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羅與樹的四時語言
 
作者: 理查.希金斯(Richard Higgins) 
譯者: 金?鑣
書城編號: 1431169

原價: HK$127.00
現售: HK$120.65 節省: HK$6.35

購買此書 10本或以上 9折, 60本或以上 8折

購買後立即進貨, 約需 7-12 天

 
 
出版社: 張老師文化
出版日期: 2018/10
頁數: 320
尺寸: 15x21
ISBN: 9789576939211

商品簡介
【】
「我心中的樹液、果實、森林的價值何處尋覓?
實則是穹蒼下舒緩展示的那道線條。
那是我的木材區—是樹林裡我的宿命所在。
松針顫抖著,泛著銀光芒。」
〜亨利.大衛.梭羅

樹是亨利.大衛.梭羅作為作家、博物學家,其思想與內心生活的創造力核心。
當他寫下詩人喜歡松樹作為自己在空中的影子時,他在談論的是他自己。
簡而言之,他說樹的語言。
在這本書中,理查.希金斯探討梭羅與樹木的深層聯繫:他對樹木的敏銳感知,他在樹上看見的詩歌,以及它們是如何豐富他的靈魂。希金斯生動的文章表明,樹是連結梭羅所有部分——心靈、思想和精神的線索。

作者足跡踏遍麻薩諸塞州的康科德鎮,走過梭羅走過的每處所在,檢視每一株樹的每一條枝椏、每一片樹葉與每一蓓芽蕾,細細觀察與體會梭羅所見,彷彿穿越時空,與梭羅同行。
本書收錄梭羅百篇日記摘抄文與他的親繪素描,另包括作者七十二張樹的照片,以及梭羅文本最完善的視覺資料庫創建者暨傑出攝影家赫伯特.溫德爾.格利森(Herbert Wendell Gleason)的攝影作品,邀請讀者與梭羅一起與樹談心,顛覆我們對於樹習以為常的認識,體會最古老而素樸的美感體驗與心靈覺醒。

【誠摯推薦】(謹依姓氏筆劃排序)
國外讚譽——

理查.希金斯的《梭羅與樹的對話》讓我著迷。
——布克獎評委會主席、英國當代作家羅伯特.麥克法倫(Robert Macfarlane)
當代名家評論Best Book of 2017,英國衛報

幾乎沒有哪本有書能像此書那樣讓人滿心歡喜,完全滿足眼睛、頭腦和心靈的需要。
——梭羅傳記《大衛.亨利.梭羅的一生》作者勞拉.達索.沃爾斯(Laura Dassow Walls)

一本關於北美珍貴自然遺產的精彩,令人回味的書。
——《康科德之書:與梭羅同行》威廉.霍華斯(William Howarth)

一場精湛的導覽,其遠見卓越的啟示,與想像力和智慧相提並論。
——美國東卡羅萊納大學教授,致力推廣梭羅著作之文學社團Thoreau Society董事會成員Ronald Wesley Hoag

梭羅寫道,「樹確實有心。」在編寫梭羅書寫樹木作品此部傳神的彙編裡,理查.希金斯確實找到了樹的心臟和靈魂。
——《梭羅便攜本》(The Portable Thoreau)編輯、瓦爾登伍茲圖書館梭羅研究所館藏館長Jeffrey S. Cramer


國內推薦——

丁宗蘇 (國立臺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副教授)
李偉文 (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
范欽慧 (自然作家)
陳玉? (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教授)
黃仕傑 (科普書籍作者、自然觀察家)
黃貞祥 (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
劉克襄 (作家、詩人)
賴青松 (穀東俱樂部農伕)
誠摯推薦(謹依姓氏筆劃排序)

【目錄】
中文版作者序 理查.希金斯
譯序 金?鑣
推薦者序 羅伯特.D.理查森
文獻出處簡述
前言 說樹的語言
1.慧眼識樹
穹蒼下的樹有了細緻之美
2.為樹傾心
樹之心材
3.詩人的樹
樹之演出
4.心為樹生
森林的教誨
5.一心向樹
與天堂齊高
6.松之象徵
歌頌松樹
7.榆樹爵士
康科德的砥柱之崩
8.原生櫟樹
博克斯伯勒鎭的古老櫟樹
9.冬雪之林
新造的世界
10.樹皮之舟
綠海揚帆
作者致謝
注解
參考文獻
梭羅作品摘抄出處表
圖片鳴謝

作者中文版序

本書能夠被譯成中文是我的榮幸,梭羅也應該會感到高興。他是首位閱讀過中國道家與
儒家的英譯古典經書的美國人之一。他信奉這些古籍,從中獲得心靈上與哲學上的智慧,他本人的自然觀主要是道家思想。你們的樹的外觀雖說與梭羅在麻薩諸塞州看到的不同,但是梭羅必然知道,這些樹的特質、所表現的真實,以及散發的美,都是等量齊觀的。我深信他也必然想到臺灣赤松林與臺灣鐵杉林內走走,愛慕你們的紅檜巨樹林,以及觀賞臺灣三角楓的葉色。我們無法替梭羅看這些樹,但是我們能夠學習用自己的眼睛看這些樹,正如他過去所做的,我們以此方式來尊崇他。

理查.希金斯
於麻薩諸塞州康科德鎮
二一八年七月十二日

……………………………………………………
譯序 科學需要詩人代言

亨利.大衛.梭羅,是一個難以歸類的人。光是後人給他的名銜就不下十種。有關他的專書,超過美國有史以來任何一個人。他過世一百五十年後,就至少有十本他的傳記。令人驚奇的是,至今還有人鑽研他的思想與言行,發揚他的理念,而這些傳記的材料全來自一座蘊藏量豐富的礦脈:梭羅生前的著作,包括書、論述、隨筆、詩,以及二百萬字的日記,合計二十餘卷。
梭羅以其獨特的方式觀察、記錄自然,用他的語言?說自然。他隨時仔細地觀察並詳盡
地記錄康科德鎮及其鄰近地區之三百多種野生植物的物候變化,亦即它們每年抽葉、開花、結實、成長及死亡的日期。這舉動在當時並不受到重視,甚至被譏為無所事事。誰料在一個世紀後,這些記錄變成寶貴的礦石,被人拿來琢磨成燦爛奪目的珍寶。這些珍寶以《對種子的信心》(Faith in a Seed, 1993)、《野生果子》(Wild Fruits, 2000)、《瓦爾登的暖化》(Walden Warming, 2014)、《梭羅的野花》(Thoreau's Wildflowers, 2016)、《梭羅的一生》(Henry David Thoreau: A Life, 2017)、《梭羅與樹的四時語言》(Thoreau and the Language of Trees, 2017),以及最近的《梭羅傳》(The Biography of Henry David Thoreau, 2018)等方式公開展示,成為重要的博物學文獻與推動環境主義的有力論述。
《梭羅與樹的四時語言》卻是相當特殊的一本書,簡單地說是梭羅在樹林裡的沉思及其
所悟出的自然之道的紀錄。那些是他在過世前的十一年裡,不分季節、月份,晨昏、晝夜,晴雨、霧天,親近樹與林的紀錄與心得。他思考樹的樣貌並解讀樹與林的生態,他藉描述樹來闡述他的生命哲學觀。
呈現梭羅的科學思維與梭羅透視樹與林的生態,是本書的另一個特點。梭羅提出森林的
演替理論(林地樹種的更替)、樹林的營養循環(落葉、腐解,及樹液的輸送),及樹不因為高齡而停止增加生物量。這些理論遠遠走在當時的森林科學前面。當今的科學硏究,例如登在二一六年《科學》(Science)上的論文,證實了梭羅這些理論的正確性。這種先見之明,著實讓我們驚奇佩服。
當代尚有少數人否認人類活動已造成氣候的變化,及其所帶來的巨大環境災難。梭羅若
在世,勢必會嚴厲地筆伐這些人,一如他當年嚴厲譴責擁奴制度的不義。
筆者在翻譯的過程中遭遇了若干困擾。其一是植物多用英文俗名,在譯成中文俗名之
時,有可能會出現差錯。其二,詩人的想像力豐富且抽象,有許多文句艱澀難懂,譯者雖向英文專業人士請益,亦難得到肯定的答案。這些地方將留待再版時修正,請讀者見諒。
書中出現 nature 或 Nature(不是句首)同字不同的寫法。前者是普通名詞,廣泛地指地
球或宇宙的環境(如地質氣候)與其內的生命(如動植物),我譯成「自然」。而Nature是抽象名詞,是指神存在之形體。梭羅的 Nature 是指神所創造的獨一無二之形體,我譯為「神的自然」。事實上,二十世紀以後已罕有人用 Nature 這個字了。
梭羅無法解釋他觀察到的若干生態現象,但在今天卻已有科學答案。例如在「欹斜的鐵
杉」一節裡,梭羅觀察到土堤上的鐵杉向河中央傾斜,但不知其理為何。我們現在知道這是河堤的表土層向河中央緩緩下滑,樹幹底部因此傾斜或彎曲之故我的學術專業是森林生態學,與北美洲的寒溫帶森林相處過十多年,書中的四季更迭、樹種,及樹林我也都熟悉,卻從未有過像梭羅這種深層的感受與體驗,實在汗顏!譯完本書,我深深地感覺到:科學實在是迫切地需要詩人代言!
最後,本譯文承蒙出版公司梁惠玲特約編輯的仔細校閱,增加了本書中文版的可讀性,我
在此獻上感謝之意。

【內文試閱(節錄)】
前言
說樹的語言
亨利.梭羅的心為樹所擄,樹在梭羅作為作家、博物學家、哲學思想家,甚至內心生命的創造力上起了重大的作用。梭羅以真情回應樹,他了解樹在林裡度過的各種生活,及他那時代的任何一株樹。的確,有時候活像他看得見樹皮裡樹液的流動。從他筆下的《緬因州的樹林》(The Maine Woods)裡,這位詩人愛松樹愛到難分難捨,其實他在向松樹表白自己。簡單地說,他會説樹的語言。

什麼力量讓他接納樹呢?樹的美與外形取悅了他的目光。樹的自然野性拋出一條帶子縛住了他,樹的久等功夫讓他覺得,我們只要留在原地,不必太久,便可趕上拂曉。留在當地,然後便可追著太陽,越過西方的山丘。他留守在康科德鎮過日子,他效法樹,要牢牢地紮根在地上。

人性看起來會稍為偏向梭羅這一邊,但是在梭羅眼中,樹的挺拔向上與品性高尚,是植物國度的高級族群。樹的思維方式與位階就是「古老的正直與自然的力量」。不可諱言的,梭羅說:「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比松樹更能承擔責任。」

老樹與梭羅搭上線已有一段時日,但不能從康科德鎮上的街鐘得悉,那街鐘無時無刻皆在閒言閒語與投機裡。老樹提醒梭羅:「我至少也是人類勇士部族的久遠後裔,有其傳統。」還有,樹是梭羅的老師。雖然梭羅說每年秋天的落葉是不幸的事,但是他深知落到地面的葉肥沃了土壤,過了一段時間,會在新長的樹上「謙卑地站起來」。說了又說,樹葉快快活活地、心甘情願地飄落,它教導我們死亡的真諦。

梭羅為樹寫了四分之一個世紀(1836-1861)卷帙浩繁的文字。他細心地貼近端詳樹,他非常了解樹,同時詳加描述它們,但他並未用臆測詮釋樹。他對樹的神祕性心存崇敬,那是一種超越樹本身的方式。對梭羅而言,樹是神聖的見證,在他的筆端留下神聖的特殊象徵與形象。

梭羅在日記、散文、著作裡的描述、手繪、沉思樹的種種,既親暱又嚴正,在今天都還是活形活現,正如一八九一年,英國博物學家彼得.安德森.格雷厄姆(P. Anderson Graham)筆下不凡的梭羅能「保存樹林裡四射的永?光芒」。從這本書內的文字可見,梭羅是如何的端詳樹,樹對梭羅有什麼意義。這是關於他面對樹之於他個人與創造力的回應:他對樹的深切感受與從樹身上得到的回報,喜悅的獲得,他從樹的身上看到詩,以及樹又如何滋潤他的心靈。

本書每一章都有一段作者的短文及摘抄梭羅寫樹的文字,後者主要選自梭羅兩百萬字的日記。雖說日記車載斗量,但是這十四卷日記逐漸成為梭羅真正的不朽作品,對梭羅的讀者而言,卻還嫌陌生。這些日記是梭羅最直接與最即時反應的文字;曾經有人形容他的日記是給自然「窩藏情書之祕櫃」。本書的一百篇摘抄中,有筆者在康科德鎮及他處攝得的七十二幀樹的照片。此外亦有赫伯特.溫德爾.格利森的作品,他在一個世紀前即為梭羅創設了梭羅的視覺資料庫,書中也收錄了梭羅親繪的十六張小素描。

本書一開頭先探索梭羅對待樹的五個獨特之處。第一個獨特之處是,梭羅以他訓練有素的眼,看樹的分布範圍與縱深。梭羅喜歡觀察樹的各部分,樹形、顏色、樹姿。他帶著複視雙像的眼,觀看樹的這些特質。作為一個博物學家,他探索隱而不現與觀察經驗所得的事實。作為一個詩人與超驗主義者,他追尋這些事實的重要性。他所獲得的每一個看法,皆可強化另一個看法。梭羅細微與精密地觀察樹,融入到他對自然的忠誠信心。

笫二個獨特之處是,樹打動了他的心之喜悅。梭羅隨時準備宣布放棄、有話直說,以及無欲作為人人皆知。但是,樹的美與不屈給他內心孩童般的喜悅,這在他的詩裡有激盪心弦的詠歎。藉著樹,梭羅可以呈現他的寄望與贊同。他個人也認同樹的身分。他把樹視為至友,甚至視同「遠親」(distant relations)。

樹也喚醒梭羅的沉思,在他落筆時,樹是象徵語言的泉思。他創造了樹的新穎與鮮活形象:在赤櫟的樹葉刻蝕天空下,他形容月光下寒冬之樹是「黑夜垂掛的枝形大吊燈」,或「樹林之窗的花飾櫺格」。再深一層的境界,帶著詩般的想像力,梭羅「輕嚼」與進食樹葉,彷彿一隻駝鹿輕觸啃食樹枝,因為梭羅深信樹的本身便是「有氣息的詩人」,樹是自然的手書寫在大地上的詩句。

他運用的文字不但提升他自己的靈性,而且也是一個作者秉持他始終如一的性格,顛覆我們對樹習以為常的感知。

第四章談到梭羅在一八五○年代,作為博物學家充滿活力地研究樹,並以哲思來面對樹。經過多年的近距離觀察,他知道森林是如何更新的。他計算樹輪,推算出樹的年齡與其生長速率,這兩種作法遠遠走在當時樹木科學的前端。梭羅用科學方式研究森林,推進而非倒退他對樹有象徵意義的了解。他對樹的看法,認為樹可作為定形的通用模板,表示萬用的定律,象徵自然維持的深層衝力。

第五章檢視樹如何滋養梭羅的心靈。樹向他展示它的神聖,也展露了他虔誠信仰之天性。樹象徵某種不朽,這正是梭羅深信的。他寫下緬因州的一棵白松是:「它與我的靈性同樣不朽,或許會與天堂一樣高,但該處依然高高聳立在我的上方。」

本書接著提到梭羅對一株株矚目的樹或特定一群樹的反應。第六章深入探討梭羅對人人崇敬的美國喬木的極度相惜之情,那是一株北美喬松(Pinus strobus)﹝譯按:更多時候稱為美東白松或美國五葉松,簡稱白松﹞,他欽慕那株樹的高聳、樹幹的通直,與幾近水平伸展的枝條。他喜歡看到蠟質的松針所反射的光。梭羅非常認同這棵樹的自然野性與不屈不撓的精神。他寫道,這棵白松是他生命之象徵。

第七、八章呈現梭羅對老齡樹的浪漫看法,從耆老樹聯想到更高尚、更光榮的歷史。在一八五○年代,康科德鎮逐漸脫離鄉間的風貌,梭羅寫下,樹是他童年時期簡樸與工業化前的城鎮的許多象徵,樹所散發高貴的氣質為現代社會所欠缺。戴維斯榆是康科德鎮的歷史性地標,在一八五六年被砍倒時,梭羅大為震怒。他為這棵榆樹定調,全鎮的所有榆樹是道德律的指路明燈,他寫下,榆樹所盡的市民責任,比康科德的鎮民更多。

類似的浪漫衝動驅使梭羅書寫英奇斯樹林(Inches Woods)。那是一片老齡櫟樹林,是梭羅在一八六○年發現的,這讓他驚喜,因為距離他家不過八哩之遙。他認為這些古老櫟樹是英國殖民地前期的自然餘緒,代表不為人知的豐美而深藏不露的價值。這些櫟樹引發梭羅最深刻的醒悟,他呼籲要保留這些樹,他以此作為他另一本未完成作品《野生果子》(Wild Fruits)的結論。

第九章討論梭羅特別喜歡冬雪美化下的樹。一次隆冬大雪後,他到屋外的樹林裡去看這些樹,興奮之情宛如處在聖誕節早晨的孩童。樹上的雪如垂簾般掛著,他宛如身處夢境。不僅如此美好,冬天使得他熟悉一整年的樹,剎那間變得面貌全新與煥然一新。樹林在冰晶裡或裹在白裘裡閃爍,覆雪的樹林助瀾梭羅的心波,搖動他的筆桿。

最後,梭羅對樹林有一種隱喻的看法,那是一片汪洋大海,一棵棵樹便是點點帆船。梭羅在綠海揚帆,如第十章所述,他造訪樹海裡的許多口岸。梭羅把樹之海的影像,進一步投射到他對海的愛、對樹的情。



理查.希金斯(Richard Higgins)

【作者簡介】
理查.希金斯(Richard Higgins)著作╱攝影
現職為美國麻薩諸塞州康科德鎮知名作家與編輯。曾任職《波士頓環球報》記者與編輯工作長達二十年,文章散見於《紐約時報》、《大西洋月刊》、《基督教世紀》、《君子雜誌》與《史密森期刊》。希金斯擁有聖十字學院、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和哈佛神學院學位,為Taking Faith Seriously的共同主編與Portfolio Life的合著者。二○○○年初,梭羅自然史論文與期刊重新喚醒並肯定希金斯童年時期對樹木的熱愛。他試著走過梭羅曾經造訪之處,熱愛相同的樹林,以及用嶄新的角度去觀察樹木。之後,他開始書寫並拍攝它們。成果即為本書。

【譯者簡介】
金?鑣
森林生態學學家。臺灣大學森林系學士,加拿大森林土壤學碩士及地球科學博士。曾任林業試驗所所長、國際長期生態研究網主席、、臺灣大學教授。目前從事自然寫作,推廣科普教育與生態倫理。著有《山中的一個鐘頭》等書; 譯有《種樹的男人》《種子的信仰》)《繽紛的生命》、《眾神的植物》《半個地球》 等書。

*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之用, 香港書城並不保證以上資料的準確性及完整性。
* 如送貨地址在香港以外, 當書籍/產品入口時, 顧客須自行繳付入口關稅和其他入口銷售稅項。

 

 

 

  我的賬戶 |  購物車 |  出版社 |  團購優惠
加入供應商 |  廣告刊登 |  公司簡介 |  條款及細則

香港書城 版權所有 私隱政策聲明

顯示模式: 電腦版 (改為: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