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宜蘭海港孩子到英國企業楷模:貨車女孩蔡
 
作者: 楊佳恬蔡惠玉口述 
書城編號: 1591182

原價: HK$90.00
現售: HK$85.5 節省: HK$4.5

購買此書 10本或以上 9折, 60本或以上 8折

購買後立即進貨, 約需 7-12 天

 
 
出版社: 圓神
出版日期: 2019/10/01
頁數: 224頁
ISBN: 9789861337005

商品簡介


【】

臺灣女力!第一位獲選為「英國科技企業最佳典範」的臺灣女性──

與生俱來的勇敢與堅毅,讓她不畏挫折,帶著自己與公司駛向世界

飲水思源的熱情及無私,讓她手心向下,帶著資源與點子回到家園

看蔡惠玉如何從隨車小妹做起,胼手胝足,在艱難的國際市場闖出一片天!

宜蘭女兒立足歐洲,回饋鄉里,放眼世界──

從無到有,成就不可能:在困境中找機會,勇敢不需背景靠山!

造就自己,提攜後進:讓心中的熱情與溫暖,成為他人堅實的後盾!

在蘇澳港長大的蔡惠玉,從小跟著爸爸開的貨運卡車東奔西跑。樂觀進取的她,當隨車小妹不但不以為苦,還從中學會了物流、工廠生產、會計、訂合約等超出她年紀的知識與技能,成為日後生涯的備糧。

學校畢業後,她本想開泡沫紅茶店,安穩度日,卻因鄰居一句:「妳的人生還很長,為什麼不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當時英文並不好的惠玉,毅然選擇了一條不平穩的道路,前往英國創業。

短短二十年,惠玉為自己打下一片天,成為英國科技企業楷模。同時,她心中始終沒有忘記故鄉,不斷資助臺灣人在歐洲的藝文活動,成為提高國家國際能見度的重要推手。現在她更搬回故鄉宜蘭定居,繼續為這片土地打拚。

蔡惠玉發揮臺灣人的韌性和毅力,把人生打成一手好牌,也將自己多采多姿的故事,傳承下去,鼓勵大家勇於逐夢,永遠懷抱熱情,成就自己,也成就周邊所有人。

名人推薦

‧她不僅是個行動派,更是有號召力的人,她的付出從來不求回報,只要認識她的人都會被她的正面力量感染。——奧運金牌選手 朱木炎

‧她是一個有膽識的先行者!——《國際橋牌社》製作人 汪怡昕

‧惠玉對於臺灣跟英國相互交流的貢獻,真叫人佩服!她在科技界帶動著英國與臺灣之間的經貿,更重要的是,在推廣臺灣方面,她也同樣願意花費這麼多精力。我們社會正需要像她這樣的人!——中華民國駐英代表 林永樂

‧本書的問世將為年輕的世代指引正確的方向,激勵奮發向上的鬥志!──陳定南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林光義

‧克莉絲蒂娜在為我們捍衛的,是人與人之間的團結和尊重。我們都是這個世界的公民,在我們把世界交給下一代的時候,它應該要比我們從上一代繼承到的還要美好才對。我想,克莉絲蒂娜就是一直在做這樣的事情。——英國大曼城地區警察局督察長 烏瑪.可汗(Chief Inspector, Umer Khan)

作者

【主角簡介】
蔡惠玉 Christina Tsai

一九七一年出生於宜蘭蘇澳,從小陪父親開著卡車送貨。臺北工專畢業後,將半工半讀累積的存款當作留學基金,赴英國紐卡索念書。學成後於英國工業大城曼徹斯特創業,專攻電腦周邊硬體產品代銷貿易,公司營運成長速度驚人,曾獲兩屆英國「北部前五十大成長最快科技領域公司」獎。二一八年成為第一位被《國會評鑑》(The Parliamentary Review)年刊推選為「全國科技企業最佳典範」的臺灣人,也是該年唯一入選科技類的女性董事長,更獲英國國會邀請赴倫敦西敏寺大樓參加年度盛會。《國會評鑑》是對英國工商界最高度指標性的年刊,印刷量超過五十萬本,寄給英國所有工商業主管、世界各國政府首長和商會。
宜蘭女兒在英國落地生根,並養育兩個孩子,對於英國社會發展和教育環境都有第一手的觀察。於歐洲勇敢逐夢的同時,始終心繫家鄉,為了增加臺灣在國際的能見度,她發起英國最大型的臺灣藝文節「曼城臺灣日」(Passport to Taiwan Festival),並成立「曼城臺灣人協會」(Manchester Taiwanese Association)。她積極地以實際行動幫助在海外奮鬥的遊子,往返英國和臺灣兩地,回家鄉支持和參與各項教育、藝術、文化、體育活動,也為母校成立了校友會,希望帶動更多人共同來為下一代付出,因為她相信:「人生就是有不得不做的事情!」

【作者簡介】
楊佳恬 Chia-Tyan Yang

一九七九年出生於屏東,十三歲赴奧地利學音樂,靠著看漫畫和小說自修中文。因致力於文化交流,曾入圍奧地利全國傑出外國血統婦女決賽,成為奧國政府文化融合親善大使,並獲得歐盟執委會頒發「歐盟文化融合親善大使」的頭銜,是這個企畫中首位也是唯一的臺灣人。
結束長年的國際鋼琴演奏生涯後,現為多媒體製作人、奧地利慈善音樂協會秘書長、德文專欄作家,不定時為德國、奧地利、臺灣的藝文雜誌及網路平臺撰文,與其奧地利夫婿定居在奧地利南方。中文著作有《小國也可以偉大:我在奧地利生活學習的第一手觀察》《教育是,陪你找自己的路》。

目錄

推薦序 生命的樂章 林光義
推薦序 勇於承擔並富有理想,難得的企業家典範林永樂
自序 : 生命中的你我都不是陌生人蔡惠玉
自序 : 一波波的漣漪,一波波的力量楊佳恬

第一部:來自蘭陽平原的養分
1. 與爸爸開著卡車九彎十八拐,體驗人生道理
2. 擦乾眼淚,繼續練球!體育活動打下堅毅個性的基礎
3. 從生活中累積經商技巧
4. 「一生或許就這麼一次機會!」勇敢選擇那條朦朧不明的路

第二部:宜蘭女兒在歐洲立足
1.英文不好沒關係,勇敢主動出擊就能為自己製造機會
2.每一次的跌倒,都能讓自己的視野更寬廣!
3.拉後輩一把,讓他有機會跨出第一步
4.堅持自我:首位榮獲英國科技企業最佳典範的臺灣人
5.英國最大型臺灣活動:「曼城臺灣日」將異鄉與家鄉圈在一起

第三部:融合臺灣與英國的教養方式
1.英國教育中的正面思考和回饋社會觀念
2.目標設得高高的,往前游去:從練泳中體會人生波折
3.在約旦滿天星斗下,做世界的志工
4.臺英混血兒來到蘇澳

第四部:回饋社會,放眼世界
1.「教育,是改變孩子人生的關鍵」回饋母校不遺餘力
2.從無到有,成就了不可能:鄉下孩子登上日本舞臺
3.「不僅是鐵飯碗,更是鐵鎚」:臺灣公務員的力量,強勁深厚
4.相信臺灣的潛力,讓世界看到我們的家鄉

後記:佳恬感謝的話

序/導讀

生命中的你我都不是陌生人

◎蔡惠玉Christina Tsai

從小到大我一直喜歡和人說話,國民住宅隔壁的阿婆、機場的陌生人、火車上坐旁的先生小姐、旅遊巴士上的一家人,大家都有好多精采的人生故事。

印度哲學家奧修說過:「從別人的身上看見自己。」生命中有緣交會,一旦認識了就不再陌生,陌生人也不再是陌生人。感謝你們讓我看見自己,開闊了我的眼界,豐富了我的生活,這是我長久以來追求的多彩多姿的生命旅程。

感謝佳恬為我撰寫這本書,回頭看著自己走過的路,我也深深感動。二十二歲那年,坐在飛往英國的飛機上,我寫下人生第一份遺囑,那時我什麼也沒有。這幾年,我不時更改我的遺囑,也思考著,我想要、我能夠留下什麼給我的孩子?能夠運用的是財產,留下的只是遺產。

我也經常思考生命的意義,到底要追求什麼樣的人生?即使只是個平凡的老百姓,但這個時代讓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自媒體,能夠充分表達自己的聲音,我們都是幸運又幸福的人。在這條幸福的人生旅程上,我期許自己能夠留給孩子們足以學習的地方。盡我的力量,讓他們體會助人為樂之本、凡事問心無愧,以及有價值的生命。如果把人生比擬為釣魚,那麼我想傳達給他們的是釣魚的樂趣,並且給他們釣竿,讓他們學著自己釣魚,而不是坐享其成。

在這場旅程上遇到的人們,成為我生命中一個又一個的故事,將其記錄下來成書,也是希望能與讀者共勉。我做得到的,你也可以。千萬不要小看自己,在這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很特別,即使是雙胞胎,也還是有著個人特色與思維,每個人都是無可取代的獨特。我們都是一顆又一顆的小小螺絲釘,單看一顆似乎沒什麼,但機器少了任何一顆螺絲釘都無法運轉,正如同世界因我們而轉動。

感謝生命中遇過的每一個你。我的父母家人、師長、前老闆、同事、朋友、幫助我的貴人們、接受我的幫助的你、一起成就「曼城臺灣日活動」的夥伴們、一起為母校文化國中成立校友會的校友們因為有你們,我的生命有了意義。

祝福大家,一起快樂過日子!

一波波的漣漪,一波波的力量

◎楊佳恬 Chia-Tyan Yang

我的書桌上有一個小小鐵盒,造型是隻粉紅色小豬,小豬的臉上掛著一股帶著傻氣的微笑。這是多年前惠玉從英國寄到奧地利給我的禮物。

因為熱愛音樂,我在十三歲時離鄉背井,來到奧地利追逐夢想。很幸運,我順利地完成鋼琴演奏學業,也漸漸在這個中歐國家落地生根。轉眼間,二十幾年就這麼過去了。在鋼琴演奏和教育工作之餘,我與幾個志同道合的奧地利夥伴成立了一間藝文多媒體公司,剛創業時,我們窩在小小破舊的工作室裡,沒日沒夜地奮鬥著。也就是這個時期,我在社群網站上認識了惠玉,當時我對她的認知很粗淺,只知道這位說話乾脆又豪爽的大姊姊是一位住在英國的臺灣企業家。

一開始,我與惠玉並無太多的交流,但或許因為同是在海外奮鬥的臺灣女兒,我們之間有股無須言語的默契。就這樣,我們在歐洲的兩端遙遙相望,淡淡情誼中帶著不必說出口的惺惺相惜。

從英國來的祝福,有力地支持後輩

惠玉不時對我說,她有多喜歡我的鋼琴音樂和我的文章,總讓我欣喜不已。有次她得知我在奧地利進行的一項藝文活動有著經費上的難處,主動撥電話給我,一開口就是單刀直入:「妳不要擔心,把帳號給我,我來幫妳。」

當時我正走在路上,聽到她如此直截了當,不由得停下腳步,詫異地說不出話來。說實在,我們不過在一場聚會上吃過飯,甚至稱不上熟識。她輕描淡寫地說:「妳就好好放手去做,姊姊支持妳!」我在藝文界跌撞多年,為了籌措經費到處低頭、吃了數不清的閉門羹、好不容易找到贊助商還得妥協,這些根本就是家常便飯。然而,這位跟我只有片面之緣的大姊姊,竟然二話不說就願意無條件協助我,而且不求任何回報。我掛完電話,站在街口,心一緊,眼淚就簌簌流下了。

因為有了惠玉的協助,我的藝文活動得以順利進行,後來也圓滿落幕。幾個月後,惠玉突然問能不能給她我的地址,說想寄東西給我。過沒幾天,我在辦公室收到好大一箱包裹,裡面裝滿了英式點心零食、茶葉、精油,和滿滿的愛。公司合夥人們在一旁羨慕地看著,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於是我與他們分享。在薰衣草精油的馥郁香味下,我們心滿意足地享受英國甜點,並翻閱著包裹中一大疊的手工卡片,封面是比讚的大拇指,俏皮可愛,很有正面積極的風格。卡片夾帶著說明,寫著這是臺灣藝術家陳文曦的作品,後來我也將卡片一一分贈給奧地利的朋友。一直過了好幾年,我終於有機會認識這位旅英陶瓷創作者時,才知道原來她也是惠玉支持的藝術家之一!當年惠玉在社群網站上觀賞她的作品後主動聯繫,二話不說就將她那期所做的卡片全數買了下來。

包裹裡還有個粉紅色的小豬造型鐵盒,裝著甜美可口的草莓糖。小豬的笑容呆呆的很可愛,看了心情好好,於是我順手將牠擺放在電腦螢幕前。糖吃完後,實在捨不得把鐵盒丟掉,我靈機一動,把散落在四處的USB隨身碟收集起來,沒想到放進裡面剛剛好!從此之後,這個鐵盒不是在電腦前,便是在我包包中。微笑小豬跟著我飛遍世界各地,不知不覺間,竟也已經跟著我好幾年了。

身邊親友都知道,我隨身攜帶的小豬裡面裝了十來支隨身碟,到後來甚至有人急需隨身碟時會脫口說出:「佳恬,妳的小豬在哪裡?拜託借我一下!」

宜蘭女兒在英國發光發亮

一九九三年,惠玉抵達英國,當時她二十二歲,獨自一人在英國念書。幾年後,她在沒有背景、沒有後臺的情況下白手起家。在英國,大家叫她克莉絲汀娜,工作夥伴和客戶絕大多數是英國當地人,他們對這位白手起家的臺灣女性敬佩不已,讚道:「克莉絲汀娜是捲起袖子與同仁一起奮鬥的老闆,是真正的企業家!」

惠玉在英國科技業耕耘長達二十年,受到英國政府的肯定,她所創立的公司Bosse Computers專攻電腦周邊硬體產品代銷貿易,曾獲兩屆英國「北部科技領域」前五十大成長最快公司獎。惠玉在二○一八年被《國會評鑑》(The Parliamentary Review)年刊挑選為科技類的「企業最佳典範」(Best Practice Representative),她是第一位在英國獲得如此高榮譽的臺商,也是科技類企業最佳典範中唯一的女性董事長。《國會評鑑》由英國國會出版,不僅僅寄給全國上下五十多萬名工商業主管、決策者和相關人士,還寄到世界各國政府,是英國工商界最具指標性的指南。

惠玉不僅事業成功,也一直尋求管道促進臺英兩地的文化交流。她在英國第二大城曼徹斯特主辦「曼城臺灣日」(Passport to Taiwan Festival)。這是全英國首次有這麼大型的臺灣文化藝術節,吸引當地不少好奇的民眾前往參加,佳評如潮,也引起了英國媒體的矚目,大大增加了臺灣的國際能見度。活動中,看見來自歌仔戲原鄉的宜蘭孩子們在臺上款款擺動水袖,臺下的海外臺灣人忍不住感動拭淚,外國觀眾們則驚豔不已。

中華民國駐英代表林永樂在活動現場走著看著,感受著臺上臺下同歡喜,外國觀眾和海外遊子共同品嘗著臺灣小吃(我跟我的奧地利夫婿也從奧地利飛到英國,跟著人群大排長龍,購買臺式香腸),當地民眾又驚又喜地學寫書法,聽臺灣志工解釋什麼是擲筊,玩著扯鈴、打陀螺、踢毽子,跟著體驗套圈圈、棒球九宮格遊戲,臺灣人兒時記憶中的夜市文化紛紛出動。林永樂心中既感動又興奮:「能將這麼大型的活動組織起來,又凝聚大家的團結心,惠玉對於臺灣跟英國相互交流的貢獻,真叫人佩服!她在科技界帶動著英國與臺灣之間的經貿,更重要的是,在推廣臺灣方面,她也同樣願意花費這麼多精力。」他動容地對我說:「我們社會正需要像她這樣的人!」

不過,這位在商場上精明幹練的女強人,私底下卻是大而化之又有點糊塗的。惠玉一直以為自己的最高學歷就是英國諾桑比亞大學的學士,直到最近,她才知道自己其實有碩士文憑!原來,在英國創業後她深感自己需要更多商業管理知識,便在工作之餘到索爾福德大學(University of Salford)念了管理學課程,結業後因忙碌也就沒有去領文憑,反正本來就不是為了學歷而念。直到最近因為被問及,遂打電話問看看是否有什麼證書,收到學校寄來的文件後打開一看,竟然是張蓋著一九九九年章戳的碩士文憑,就這樣,遲了二十年的碩士文憑終於回到她身邊!

正面力量如同漣漪擴散出去

這個宜蘭女兒在生命中的成功絕對不是巧合或運氣,我相信,她樂觀進取、永不放棄的人格養成必定來自她的成長過程。於是,我與惠玉一同尋找她在蘇澳成長的片段,才恍然大悟,這些點點滴滴如何匯集成寬闊的河流,滋潤著她後來走的每一步。因為惠玉,我首度來到了宜蘭,認識她的家鄉。我遇到多位在音樂界和教育界努力付出的人士,與活潑可愛的宜蘭小朋友互動,著迷地聽著許多動人的宜蘭故事。我望著蘭陽平原遠方的地平線,深深感受著這片土地底下湧出的力量,終能理解,宜蘭是如何孕育了惠玉,讓這個東北海岸的女兒在國際上發光發亮。

惠玉也堅信企業家應承擔的社會責任,在寫這本書時,我有幸接觸惠玉在不同的生命階段中與其連結的許多人們。透過他們的敘述才愕然發現,惠玉在過去這二十年來,不論在歐洲或是臺灣,自掏腰包贊助或切身參與的藝文、體育、教育、社會企畫,真是數也數不清!著名導演暨製作汪怡昕更直截了當地說:「她是一位有膽識的先行者!當我在籌備影集《國際橋牌社》四處碰壁,感到絕望時,是她毫不猶豫地伸出手,認同我的理想,不計後果地支持我。」

她如何用行動支持他人的理想,我自己已經歷過太多次了。在我的兩本中文處女作出版時,惠玉告訴我,她讀了感觸很深,「也多買了幾本」,希望我能夠為她簽書,好讓她送友人閱讀。當時我剛回到臺灣,正在臺北進行新書宣傳事宜,實在抽不出時間與她見面喝咖啡,她直爽地說:「沒關係,那我帶書去給妳簽就好!」因此,惠玉專程從宜蘭開車到臺北,來到我下榻的旅社。她打開後車廂,對我咧出一個溫暖的笑容,興沖沖地請我簽名。我看著她卸下整整兩箱書(是的,不是幾本,而是兩箱!)不禁張口結舌。

過沒多久,惠玉又出現在我的一場臺北演奏會上,身邊跟了一位我不認識的年輕女孩。原來惠玉為了幫我的作品衝人氣,把一本她自掏腰包購買的書放在社群網站上抽獎,而這名女孩便是抽到書的幸運兒。惠玉不僅送她我的書,還帶她來聽我的音樂會,那晚她們兩人坐在臺下,雙眼亮晶晶地望著我彈琴,在每首曲子結束後,給我最熱情的掌聲,我的感動難以言喻。

一個來自臺灣宜蘭鄉下小鎮的貨車女孩,如何在二十年的時間內成為一位在英國社會受到尊敬的企業家?為何《國會評鑑》主席埃瑞克.皮克斯爵士(Lord Eric Pickles)主動將她列為英國年度企業楷模?她在教養兩個兒子的時候,如何運用自己的臺英經驗?為什麼在一堆家長想盡辦法把孩子送出國時,她反其道而行,送小兒子回臺讀小學?為什麼她每年都要回家鄉資助母校?為什麼她總是義無反顧地資助文化工作者?

我問惠玉,為什麼她要為社會做這麼多事。她想了想,淡淡地回覆我:「因為,人生就是有不得不做的事。」大曼徹斯特警察局督察長烏瑪.可汗(Chief Inspector Umer Khan)在跟我聊到惠玉時,說他覺得惠玉在做的事不僅僅增加臺灣在英國的能見度,更是在促進社會的祥和。他說了一段話,完完全全打到我心中:「克莉絲蒂娜在為我們捍衛的,是人與人之間的團結和尊重。我們都是這個世界的公民,在我們把世界交給下一代的時候,它應該要比我們從上一代繼承到的還要美好才對。我想,克莉絲蒂娜就是一直在做這樣的事情。」

就在惠玉進行她口中這些不得不做的事情時,一波又一波的漣漪擴散出去,溫柔地撫慰了許多人的心,也激發我們要為社會做些什麼的想望。為臺灣拿下第一面奧運男子金牌的跆拳道選手朱木炎與惠玉認識多年,他如此告訴我:「她不僅是個行動派,更是有號召力的人,她的付出從來不求回報,只要認識她的人都會被她的正面力量感染。也因為如此,只要她希望我們一起來做些什麼的時候,大家也都會非常樂意參與。」

而我,每當在工作或生活中遇到挫折,總是會看著桌上這隻從英國來的小豬,看著牠的微笑,我的臉上也不由自主地浮起笑容,告訴自己要好好地過日子。

也請你,跟我一同來感受,惠玉在她的生命中帶給我們,那一波又一波,充滿力量的漣漪。

試閱

與爸爸開著貨車九彎十八拐,體驗人生道理 一大清早,鳥兒吱吱喳喳地叫著,蘭陽平原的豔陽熱辣辣地晒下來,小小的惠玉爬上貨車,乖乖地坐在爸爸身邊。看著爸爸熟練地轉著方向盤,大貨車的輪子捲起了灰塵,緩緩地轉到路上,父女準備去鄰近的工廠載貨了。 在宜蘭蘇澳的兒時點滴 惠玉的爸爸蔡春雄是宜蘭人,出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的一九四五年,是家裡的老么,上面有兩個姊姊和一個哥哥。惠玉的祖父很早就過世,祖母一個女人家帶著年幼的兒女,在戰後時代中求生存,很是不易,後來祖母帶著孩子們改嫁,來到了宜蘭的蘇澳。 蘇澳位於蘭陽平原南端,靠山面海,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早期是典型的漁村及農村型態,在地有許多原住民居民,主要經濟來源多半為捕魚和耕作,也不時有臺灣各地的討海人來到蘇澳的港口,在此落地生根,蘇澳也因此成為人口的大熔爐。一九七○年代中期,工商業漸漸興起,工業區陸陸續續設置,也一步步地改變了當地居民的生活型態。 春雄小學只有念到三年級,宜蘭的養鴨業很盛行,春雄小小年紀就開始養鴨,賺錢貼補家用。長大後,認識了小他兩歲、同樣是宜蘭人的洪碧蓮,婚後兩人一共生了五個孩子,惠玉排行老二,上面有個大她一歲的姊姊,下面有三個弟弟。 春雄退伍之後在工廠工作,他很早便明白,自己沒有學歷,在工廠裡也不會有太多的升遷機會。為了給家人更好的日子,春雄想要自己出來做生意,也對開卡車做貨運生意躍躍欲試。這門行業的門檻算是滿低的,基本上只要會開車、有卡車、能夠開發貨源就可以入行。因此,春雄便毅然決然投入貨運業,開著卡車,到處開發客源、貨源,過著早出晚歸的日子。惠玉從有印象開始,就看到爸爸開著卡車到處奔波,底下的弟弟們也可以說是在卡車上長大的。 春雄開卡車跑貨運,太太夫唱婦隨,有時夫妻倆整整兩個星期都見不到孩子幾面,就算心有不捨,但為了家計,也不得不咬緊牙關堅持。所幸大女兒很懂事,從八、九歲起,便指揮著妹妹惠玉做家事,並照顧陸續出生的三個弟弟,頗有長姊如母的架式。也因為如此,買菜、煮飯、洗衣、打掃等家事,從小就難不倒蔡家的兩個女孩,讓春雄感到很是欣慰。 不管吵得再凶,工作一旦進來就得叫暫停 從六、七歲起,惠玉就跟著爸爸去送貨。卡車貨運是很辛苦的勞力工作,早出晚歸。當時的客戶以宜蘭成衣廠居多,另外也有玩具、布料、鞋子、食品工廠等等,基本上,只要卡車載得了的貨物都會去載。這是與時間比賽的一門行業,客戶又以做外銷的工廠居多,後來最常跑的路線就是基隆和桃園,常常得在半夜或是凌晨時刻,趕貨櫃場或衝到機場趕飛機。 因為父母的努力和堅持,生意上軌道了,貨源漸漸穩定。許多客人是以外銷為主,為了配合機場班機時間,家裡的電話隨時有可能響起,完全無法預料,因此惠玉的爸媽二十四小時全天候處於備戰狀態。這樣的生活模式壓力極大,蔡家人個性又火爆,不免常為了各種瑣事吵起來。有時候吵得正激烈,電話突然響起來,大家不約而同閉上嘴,面面相覷,趕緊深吸氣、深吐氣,調整情緒再接起電話,工作優先。 在這樣的耳濡目染下,惠玉學到了,絕對不能將吵架的心情帶入工作。工作一旦進來,不管幾秒鐘前跟家人或工作夥伴有多大的爭執,都得立刻暫停,所有情緒也必須先放下,私人情緒絕對不能顯露給顧客知道。公事歸公事,私事歸私事,就是得分得一清二楚。 看到爸媽做生意很辛苦,為了全家生計又爭執不斷,惠玉從小就迫切地想要分攤家裡的負擔,跟著搬貨、卸貨、上貨。這些對一般女孩子來說,其實是很粗重的工作,惠玉卻毫不在意,並練就一身好功夫。貨車有時候也載餅乾,一載就是好幾千箱,數量相當驚人。惠玉還會跟其他人比賽搬貨呢!她在「全盛時期」一次可以搬十幾箱餅乾,堆起來還比她高出許多!一直到今天,惠玉依舊對自己搬貨的技術和速度引以為傲。 正因為小時候實際跟著父親跑過貨運,長大後自己有了孩子,惠玉格外在乎身教,希望他們能夠實際去體驗。她認為,唯有實際去看、實際去碰,才能感受到各種情形是怎麼產生的。惠玉堅信,透過實際的體驗,我們都可以學到課本上學不到的東西。 惠玉在英國創業後,公司也有自己的倉庫。大兒子十來歲便到公司幫忙,見識倉庫出貨如何運作、上下貨櫃時如何進行。這是一個不斷重複同樣流程,沒有什麼變化的勞力工作,小男生跟著做了幾次,忍不住跟媽媽抱怨好無聊。惠玉一向認為職業不分貴賤,正色告訴兒子:「這就是人家的工作,人家就是靠這個養家活口的。」 未來的路,從小扎根 小小的惠玉特別喜歡坐在爸爸的貨車走南闖北,坐在爸爸身邊,看著他駕馭著這個龐然大物在路上疾馳著,好不威風。早期跑長途貨車,沒有手機沒有導航,不是看地圖就是靠記憶找路,久而久之也練就出看地圖和找路的功夫。當然也會發生完全不知道開到哪裡的情況,找不到目的地。這時很簡單,就是跳下車找當地人開口問。爸爸是這麼教她的:「不知道怎麼走就開口問,沒什麼好不好意思的。」 一路上,爸爸會順便當女兒的導遊,教她這邊有什麼、那邊有什麼,帶著她認識北臺灣的各個角落。惠玉著迷地聽著爸爸說故事,雖然爸爸沒有念過什麼書,但他從基層做起,吸收了許多民間智慧,說出來的故事動人溫暖。一邊閱遍沿途風光美景,傾聽蟲蛙鳥獸的婉轉樂聲,一邊與爸爸天南地北聊天,可以說是惠玉兒時記憶中最難忘的時刻。 當時宜蘭到臺北還沒有雪山隧道,蔡爸爸常常得走北宜公路,沿途依山眺海,風景十分秀麗。崎嶇的山路有個別名叫做「九彎十八拐」,道路受地形限制導致視線不良,雲霧又很大,常常發生重大事故。所以農曆初一、十五或七月,常可以在沿途看到許多金紙,就是跑山路的運將依習俗灑冥紙以慰亡魂。膽大的惠玉很喜歡聽爸爸說九彎十八拐的鬼故事,爸爸說得繪聲繪影,也會以「舉頭三尺有神明,不能做壞事」的感言作結,教導惠玉做人要正直。 有時候蔡爸爸說上癮了,也會循循善誘,告訴女兒待人處事的道理。惠玉記得,爸爸最愛說「達永企業」成功的歷程,這是當時宜蘭知名的大公司,爸爸告訴小惠玉,這家兄弟如何一起打拚,每個人各有所長,各司其職,兄弟倆同心協力,才能打造出達永成衣企業。 女兒跟著自己出門工作,當爸爸的自然是好不得意,也喜歡喚著惠玉的小名,問她:「妹妹,妳長大想要做什麼?」 對年幼的惠玉來說,「長大」根本就是遙不可及的未來,惠玉被爸爸問倒了,氣呼呼地想著:「我怎麼知道我長大要幹嘛啊!?」 殊不知,就在小惠玉跟著爸爸的貨車九彎十八拐時,命運也正悄悄地為惠玉的未來鋪路了。

*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之用, 香港書城並不保證以上資料的準確性及完整性。
* 如送貨地址在香港以外, 當書籍/產品入口時, 顧客須自行繳付入口關稅和其他入口銷售稅項。

 

 

 

  我的賬戶 |  購物車 |  出版社 |  團購優惠
加入供應商 |  廣告刊登 |  公司簡介 |  條款及細則

香港書城 版權所有 私隱政策聲明

顯示模式: 電腦版 (改為: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