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我,也是不錯:即使人生不那麼閃閃發光,你也能好好愛自己
 
作者: 朴珍英 
系列: 綠蠹魚ReadIt
書城編號: 1633447

原價: HK$113.00
現售: HK$107.35 節省: HK$5.65

購買此書 10本或以上 9折, 60本或以上 8折

購買後立即進貨, 約需 7-12 天

 
 
出版社: 遠流
出版日期: 2020/01/15
頁數: 256
尺寸: 20.9/14.8/1.45
ISBN: 9789573286936

商品簡介


★美國心理學大師馬克‧利瑞(Mark Leary)特別推薦,讀者好評不斷
★最深入人心的心理學短篇文集,獻給所有應該善待自己的你

「即使人生不那麼閃閃發光,我還是很喜歡我自己。」
——踏出自我寬容的第一步,療癒自己的心

我們看似擁有高自尊心,卻總是在不安和無法滿足的欲望中掙扎,
一方面認為自己是個優秀且有資格被愛的人,另一方面又害怕事實並非如此。

乍看之下,「接受自我的缺點」似乎是顯而易見、並不稀罕的事;然而,人類對於出類拔萃的執著,遠超乎我們的想像。
因為我們都渴望成為特別的人、出色的人,獨一無二的人,一旦無法滿足,自尊心就被擊碎,而讓自己的心一再受傷。

為什麼唯有在自己成就非凡的前提下,我們才能喜歡自己?
我們是不是,也能喜歡上原本的自己、善待原本的自己呢?

本書正是為了所有忘了如何善待自己的人而寫,透過66篇短文提供具體建議,告訴你如何放下自我批判的態度,轉為自我的支持者。你只需要認同原本的自己、找到愛自己的方法,就能告訴自己——「這樣的我,也是很不錯的人。」

■拋棄自尊心的神話
守護自尊心近乎是一種本能,也是沉重的負擔。我們往往為了追求高自尊,無視自己內心是否受傷。只要放下自我批判的態度,成為自我的支持者,你就能在人生這場長途賽跑中,成為自己向前邁進的隊友。

■高估自己≠善待自己
為了獲得優越感,我們往往傾向高估自己,並在失敗時自我厭惡。當我們體會到人不可能十全十美,知道就算做不到也沒關係,這樣反而更自然的時候,就是我們懂得謙虛自持,踏出自我寬容的第一步。

■不要害怕被愛
被別人所愛的恐懼,其實與被自己所愛的恐懼密切相關。換句話說,那些不能承受他人所傳達的溫暖和親切的人,也很難對自己採取溫暖的態度。只有允許對自己的關愛,才能體會到真正的愛。

掌握4種心態,放下過多的自我
l 精確的自我認知,不低估或高估自己。
l 不為任何人都可能擁有的缺點感到羞恥。
l 不為了成為看起來完美無缺的人,而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
l 明白世界不是以我為中心運轉,沒有理由一切都因我而起。

書中將明確解說自我尊重、自我寬容、不自我批判等本質上截然不同的概念,並告訴你實踐的方法。這本書將帶你走一趟個人探索之旅,幫助你學會善待自己。

本書特色
◎全書由66則2~5頁的短篇組合而成,睡前、早晨及隨時隨地都可以讀的小品,能為自己的人生帶來不同的思考方向。
◎引用客觀的科學研究,帶領讀者認識問題,一步步分析、解決。沒有心理學基礎的大眾也能輕鬆閱讀。

名人推薦

馬克.利瑞(Mark Leary)|心理學家、美國杜克大學教授——特別推薦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專文推薦

丁寧|暢銷作家、金馬影后、瑜珈老師
林靜如|律師娘
胡展誥|諮商心理師
陳嬿伊|精神科醫師、微煦心靈診所院長
凱特王|作家、時尚觀點自媒體
彭紹宇|專欄作家
——共感推薦

大多數人的人生原本就充滿挑戰和壓力,為何還要以全然不利己的方式來回應自我,讓人生更加艱困呢?本書作者朴珍英在最新心理學研究中融入自己的經驗談,為我們說明如何更有效地因應生命課題,以及如何避免製造出不必要的不幸。書中的見解也能即時幫助我們擺脫慣性負面思維,提供解決人生困境的良方。
——馬克.利瑞(Mark Leary)/心理學家、美國杜克大學教授

將所有屬於你的性格接受回來,你就完整了。完整的你才會有力量!
——丁寧/暢銷作家、金馬影后、瑜珈老師

「到底要怎麼做,才能放過自己?」「無論別人覺得我多棒,我總是不滿意自己的表現。」以上這些話常在診間聽到,其實有不少人在「善待自己」這個課題上似乎充滿了障礙,覺得心裡怎麼調適都很難釋懷。本書作者藉由專業的心理學與親身經驗,以精闢的分析與淺顯的論述,讓我們懂得如何去接納自己與自我肯定,一步一步地喜歡上自己。
——陳嬿伊/精神科醫師、微煦心靈診所院長

閱讀本書,彷彿進行一場剖析自己的療程,何以情緒低落,何以焦慮恐懼,處於人生暗潮低谷時,又該如何走回陽光下。作者朴珍英以故事包裝大道理,深入淺出心理學研究,使現代人們都能步上對自我寬容的道路。
——彭紹宇/專欄作家

作者

朴珍英()

韓國延世大學社會及人格心理學碩士。現為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醫學院整合醫學計劃所屬研究員,進行自我慈悲(self-compassion)、謙遜(humility)和正念療法(mindfulness)等研究。
她表示:「研究幸福不代表能變得幸福,學習研究自尊心,也不代表就能擁有健康的自尊心;但我瞭解到,只要學習「自我慈悲」,就能擁有幸福以及健康的自尊心。我想要與讀者們分享的,正是讓我的人生產生巨大轉變的心理學故事。」
著有《敏感動物:我們為什麼那麼在意別人的臉色?》、《一周七天玩轉心理學》、《跟不愛自己的我交談》(暫譯)等書籍,將有益於人生、有助於他人的心理學研究簡化,讓大眾更易於了解。也在《科學東亞》、《青年醫生新聞》等報章雜誌連載專欄。

Twitter @imaum0217

譯者簡介

何汲



韓國慶熙大學新聞研究所畢業,現為自由譯者,將翻譯視為第二人生,譯作類型涵蓋圖文漫畫、商業財經、社會人文、旅行遊記、心理勵志、企業管理、生活休閒、親子教育、食譜等主題。最新譯作:《這樣的我,也是不錯》(2020,遠流)。

目錄

推薦序:在自我要求的同時,也學會放過自己——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前言:即使並非萬人迷,我也能喜歡我自己嗎?

01 為什麼你總對自己特別嚴格?
明明自尊心很強,為何還是感到不安?
自尊心可能會擊垮我們
硬是勉強自己,難道不累嗎?
完美近乎奢求,為何我們仍想追求?
從現在起,讓我們拋棄自尊心的神話
什麼時候你才會停止自我評判?
為什麼你總對自己特別嚴格?
我總覺得自己最不幸

02 從現在起別再自我批判
「每個人都與眾不同」是一種錯覺
人生原本就是件難事
不妨試著不要一再追趕
總會有徒勞無功的事
世界上沒有恆久不變的事
將人生準則丟進垃圾桶
欠缺卓越的天賦就辦不到嗎?
即使面臨人生谷底
責備自己也於事無補
明明不是你的錯,為何要責怪自己?
讓我們寬容地接納各自的戰鬥吧
從現在起,請你別再評判自己

03 戰勝批判的練習
我們心裡住著一個名叫「自我」的傢伙
別放任「自我」傷害你
自我譴責宛如自我逃避
不是去「爭論」,而是去「理解」
並非唯有獲勝,才能笑得出來
我們必須學會面對失敗
切莫因「別人的話」而舉起荊條
戰勝譴責的練習
如果你總認為是自己的錯
試著這樣活用你的「自我」

04 不假裝沒事也沒關係
你可以對自己說辛苦了
為何我們更關注壞事?
別為了負面情緒而焦慮不安
即使痛不欲生,也可以豪爽地笑
不假裝沒事也無妨
無論多麼稀鬆平常,不對就是不對
保護自我,就從照顧好自己的心開始
情緒一來,就立刻檢視一下
不受心理創傷壓抑的方法
不要故意感情用事
專注於當下的練習

05 支生命的,並非特別偉大的事
有用的人的標準
生命的意義不會在某天突然出現
在我長期的不滿之中
積極地去感受活著的意義
支生命的,並非特別偉大的事
瑣碎小事的意義所在
讓我活下去的人們
帶給我笑容與力量的存在
只要心臟躍動,生命就有其意義
一成不變的日常生活何以重要
單一事件無法詮釋整個人生
人生不知何時走到終點,你打算這樣活下去嗎?

06守住底線,會更幸福
稍微拋開填滿內心的自我
什麼是你人生中最後悔的事?
只為自己而活的關係很危險
「愛」在學術上的定義為何?
擺脫依賴關係的方法
守住底線,會更幸福
不要害怕被愛
即使相愛,也需要保持平衡
不要隨著他人的情緒而起舞
我們都有可能犯錯
當他人的錯誤傷害到我的情感
若是不好的關係,就果決斬斷
我們應該具備的心態

結語:現在起,讓我們放下自我吧

序/導讀

前言:即使並非萬人迷,我也能喜歡我自己嗎?

我曾有很長一段時間,認為要在「自我」這個容器中填滿什麼樣的「內容」是一大難題。我也相信,如果用更為耀眼的東西將這個容器裝滿,總有一天會變得更幸福。然而,不論在容器中裝進了再好的東西,我都沒辦法開心起來。問題並不在於容器中所裝的「內容」,而是在於我看待自己的「態度」。

一項研究結果顯示,為了增強自尊心而不斷複誦「我是一個有魅力又可愛的人」這類自我肯定的話語,反而將有損於自尊。研究人員將受測者分為兩組,對著其中一組重複說「我是一個值得被愛的人」大約十六次,另一組則不給予任何暗示,然後針對這兩組受測者進行情緒及自尊心測試,出乎意料地產生與一般人認知正好相反的結果。相較於沒有聽到任何暗示的人,那些反覆聽到正面話語的人,其情緒與自尊心並沒有太大的變化,甚至反而出現下滑的情形;尤其是原本就比較自卑的人,這種結果更為明顯。

因此,愈是不斷假裝相信「我是一個有魅力又可愛的人」這種讓人無法真正相信的話,反而會讓人在心中升起一股「不,我明明不值得被愛。我根本就沒那麼好……」的駁斥想法,最後得出令人沮喪的結論:「我果然是個不夠格的人。」

也就是說,試圖以「我很棒!」這種話來增強自尊心,往往會產生盲點。這會讓人儘可能美化自己的內涵,讓自己表面上看起來很不錯。但人生在世,總會遇到無法盡如人意的時刻;如果在某個瞬間,突然得面對自己並不出色的事實,自認優秀所產生的自尊心就會崩潰而化為烏有。

而且在遇到這種情況時,我們往往會對自己說出一些嚴苛的話,例如「我就知道。嘿,我真是個白痴!」這些話我們對陷入困境的朋友對說不出口,卻會毫不猶豫地加諸在自己身上。

為何我們對自己總是不抱一絲同情心?在我們既不夠出色、也不討人喜歡的時候,不,正是在這種時候,我們難道不能更照顧自己一點嗎?為什麼唯有在自己足夠出色的前提下,我們才會有條件地愛自己?難道不能在任何情況下,都當自己的好朋友嗎?

長期以來,心理學家一直在研究自尊心。到目前為止,所得出的最重要結論便是:如果不改變看待「我們自己」和「我們所處的生活環境」的態度,只是試圖增強自尊心,那麼效果將十分有限。研究指出,我們對待自己,要像善待那些陷入困境的人一樣,保持容和慈愛的態度(自我慈悲,self-compassion),或是不要自我批判(正念減壓,mindfulness),這些事更為重要。就個人而言也是如此,比起學習增強自尊心和幸福感,學會自我慈悲、不自我批判,能讓自己更加悠然自在。

本書將會針對自尊心(self-esteem)、自我慈悲(self-compassion)、不自我批判等貌似語意相近,但本質截然不同的概念進行更明確的說明,並論及實踐的方法。這也是本踏上個人探索之旅的書,希望本書能對所有想要善待自己的人們有所幫助。

推薦序:在自我要求的同時,也學會放過自己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常只被敦促做到「我行」,但卻少了培養「我不行也沒關係」的情緒承載能力。

於是,長大後,當我們發現自己並不快樂時,就得把這失落的一塊給找回來,最佳途徑便是懂得「善待自己」。然而,善待自己並不是透過大吃大喝、揮霍無度來犒賞自己的辛苦,這只是在高度壓力下的心理補償,而是能夠在心裡停止自我批判,接納那個不夠好的自己,用白話一點的語言來說,就是「放過自己」。

我在心理諮商或心理成長課程中,常給高度自我否定的個案或學員做一個名為「同在模式」的練習,也就是練習告訴自己,兩個看似對立卻可以同時並存的自我描述,例如:
「我不可能交到知心的朋友,同時,我有時候也會獲得別人善意的回應」。
「我終究是個失敗者,同時,我在許多方面也做得不錯。」
同在,讓好與壞同時並存,這些都是人生的真實面,我們都需學習去接納下來。

很幸運地,韓國的心理學家暨知名作家林珍英,寫了一本貼近社會大眾、易讀易懂的好書《這樣的我,也是不錯:即使人生不那麼閃閃發光,你也能好好愛自己》,特別要給那些不斷追求成功,卻總是無法獲得想像中快樂與滿足的人閱讀,學習如何放過自己、善待自己、接納自己與喜愛自己。

一般認為,正向思考能讓一個人更快樂,在許多狀況下,確實如此。但現在已經有許多研究指出,極端的正向思考或信心喊話,有時候只會讓人更沮喪;理由是,自我批判的聲音會告訴你:「我根本做不到這些正向思考的內容呀!」。
取而代之的,應該是「彈性思考」。也就是,明白自己有不足之處,同時,也看見自己有良善的可能性,這才是更合理的自我對話方式。

我很喜歡這本書,是因為書中並不會不斷提醒你如何正向思考,而是透過許多分析與探討,讓你看待世界與自己的眼光,變為更為彈性,能夠看見糟糕的自己,也願意發現可愛的自己。這本書,根本是教你如何讓人生變得更為幸福的指南呀!

讓我們一起學習,對自己寬容,放過自己吧!

綠蠹魚ReadIt

愛自己的小日子雙書組合:內向小日子+愛書小日子

內向小日子:害羞、古怪、尷尬,這樣的我其實再正常不過了

愛書小日子:快樂、感性、做自己,還有什麼比看書更美妙的事?

作弊─安德魯.克萊門斯6

人類大宇宙:抬頭望向天空尋找答案的人們,以及隱藏在星空中的歷史

午餐錢大計畫─安德魯.克萊門斯4

去你的博士學位:文憑掰掰,我要重新拿回人生主導權

不服從的藝術:有效的心理策略使你順利反抗主流,提出優質異議,與眾不同

勝出99%人的成癮式學習法:同步提升邏輯思維、記憶力和專注力,輕鬆成為「會學習的人」

剛剛好的優雅【最美好禮物‧限量璀璨書衣版】(加贈「手寫美字手帳貼」)

穿西裝的蛇

海權經濟大未來:國旗跟著貿易前進,掌控貨櫃運輸,軍備戰略,電纜數據及海底能源才能成為世界霸權

有溫度的溝通課:透過聲音理解對方的思維慣性,使你的表達真誠有力量

心態致瘦:諮商心理師的21堂身心減重課

火柴人圖解大全:超有梗、好簡單、最靈活的視覺溝通工具,盡情享受表達的樂趣

天生就是超級咖:這些動物的驚人祕密—我很奇怪但很可愛2

練習不聽話:30代女子的心靈獨立之旅,成就自己,也找回剛剛好的母女關係

妻妾成群

歐洲演講比賽冠軍的德國式邏輯陳述法:使你的發言溫暖、有說服力又受歡迎

善良是一種選擇:只想做有意義的事,不活在別人眼光中

... [顯示此系列所有商品]

*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之用, 香港書城並不保證以上資料的準確性及完整性。
* 如送貨地址在香港以外, 當書籍/產品入口時, 顧客須自行繳付入口關稅和其他入口銷售稅項。

 

 

 

  我的賬戶 |  購物車 |  出版社 |  團購優惠
加入供應商 |  廣告刊登 |  公司簡介 |  條款及細則

香港書城 版權所有 私隱政策聲明

顯示模式: 電腦版 (改為: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