而在當時,我卻首度意識到一個令人難過又覺安慰的事實——即野獸的殺戮行為和憎惡毫無關連。野獸對於想殺死的動物不抱任何恨意,就像我看待晚餐桌上香噴噴的火腿一樣,唯一出現的僅有愉快的感覺。

捕獵過程中,掠食者不會把獵物當成自己的夥伴或親人。倘若讓獅子相信捕食的羚羊竟是自己的姊妹,或讓狐狸相信兔子是牠的兄弟,相信牠們的驚恐程度絕不亞於人類察覺自相殘殺時的反應。唯有當「殺手」不知道獵物為同類時,才能殺害這些動物卻毫無罪惡感。一直以來,人類總是妄想尋找去除罪惡感的方法。試圖忘記自己所殺戮的對象是自己的同類;或在潛意識中說服自己,敵人是比殘忍的瘋狗還不值得同情的惡魔。這簡直就是自欺欺人。

美國作家傑克・倫敦(Jack London)在一篇以北極為背景的小說中,用驚人的寫實手法描寫獸群的「無辜的貪婪」。書中的主人翁在用盡最後一顆子彈後被狼群追逐,逃亡的精疲力竭讓他在將熄的火堆旁打起了瞌睡,幾分鐘驚醒發現狼群已逼近身旁。此時他可以完全看清野狼的表情,牠們原本凶暴的神情已經消失,也不見因憤怒而生的鼻間皺紋和眼神露出的殘酷,並收起了可怕的獠牙,原本平放的耳朵轉而豎起;狼群不再發出咆哮聲,只是睜著大大的眼睛安靜地圍著主人翁。狼群的「友好」表情給人一種眼前不是狼,而是狗的錯覺。直到主人翁發現其中一匹狼開始不耐煩地來回抬腳,同時伸出舌頭舔嘴唇時,才驚駭地意識到隱藏在「友好」表情下令人毛骨悚然的意圖。此刻在狼的眼中,主人翁已不再是具威脅性的危險敵人,只是一頓可口的佳餚。就像我前面提到的餐桌上的美味火腿,我敢肯定,如果有人在我品嚐晚餐時為我拍照,我的神情也一定非常「友好」。

即使過了數星期,我也敢打包票,只要我有絲毫放鬆的跡象,普里肯定會馬上殺了這隻小貓。但只要沒有得到我的許可,普里不僅不會打擾小貓,還會盡力保護牠不受其他狗的騷擾。這不是因為普里喜歡小貓,而是因為牠認為「如果自己都不能在家中殺死這個小傢伙,那麼其他的狗肯定也不行!」

不過打從一開始,小貓就毫不畏懼普里,這點也證明了貓在本能上無法理解狗的面部表情。倘若是我或其他熟知狗表情的人,可能會被普里那極度壓抑的貪婪目光嚇到。然而小貓卻絲毫沒意識到危險,還不斷嘗試邀請普里和牠一起玩,不時從牠身旁經過,或是去招惹牠來追逐自己。小貓有時還會諂媚地靠近普里,再突然跑開,期待牠追趕上來。每當此刻,我那善良的小鬥牛犬就得努力克制自己,有時還因盛怒而渾身顫抖。我非常確信,儘管貓和狗的面部表情十分相似,但貓若從來沒受過狗的教訓,根本無法理解狗的表情動作。貓如果和同屋簷下的狗保持親密關係,那麼牠往往對陌生的狗也會十分信賴,而這有時會為貓招來殺身之禍。我經常看到貓以不知天高地厚的純真眼神盯著狗,最終招致狗無情的攻擊。同樣地,一隻和同屋簷下的貓相處和睦的狗,也很難認清其他貓的憤怒表情,除非牠有過前車之鑒。因此,如果你指望貓能辨識狗的憤怒表情,並以相同的憤怒回擊,無異是痴人說夢。

有一次,我帶著七個月大的鬆獅犬蘇西去拜訪朋友。朋友家有隻大波斯貓,一見到蘇西便拱起脊背凶狠咆哮。蘇西一點也不害怕,繼續向前走,邊搖著尾巴邊豎起好奇的耳朵。和平常與友好的狗打招呼一樣,蘇西朝這隻貓試探性地伸了伸鼻子,只見波斯貓狠狠地用爪子向蘇西揮出貓拳,朝牠那銀灰色的鼻子重重地打下。不過蘇西沒有發怒,只是打了個噴嚏,用胖胖的前趾摸了摸鼻子後轉身走開。

又過了幾個星期,普里對小貓的態度開始發生變化。我不知道這種情感變化是突然發生的,還是兩隻動物在我不在家時慢慢培養的友誼。有一天,托瑪斯再次害羞地接近普里,又隨即掉頭就跑。讓我驚嚇不已的是,普里也突然跳了起來,一副怒不可抑的模樣追趕躲在沙發後的小貓,牠的大腦袋使勁地往沙發下鑽,對於我慌張失措的大聲斥責,也只是殷切地搖著尾巴。這個動作並不意味著牠會友好地對待這隻貓,因為當牠緊咬敵人身驅時也是如此熱烈地搖尾。嘴上恨不得將對方撕成碎片,尾巴仍友善地搖擺,這是多麼複雜的大腦機制。我們或許可以這樣解讀行為背後的話語:「親愛的主人,請不要生氣,很遺憾我眼下不能放過這卑鄙的傢伙,即使你事後狠揍我一頓或澆我一桶冷水,我也在所不惜。」

不過,當時普里搖尾的方式和平常應對敵人時不同。最後,普里還是服從了我的命令,從沙發下鑽出來,接著托瑪斯跟著像炮彈一樣衝出,猛地跳向普里,一隻爪子抓著普里的脖子,另一隻抵著普里的臉,同時費力地從下方把小臉往上伸,試圖咬牠的喉嚨。此時此刻,我眼前浮現了一幅酷似名動物畫家威廉・庫納特(Wilhelm Kuhnert)的畫作,畫中一隻獅子用同樣的動作殺死了一頭水牛。

此時,普里也玩了起來,牠的動作像極了畫中那頭受害的水牛。在托瑪斯小爪子的拽拉下,普里的前半身重重地摔在地上,牠在地上滾了一圈,發出了逼真的垂死喘息聲——這種聲音只有快樂的鬥牛犬或即將死亡的水牛才發得出來。普里玩夠之後立刻跳了起來,將小貓搖晃下來。小貓隨即向後跑了數公尺遠,然後翻了個跟頭(後章有詳細說明)乖乖束手就擒。

這是我有生以來目睹過最精采的動物遊戲。一隻肌肉發達、皮毛黑亮的狗和一隻柔軟的灰虎斑小貓,無論在外形或動作上都形成了一副極端對比的有趣景象。對此有一個十分有趣的科學觀點,即貓科動物在和比自己更巨大的玩伴嬉戲時所出現的一連串特殊動作,目的是為了捕殺牠們,而非只是打鬥。我見過貓在嬉戲和打鬥時的不同表現,而前者的動作在真正的打鬥中絕不會出現。至於攻擊者以趾爪掐住獵物脖子,並從下方咬住獵物咽喉,表示獵物的體型必定大於攻擊者。不過,家貓和牠們的野生祖先並沒有殺死巨大獵物的習慣。之所以產生這種有趣常見的現象,可能是類緣動物群中常見的,來自古老血統傳承的諸多動作卻失去其原有功能所致。這種現象日後成為一種遺傳性狀,只在遊戲時才會顯現出來。

托瑪斯死後多年,我才再次看到貓在玩耍時表演的「殺水牛運動」。這次扮演獅子角色的是一隻有著銀色班紋的大公貓,牠是我一歲半女兒達格瑪的好朋友。大公貓性情暴躁,唯獨對我女兒耐性十足,常任由女兒抱著到處走動;牠的體形幾乎和女兒一般大,以致那美麗的銀黑尾巴總是拖在地面。更慘的是,達格瑪經常踩到牠的尾巴,有時還被絆倒,整個人壓在牠身上。即使如此,牠也不會去咬她或抓她。事實上,牠讓達格瑪扮演了水牛的角色以遂其「報復」目的。例如常猛地撲向女兒,緊緊抓著並伸出牙齒假裝啃咬。儘管我看得膽戰心驚,但我也很清楚公貓的動作並非是認真的,女兒有時大喊大叫也只是半開玩笑的誇張表現。公貓的行為演變成遊戲之前,必然經過一段極度真實的伏擊或悄然接近敵人的過程,這也更明確證明了前述舉動為遠古狩獵祖先所留下的狩獵習慣。

***

普里和托瑪斯的友誼,遠遠超過了同屋簷下貓狗所展現出的相互包容,可以從牠們在戶外見到彼此時的表現,看出彼此穩定的感情。牠們每次碰面都會彼此問候:托瑪斯從口部發出歡樂的叫聲(後章有詳細說明),普里則友好地擺擺尾巴。

儘管大多數狗在家裡能和貓和平相處,但出了家門就難說了。例如我養的狗,牠們待在我的房間時,對家中那隻無精打采的貓毫無惡意,蘇西甚至還會快樂地和牠嬉鬧;貓也不怕這群狗,甚至敢偷吃牠們的飼料,把狗尾巴當作老鼠追逐(這隻貓不夠大膽,不敢玩「殺水牛」的遊戲)。然而在別的房間裡情況卻完全不同。貓變得小心謹慎,不僅盡可能避開狗,還會伏到家具下或跳上高聳的書架上躲藏。出了家門,貓對狗的態度更顯恐懼,尤其害怕特愛追逐貓的吳爾夫。據我觀察,斯塔茜和小女兒達格瑪的銀灰虎斑公貓關係最緊張。在家裡,斯塔茜幾乎無視這隻大公貓,但出了家門,斯塔茜卻對牠窮追不捨。直到某天,大公貓再也沒返家,我不得不懷疑斯塔茜就是那殺貓凶手。

對於不得已而必須生活在同一屋簷下的動物來說,狗對捕殺慾的克制因種類而異。即使是最頑固不化的獵狗,人們也能輕易教會牠們不去殺害溫順的鳥類。

事實上,狗對各種小型哺乳動物最難產生克制力。其中兔子更是所有小獵物中最富誘惑力的種類;即使是受過完美訓練、能和貓和平共處的狗,也一定要避免讓牠們和兔子單獨相處,我養的狗也不例外。令人不解的是,蘇西對我那對金倉鼠(Golden Hamster)完全沒有興趣,可是牠卻毫不掩飾對房間裡另一隻蹦來蹦去的小跳鼠的渴望,為此我嚴令禁止牠接近這隻小跳鼠。

許多年前,我將一隻溫順的幼獾帶回家,介紹給我家中那隻凶殘的德國牧羊犬,牠們倆的相處著實讓我驚訝。我原以為這隻奇怪的野生動物會將狗的狩獵本能徹底激發出來,結果完全相反。幼獾原本住在一個養狗的森林管理人員家裡,對狗毫無畏懼;另一方面,我的牧羊犬則以少見的謹慎將幼獾全身上下嗅了一遍。很顯然地,牠打從一開始就沒把獾當作獵物,反而視為一個外貌有點怪異的同類。數小時後,牠們便親密地玩在一起。和毛皮不厚的狗夥伴相比,皮膚堅硬的新成員的舉動似乎過於粗暴,狗兒不時發出疼痛的叫喊聲,形成饒富趣味的場景。奇怪的是,雙方的遊戲從未演變成「戰爭」。從一開始,狗就完全信任獾的社會抑制行為,甚至允許牠在自己背上打滾,抓住自己的喉嚨;而根據狗的遊戲規則,「勒脖子」的遊戲只存在於關係友好的狗之間。

我也發現家裡的狗對待猴子的奇妙態度。為了保護我養的迷人小狐猴,我必須對狗更加三令五申,尤其害怕牠們會傷害那隻叫馬克嬉的可愛小狐猴——牠們只要在花園碰到小馬克嬉,就想去追牠,然而馬克嬉似乎認為是個有趣的遊戲。也難怪狗愛追趕馬克嬉,因為牠最愛從後方冷不防地偷襲狗兒,例如抓牠們的臀部或拽狗尾巴,再縱身躍到夠高的樹上,樹下那些盛怒中的狗只能眼巴巴地看著小馬克嬉好整以暇地垂下尾巴。

馬克嬉和貓的關係,尤其是和育有許多子女的布茜的關係更是奇妙。馬克嬉一直到年紀很大了都還沒有伴侶,儘管我曾幫牠找過兩隻公狐猿,第一隻在我找到不久後就瞎了,第二隻則命喪於一場意外,過程中馬克嬉未曾孕育子女。

相較之下,布茜一年至少生產兩次,而馬克嬉十分喜愛布茜的小貓們。就像家中未婚的褓母對我的孩子的疼愛一樣,妻子總是將孩子托給褓母照顧,並對此十分感激。可是布茜的想法和妻子完全不同,牠極不信任這隻狐猴,當馬克嬉想撫摸或親吻小貓,還得採取特殊策略接近牠們,而這些策略通常都能奏效。無論布茜如何提高警惕,將小貓們藏得多隱蔽,馬克嬉總能找到小貓的藏身處,並偷偷地帶走其中一隻,但牠從來就只帶走一隻。就像狐猴媽媽平時抱著小猴子那樣,馬克嬉只用四肢中任意一隻就能將小貓緊摟在懷中,儘管帶走小貓時被當場逮到,也能迅速逃跑,讓布茜追趕不及。馬克嬉通常會停在最高的細樹枝上,那裡是貓絕對爬不上去的地方,然後開始沉浸在照顧嬰兒的樂趣中。照顧儀式最重要的部分莫過於清潔身體這項本能行為。只見馬克嬉精心梳理小貓的茸毛,顯得十分享受;等到把小貓全身清潔乾淨後,便開始處理幼兒需特殊護理的部位。我們擔心馬克嬉會不慎讓小貓墜地,總是設法盡快搶救小貓,但實際上從來沒發生過。

馬克嬉究竟如何辨別小貓是「幼兒」呢?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我也難以回答。顯然地,這和體形大小完全無關,因為馬克嬉對體型相同的成年哺乳動物毫無興趣。然而在媞托(和馬克嬉同年)生下一窩小狗後,這位熱忱的「褓母」也對小狗付出了和小貓同樣的情感,即使小狗的體形幾乎是牠的兩倍大,也絲毫未損及牠對牠們的愛。

在我的堅持下,媞托很不情願地允許馬克嬉發揮壓抑已久的育兒本能。於是經常可以看到狐猴和小狗滑稽有趣的遊戲場景。我的長子托瑪斯出生時,馬克嬉非常喜愛他,將他視作最能滿足其保護慾的照護對象,還曾在寶寶的嬰兒車旁連續坐上數小時。不熟悉狐猴的人看到這一幕通常會很驚恐,只有理解這種動物的內心後,才會欣賞牠們溫和善良的性格。

對於不熟悉狐猴的人來說,可能會覺得牠們長得有點可怕。黑色的臉、突出且狀似人類的耳朵、尖尖的鼻子,以及白天瞇成一條細縫、晚上卻異常巨大的琥珀色眼睛,早年的動物學家稱牠們為「幽靈般的狐猴」。儘管如此,我仍可放心地像托付給褓母一樣,將孩子托付給這隻動物。

我非常確信馬克嬉不會傷害孩子,但狐猴對孩子的愛卻經常引起其他衝突,例如牠的嫉妒心使牠對孩子的真正父母或看護人相當凶狠。因此當別人照顧孩子時,我通常不讓馬克嬉在場;只有我一人時,才偶爾允許牠跟在身旁「帶孩子」。

***

我不喜歡以過度氾濫的情感將動物人性化。每當看到動保協會在出版的雜誌上刊登貓、臘腸犬和知更鳥共食的照片並題為「親密夥伴」時,我就渾身不舒服。更離譜的是,我最近看到一張圖片,上面竟畫著一隻暹羅貓和一隻小短吻鱷並肩而坐。根據我的經驗,不同物種之間的情誼只會發生在人和動物之間,不同物種的動物之間幾乎看不見這種情感。(正因如此,我也根本不可能把本章標題定為「動物的友誼」這類煽情文字)。相互容忍並不等於友誼,即使動物因共同利害關係合作(比如在遊戲中),也不能說是真正的社會性互動,更別說是友誼所促成的。

我的烏鴉羅亞經常飛行數公里前來多瑙河的沙丘找我;當我出遠門後返家,我的灰雁瑪蒂娜便越發熱情地迎接我;我的兩隻野雁彼得和維克多,即使非常害怕也會不顧一切保護我不受老野雁的猛烈攻擊。這些動物都是我真正的朋友,換句話說,我們的情感是雙向交流的;而在不同物種的動物之間,大概是因「語言障礙」導致難以產生相應的情感。

我在前文提過,狗和貓之間連彼此威脅和生氣時最明顯的表情行為都沒能察覺,因而產生衝突,更不用說理解並表達情感這類的細膩變化。即使普里和托瑪斯之間的親密感隨著逐漸熟悉而增加,也不能稱之為友誼;我的德國牧羊犬媞托和獾之間的關係也是如此。前述不同物種間的關係,已是我見過最親密、最接近真正友誼的實例了。在往後的許多年中,我的家裡又住進許多不同種類的動物,牠們之間都以這種「停戰協定」和平相處,儘管有的也把握機會發展出相對親密的互動。

我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親眼目睹了狗和貓之間的真正友誼,故事的主人翁是村裡一座農場的混種狗和三花貓。這隻狗體質虛弱且膽小,母貓卻正好相反。貓比狗年長很多,在狗年幼時,貓就對牠產生了類似母親般的情感。正是此基礎讓牠們建立了狗貓之間最親密的「友誼」。牠們不僅玩在一起,而且喜愛互相作伴,會一起在庭院或街道上散步。這種非比尋常的情感也促使牠們通過了友情的終極考驗。

這隻混種狗是我家法國鬥牛犬公認的敵人之一,因為牠是少數體型比普里小且對普里心存畏懼的狗。有一天,普里在街道上突然襲擊這隻狗,並和牠在一個斜坡上扭打起來。不管你信不信,這隻三花貓見狀竟像一團毛球般從家門口飛奔而出,筆直穿越庭院來到街道中央,發了瘋似地撲向普里,就像騎著掃帚的女巫那樣騎在普里身上,直到已遠離斜坡一段距離後才罷手。如果這種事都可能發生,那麼都市中飽食終日的貓和狗相安無事共食一餐,根本連「友誼」也談不上呢。




康拉德.勞倫茲

諾貝爾獎得主——
康拉德・勞倫茲 Konrad Lorenz

奧地利當代權威動物學家、現代動物行為學之父。由於多年在動物行為學研究領域的開創性成就,於1973年獲頒諾貝爾生理醫學獎。

1903年生於奧地利維也納,就讀當地大學,主攻醫學和生物;1933年取得博士學位。並以雁鵝及穴烏領域研究揚名國際;1937年,獲維也納大學聘任教授比較生理學及動物心理學;1942~44年,在德軍擔任軍醫,遠征蘇聯時被俘;1948年獲釋,於奧地利阿爾騰堡成立「比較行為研究所」;1951年出任馬克斯蒲朗克行為研究所所長,1973年卸任;退休後,馬克斯蒲朗克學會為他在奧地利北部設了一個工作站,讓他能繼續為奧地利科學院的比較行為研究所進行研究;1989年,在阿爾騰堡與世長辭。

除了傑出的學術成就之外,勞倫茲最為人稱道的,就是他在動物行為學領域的動人寫作。著有《所羅門王的指環》、《和動物說話的男人》、《灰雁的四季》(暫名,預計2019年出版)、《狼性》、《攻擊的祕密》。《灰雁的四季》是他去世前寫成的最後一本書,是勞倫茲一生研究工作的縮影。

譯者
張冰潔
曾為出版社編輯,現為專職譯者。對自然科普和文學作品懷抱熱情,多年從事口譯、筆譯,與出版社合作翻譯學術譯著和大眾作品多部,並教授翻譯課程。

康拉德.勞倫茲 作者作品表

和動物生活的四季:所羅門王的指環作者與灰雁共享自然的動物行為啟示【動物行為學之父、諾貝爾獎得主科普經典首度中譯】

和動物說話的男人:所羅門王的指環作者的狗貓行為觀察學【動物行為學之父、諾貝爾獎得主科普經典,逝世30週年紀念版】

*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之用, 香港書城並不保證以上資料的準確性及完整性。
* 如送貨地址在香港以外, 當書籍/產品入口時, 顧客須自行繳付入口關稅和其他入口銷售稅項。

 

 

 

  我的賬戶 |  購物車 |  出版社 |  團購優惠
加入供應商 |  廣告刊登 |  公司簡介 |  條款及細則

香港書城 版權所有 私隱政策聲明

顯示模式: 電腦版 (改為: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