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設計的時代:用「不造物的設計」概念打造二十一世紀理想社會,全面探究社區設計的工作奧義、設計總體方針,以及如何與社群團體培養合作默契
 
作者: 山崎亮Yamazaki Ryo 
譯者: 莊雅琇
書城編號: 1431115

原價: HK$107.00
現售: HK$101.65 節省: HK$5.35

購買此書 10本或以上 9折, 60本或以上 8折

購買後立即進貨, 約需 7-12 天

 
 
出版社: 臉譜文化
出版日期: 2018/10
頁數: 240
尺寸: 14.8x21
ISBN: 9789862356982

商品簡介
「人改變,地域就會改變。」

社區設計師該如何用「不造物的設計」,重新牽繫起「私人」與「公共」?
再建人計連結之外,更要回復凋零社區的生命力!

──GDA、SD Review、Kids Design等多項社會創新設計大獎得主,日本社區設計界先行者「山崎亮」,繼暢銷書《社區設計》後,帶你實際深入理解社區設計概念,以及該如何真正實行、達成最大效果。

各界學者專家好評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列)──

王志弘(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
李丁讚(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榮譽退休教授)
阮慶岳(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系教授)
邱翊(臺北城市散步執行長)
洪德仁(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理事長)
張基義(臺灣創意設計中心董事長、國立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教授)
許毓仁(立法委員、TEDxTaipei創辦人)
陳東升(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黃偉茹(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畫學系助理教授)
廖嘉展(新故鄉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劉維公(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前臺北市政府文化局長)
龔書章(國立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專任教授)

在充斥著「孤獨死」、「無緣社會」、「少子化」、「農村高齡化」、「區域發展不均」等問題的現代社會,人與人之間的疏離日漸嚴重,面對這樣的社會演進,我們真的束手無策嗎?其實,正是在這樣的社會裡,我們更該靠自己的雙手重建起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與連結,讓地區重生、活化為獨一無二的社區。要達成這個目的的方法,就是「社區設計」(Community Design)。

本書作者社區設計師山崎亮,自2005年創立社區設計組織Studio-L、推廣以人為本的社區設計,至今已二十餘年。2011年,他將過去的案例集結出版成《社區設計》一書後獲得廣大迴響,社區設計這個概念也開始拓展至日本以外的其他國家,特別是在臺灣,近年已在臺灣各地舉辦過多次工作坊,臺東縣政府更聘請山崎亮擔任「點亮南迴」計畫的國際顧問。

而在《社區設計》一書出版後,許多讀者看過書中的數個案例,會進一步好奇:這些案例背後是否有一個較有系統、理論性的方法,能讓未來想要進行社區設計的後進者們依循操作?《社區設計的時代》就是將社區設計的方法完整闡述的一本書。除了社區設計的概念與理論,以及是如何演進至今之外,山崎亮在本書中首次完整公開居民參與、思考型活動的手法與實務經驗,從如何傾聽居民心聲、如何舉辦工作坊、打造團隊,到如何支援居民進行活動──以多年從業經驗為基礎,作者整理出一套設計的執行要點與方法框架,也拋出幾道關鍵提問:

◎「私」的概念是什麼?「公」和「共」又是什麼?社區與社群一旦緊密熱絡起來,一定會犧牲個人在私領域的自由嗎?

◎有鑑於「長住人口」減少、「短期居留人口」來去不定;何不考慮刺激「活動人口」的增加?「活動人口」又是什麼概念?

◎「地緣型社區」v.s.「主題型社群」各是什麼團體?從事社區設計時,分別該如何經營這兩種社群?

◎討論社區總體營造時,居民與專業人士(社區設計師)的參與及主導比例,該如何拿捏?

◎與居民或社群成員進行社區設計的討論工作坊時,該怎麼帶動氣氛?討論的前、中、後又該做好什麼功課?社區設計師平日應有哪些累積與素養?

以這類核心問題為出發點,作者就「二十一世紀社區的理想樣貌」提出建言,也分享社區設計在操作上有哪些竅門、可能的難點與因應辦法。透過本書,有心從事社區設計者可學到行家的獨門工作技巧與經驗心血,更能讀到詳盡的方法闡述,並搭配豐富的設計案例、作者犀利的點評,深度了解社區設計究竟該如何實踐。

「現代城市過去百年全球迅速蔓延,也造成所謂『非城非鄉』的諸多病態狀態。山崎亮先生以『社區設計』提出的認真思考與務實對策,尤其強調對於『人』本體的重新關照,直接回應了此一問題的核心,不僅令人欣賞與目光一亮,更是值得此刻臺灣認真去研讀思索的好書。」——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系教授,阮慶岳

「隨著環境轉變,都市人際連結將從過去的地緣認同,逐漸轉變為主題認同的社群經營。山崎亮先生從日本社群發展歷史及個人工作經驗,從各種議題的空間規劃與社群經營,提出社群、個人參與及社區設計的方法,值得我們借鏡參考,期待發展出適宜臺灣社會的實際作法。」——臺北城市散步執行長,邱翊

「臺灣推動社區總體營造,已經超過二十年,近年來更邁向公民審議,以營造嶄新的公民社會。但是我們面臨一個很大的瓶頸,就是社區總體營造的實用性、創新活力、跨專業整合及永續性,常常有不同的窒礙之處。簡單講,社區營造是要落實生活的改善、環境的提升,山崎亮先生著作的《社區設計的時代》書中很多的論述和案例,正好提供給我們反思和學習的機會,對臺灣社區營造的發展一定有正面和深遠的影響。」——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理事長,洪德仁

目錄
臺灣版序 我們站在相同的立足點

前言

第一章 為什麼現在要關注「社區設計」?

1. 自由與安心的平衡
連結斷裂的社會╱活在連結之中的社會╱「連結」與「束縛」╱「顧客化」的社會╱「活動人口」的概念╱恰恰好的連結

2. 城市變得寂寥的理由
活動的室內化與社群的弱化╱該怎麼處理公共空間?╱打造與社群發生關係的新模式

3. 「過去比較好」,真的是這樣嗎?
和人口增減有關的幻想╱日本的最適人口╱在人口減少領先地區的實踐╱以「適疏」為目標

4. 向人口減少領先地區學習
人口減少的社會╱人口減少領先地區╱山地離島地區的優勢╱人口減少最快的國家釋出什麼樣的訊息?

5. 偏重硬體設施時代的終結
「創造時代」的結束╱建築師的「人生遊戲」出現變數╱時代的變化╱未來的時代該做些什麼?

6. 與城市發生關係
連結稀薄化的社會╱學習催生城市的方法╱打破主從關係的社群活動╱專家的本分

7. 公共與社群
「私」與「共」與「公」╱公共事業的居民參與與行政參與╱跳脫連結的時代╱尋求連結的時代╱公共範圍的極限

第二章連結的設計

1. 關於宣言
不造物的設計師╱工作自己出現了╱社區設計與空間設計╱建築式思考

2. 城市的豐饒度是什麼?
「居民參與」的詭異之處╱對「社區設計」的覺醒╱關於社群的違和感╱只要「豐饒度的定義」改變「設計的方法」也會改變╱不精算的活法╱「窮賺」的人生╱豐饒度、幸福與經濟

3. 關於社群與設計
居民參與型的設計是否可行?╱該如何對話?╱與誰對話?╱對話內容是什麼?╱設計師的專業領域、社群的專業領域

4. 關於頭銜
從景觀設計師到社區設計師╱社區到底是什麼?╱難以向他人說明自己職業的人

5. 布萊恩.歐尼爾先生
從軍用地到國家公園╱有償的公園利用計畫╱外派活動╱商店的品項╱公務員社區設計師

6. 社區設計的變化
三種社區設計╱社區設計1.0╱社區設計2.0╱社區設計3.0╱不以興建硬體設施為前提的社區設計╱隨著時代變化的社區設計

第三章人改變,地域就會改變

1. 人的培育(以中村先生為例)
感覺不會參與區域營造的人╱心態的轉變╱在本業上也開始進行區域營造活動╱邁向新的活動

2. 參與社區活動的意義(以小田川小姐為例)
作為休閒活動的區域營造╱試著對休閒活動存疑╱感覺不會參與區域營造的人的力量╱社區有怎樣的可能性?

3. 關於團隊
前往家島╱請讓我看看你們的日常生活╱社區設計的成果

4. 向山地離島地區學習
山地離島地區的魅力╱熟知山地離島地區魅力的移居者╱在山地離島地區購物╱民間企業的公共責任╱個人商店的機制

5. 聚落診斷士與重建協助員
為什麼里地、里山重要?╱「聚落診斷士」這個提案╱在海士町實踐向兵庫縣的建言╱村落協助員的研修與實踐╱村落協助員的自立╱培育重建協助員╱重建的預算「新政」

第四章社區設計的方法

1. 社區設計的執行方法
兩個變數╱社區設計的四階段╱第一階段:傾聽╱第二階段:工作坊╱第三階段:打造團隊╱第四階段:活動支援

2. 引導人與相關案例
讓對話圓滑進行╱引出潛意識的點子╱盡量調查相關案例╱流於主義化很糟糕,但是案例非常重要

3. 如何與當地接觸
事前的功課╱傾聽╱酒與引導人

4. 關於氣氛
服裝╱點心╱體型╱小平頭與滿臉鬍渣

5. 關於資質
多元智慧╱轉換模式╱計畫偶發事件╱工作室成員的必備能力

6. 關於教育
實地訓練很重要╱在大學教育裡也可進行實地訓練╱社會設計

7. 與行政職員打交道的方法
行政部門的特徵╱遇見熱血行政職員╱熱血行政職員名單╱行政部門就像「貝殼」

8. 社區的獨立運作
工作告一段落╱處在當地角力場外圍╱仔細想想我一直都是外人啊

後記

本書提及的主要專案概要

前言
我最近多了不少演講邀約。平均每個月總有十次需要到外地演講。也許是因為我宣稱自己從事不為外人所熟悉的「社區設計」一職,來自各方的演講邀約大多會提出類似疑問:
「那到底是什麼樣的職業?」
我愛吃美食也愛享受溫泉,接到演講邀約時,如果知道當地兼具這兩項要素,我會二話
不說立即答應。演講次數因此愈來愈多。我通常會在演講最後準備問答時間。有不少人也許
第一次聽到這種職業,提出來的問題五花八門。一一回答這些問題後,我發覺可以將它歸納
為數項。「什麼原因讓你想要從事社區設計?」「去到當地後,會先從哪方面著手?」「社區設計的成果是什麼?」「能不能請你寫一本社區設計的教科書?」諸如此類,有幾道問題在每個地區都會遇到。應該是我有些地方說明得不夠透徹吧。其中有人將我上一本書《社區設計:重新思考「社區」定義,不只設計空間,更要設計「人與人之間的連結」》(繁體中文版由臉譜出版)從頭到尾都讀過了,依然特地來演講現場提問不明白之處。我對此深表感激,讓我有機會了解過去撰寫的文章中,哪裡說明得不夠充分。
有鑑於此,我考慮針對最多人在演講現場提出的問題寫一本書。為什麼過去學習建築相
關領域、又有設計實務經驗的人,會轉以「不造物的設計」為目標呢?日本的總人口減少與
社區設計有何關聯?當我以一篇文章回答一道問題的形式書寫,最後串成了猶如隨筆般單篇
完結的書稿。
排列書稿順序時,我發現可以分成幾項特徵。於是,我將各篇文章按照以下四項觀點加
以分類。第一項觀點是「社區設計如今為何備受矚目?」社群衰退與人際連結淡薄為何愈來
愈嚴重?人口不足(Population Decline)將面臨什麼樣的課題?城市為何愈來愈孤寂?我們應該如何看待「公共」?諸如此類,我打算將自己所想的都寫出來。第二項觀點是「何謂連結的設計?」我的思考重點在於何謂社區設計?居民參與型設計的注意事項、如何看待城市的豐富度?第三項觀點是「透過專案與人結識的趣聞軼事」。參與專案的人們有何改變?除此之外,我也會談談從山地離島地區居民身上學到的事、重視協助村落發展的人才等等。第四項觀點是「如何推動社區設計」。彙整了引導學(Facilitation)模式、聽話的方式與案例的調查方法、如何帶動會場氣氛、如何與行政職員打交道、如何培育社區設計師等各項議題。
我依照上述觀點,將各篇書稿分類整理成四章,分別是「為什麼現在要關注『社區設計』?」、「連結的設計」、「人改變,地域就會改變」、「社區設計的方法」。單憑我的想法與實務經驗,並不足以彙整出一套有系統的社區設計理論。光是將這些想到什麼就寫什麼的零散書稿分類裝在四個袋子裡,就已費了一番工夫。某些論點或許有自相矛盾之處,諸位若是有疑慮,請務必前來演講會或工作坊提出疑問。我不太擅長透過網路回覆諸位的疑問,我喜歡實際面對面互相討論,藉著詳談回答諸位的問題。但願有一天能再將這些提問彙整成書獻給諸位。
本書可與前作《社區設計》視為一套。《社區設計》一書主要是介紹過去參與的專案,
本書則是解說為何想要推動這些專案的動機及背景。因此,曾在《社區設計》中詳細介紹的
幾項專案,同樣會在本書登場。專案概要如本書末尾(第二三六頁)所示,欲知詳情,建議配合閱讀前作。
「連結的設計」一詞,實在令人不易理解。不妨將它視為猶如「玫瑰般的笑容」如此帶有隱喻意涵的詞語。不過,省思自己平時參與的專案,仍然覺得自己從事的是「設計人際連結」。諸位讀者若是能透過本書進一步了解社區設計的5W1H──「何解」(Why)、「何時」(When)、「何人」(Who)、「何事」(What)、「何地」(Where)、「如何」(How),將是我莫大榮幸。



山崎亮Yamazaki Ryo

姓名:山崎亮Yamazaki Ryo
生於1973年。社區設計師及景觀設計師。社區設計工作室「studio-L」創立者及法人代表。現任京都造形藝術大學教授兼空間設計學院院長。

以社區設計師活躍於日本的山崎亮,走遍日本全國,舉辦由當地居民解決地區課題的研習會,制定由居民參與的綜合計劃,設計建築和景觀,策劃由市民參與的公園管理等,盼能透過「社區設計(Community Design)」的方法,讓空間使用者直接參與設計過程,藉此改善各種空間利用、人口外移、高齡化、空間廢置等傳統空間設計無法顧及的問題。

曾以執行過的企畫獲得「日本Good Design Award」、「Kids Design賞」、「SD Review」、「All right!Nippon 大賞審査委員會長賞」等多項大獎。主要著作有《社區設計:重新思考「社區」定義,不只設計空間,更要設計「人與人之間的連結」》(繁體中文版已由臉譜出版)、《論街區的幸福》等。

相關著作:《社區設計的時代:用「不造物的設計」概念打造二十一世紀理想社會,全面探究社區設計的工作奧義、設計總體方針,以及如何與社群團體培養合作默契(獨家簽名版)》《社區設計:重新思考「社區」定義,不只設計空間,更要設計「人與人之間的連結」》

譯者
姓名:莊雅琇

日本法政大學研究所畢業。現為專職譯者,譯有《保健食品,你真的吃對了嗎?》、《賺錢力:影響你未來二十年的謀生關鍵》、《給10年後不後悔的自己》、《讓業績往上衝的統計式思考術》、《社區設計》等。

山崎亮Yamazaki Ryo 作者作品表

引路者:導引山崎亮走上社區設計的大師們,探究英國社區設計如何發跡,重新回復工業社會所剝奪的人性與尊嚴

社區設計的時代:用「不造物的設計」概念打造二十一世紀理想社會,全面探究社區設計的工作奧義、設計總體方針,以及如何與社群團體培養合作默契

*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之用, 香港書城並不保證以上資料的準確性及完整性。
* 如送貨地址在香港以外, 當書籍/產品入口時, 顧客須自行繳付入口關稅和其他入口銷售稅項。

 

 

 

  我的賬戶 |  購物車 |  出版社 |  團購優惠
加入供應商 |  廣告刊登 |  公司簡介 |  條款及細則

香港書城 版權所有 私隱政策聲明

顯示模式: 電腦版 (改為: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