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殼上市:蔣介石與中華民國臺灣的形塑
 
作者: 汪浩 
書城編號: 18209336

原價: HK$160.00
現售: HK$152 節省: HK$8

購買此書 10本或以上 9折, 60本或以上 8折

購買後立即進貨, 約需 7-12 天

 
 
出版社: 八旗文化
出版日期: 2020/08
頁數: 400
ISBN: 9789865524159

商品簡介


中華民國臺灣――既非「中華民國」也非「臺灣」!
蔣介石如何「借殼」民國,讓臺灣建國「上市」?
分析冷戰時代,臺、美、英、中、蘇、聯合國等各方角力
完整解答臺灣的國家主權與國際地位爭議!


汪浩認為,自一九四九年國民政府撤退來臺,中華民國已名存實亡,徒留外殼。而所謂「借殼上市」,是指一間私人公司把資產注入另一間市值較低但已上市的公司,利用其上市地位,讓原本私人公司的資產得以跟著上市。本書《借殼上市》的書名概念,便是由此而來:一九五○年三月一日,原本在野的蔣介石宣布「復行視事」,直接跳過中華民國憲法,重新行使總統職權。蔣介石以臺灣為反共基地,利用中華民國這個早已建國、受國際承認的空殼,從而建立「中華民國臺灣」,――這個國家並非中華民國,也非臺灣。

▉臺灣主權未定論:臺灣到底是誰的?

二○二○年五月二十日,蔡英文總統在總統就職演講上提及:「過去七十年來,『中華民國臺灣』在一次又一次的挑戰中,越發堅韌團結……。」很明顯地,民進黨政府對於臺灣地位的看法,和汪浩的觀點可謂如出一轍――雙方皆認為,「中華民國臺灣」這個國家,其歷史是從一九五○年開始,而非自一九一二年算起。然而,現任政府固然有中華民國臺灣的主張,卻缺乏完整論述,這就成了汪浩撰寫《借殼上市》的動機。

本書探討的重點之一是「中華民國和臺灣究竟是什麼關係?」以及「臺灣的主權地位到底何去何從?」;另一重點則是蔣介石這位「意外的國父」,在一九五○年三月「復行視事」後,他的態度與決策,左右了臺灣往後數十年的外交政策與命運。透過國史館近年來逐一公開的兩蔣檔案,汪浩還原歷史,揭露臺灣當年在面臨內憂外患時,蔣介石心裡的擔憂與憤恨,反省與自勵。

二戰戰敗後,日本於一九五一年簽訂《舊金山和約》,正式放棄對臺灣、澎湖的主權,但並未明言將臺澎歸還給哪一國,造成「臺灣主權未定論」。因為缺乏明確的法源依據,直到二○二○年的今天,臺灣的國際地位依然備受爭議,國民黨認為中華民國擁有臺灣主權;民進黨內部主流觀點則認為「中華民國就是臺灣」; 獨派訴求「修憲、正名、獨立」,將臺灣與中華民國徹底分離;也有人認為臺灣仍處於「戰後由聯合國託管」的狀態。

汪浩指出,臺灣之所以會有主權爭議,不單單只是因為國民黨與共產黨之間的爭奪較勁,背後更牽涉了複雜難解、爾虞我詐的國際政治,美國、英國、蘇俄、聯合國等勢力皆涉入其中,特別是一向被視為臺灣盟友的「美國」,其主導的「臺海中立化」、「臺灣問題國際化(複雜化)」的政策方針,雖然確保了臺灣不受共產黨武力侵犯,確立了兩岸分治的局勢,但也從此將臺灣陷於主權懸而未決的模糊狀態之中。

▉鑑往知來:還原歷史真相,走出臺灣新局

不論你是藍的、綠的,統派、獨派,都無法完全否認中華民國在臺灣超過七十年的歷史,兩者的關係無法一刀兩斷。汪浩呼籲臺灣的政治人物,不論黨派,都必須正視「中華民國臺灣」這個歷史事實與國家意識,才能破解今日的國家認同困境,走出臺灣未來的新局。

至於蔣介石這位「意外的國父」,他究竟是保臺反共的「民族救星」?還是白色恐怖下的「獨裁者」?汪浩表示,隨著兩蔣檔案的解密,臺灣人能夠更客觀地去評斷蔣介石的歷史功過。

最後,惟有公平地理解歷史脈絡、公正地評價歷史人物,才能明白臺灣的主權地位何以至此,進而思考臺灣的未來該何去何從;而透過徹底落實「轉型正義」,臺灣人才能與過去「和解」,進而攜手向前、開啟新局。

專文推薦

明居正∣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名譽教授
張國城∣臺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臺灣智庫諮詢委員
黃克武∣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依姓氏筆畫排列)

編輯推薦


重新理解蔣介石
(文/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名譽教授 明居正)

一九四九年一月二十一日,中華民國總統蔣中正,在黨內、外交相指責的聲浪中第三次下野。幾個月內,大陸局勢糜爛,國軍兵敗如山倒,中共大軍橫掃華中、華南,代總統李宗仁出亡國外,中華民國政府及國軍在中樞無人的情況下行將崩潰。

這時,蔣中正可有三個選擇:投降中共、出逃國外當寓公、或在極不利的情況下繼續奮戰,他選擇了最困難的第三條路。

汪浩兄的大作《借殼上市:蔣介石與中華民國臺灣的形塑》,是在閱讀了大量國史館解密的檔案文件,並參閱了無數國內、外相關權威著作後,真實呈現在這段時間內,蔣中正如何重回政壇、掌握臺灣,並將其打造成一座反攻復國基地的過程。

本書洋洋灑灑十多萬字,其主旨要之可謂:蔣中正將中華民國在臺灣重新借殼上市以抗共保臺。然而,後來因國際情勢丕變,其戰略構想未能實現,而此反共基地卻漸演變成中華民國臺灣。

客觀而言,歷史是曾經發生過之事實。但相關檔案與史料在編寫過程當中,自然經過經手人之主觀整理與刪削,未必能反映事情之真實經過。是故,後人讀史可以進行詮釋,因而可以有不同見解。

長久以來,蔣中正在一般人心目當中的印象,不外乎下列數種: 屠夫、敗軍之將、顢頇無能的老粗軍閥,或是冥頑不靈的死硬派。汪浩兄在爬梳了原始檔案及二手作品後,展現了一個與過去不同的蔣中正:這個蔣中正,雖然是個獨裁者,但是他抱持著反攻復國的理想;而在面對國際上波譎雲詭的大國政治時,他也展現了權謀與計算的現實一面,從而打造出了今日之中華民國臺灣。

揆諸史實,蔣中正畢生與世界強權周旋:北伐戰爭時他面對的是西方在華列強;不久,他面對的是染指西北新疆、北方蒙古及東北地區的蘇聯史達林;接著,他被迫起而抵抗破門侵略的日本,同時必須應付被蘇聯支持的中共。其後,美國雖然號稱與他並肩抗戰,卻又在戰後的《雅爾達密約》中出賣了中國。

我們還必須看見:同時代,數位亞洲國家領導人先後被美國搞垮:南韓的李承晚、越南的吳庭琰與阮文紹;而蔣中正是唯一的倖存者。因此,如何自處自保,實為其從政數十年來最險惡的挑戰;而這個挑戰在一九四九至一九七二年可謂達到了最高峰。

那麼,我們又應該如何理解這段時間的蔣中正?如何理解他的所思所行?在展讀了汪浩兄的大作後,我的淺見是,蔣中正經常掛在嘴上的幾句話:「光復大陸、解救同胞;重建民國,實行三民主義。」其實相當準確地反映了他後半生的生涯目標。例如,在本書第三章,汪浩兄寫道 :

一月十五日,他又自記:「此時只可盡心保衛臺灣為自立自強之基點,首在社會經濟與軍費之解決;其次為社會民眾組訓與防空之準備;其三為海空軍用油之購備。至於美國之賣華與援華,則於革命之成敗實無關宏旨也。」 當天,蔣還手書遺囑:「如果革命失敗,臺灣淪亡時,必以身殉國。」 一月二十六日,蔣介石公開告訴國民黨中常會:「我今天只有兩條路,一條是如果本黨徹底失敗,臺灣淪陷,那我就犧牲在臺灣!」「另一條路是確保臺灣,反攻大陸。」

本書中也多次提及在退守臺灣的二十餘年當中,蔣中正尋找過一切可能的機會,以軍事手段反攻大陸。在較早的時期,他曾經寄予重望於美國。例如:美國軍方、麥克阿瑟將軍,以及數任美國總統等,但是最終都讓他失望了。本書第十六章中,汪浩兄寫道:

一月三十一日,被尼克森「玩耍」一番之後,蔣介石自我反省:「自二十五歲以來,經過無數憂患與恥辱,尤以對外之磨折扭絞,非使我國脈民命徹底消除而不止的美國政府,虛偽欺詐之玩耍,令人無法忍辱,巳達極點。此乃自民國三十一以來,史迪威、馬下兒(馬歇爾)以至今日尼克生等,是極盡人世所最難堪之一次也,荒漠甘泉所言靈魂在和逆境中苦鬥中,才能把握他的奧妙和扭絞中擁出真理之時乎。」 同日,他又記:「對美國之假言偽行,三十年來之疑竇亦得因此而完全識破與證明,此乃盎格魯撒克遜民族之真面目矣。經過無數次被欺詐與出賣,再可不夢覺乎……」

在對美國失望之餘,蔣中正亦曾一度寄希望於蘇聯,當然最後的結果是又一次的失望。

多年來許多人批評,蔣中正的反攻大陸國策,其實是私心自用企圖掌權的欺世之行。但是汪浩兄的大作引經據典地證明了這種見解的不當。除了前述的各例外,他細緻地分析:當中共於一九六○年代研製原子彈成功的消息傳出,蔣中正十分擔心臺灣終將不保,遂加快推動國光計畫,準備武力反攻。有趣的是,在第十四章中,作者認為:一九六五年八六海戰大敗,雖然使得蔣中正反攻的希望落空,然而卻再一次證明了他對於反攻大陸的真心。

靜心思量,我們其實不可低估蔣中正的理想性 。那一輩的人讀的是中國古書,在他們的心目中,有著濃厚的傳統中國正統觀念。他北伐、統一、抗日、勦共等作為,乃至退保臺灣後對於中華民國法統的堅持等,都是這種理想性格的具體表現。對於蔣中正而言,反共的使命感既是為了國家民族,也是為了他個人。在此過程中,保衛臺灣是必須的手段,而此種觀點在那一輩的政治人物當中確實不算罕見。

在回顧歷史之際,我們當然可以說,蔣中正是個毀譽參半的悲劇人物。然而,我們也必須看見,他對臺灣畢竟做出了一些重大的貢獻:他阻止中共奪取臺灣,從而阻止了共產主義進入臺灣。他在臺灣保存了中華文化的命脈,同時為臺灣日後的經濟與科技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最後,在拜讀了汪浩兄的大作後,除了敬佩與激賞之外,本人也想提出幾點淺見以就教於汪浩兄:

第一,〈導論〉中,汪浩兄認為蔣中正在一九五○年的「復行視事」是一場軍事政變 。但是在本節後文中,卻又將其稱為「和平演變」,二者之間似有扞格之處?

第二,全書讀來,汪浩兄似乎認為,細究蔣中正在臺灣的作為,獨立自保的考慮高於反共復國。不知這是否為作者的真正想法,抑或僅為行文風格所致?

第三,本文的主題雖然為蔣中正與中華民國臺灣,但是美國對華政策(包含對臺政策)的失誤,也是導致歷史會如此發展的重要因素。如果未來汪浩兄能針對此一主題再提供其高明見解,則當會使對此題目感興趣之讀者有更大之裨益。

本書《借殼上市:蔣介石與中華民國臺灣的形塑》是汪浩兄在閱讀了大量的解密檔案與相關研究後之力作。不但思路清晰、文字流暢,更處處可窺見作者深厚的治學功力與嚴謹之思辨態度。敬佩之餘,爰為之序。

※※※※※※※※※※※※※※※※※※※※※※※※※※※※※※※※※※※※※※※※

「借殼」民國,臺灣「上市」
(文/八旗文化編輯 賴英錡)

近年來,隨著「轉型正義」成為社會主流趨勢,愈來愈多的民眾開始省思,戒嚴時期政府做出了哪些過失;而關於臺灣國家定位的討論也變得更加頻繁。本土派聲稱要斷絕「中華民國」與「臺灣」之間的連結,讓臺灣「獨立建國」;反對本土派的陣營則強調「九二共識」,也就是所謂的「一個中國、各自表述」。

究竟,「中華民國」與「臺灣」的關係為何?關於國家認同,我們是否有可能達到一個最大公約數,讓絕大多數的民眾都能夠接受?「中華民國臺灣」,或許就是「臺灣國家定位」這個世紀大哉問的解答之一。

筆者最初接觸到汪浩的作品,是他在二○一七年夏季,於八旗文化出版的《意外的國父:蔣介石、蔣經國、李登輝與現代臺灣》。該書闡述了三位前總統如何在領導國家的過程中,意外形塑了「現代臺灣」;而這所謂的「現代臺灣」,其實就是汪浩在新書《借殼上市》裡延伸探討的主題之一:「中華民國臺灣」。

一九五○年三月,原本在野的蔣介石宣布「復行視事」,重新行使總統職權,利用廣受國際承認、但實已淪為空殼的「中華民國」,將「臺灣」包裝上市、躍上國際舞臺。這個「中華民國臺灣」,既不是「中華民國」,也不是「臺灣」。而這個概念正是書名「借殼上市」的由來。

至於《借殼上市》的另一個主題,則是前述的蔣介石。關於蔣介石,本土派大多嚴加批判,另一派則視其為民族救星。我們到底該如何看待這位備受爭議的歷史人物呢?透過引用國史館近年來公開的兩蔣檔案,汪浩引領讀者重新認識蔣介石,至於其歷史功過,則留待讀者自行評價。

無論你(妳)的政治立場是什麼,凡是關心國家前途的讀者,本書《借殼上市》都是你(妳)不容錯過的年度好書!

作者

汪浩

出生於上海,北京大學法律系畢業後,赴英國牛津大學聖安東尼學院,獲得國際關係學博士學位。曾在倫敦、香港從事金融工作多年。退休後定居臺北,研究中國近現代史。著有《意外的國父》(八旗)、《冷戰中的兩面派》(有鹿)。

目錄

推薦序 重新理解蔣介石
——明居正∣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名譽教授
推薦序 「借殼」民國,臺灣「上市」
——張國城∣臺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
推薦序 中華民國臺灣化
——黃克武∣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導 論
第 一 章 《開羅宣言》是國際條約嗎?
第 二 章 二二八事件後,蔣介石為何升級鎮壓?
第 三 章 臺灣獨立自保還是交還美國?
第 四 章 蔣介石運來臺灣的黃金去哪了?
第 五 章 蔣介石如何應對「臺灣海峽中立化」?
第 六 章 美國侵略了臺灣嗎?
第 七 章 聯合國為什麼不討論「臺灣問題」?
第 八 章 蔣介石為什麼接受「臺灣地位未定」?
第 九 章 蔣介石承認中華民國領土不及於大陸嗎?
第 十 章 「共同防禦」就是「共同管理」嗎?
第十一章 第二次臺海危機時,蔣介石為何要堅守金馬?
第十二章 蔣介石為何不否決外蒙古入聯?
第十三章 蔣介石錯失「兩個中國」並存的機會嗎?
第十四章 蔣介石如何對抗毛澤東的原子彈?
第十五章 「八六海戰」的慘敗救了蔣介石的命?
第十六章 蔣介石如何應對尼克森的背叛?
第十七章 蔣介石如何與蘇俄密謀夾擊中國?
第十八章 中華民國為什麼被迫退出聯合國?
第十九章 蔣介石真的在乎釣魚臺嗎?
第二十章 蔣介石是「中華民國臺灣」意外的國父嗎?

汪浩 作者作品表

臺灣為什麼重要?汪浩政論集

流傳千年的歐洲養生術:薩諾勒醫學院養生之道

意外的國父:蔣介石、蔣經國、李登輝與現代臺灣(全新修訂版)

借殼上市:蔣介石與中華民國臺灣的形塑

意外的國父:蔣介石、蔣經國、李登輝與現代臺灣

冷戰中的兩面派:英國的臺灣政策1949-1958

*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之用, 香港書城並不保證以上資料的準確性及完整性。
* 如送貨地址在香港以外, 當書籍/產品入口時, 顧客須自行繳付入口關稅和其他入口銷售稅項。

 

 

 

  我的賬戶 |  購物車 |  出版社 |  團購優惠
加入供應商 |  廣告刊登 |  公司簡介 |  條款及細則

香港書城 版權所有 私隱政策聲明

顯示模式: 電腦版 (改為: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