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曼哈頓遇見吳爾芙
 
作者: 瑪姬.吉 
書城編號: 18673353

原價: HK$153.00
現售: HK$145.35 節省: HK$7.65

購買此書 10本或以上 9折, 60本或以上 8折

購買後立即進貨, 約需 7-12 天

 
 
出版社: 聯合文學
出版日期: 2020/11
頁數: 456
ISBN: 9789863233619

商品簡介

這是幻覺嗎?一個熟悉的背影從眼前一閃而過……


她筆下的倫敦街道,細緻、寫實;


她走過的曼哈頓街頭,又會是什麼光景?


當吳爾芙降臨紐約,將擦出怎樣的火花?
本書即將電影化!劇本由英國版紙牌屋編劇Andrew Davies操刀。


維吉妮亞.吳爾芙死而復生,是騷動的靈魂?還是虛幻的傀儡?
現代作家安潔拉.蘭姆只是想調閱維吉妮亞.吳爾芙的手稿,卻不經意將維吉妮亞從陰間喚回。當渾身泥污的女作家赫然出現在紐約公共圖書館的書架間,立刻遭到驅逐,安潔拉趕上去營救。
安潔拉陪著維吉妮亞在酒店買醉、到美術館尋訪舊友的畫作、哄騙珍本書交易商買下稀有的簽名初版書。維吉妮亞發現大型連鎖書店歇業,印刷世界被螢幕取代,頗受震撼,但走訪雅致的獨立書店後,她的失落感得到補償。她跟安潔拉飛往伊斯坦堡,重溫年輕時的舊夢、吸引新戀人,最後在一場國際研討會成為注目焦點,研討會的主題正是:維吉妮亞.吳爾芙。
本書描繪三個不同世代的女性樣貌,探討親情、友情、愛情,種種生命課題和人生的第二次機會。透過作者豐富的想像力、精巧的情節鋪陳,讓吳爾芙穿越時空,躍然紙上,遊走在當代城市中現身說法。






名人推薦

好評推薦
「瑪姬.吉成就了非凡壯舉……她的輕巧筆觸與無懈可擊的技法,匠心獨運又不失可讀性,創作功力從容遊走於天馬行空與貌似可信之間。在這部作品中她讓吳爾芙再次有血有肉,以詩歌般的優美文句歌誦我們的有形生命,也熱情捍衛虛構文學。」──大不列顛維吉尼亞.吳爾芙學會(Virginia Woolf Society of Great Britain)


「不忍釋卷。」──《衛報》(Guardian)


「瑪姬.吉棒透了!高雅、幽默、出人意表,超高水準的表現。」──《泰晤士報》(The Times)


「精采絕倫……辭藻優美。」──《大誌雜誌》(Big Issue)


「直追歐威爾與赫胥黎。」─傑瑞米.派克斯曼,英國廣播公司(Jeremy Paxman, BBC)


「大膽、戲謔,叫人目眩神馳。──《格拉斯哥先驅報》(Glasgow Herald)


「風趣詼諧……具備一切我所喜歡的小說特質。」──賈桂琳.威爾森《每日快報》(Jacqueline Wilson’s Six Best Books,Daily Express)


「活潑調皮、趣味大膽,加上所有最稀奇古怪的事,真正出人意表。」──派屈克.奈斯(Patrick Ness)


「曲盡其妙:結構巧妙、出乎意料、有人情味、懸疑緊張。瑪姬.吉的《在曼哈頓遇見吳爾芙》將吳爾芙重新塑造為全球女性永恆的啟發者。」──伊蓮.肖華特(Elaine Showalter)







作者

瑪姬.吉 Maggie Gee



創作過十五部備受矚目的書籍,翻譯成十四種語言。二○一二年英國聖安德魯斯一所大學舉辦一場以她的作品為主題的國際研討會。她是Granta文學出版社「最佳新銳小說家」,也是英國皇家文學會(Royal Society of Literature)會員兼副主席,曾經入圍柑橘小說獎(Orange Prize,現改名為Women’s Prize)及國際IMPAC都柏林文學獎 (The International IMPAC Dublin Literary Award)。她目前在Bath Spa大學教導創意寫作,並擔任英國作家授權與收費協會(Author’s Licensing and Collecting Society)主席。二○一二年她以對文學的貢獻獲頒大英帝國勳章(OBE)。



譯者簡介



陳錦慧



自由譯者。加拿大Simon Fraser  University教育碩士,曾任媒體記者多年,從事書籍翻譯十餘年。近斯譯作:《懷德菲爾莊園的訪客》、《最高學習法》、《小熊維尼》。






目錄

推薦序 騷動的靈魂──方梓

推薦序 穿越時空的綺麗冒險──李根芳



第一部 倫敦─紐約

第二部 時光流逝:倫敦─紐約─伊斯坦堡

第三部 維吉妮亞在伊斯坦堡

第四部 域間



謝辭

 






序/導讀

推薦序                                                                                  



騷動的靈魂


方梓



英國作家瑪姬.吉(Maggie Gee)《在曼哈頓遇見吳爾芙》描寫作家安潔拉.蘭姆因將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堡有一場關於吳爾芙的論文發表,特意到在紐約公共圖書館借調維珍妮亞.吳爾芙的手稿,竟然將吳爾芙從陰間召回,兩人展開了紐約之旅及伊斯坦堡的「吳爾芙」的論文發表。

「時間突然出現了,而我在裡面。」、「我的書來找我」吳爾芙一身污泥赫然出現在圖書館的書架間,安潔拉將她帶回旅館,開始了吳爾芙的二十一世紀之旅,她們去大型書店、獨立書店、服飾店,去看自由女神……。吳爾芙重新認識新世界,從筆電開始,筆電對她猶如時光膠囊。

安潔拉專研吳爾芙的作品,然而作家與作家、紛絲與作家卻很難相處。從紐約到伊斯坦堡不斷有衝突和針鋒相對。

在《在曼哈頓遇見吳爾芙》小說裡,瑪姬.吉以吳爾芙的作品,也括吳爾芙私密的日記為依據去揣寫重新活過來的吳爾芙的樣貌,以《燈塔行》姊姊設計的封面呼應吳爾芙看到自由女神時的興奮,嚮往成為勇武的女子,如自由女神「尋找全世界在暴風雨中顛簸搖晃的船隻」;《歐蘭多》則以在伊斯坦堡吳爾芙和穆斯林女孩的裸睡來反映吳爾芙的同性戀情。

文化、種族及階級衝突一向是瑪姬.吉的寫作主題,《在曼哈頓遇見吳爾芙》裡安潔拉和吳爾芙經常爭論,如「猶太人和猶太族裔的不同」;在吳爾芙寫《幕間》時還不明白「所有人都自由」;美國與英國、貴族與平民的生活、美學…等文化差異也不斷在小說中論述。

除了安潔拉和吳爾芙外,作者還讓安潔拉住校的女兒葛爾妲在學校因遭霸凌,而當了「復仇女神」。於是葛爾妲逃學,從英國飛到紐約,因母親和吳爾芙己離開紐約繼續飛到伊斯坦堡尋母。「葛爾妲」這個名字是來自安徒生童話《冰雪皇后》,指涉葛爾妲不屈服的冒險精神,葛爾妲在飛機上閱讀吳爾芙的《燈塔行》也如走一趟「尋親家族」旅行。

《在曼哈頓遇見吳爾芙》剖析老、中、少三個世代女人的樣貌,對女權、文學辯證的書寫,是女性小說,也是後設或魔幻寫實小說;「我被穿越時空,召喚到這個世界,像從遙遠圖書館借調的書本。」這是吳爾芙回到陽間的感覺,的確,小說中的吳爾芙是作家也是書,小說的結局作者布署了作家和作品最終的去處,作者也坦言小說中虛構的人物是作者永遠的「傀儡」,不斷的被拿出來「操弄」,如安潔拉這個角色是瑪姬.吉的第二部作品《The Burning Book》裡的少女,在《The Flood》成了作家,在《在曼哈頓遇見吳爾芙》已是中年作家;潘妮教授則是在作者另一部小說《Dying in Other Words》的主角,也在《The Flood》出現,到了《在曼哈頓遇見吳爾芙》則是老而走下坡的教授。那麼「吳爾芙」會是作者的另一個傀儡嗎?

小說的結尾在伊斯坦堡的研討會,吳爾芙說:「我只是個訪客,我多麼想書寫,但對我而言,己經結束了。」最後吳爾芙的丈夫李歐納德出現了,他告訴吳爾芙「我們活在其他人的生命裡,我們活在文字裡。」安潔拉在曼哈頓遇見的吳爾芙,是騷動的靈魂?還是虛幻的傀儡?





*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之用, 香港書城並不保證以上資料的準確性及完整性。
* 如送貨地址在香港以外, 當書籍/產品入口時, 顧客須自行繳付入口關稅和其他入口銷售稅項。

 

 

 

  我的賬戶 |  購物車 |  出版社 |  團購優惠
加入供應商 |  廣告刊登 |  公司簡介 |  條款及細則

香港書城 版權所有 私隱政策聲明

顯示模式: 電腦版 (改為: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