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王簡史:奇蹟之藥、最賣之藥、威力最強之藥、人類最愛之藥、救活最多人命的11種藥,怎麼改寫人類命運?
 
作者: 佐藤健太郎 
譯者: 鄭舜瓏
書城編號: 1591022

原價: HK$107.00
現售: HK$101.65 節省: HK$5.35

購買此書 10本或以上 9折, 60本或以上 8折

購買後立即進貨, 約需 7-12 天

 
 
出版社: 大是文化
出版日期: 2019/10
頁數: 240
尺寸: 14.8x21x1.24
ISBN: 9789579654357

商品簡介
◎如果你未來的人生,只能選吃一種藥,你會選感冒藥、胃藥還是止痛藥?
◎維他命C原來是藥?是,如果哥倫布早點知道,世界地圖就會發生大改變。
◎源自納粹德國的藥──磺胺劑,為什麼救了敵國英國首相邱吉爾的命?
◎法國大革命、美國獨立建國、世界大戰結束,都和「藥」直接有關。

作者佐藤健太郎是暢銷書作家,畢業於東京工業大學研究所,
曾在藥品企業從事研究新藥的工作。
也是歷史愛好者的他,在研發藥品之餘,經常思考一個問題:

「如果沒有這些藥,歷史結局會怎樣?」
「為什麼政治上的明君,用藥時卻變成蠢貨?」
「歷史上,那些根本沒有藥效的藥,竟然比有效的好賣?」
「某些藥的發明人真的很偉大,但為何藥品界的人如今都拿不了諾貝爾獎?」

以上這些問題,都在書中提供了解答。
作者介紹了11種到目前為止救活最多人命的藥,包括
歷史最久的藥、最賣之藥、威力最強大的藥、救過最多人命的藥、
人類最愛吃的藥……這些稱霸醫藥界的王者,到底怎麼發明的?

‧康熙帝靠「奎寧」改寫中國歷史,但瘧疾正捲土重來!
康熙40歲時突然瘧疾發病,連宮廷的藥方都沒有效果,
多虧傳教士攜帶的奎寧救了康熙一命,讓他成為中國史上在位最久的皇帝。
如今,全球暖化導致蚊子棲息區域不斷擴張,瘧疾很可能再度入侵溫帶國家。

‧每年數百萬人使用,但至今科學家仍不懂原理──麻醉藥
東漢末年的名醫華陀曾用「麻沸散」當麻醉藥,
日本江戶後期也有個名醫華岡,發明「通仙散」,幫人完成麻醉手術的壯舉,
你知道歷史上與麻醉藥相關的最重大事件是? 跟流行音樂有關。

‧二十世紀最重要的發明──盤尼西林
有些藥因為救了一個名人而有名,但盤尼西林拯救的性命卻是以百萬人為單位
這個能夠預防感染的奇蹟之藥,到底怎麼發明的?
竟然是因為一個細菌學家不小心飛進細菌培養皿的鼻涕!

‧君臨三個世紀的醫藥王者──阿斯匹靈有多神奇?
若要問人類有史以來最愛吃的藥,非阿斯匹靈莫屬,
美國人平均一個人一年要吃到100顆左右!
這個明明由德國人發明的藥,為何被美國人取得專利?
原來跟一次世界大戰有關。

‧你知道嗎?梅毒差點就征服世界,
愛滋病之藥到底是誰發明的?
為了這場正名,居然還動用美國總統與法國總統出面調停?
為什麼抗生素越來越控制不住細菌了!

天災人禍和氣候變遷大大影響歷史,連「疾病」也是,
而人類對抗疾病的武器──「醫藥品」,自然也牽引著歷史的走向。
11種左右人類命運的藥中王者的歷史,本書一次收錄。


作者簡介


佐藤健太郎
  1970年生於日本兵庫縣。東京工業大學研究所理工學研究科碩士課程修畢。曾做過醫藥品廠商的研究人員、在東京大學研究所理學研究科負責公共關係的特任助教,現在是科學作家。
2010年,以《醫藥品危機》(新潮新書)一書榮獲科學新聞報導獎。2011年,榮獲化學交流獎。著有《碳文明論》(新潮選書)、《零風險社會的陷阱》(光文社新書)等多部著作。也是知名的國道迷,擁有開車跑完日本47都道府縣、長32萬公里國道的紀錄,著有《不可思議的國道》(講談社現代新書)。


譯者簡介


鄭舜瓏
  輔仁大學日文系、臺灣大學日文所畢。曾任博達版權代理公司日文版權業務,現為專職譯者。譯作有《30%的人將來會失智,我該怎麼辦?》、《主管該有的錢意識》、《麥肯錫寫作技術與邏輯思考》、《麥肯錫問題分析與解決技巧》、《世界遺產的歷史真相》、《飆股的長相》、《做個一直被需要的人》、《世界紛爭現代史》(以上皆為大是文化出版)等30餘本。


商品特色/最佳賣點


梅毒差點就征服世界,愛滋病之藥到底是誰發明的?
為了這場正名,居然還動用美國總統與法國總統出面調停?
為什麼抗生素越來越控制不住細菌了!


書籍目錄


前言 如果沒有這些藥,歷史結局會怎樣?
推薦序一 小小的一顆藥,背後累積了多少人的心血╱海獅說
推薦序二 疾病影響歷史走向,藥物自然也是╱涂豐恩

第一章 醫藥的曙光
醫藥從何時誕生╱糞便、死刑犯的頭蓋骨,也曾經當成藥╱政治上的明君,用藥時的蠢貨╱用水銀治病的「原理」╱沒藥效的比有藥效的好賣

第二章 拯救了大航海時代的「藥」──維他命C
水手們最怕這種病╱終於找到對策,卻始終未普及╱史上第一次藥物臨床試驗╱庫克與史考特的成就大不同,關鍵就在維他命C╱發現維他命C的競賽╱大化學家竟然成為維他命C神教教祖

第三章 康熙靠奎寧破紀錄,但瘧疾正捲土重來
拯救康熙的藥,來自外國╱不論歐洲、亞洲,許多名人皆死於瘧疾╱瘧疾數次拯救羅馬,也奪走好幾位教宗的性命╱終於發現奇蹟之樹╱沒合成出奎寧,卻創造出新染料賺大錢╱太平洋戰爭的關鍵在於奎寧╱二十一世紀全球暖化,可能讓瘧疾捲土重來

第四章 開啟天堂也通往地獄的假鑰匙──嗎啡
人類還沒寫歷史就在用嗎啡╱罌粟籽的誘惑,哲學家皇帝也難以抗拒╱鴉片的使用逐漸擴大╱嗎啡給人幸福的錯覺,但上癮就無法自拔╱說到鴉片,就不得不提中國╱師出無名、為了毒品買賣而掀起的戰爭╱人造的惡魔,名為海洛英╱邁向夢幻的止痛藥

第五章 每年數百萬人使用,至今仍不懂原理──麻醉藥
手術的劇烈疼痛妨礙醫學進步╱華岡青洲發明通仙散,完成全球第一起全身麻醉手術╱是誰發現了「麻醉」?╱女王陛下的麻醉藥╱流行樂之王之死╱現今仍然未解的麻醉之謎

第六章 勤洗手就能改變佛祖和凱薩的命運──醫療消毒藥 
懷孕婦女的危機──產褥熱╱重大醫療改革:勤洗手!╱「病理學教宗」的裁決╱動個闌尾手術就死亡?手術消毒就是這麼重要

第七章 三分之一巴黎人中鏢,梅毒差點征服歐、中、日,幸虧有灑爾佛散
絕症降臨,清教主義和美國獨立建國都與它有關╱達伽馬艦隊首次從歐洲到印度,也把梅毒帶進中、日╱梅毒的危險治療法──吸水銀蒸氣、故意感染瘧疾╱確立近代化新藥研究型式╱「救世主」終於誕生

第八章 源自納粹德國的藥救了敵國首相邱吉爾──磺胺劑
前所未有的世界大戰╱戰場上的隱形死神──感染症╱壕溝戰的悲劇──躲得了機關槍,躲不了細菌感染╱希求藥到病除的「魔彈」╱磺胺劑終於誕生╱紅色奇蹟藥粉轟動全球╱納粹政權下誕生的藥,卻救了邱吉爾的命?╱感染症治療藥的先驅

第九章 二十世紀最重要的發明──盤尼西林
這種藥隨處可見,卻堪稱為奇蹟╱從鼻涕誕生大發現╱奇蹟的開端╱史上最重要的意外發現,源自於黴菌的孢子╱邁向實際運用的漫長階段╱突破觀念的障礙──「一英里四分鐘的障壁」╱盤尼西林曾救了德川家康?╱邱吉爾兩度被拯救?一個不好意思戳破的謊言╱「仁醫」能製造出盤尼西林?╱今天的抗生素,還是有殺不死的細菌

第十章 君臨三個世紀的醫藥王者──阿斯匹靈有多神奇?
人類最想得到的藥╱阿斯匹靈誕生自柳樹╱阿斯匹靈稱霸全美╱拜耳對拜耳──名字一樣,公司不同╱阿斯匹靈的結構超乎製藥人員的思維╱阿斯匹靈也能當作失智症的預防藥?

第十一章 日本人首次創造的抗HIV藥──愛滋病治療藥
醫藥品界的人都不會得諾貝爾獎?╱這種怪病讓世界陷入恐慌╱肆虐全球的愛滋病,終於登陸日本╱發現病原病毒的明爭暗鬥╱「這種疾病幹得真好」╱日本人最早開發出愛滋病治療藥╱尚未解決的問題──是否會出現新型愛滋病?

後記 藥物不斷更新,繼續改變人類的未來


推薦序/導讀/自序


推薦人
知名臉書部落客╱海獅說
「故事」網站創辦人╱涂豐恩
歷史作家╱謝金魚

前言
如果沒有這些藥,歷史結局會怎樣?

常言道:「歷史沒有『如果』。」這句俗諺是勸告我們,假如對於已經發生的事,還不甘心的回想,如果當時能夠那樣、這樣的話,一點意義也沒有。應把力氣放在分析現象或找出可作為未來教訓的作業上。
  為什麼有人要特地寫出這樣的警句?大概是思考歷史的「如果」這件事,實在太有趣了,怕大家深陷其中而不可自拔。事實上,把「如果」帶入歷史之中真的很有趣。如果亞歷山大大帝不是遠征東方,而是進攻羅馬的話;如果織田信長在本能寺之變中存活下來的話;這類幻想的故事,無論古今中外都有大量的作品問世,吸引許多讀者的目光。筆者認為,只有非歷史學家,才允許沉浸在這樣的愉悅之中吧。其實,我們也可以從這些故事中獲得許多教訓。
  「歷史的如果」中最有名的,莫過於哲學家帕斯卡(Blaise Pascal)的名言:「如果埃及豔后的鼻子稍微再低一點,歷史可能就會改寫了。」這句話之所以如此膾炙人口,是因為一名女性鼻子的高度這種芝麻小事,居然會影響兩千年後現代地圖的樣貌,這樣的想像帶給人們強烈的衝擊。就像有人說,北京一隻蝴蝶揮動翅膀,將會為紐約帶來一場風暴一樣,這樣的話語很容易深深觸動我們的心。
  但是,歷史不光是受到埃及豔后這樣的美人,或羅馬的凱薩(Julius Caesar)、安東尼(Mark Antony)這類的將軍、政治家左右,地震、火山爆發等天災也是重大的因素,旱災、寒害等氣候的變遷也會對歷史造成非常大的影響。除此之外,各種疾病也在歷史中扮演重要的配角。
  西元前430年,一場襲擊古代希臘最大的城市國家──雅典的瘟疫,在短短一年間,打倒了包含雅典的領導者伯里克里斯(Pericles)等許多人,也成為雅典敗給宿敵斯巴達的重大原因。
  西元1346年,包圍黑海沿岸的城市卡法(Kaffa)的蒙古軍,把自家軍隊中因鼠疫而死的士兵屍體,用投石機丟進城鎮中。許多人為了躲避這個傳染病,紛紛搭船逃離,使得鼠疫在很短的時間內一口氣擴散開來。據說當時整個歐洲有三分之一的人口因此犧牲。
  16世紀,西班牙的法蘭西斯克.皮薩羅(Francisco Pizarro)上演了一個奇蹟,他只率領不到兩百人的部下,就征服了人口達一千六百萬人的印加帝國,祕密就在於從歐洲傳入的天花流行。此外,在18世紀時,美洲原住民也受到天花的猛烈襲擊,讓英法的征服變得容易多了。和體驗過多次流行病而產生免疫抗體的歐洲人不同,新大陸的原住民們根本毫無防備。
  像這樣,各種傳染病透過看不見的形式,猛力撼動著歷史。這麼說來,人類對抗病魔的武器──醫藥,理所當然也可能成為歷史演變的重要關鍵。
  我曾經在醫藥品企業的研究所從事研究新藥的工作,每天都在思考藥品的可能性以及危險性。假使這種藥在那個時代就發明、假設這種藥當時沒有救了那個人的話──身為歷史愛好者,會思考這些問題也是很自然的。
  我在這本書中,試著鎖定幾種疾病,描述歷史與醫藥品之間的關係。假使哥倫布或麥哲倫知道維他命C的存在,假使特殊的青黴菌孢子沒有飛進倫敦醫院的某個培養皿、假使從罌粟生產的生物鹼結構只要少一個碳分子──可以肯定的是,現在的世界地圖必定會產生劇烈的改變。
  當然,並非所有的情況,都是一個疾病藉由一種藥品而消滅那麼單純。大部分的情況是除了藥的力量,還要加上環境衛生的提升、醫療整備的充實、疫苗、手術等各種醫療手段的進步等複合性因素,才能慢慢的把這些折磨人類的壞東西一一消滅。但是在本書中,我會透過整理故事,聚焦在藥品的部分,這一點還請讀者們見諒。
  話雖如此,有時候藥品真的可以發揮驚人的力量。一粒錠劑、一包藥粉,就可以和埃及豔后的鼻子一樣,成為歷史潮流中巨大卻又難以察覺的奇異點(按:比喻科技將會出現重大進步的時間點)。希望各位可以和我一起用輕鬆愉悅的心情,體會這種「歷史的如果」。至於想從中得到教訓或啟發,就交給各位聰明的讀者自由發揮了。

推薦序一
小小的一顆藥,背後累積了多少人的心血

知名臉書部落客╱海獅說

記得小時候,我最痛恨打針。
真的,只要一遇到打針,我就從頭尖叫到尾。好像只要我鬧得夠大、夠久,那些大人就會失去耐心、放我一馬。但是當然,這個願望從來沒有實現過,到最後除了挨的那一針以外,往往還另外多附上一頓胖揍。
然後,這件事又讓我更痛恨打針。
到底是誰?到底是誰發明了這要命的東西?年幼無知的我,在心裡如此咒罵著。一直到某天,我讀到在針筒發明之前,人們上藥的方式是這樣的:
「在一把柳葉刀上塗滿藥液,然後水平插入皮下。」
我一看到這個敘述,立刻從頭皮發麻到腳底。這才終於發現:天啊,原來針筒是個這麽仁慈的發明啊!
讀醫藥史給我的感覺,通常就是這個樣子。
其實在剛接觸到醫療史這個領域時,我的想法相信跟許多人相同:只要知道這些藥怎麼用就好了,為什麼還要知道它們是怎麼來的?
然而隨著閱讀量的增加,我的想法也開始有所改變。事實上,真正現代意義的醫學出現,才只有短短四百年左右的時間而已。在那之前,許許多多從我們現在這個年代看起來十分常見的醫療行為──抗生素、手術前的麻醉、甚至只是牙齦痛、吞個維他命C片,在當時可能都是生與死的差別。
誰可以想像,在乙醚發明前,人們手術麻醉的方式是「重擊患者、使他徹底失去意識」;誰可以想像,在十六世紀那個屬於冒險與海洋的時代裡,有些水手會開始拉肚子、關節痛、牙齒脫落、最後甚至衰弱致死,而解藥其實就是一杯含有滿滿維他命C的檸檬汁。
現在的我們很難想像,人類在過去的蒙昧狀態中活了無數個世紀,一直到幾百年前,我們才終於開始探求人類身體這個最大的祕密。在歷史上,我們看到無數王侯將相,總是以為只有這些人才能改變歷史;但是卻無意中忽略了另外一群人,這些人的名字,歷史課本上往往都只是匆匆帶過,甚至根本沒提。
但就是這些人,默默鑽研一些從來沒有人質疑過的問題、追尋著沒有人尋找過的答案,沒有人知道他們在做什麼。但是只有他們自己知道:自己找到了改變世界的關鍵。興奮無比的他們,在那一瞬間彷彿看見了造物主的微笑,像是在嘉許自己一直以來的勤勉,終於獲得了回報。
而那個回報,就是我們這個現代、健康的世界。
看完《藥王簡史》後,給我的感覺就是如此。也許這就是醫藥史帶給人們的意義──讓我們大家知道,今日的一切是多麽值得感恩、也值得珍惜。

推薦序二
疾病影響歷史走向,藥物自然也是

「故事」網站創辦人╱涂豐恩

15世紀末起,歐洲人開始移居他們口中的「新大陸」。在美洲大地上,他們一開始便遭遇頑強抵抗,當地勇猛善戰的原住民,面對遠道而來的不速之客,展開了強力反擊。彼時在中南美洲,阿茲特克與印加帝國仍是如日中天,各自統領數百萬人。可是沒過多久,兩個強大的帝國在歐洲人面前,竟開始土崩瓦解,終至消亡。
過去歐洲人說起這段故事,多半喜歡強調自己文明先進、船堅砲利,才能在短短時間內,征服新世界。但時至今日,我們重看這段歷史,已經有了與過往不同的理解。原來,歐洲人在美洲大陸之所以能迅速擴張,並非是因為他們本事多高明,而是由於另一個多數人沒能預料到的因素:疾病。
隨著歐洲船隊飄揚過海而來的病菌,迅速感染了新大陸的居民,造成大規模死亡,削弱了原本強盛的帝國。最著名的例子是天花。知名人類學家賈德.戴蒙(Jared Diamond),在代表作《槍砲、病菌與鋼鐵》中這樣寫道:「美洲土著因歐亞大陸病菌死在床上的要比戰死沙場的多得多……1520年,有個奴隸在古巴感染了天花後,來到墨西哥。這場傳染病結果奪走了半個阿茲特克帝國的人口,連皇帝庫特拉華克也難逃一劫。這場神祕的傳染病專挑印第安人,而放過所有的西班牙人,劫後餘生者因而信心全無,認為這莫非是上帝的旨意,要他們臣服於無敵的西班牙人?墨西哥人口本有2,000萬,到了1618年陡降到160萬。」
1976年,歷史學者威廉.麥克尼爾(William H. McNeill)出版《瘟疫與人》一書,大幅改變了我們對歷史的認識,也開啟了歷史研究的新領域。麥克尼爾大膽而清晰的論證,瘟疫與病菌在人類歷史上扮演的角色,遠比一般人想像的更為深遠。在那之後,有越來越多學者開始探究疾病如何改寫了世界史。前面提到的賈德.戴蒙也是其中之一。他在該書的另一個地方寫道:「傳染病在歷史上的角色不僅止於為歐洲人的擴張開路。反之,瘧疾、黃熱病等在熱帶非洲、印度、東南亞和新幾內亞的本土疾病,也使得歐洲人在前進這些熱帶地區時遭到重創。」帝國主義原來不只是政治與經濟,也是地理與環境。
疾病在世界歷史上扮演了關鍵的角色,至於作為對抗疾病手段的藥物,自然因此也有了不能輕忽的重要性。這本《藥王簡史》,講的就是這一面的故事。作者佐藤健太郎並非歷史科班出身,而是來自科學訓練的背景,也曾在醫藥品企業從事研究工作。在本書中,他挑選十餘類不同的藥品,包括維他命C、麻醉藥、阿斯匹靈與愛滋病治療藥等,詳加說明他們發明的過程與對社會的影響。
我認為特別有意思的,是身為日本人的作者,在寫作時並不局限於歐洲中心的敘事,而是不忘帶入東亞的視角。如講到麻醉藥時,他特別介紹了華岡青洲研發麻醉藥「通仙散」。因為這項貢獻,華岡青洲在日本可以說是相當知名的人物,但在西方人書寫的醫學史中,就未必受到應有的關注。這是本書不同於市面上許多歐美翻譯書籍之處。
正如作者在前言中自陳,這本書只局限於藥品本身,但消弭疾病,其實靠著不光是藥品,還需要眾多社會條件的支持,如公共衛生的改善、醫療設備的提升等。此外,藥物的故事也不只是發明的故事,背後還牽涉著藥品生產的政治經濟學,以及消費和推廣普及的問題。
英國歷史學者大衛・艾傑頓(David Edgerton)在《老科技的全球史》寫道:「過去數十年來,『科技』一詞和『發明』(創造出新的觀念)與『創新』(新觀念的首度應用)緊密連結在一起。在談論科技時,重點總是放在研發、專利以及初期使用,用來指稱後者的術語是『傳播』(diffusion)。」
他則認為,我們應該同樣關注「使用中的科技」(technology-in-use)。我想借用他的說法。一個新藥物,就像新科技一般,出現的當下,未必就能對社會產生直接的影響。當我們看過了藥物發明的故事之後,不妨也試著從「使用」的角度思考和觀察,看這些藥品究竟是如何改變了世界史。


文章試閱


康熙靠奎寧破紀錄,但瘧疾正捲土重來

誰是中國歷史上最受推崇的名君,這是在歷史愛好者之間,經常會提起的話題。其中,清朝第四位皇帝康熙(1654年至1772年)必定是最有力的候選人。年僅八歲就即位,不僅在內政、對外征討都取得重大成果,還編纂《康熙字典》,在文化事業投注心力。康熙作為實質上奠定將近三百年清王朝根基的人物,這樣的評價今後恐怕也無法被撼動。

拯救康熙的藥,來自外國

康熙皇帝在位達61年,創下中國歷代皇帝中在位時間最長的紀錄。王者如果沒有長時間保持身體健康,根本不用奢望長期安定的政權。除了有很強的政治能力及掌握人心的技術之外,身體健壯想必也是成為名君的重要條件。
但是就連如此健壯的康熙皇帝,也曾遭遇危機。其中之一,便是在他四十歲左右於遠征的途中(按:出征噶爾丹)瘧疾發病,曾一度陷入危急性命的狀態。這時耶穌會的傳教士獻上特效藥,剛好救了他一命。在戰爭最激烈的時候,作為國家重要人物的皇帝若倒下,大清帝國的命運會有什麼轉變,可想而知。
不僅如此,這時前來探病的皇太子(按:康熙第七子胤礽)擔心的,不但不是父親的身體,而是想到這回皇帝寶座就要輪到自己坐,不禁喜形於色。也因為這次的契機,這名皇太子失去了康熙的信任而遭到廢嫡。取而代之坐上皇帝寶座的是雍正皇帝,再加上他的兒子乾隆皇帝,造就了大清帝國的全盛時代。就很多層面來說,康熙皇帝的瘧疾,無疑是歷史的轉捩點。
在關鍵時刻拯救康熙皇帝性命的特效藥,就是本章的主角奎寧。因為這次的契機,康熙皇帝開始醉心於西洋學問,允許獻上奎寧的傳教士們,在北京建立第一座壯麗的基督教會作為獎賞(按:今天的西什庫天主堂)。奎寧這種藥到病除的功效,是多麼讓康熙皇帝感到信服,由此可見一斑。

不論歐洲、亞洲,許多名人皆死於瘧疾

瘧疾是由一種叫瘧蚊的蚊子作為媒介,所引起的感染症。蚊子吸人血的時候,潛藏在牠唾液腺中的單細胞生物──瘧原蟲,會進入人體的血液,進而引發感染。瘧原蟲會先鑽進肝細胞中繁殖,接著潛入紅血球中,讓紅血球破裂。患者會間歇性的發四十度左右的高燒,有時甚至會出現意識模糊、黃疸等症狀,甚至死亡。
即使到了現代,以非洲為中心,每年還是有三億到五億人罹患瘧疾,奪走的性命超過一百萬人以上。雖然這個數字近年有逐漸減少的傾向,但現在仍與愛滋病、肺結核並列為「世界三大感染症」之一。甚至有研究者宣稱,人類至今為止出生人數的一半,都是因瘧疾而死亡。
瘧疾是極為古老的疾病。西元前14世紀在位的法老王圖坦卡門的死因,有一說就是因為瘧疾。亞歷山大大帝在遠征的歸途中,也因為瘧疾而死亡。撰寫《神曲》的詩人但丁(Dante Alighieri)、英國的獨裁者克倫威爾(Thomas Cromwell)等人,一般也都認為是死於瘧疾。在日本,平清盛(按:平安時代後期的政治家,與源氏抗衡)、一休宗純(按:室町時代的僧侶、動畫《一休和尚》的原型)等人,也都是這個疾病的犧牲者(但很多時候光是透過古老的紀錄,很難確定死因,因此關於這些名人的死因,還有許多其他說法)。以近代來說,德蕾莎修女在第二次感染瘧疾的隔年,便以87歲的高齡辭世。
現在,瘧疾流行的地區只限於熱帶與亞熱帶。但是從這些犧牲者的名單來看就知道,過去瘧疾也曾肆虐歐洲、日本,甚至瑞典、芬蘭、加拿大等國也都曾出現發生瘧疾的紀錄,可以說世界上幾乎沒有一個民族,可以躲過瘧疾的影響。

華岡青洲發明通仙散,完成全球第一起全身麻醉手術

自古以來,人們就在懸求一種藥物,可以讓患者暫時失去意識,消去痛覺。古代羅馬的醫師迪奧斯科里德斯(Pedanius Dioscorides),曾用紅酒燉煮曼德拉草(Mandragora)的根讓患者喝下,再進行截肢手術。曼德拉草的根部長得像人形,據說拔出後會發出哀號聲,聽到這種聲音的人會發狂而死。事實上,曼德拉草的根含有各種生物鹼,服用之後會產生幻覺、幻聽。根據使用量不同,或許有可能引發麻醉的效果,但詳細的處方沒有流傳下來。
上一章提過,傳說後漢末年的名醫華佗曾使用名為「麻沸散」的麻醉藥。而有一個人嘗試讓這個「麻沸散」重現於世,他就是江戶時代後期的醫師華岡青洲。他出生於1760年的日本紀州名手庄(現在的和歌山縣紀之川市),在京都學習的他精通西洋、漢方兩種醫學,獨自研究麻醉藥。青洲著眼於洋金花(與曼陀羅花同屬)這種植物。除此之外,他又加入烏頭屬等數種藥草,搗碎之後煎煮,最後完成的湯藥具有麻醉效果,他已經透過動物實驗確認了這一點。
即使對貓狗有效果,但是否對人體有效,又是完全不同層次的事。他想用人體實驗其效果,但因為太過危險而難以實行,因此煩惱不已。他的母親於繼、妻子加惠不願青洲如此煩惱下去,願意以自己作為實驗品。但這場實驗卻讓青洲體會到一場大悲劇,他的母親中毒死亡、妻子失明。有吉佐和子的小說《華岡青洲之妻》中有詳細描述這個經過,因此而廣為人知(不過這只是小說作品,裡頭包含許多虛構的要素)。
在家人以身相殉的協助之下,青洲終於完成麻醉藥「通仙散」。1804年,他利用這種麻醉藥替患者全身麻醉,成功完成乳癌切除手術,一舉成名。完成了全世界第一次有確切紀錄、透過全身麻醉完成手術的壯舉。
即使是在現代,想要開發出某種類別中的首創醫藥品,也極為困難。這就好像在做一題不知道有沒有解答的數學題。沒有人可以保證,某個概念是否真的可以成為真正的藥。循著前人開闢的路走,和自己開闢一條路、最後抵達終點,這兩者的層級完全不同。很遺憾,以現狀來看,日本的藥廠很少有能力可以開發出這種「完全新創」(first-in-class)的新藥,大都是追在歐美藥廠的後面跑。想到這點,就不得不對青洲的毅力感到佩服,他只憑藉著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傳說,就成功開發出堪稱夢幻的藥品。
通仙散的主原料洋金花,含有東莨菪鹼(scopolamine)、莨菪鹼Hyoscyamine)等生物鹼,前面提到的曼德拉草也含有這些物質。它和神經傳導物質乙醯膽鹼(Acetylcholine)的結構有些相似,可以阻礙其作用,被用作抑制副交感神經的物質。因此如果大量服用的話就會中毒,但適量使用則可麻痺痛覺,可以用來麻醉。
青洲雖然培育許多弟子,但嚴格禁止通仙散的處方外流,所以沒有普及開來。也許是他考慮到通仙散毒性強,怕被經驗不足的人濫用、會有危險。也因此,日本的麻醉藥自此就沒有進一步的發展,最後連用生物鹼來麻醉的想法也消失了。大概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在歐美的醫學史書中,對於利用通仙散進行世界最早的麻醉大都隻字不提。日本麻醉科學會為了紀念青洲的功績,在標誌設計上採用了洋金花的圖案。
和華岡青洲一頭栽進通仙散的研發一樣,英國也有人從完全不同的途徑,發現了具有麻醉作用的物質。致力於氣體醫學應用研究的化學家漢弗里.戴維(Humphry Davy)拿自己做試驗,他吸入一氧化二氮這種氣體。這是由兩個氮原子和一個氧原子結合而成,是結構有些奇怪的氣體。結果戴維吸入後像喝醉酒一樣,暫時失去意識。

人類最想要得到的藥

人類自古以來,最希求的就是能夠抑止這些疼痛的藥。前面曾提過,從未成熟的罌粟果實取得的嗎啡,早在五千年前就已被人類使用。在巴比倫尼亞(按:為美索不達米亞中南部的古代文化地區,首都為巴比倫),當時的人們就懂得用風茄(曼德拉草)、黃芥末、大麻等作為蛀牙時的止痛劑。中藥之中,也有豐富的鎮痛劑陣容。
19世紀中葉之前所使用的藥物中,有不少會讓人懷疑它的效果。但是只要是關於止痛的藥,以現代的藥理知識來看,大都有充分的根據。大概是止痛藥和其他的藥物相比,比較容易確認是否有效果,這同時也代表人們有多麼渴求能夠脫離疼痛的方法。
消除所有疼痛的思維,對現代的我們來說也是一樣的熱切。歷史上最暢銷的藥就是止痛藥,這個事實一點都不令人驚訝。這個藥的名稱,就是本章要介紹的主角──阿斯匹靈。由於它大都被調配成頭痛藥,所以幾乎每個人都曾經受過它的「關照」。
根據原製造商拜耳公司的網站資料,阿斯匹靈的生產量達到每年約五萬噸,換算成500毫克的錠劑的話,相當於一千億顆。如果把它排成一直線,可以綿延一百萬公里以上,相當於從地球到月球來回一趟半的距離。
尤其是美國人,特別喜歡阿斯匹靈,消費了約一萬六千噸。換句話說,全世界生產的阿斯匹靈中,有將近三分之一都被美國消費掉。換算成500毫克錠劑的話,大概是三百二十億顆。這也代表,從嬰兒到老人、全體美國國民一年之間每人約吃掉一百顆左右的阿斯匹靈,真是讓人難以置信的數字。

佐藤健太郎 作者作品表

改變世界史的12種新材料:從鐵器時代到未來超材料,從物質科學觀點看歷史如何轉變

藥王簡史:奇蹟之藥、最賣之藥、威力最強之藥、人類最愛之藥、救活最多人命的11種藥,怎麼改寫人類命運?

改變歷史的元素之王-碳:十一種碳化合物,帶你解構人類文明史

*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之用, 香港書城並不保證以上資料的準確性及完整性。
* 如送貨地址在香港以外, 當書籍/產品入口時, 顧客須自行繳付入口關稅和其他入口銷售稅項。

 

 

 

  我的賬戶 |  購物車 |  出版社 |  團購優惠
加入供應商 |  廣告刊登 |  公司簡介 |  條款及細則

香港書城 版權所有 私隱政策聲明

顯示模式: 電腦版 (改為: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