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重生:以上半生的智慧,得下半生的幸福
 
作者: 林凱沁 
書城編號: 1435384

原價: HK$93.00
現售: HK$88.35 節省: HK$4.65

購買此書 10本或以上 9折, 60本或以上 8折

購買後立即進貨, 約需 7-12 天

 
 
出版社: 城邦印書館
出版日期: 2018/11
頁數: 280
尺寸: 14.8x21
ISBN: 9789578679498

商品簡介
商品簡介


九個真實人間故事,看他們在中年歷經好友背叛、親子疏離、婚姻不倫之後,如何學習愛與寬恕的功課。作者以虛實交錯的筆法,寫成短篇心理小說,並帶入寬恕專業見解,讓讀者從故事中療癒自己,也寬恕他人,以上半生所得智慧,淬鍊成下半生的幸福。

目錄
一 回家
不論你因什麼理由,以什麼方式離家,離家的狀況如何撕裂難堪,中年人回家一趟,或許能體現重生的快樂。

二 爸爸媽媽都是人
示弱,是承認自己的身心裡外,都不如上半場那麼堅固獨斷;示弱,是讓愛你的人有機會堅強,有機會向你表示真正的愛和接納。

三 兒子
再貧瘠的花園,只要有人為它豎籬笆,修剪雜草,按時澆灌,就是不能百花盛開,也別有一番生氣和光芒。

四 他鄉的春天
房子既然已經燒毀了,更能好好觀賞升起的月亮。縱然燒去屋瓦,但天地還在。

五 美味人生
人的一生就像一個廚師,在有限的時間裡,得善用人生未知的食材,煮出一桌美味入口的菜餚。那些食材,雖然各有酸甜苦辣,無從選擇,但終究得找到它們最佳的味道,才能完成人生的任務。

六 臭臉阿婆的選擇
她在菜攤緊抿著嘴,瞪著眼,一副讓人無法親近的樣子,也許她正是藉著這樣的防衛,才不會說出丈夫過往的不堪,教她記起太多獨自生活的苦情,以致失去力量面對晚景。

七 外婆的日記
永遠都不要忘記你是因愛而生的人,並且記住所有深愛你的人。

八 萬花筒
這是一趟意想不到的網友會,我們看見一個充滿趣味的老人,在讚嘆她保有老去的智慧之餘,峰迴路轉卻見遙遠的前方,是一個氣宇軒昂的旅人,走向她的寬恕之路。

九 總統的婚禮
我旁觀一位父親在婚禮的過程中,如臨大敵般地攻守。這些約定成俗中的額外要求,看似挑剔,背後卻是一對不捨的父母,要為女兒爭取多一份保證與呵護。

自序:藉由認錯的智慧,後悔的勇氣,帶來重生
許多理論和著作頌揚中年好。人生四季的晴空驟雨,生存的拼搏,成敗的衝擊無不親臨勝過。因此,中年於外是豐收勞碌所得之年,於內,有著通達卓見,能看清人間得失,處事收放自如恰如其分。

然而,中年人的內心世界偶有著難以表白的掙扎,甚至像一隻衝進歡慶豐收季節裡的秋老虎,令別人和自己都不知所措。

中年人為難的是,自覺年輕但事實不然,因為下有兒女。乾脆老矣,卻也不許,因為上有父母。夾在中間的中年人,不得不負起責任,完成兩者的待辦之事。最難的,還是在這當中的關係線。自古以來愛的關係最難理,中年人夾帶著自己人生上半場所囤積未發表的情緒故事,加上許多像似被貓兒打亂的毛線球,盤根交錯的關係網絡,讓中年人難以安享半生勞碌所得,其心情就像,戲到中場正好看時,並坐左右兩側的觀眾卻在眼前交叉借過。這種打擾,倍感彆扭與惱火。

中年人在這樣的困境裡,苦不堪言,渴望生命可以重來。

渴望一切可以重來的重生心理我很熟悉。在這裡的「重生」二字,不是信仰或神學裡的概念,是生命走到盡頭,渴望翻轉的乞求。

我出生在貧窮、父母不和睦的家庭,身為七個小孩中的老么,在吵鬧掙扎的童年裡,我很幸運不必跟著下田幹活,反而因為大夥各求生存,任由我以自己的方式生活。

童年裡的野台戲、漫畫店、電影院、小說世界成為我的避難所,各種不同的戲劇人生,讓我多麼希望可以自選劇本,我可以不是眼前的自己,不是這個家庭的一份子。我渴求所有我的生命狀態可以空白,然後重來。

十七歲那年,我在生命的風暴裡尋找自我認同與生存的意義,這種渴想重生的炙熱心理,讓自己成為典型的狂飆少年人。所幸,就在這一年,我認識了基督教,受洗成了基督徒。之後,我回家與家庭、母親、兄姐和自我身份和好,體現在信仰中重生的意義,展開新生活,銘記生命困境中得以翻轉的喜樂。

2000年,我親臨中年季節,開始聚集一群中年倖存者在心理的涼亭裡,訴說著中年季節的成敗悲喜、罪與過的椎心之痛,以及共同吶喊生命錯過的遺憾。

於是,我著手「中年再出發」的理路。我想,奮戰半生有成的中年人夠厚實了,不會墊起腳尖故作狀態,反而會腳踏實地,彎腰俯視人我之間的罪與過,謙卑授受愛與寬恕,並且制伏滿腹難解的愛恨以求重生。

《中年重生》一書的醞釀,是來自於〈中年再出發〉課程裡許多的故事,另外則是由於十七歲信主之後,回家學寬恕所得的和好經驗。成為基督徒之初,生命的重要他人徐師母以聖經之言框視「關係」與「和好」,而其中最主要的連結點是「寬恕」。其實那時年紀小,對寬恕的真義理解有限,卻也遵循著信仰之路,學習寬恕,而得以與神和好、與人和好。

中年季節,確實是學習「愛與寬恕」的好時機,從信仰和助人經歷,讓我親臨藉由愛與寬恕修復關係的好滋味。於是在十年間裡,我在中原大學宗教研究所和正道神學院教牧博士班就讀時,兩篇論文都選擇研究「寬恕」。

寬恕,是自古至今最艱難的旅程,也是一條通往自由的幸福之路。

當一個人歷經由關係而來的衝突與危機時,產生了負面情緒。為了減低痛苦,與保護身心安寧,便產生了許多的防衛機制。然而,這個機制有可能阻隔一個人真正地認識自己、認識他人和世界,進而也可能無法與人恢復或建立正當性的關係。

依我個人助人經驗,若想從「寬恕」這個角度,幫助人恢復對自己和世界的認同,以及和好共處,必須營造一個心理安全的環境,在其中提供多面向的認知教育:包括自我的認識、重新檢視世界的理解力、探討真相的勇氣,最後是愛與寬恕的意涵,就是聖經多處所說的愛人如己。如此,才有勇氣去愛出乎意料的自己與別人,才有智慧去探討和接受非你所想的世界,進而在面對受苦的真相裡,承認人的基本價值、體會人的限制。於是理解,任何人都是需要在愛和寬恕裡,修復破損的自我與關係。

以上所思,讓我這十年來竭力思考寬恕的議題。我承認寬恕是個莫大的難題,但寬恕是力量,它幫助那些時而感到力不從心、時而渴想人生重來的中年人,推動著中年人走在寬恕路上,得到心理重生的滿足,體現信仰的意義。

《中年重生》這本書,融合了美麗的寬恕故事,以及讀書會工具箱。工具箱裡有討論題目、寬恕理論簡介、對接受寬恕和選擇寬恕的勉勵。期盼所有的讀者都能在閱讀與分享裡,借閱故事主人翁的生命、經歷人間的愛恨情愁,喜獲重生的理路。

能完成這本書要謝謝很多人。首先,感激寫序和具名推薦的牧者及老師們,一直以來對我的工作和這本書長期的支持。

鄭玉英老師在百忙中,撥空用心細細閱讀,並且給予勉勵與指導,依循著她的指點,我如獲明燈,看到書寫的盲點,補足書中對學習寬恕與和好的說明。

謝謝試閱初稿的伙伴們,每一篇閱後的推薦短文給我莫大的鼓舞。策劃人美珍對我的鼓勵與提攜更不在言下,遇見她我才成為一個作者。再來就是楊雀和重生,她們兩位隨時接聽我的電話,並且在電腦裡討論我的每一個概念或是句子,我戲稱她們是我的地下主編,她們義不容辭地陪讀、陪寫、陪我度過修稿如年的寫作生活;重生同時還代勞所有事務性的雜務,並鼓勵我專心書寫,使我省下許多時間和體力,使這本書加速完成。

除此之外,特別感激先生不斷的加油打氣。為了讓我能安心書寫,他分擔了大部分的家務,不介意一個人去散步。

最後,感激那些願意經歷寬恕力量的中年朋友,同意我把他們的故事重新架構虛實參半地呈現他們走過痛苦學寬恕的精彩片段。礙於篇幅無法將他們的故事一一屬實的記述,然而他們的生命容顏讓我如沐春風,油然而生書寫本書的靈感。

期待書中以寬恕體現重生的中年身影,能激勵每一個在不同年齡階段中,乞求生命重生的人。

推薦序1:中年與寬恕
鄭玉英 懷仁全人發展中心諮商心理師
推薦序2:陪伴受苦的人,走未來的心路
呂思瑜 佳音廣播電台台長
推薦序3:一起參與,並體悟中年重生的關鍵
劉群茂 士林靈糧堂主任牧師
推薦序4:解開,中年人生的九道難題
杜明翰 國際世界展望會亞洲區市場召集人

★感謝!療癒推薦(依姓氏筆畫):
王桂華(中壢靈糧堂主任牧師)
林德安(台北靈糧堂牧師)
柴子高(台灣正道神學院兼任副教授)
黃迺毓(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兼任教授)
喬美倫(靈糧國度領袖學院副院長)
賈紅鶯(曾任國立東華大學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系副教授)
謝宏宗(靈糧神學院院長)
謝陳麗貞 (靈糧神學院牧靈諮商科主任)
蘇宏達(臺灣大學政治系莫內講座教授)

讀後推薦 part I(依姓氏筆畫):
Rainie G. 王美政 王雅賢 尤善芬 吳庶深 林宜蓉 柯慧儀 章勝傑 陳偉仁 舒暢 楊松 楊雀 潘秀霞 劉思源 鄭文芸 鄭慧瑩 薛重生 羅亞農

讀後推薦 part II(依姓氏筆畫):
宋美錦 李文馨 李晏禎 吳易峰 吳倩容 周卉姿 周家如 周宥? 林美玲 林雅惠 范碧珠 孫侎禎
黃介士 黃祈 崔立妍 陳雪晴 張嬙 楊明賢 詹淳凱 愛麗兒 鄭勝哲 劉怡君 劉惠珠

〈讀者口碑〉
透過作者的眼光,我們在這些故事裡看到勇者和生命戰士。
~鄭玉英 懷仁全人發展中心諮商心理師
中年是藉由認錯的智慧,後悔的勇氣,而開始願意學習寬恕的季節,感謝老師帶領我能夠逃出囚禁自己許久的心牢,勇敢跨出自認的安全領域,真的獲益良多!
~林宜蓉 林業生社會福利慈善基金會董事長
好一本中年自救手冊!
~Rainie G 〈凱沁這一班〉學員
曾經「想要愛」而負傷,今日「因為愛」漸漸復原,
踉蹌蹣跚走向療癒,寬恕是唯一路徑!
~吳易峰 社會工作者
我在中年歷經了婚姻中的風暴,但如書中所言:「房子既然被燒毀了,更能好好觀賞升起的月亮!」寬恕別人,其實是放了自己,卸下重擔,和不愉快的過去「埋單」了斷!
~周卉姿 〈凱沁這一班〉學員

《中年重生》書摘

一、回家

不論你因什麼理由,以什麼方式離家,
中年人回家一趟,或許能體現重生的快樂。

童年視聽世界裡,最令我難忘的是收音機。每天晚上跟姐姐守著小黑箱狀的收音機,聽著凌晨的〈平安夜〉、李季準的〈感性時間〉和廣播劇,空氣中,流露著豐沛情感的聲音,一句一句、絲絲入扣地傳入耳際,讓我總是聽任無窮的想像力奔馳……於是腦海?架起偌大的舞台,使聲音有了形狀、表情、顏色,栩栩如生地在眼前飛舞。

這一天,我從高雄搭高鐵回台北的途中,後座坐著兩個女孩,她們聊著兩個人「回家」,與家人和好的故事。侃侃而談的故事很吸引我,我側耳傾聽,宛如童年時貼近一台大型收音機前,收聽一齣家庭親情的悲喜劇。

「把桌子放下來給小熊坐吧!」一個有著開朗聲調的女孩提出建議。附在我椅背的餐桌隨即被拉下,感覺有輕物放上去。

「好吧!小丁,你坐這裡。」一個沈穩而有質感的聲音,來自鄰座的年輕女孩。

「琴宜,妳到哪裡都帶著它嗎?一個二十五歲的大小姐,還對玩具熊像對兒子一樣?」

「妳管得真多啊!」小熊的主人,以有份量的聲音,冷冷地回嗆後,打開了話匣子。

「它叫小丁,我國中畢業時爸媽帶我去日本玩,回程時在免稅商店看到的,我第一眼就喜歡上它。」這女孩說話又直又衝,對待熊熊卻是沉靜多情。我想像著她衝著友人回話的同時,臉上帶著笑意,溫和地看著寵物……這位小姐聽來相當有個性。

這時,我察覺跟我背靠背的小熊被抱走了。想必是窩進主人的懷裡,繼續聽著自己和主人姐姐被鍾愛的故事。

小熊被不愛芭比的獨生女看中後收養。從此有了家,有了名字,有了爸爸媽媽和姐姐,身價非凡。正式取名小丁之後,人模人樣地跟著姐姐被嬌寵。生活所需用品,包括春夏秋冬的衣服飾品,大小適中的床椅家具,一樣不少。

原來,獨生女孩的父母事業有所成,也因為忙事業沒時間為她生一個手足做伴而感到抱歉,所以從小在物質上盡其可能地滿足她,在讀書方面順其自然。由於怕她一個人孤單,從小到大也不限制她交朋友,一切只要她快樂就好。自從她收養小丁開始,父母見她開心多了,使得一向被員工懼怕的嚴肅爸爸,都會對著小丁打招呼:「嗨!琴宜的弟弟,你好啊!」。

「聽起來,你爸媽很抱歉沒有為妳生個弟妹,所以加倍愛妳。甚至,還跟妳一樣對玩具說傻話。」開朗女孩直率地說。想必是遭到小熊主人的白眼,她即時改口:「對不起!不是玩具,是小丁。」

「從小到大,爸媽很愛我是真的。只要我快樂長大,安份做人,六十分就是滿分。但我整天就是嫌無聊,就是適應不良,其實我並不是故意要惹他們頭痛、傷心。」

獨生女平靜地說著,沒有特別感激父母或責怪自己的意味,但是兩三句話就把自古到今的親子經說盡。顯然這是個欺負父母的好小孩,很清楚自己的任性帶給父母的頭痛,也瞭解父母的底牌。

「六十分就等於滿分?這在我家會被打死的!我爸是一百分主義,低於九十八分就差一分打一下。」開朗女孩發出羡慕的驚呼。

「在我家,快樂是奢侈;懶惰是萬惡之源。記得有一次星期天我睡晚了,我爸痛罵我是不知羞恥的傢伙。」開朗女孩繼續訴說了一些爸爸管教子女的原則。

開朗女孩的父親,是個愛國愛家的國軍英雄,以數十年軍旅生涯養成的紀律管教六個孩子。全家人從小就習慣早睡早起,健康才能保衛家園,整潔是品格高尚的象徵。所以兄妹六人每天起床房間要整理得一塵不染,棉被要摺得像豆腐干。然後到隔壁國中操場跑十分鐘,背完庭訓之後吃早餐,再背著書包向爸媽鞠躬敬禮說再見。

下午準時放學之後,做完作業,完成分配到的家務事,輪流練習鋼琴、小提琴。生活的秩序像似不可更改的神聖儀式。直到現在,與成年的兒女見面,第一句話仍然是:「要運動,要整理房間,這是做人的基本精神啊!」

誇張的對比加上爽朗的描述,開朗女孩訴說了一個淚中有笑的童年,特別是她學父親的家鄉口音說「不知羞恥的傢伙」,很有電視模仿秀的效果,讓我差點笑出聲。

不過,我也很好奇,她從何時開始,能夠自在地暢談父親嚴苛的管教?

「什麼?假日睡晚一點叫做不知羞恥?那日夜顛倒叫什麼啊?如果他生到我,豈不是早就心臟病掛了!」獨生女不可思議地說。

原來,獨生女是道地的夜貓子,晝伏夜出的生活作息與安份守己的父母大不相同,就是行事風格也南轅北轍。她堅持固守在父母可以容忍的邊緣,我行我素,幸好父母耐心十足。

「心臟病?絕不會!我爸是道地的鐵漢,奉行的是鐵的紀律、愛的管教。他不會得心臟病,他只會叫別人得心臟病。」開朗女孩快人快語地說。

開朗女孩再說,爸爸出身音樂世家,雖然軍務繁重,絕不輕忽他喜歡的音樂,所以兄妹六人從小學開始,一定要學鋼琴或小提琴。通常由媽媽監督每天的練習,每一週再由爸爸總檢查,他敏銳的聽力和對完美指法的要求,令他們兄妹吃盡苦頭。

不僅這樣,每個月一次,爸爸還會招待同好來場迷你音樂會,這當然是兄妹六人的成果展,再加上朋友們的國樂演奏,中西樂表演自然是熱鬧非常。更重要的是,這讓他老人家過足了指揮家的癮。

這位為國為家熱血沸騰的父親,篤信勤勞是瞄準成功的子彈,愛和紀律則是穿不透的銅牆鐵壁。他認為沒有學不會的事,只要老師付出真誠,再怎麼冥頑不靈的人也會開竅,只要學生努力,不怕流汗、不怕累,沒有不成功的。

女孩不否認,爸爸是以這樣的精神,栽培了兄妹六人在音樂領域裡的成就。但是爸爸的嚴峻,迫使她成為家裡一匹逃脫管束,奔離柵欄外的野馬。

她趁著青春風暴翻轉了主控權。先以高於錄取女中的分數選讀職校,三年後,雖然漸漸發現自己不討厭音樂,但還是賭氣不願就讀爸爸指定的音樂系。之後,她以優異的成績考上大學,而且填了離家最遠的學校,進入了她毫無興趣的商學院。

女孩原先想故意跟音樂隔絕,作為報復爸爸的跋扈,和移植夢想帶給她的心靈災難。本來以為這能讓父親氣出心臟病,想不到爸爸不僅沒病,還健步如飛地一路追打,從小學打到大學離家,直到打不到為止。之後,他改用電話追蹤,一再語言撻伐,父女二人難得有一次能心平氣和地結束談話。兄妹中就屬她最不怕打罵、最叛逆。

「爸爸氣我叛逆,我氣爸爸專制。記得小學一年級時拉小提琴,他氣我走音,把我的手指綁在弓上,綁得愈緊,我的心和手指頭就愈僵硬,愈學愈抗拒。到了國中,我就明目張膽叛逆起來,他要我往東我偏往西,根本不管方向對不對,只要能讓他生氣就好。我就是要做我自己。」開朗女孩感慨地說。我從她的話語中聽出了無奈,這種無奈使得親子關係失去了彈性,任誰都難回到原來的位置。

「哇,妳還真是叛逆!不過後來,妳還是聽了妳爸的話,走上了音樂的路啊!」獨生女輕鬆地說出了結果。

女孩一改開朗的口吻,嘆了口氣:「說起走回音樂路這回事,就好笑!為了維護自尊,只能放棄我爸爸為每一個小孩預備的教育基金,我就是不想告訴家人我轉行。為此我真的付出不少代價。」

原來她大學時雖然讀國貿,卻偷偷旁聽音樂系的課,自己省吃儉用請老師教導小提琴,把失落的進度補回來。大學畢業後工作八年,自籌學費出國深造,跟家人說是去讀MBA,其實是讀音樂而且是主修小提琴。

「唉!」她徐徐地想把心頭那鬱積不順的氣吐完:「浪費自己的青春跟爸爸睹氣,想起來,真的很無聊。」

這回,換坐在前座的我,在心裡「哇」了一聲,差點就回頭罵一句:「傻丫頭!」

年過中年的人就知道,時間就是一個人的青春。而這個有音樂天賦的女孩,竟然在清楚自己要什麼的情況下,為了不向父親低頭,而消磨了自己的青春。

「回國之後,我很快就得到音樂教職,現在我爸爸雖然很滿意,但總遺憾我為了立業,耽誤了太多青春。」聽得出來這也是她的遺憾。從女孩的語調中,也讀出了一份被時間淬煉後的謙和。

女孩堅持自我的主張,的確讓她損失不少時間和金錢,但是這位父親仗勢著父愛,脅迫兒女在生命中讓出空間,安置他的理想,這就難免使得兩者的心理界限變得糾葛,關係變得複雜。

「覺得有遺憾嗎?」這回換獨生女質問她了。

「嗯,」開朗女孩有點嚴肅地回應,「我不遺憾自己靠摸索走出自己要走的路;但是,我遺憾我爸爸為什麼要那麼專制?我也遺憾自己的反骨,曾讓自己離家好遠。」她停頓了一下繼續說:「都已經四十歲了,才感受到家庭的溫暖,我覺得好可惜!」

真是令我驚訝!這女孩音質圓潤,語調朗朗明快,怎料四十歲了。真想一窺那張成熟得能讀懂歲月的容顏。

是啊!人生苦短,回家的路何必拉得那麼長?

「妳呢?妳覺得回家的路很難、很長嗎?」一個四十歲的女人探問一個二十五歲的獨生女回家的路況。

「我回家的路一點也不難,我爸媽現在還是容我,我的困難是在自我調適。」獨生女斬釘截鐵地說,不改沉靜中的權威感。

獨生女說,她的父母是奉行禮教,克盡職守,宅心仁厚的性情中人。媽媽嚴謹但是慈祥明理,爸爸是面惡心善的紙老虎,總是說:老婆當家,女兒萬歲!

獨生女國中時到後山烤肉,差點把旁邊的小竹屋給燒了。她曾經在家偷喝爸爸的洋酒、回南部硬要騎堂哥的摩托車。直到上了高中,仍是班上敢嗆老師和流氓同學的驃悍女孩。在學校小流氓揚言要修理她,她也不怕,堅持不肯轉學,爸媽只好每天接送,小心呵護。最後,她以優異成績進了南部一所公立大學。

獨生女所有的唐突、無禮和青春期荒謬的行徑,雖然讓親友不勝噓唏,讓父母捏把冷汗,但是媽媽每次都不含糊,清楚地把是非說清楚後就走人。爸爸也總是語重心長的說:「妳愛怎麼做都可以,但是要為別人想,不可以自私、糊塗。」

大學以後,父母更是把獨生女當朋友般相處,獨生女的自我因此更淋漓盡致的展現,大家都說父母把她寵壞了!但爸媽深信:這些過程是成長中必然的學習,而且相信有一天女兒會頓悟,對人際的不適應終究會過去的。所以,不管親朋好友怎麼議論,他們總是說:「讓她學習長大,她不會糊塗的!」這些話,讓旁人聽得糊塗,說他們坐視女兒的叛逆,放任到幾乎是冒著把女兒寵壞的危險。

「爸媽對我的確是寵,但是我媽說,他們絕不把我寵壞。」

「嗯?」開朗女孩遲疑地回應。我猜,她被這句話搞糊塗了,我也是。

我感到椅背有東西靠了過來,是小熊被送回?調整了姿勢……我繼續聆聽小熊主人回家的歷程。

獨生女放慢了速度、壓低聲調說:大一那年,她完全不讀書,為了大小事情跟學校全力抗爭,最後鬧得老師告到爸媽那裡。他們被我鬧得一下子老了好幾歲,有一天我爸說:「我承認我愛妳,愛到凡事只要你高興就好。但是做人不能只考慮自己,有時候,妳要想想別人的立場和處境。」

她接著說:「媽媽提綱挈領比我爸更冷靜,盯著我,斬釘截鐵地對我說:為了要證明沒把妳寵壞,所以我們不怕妳嫌囉唆地一直告訴妳對的路、對的事。不要為了反對而反對,為了跟別人不一樣而弄亂了自己的生活。我們都愛妳,任何時候只要妳想通了,路都在,家都在。」

「妳爸媽真的很理性很民主耶!要是我爸不會說『路都在,家都在』,他會說:我耐心用完了,你只有死路一條!」開朗女孩為獨生女不在場的父母說了句公道話。我贊成!但是,若沒有這樣的度量,獨生女的回家就更困難了。

獨生女對友伴的說法沒有異議,繼續回顧:「那次的經驗,讓我發現:父母愛我愛得很吃力,很辛苦,我也覺得自己自私任性,很對不起爸媽!之後,我也開始想:自己到底是怎麼了?怎麼活得這麼……這麼不適應!」獨生女對自己的檢驗,充滿自我心理分析的意味,也許這就是她父母一直期待的時刻。當她能把自己看清楚,並取得與世界共存的平衡點時,才能看到回歸家庭的路。

開朗女孩帶著笑意的回答聲,被列車進站的轟轟響聲蓋了過去,像極了聽收音機正入神時,突然被蓋台而漏聽重要的對白,好令人惋惜!

「是啊!我感謝我爸媽能接納、等待我這個外星人,我準備下半年辭掉南部的工作回家住,準備出國進修。」聲音隨著心境改變,這回獨生女的語調溫和多了。「其實我的心,早在大一那次聽見爸媽的談話之後,已經回家了。只是這幾年發現他們老了,是我該長大的時候了。」

「真有意思!我們很不一樣。妳是在認識自己有多怪之後,才甘心回家。我是這幾年藉著已經為人父母的朋友,才了解親子互動關係中的是非難斷、父母難為之後,才安心回家。」開朗的女孩做了這樣的結論。

列車駛進了繁華熟悉的台北站,我心中突然雀躍莫名,難道是因為可以一瞥開朗女孩的風采,和那位二十五歲老成獨生女的聰明面貌?

正坐直身子,聽到一聲:「小丁回家嘍!」椅背的餐桌被輕輕收回扣緊。

緩慢待停的車速,把我的微笑拉得長長的,我的感覺就像小時候聽完最後一集以喜劇收場的廣播劇那樣滿足。

等我回神站起來,兩位女孩已走在我的前面,雖不得見她們的容貌,終究曲終人團圓,讓我盈握滿滿幸福的感覺安然返家。


作者簡介


林凱沁
心理教育課程講師,佳音電台〈快樂送到家〉主持人、節目製作。
學歷:正道神學院教牧博士/中原大學宗教研究所碩士/美國阿肯色州理工大學教育碩士

具有30年的輔導工作經驗,開課訊息詳見臉書〈凱沁這一班〉,中年議題探討,請見臉書社團〈中年重生在一起〉。

林凱沁 作者作品表

記憶的鏡子/Mirror of Memories

情緒的鏡子/Mirror of Emotions

中年重生:以上半生的智慧,得下半生的幸福

一定要原諒嗎?:走出錯待的9個故事

*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之用, 香港書城並不保證以上資料的準確性及完整性。
* 如送貨地址在香港以外, 當書籍/產品入口時, 顧客須自行繳付入口關稅和其他入口銷售稅項。

 

 

 

  我的賬戶 |  購物車 |  出版社 |  團購優惠
加入供應商 |  廣告刊登 |  公司簡介 |  條款及細則

香港書城 版權所有 私隱政策聲明

顯示模式: 電腦版 (改為: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