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的腸子-日本大腸內視鏡權威醫師的大腸按摩法,徹底解決體質過敏問題
 
作者: 水上健 
譯者: 李喬智
書城編號: 1301715

原價: HK$93.00
現售: HK$88.35 節省: HK$4.65

購買此書 10本或以上 9折, 60本或以上 8折

購買後立即進貨, 約需 7-12 天

 
 
出版社: 世茂
出版日期: 2017/10
頁數: 176
尺寸: 14.8x21
ISBN: 9789862590508

商品簡介
腸躁症一般認為是心理導致的腸蠕動異常,
出現腹痛、便秘、腹瀉、脹氣等腸道過敏症狀。
日本權威醫師 水上健
世界換水法大腸鏡發明人,
就兩萬次大腸鏡病例,
統整病例,發現影響腸子不適,
原因不在壓力和精神狀況,
而是個人體質!

獨家研發四種大腸按摩法,
從根本改善大腸過敏的原因!

兩萬例大腸鏡.四種大腸按摩法.徹底改善腸道過敏體質

內容介紹
一緊張就想蹲馬桶?腹痛說來就來,快得連脫褲子都來不及?
一個禮拜都大不出來?好不容易上出來卻覺得沒大乾淨?
你是否總有便秘和腹瀉交替不斷發生?
過去一年,是否每週至少有兩天,三不五時覺得肚子痛、拉肚子?
■腹痛或肚子脹氣,但是上完廁所就改善
■排便次數變少或變多,每天不是便秘就是腹瀉
■大便不是變硬,就是變稀甚至或水便
■便秘要用力才大得出來,又突然緊急想解大便,或大完覺得解不乾淨
許多人不知道,其實你已罹患腸躁症,
也就是大腸激躁症IBS!

醫界一般認為腸躁症是「情緒和壓力」所造成,
病人到底要掛內科?腸胃科?還是心智科?
日本大腸內視鏡權威 水上健醫師,
綜合兩萬例大腸鏡檢查,
深切了解「腹瀉」與「便秘」的痛苦!
將腸躁症歸納為三大問題體質:
「壓力型腸躁症」、「腸道型腸躁症」、「膽汁性腹瀉型腸躁症」,
就三類不同問題體質對症下藥,
病人一邊接受醫師治療,
一邊在家進行體外正確的大腸按摩,
揉揉肚子,幫助大腸恢復正常蠕動,
採取正確坐馬桶的姿勢——
不再勤跑廁所,也不再煩惱大不出來,恢復正常健康的生活!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我從腸躁症畢業了
案例一:身受腹痛及腹瀉之苦的A先生,連最愛的棒球都不得不放棄
案例二:罹患大腸脫垂型腸躁症的B同學,不得不經常向學校請假
案例三:生活完全受到症狀支配的C先生,嚴重的腹瀉
專欄一:正常排便的關鍵:「順暢、乾淨」

第二章 認識腸躁症
.腸躁症的誤解
誤解一:腸躁症是抗壓性差的人才會罹患的疾病?
誤解二:腸躁症的症狀就是腹瀉?
誤解三:舒緩壓力,即可改善腸躁症?
.腸躁症的國際診斷標準「伴隨著腹痛的腹瀉或便秘狀況反覆出現」
.腸躁症症狀的三大類型
.腸躁症的三種體質
▽壓力造成腸胃道反應過度的「體質」──「壓力型腸躁症」
▽由於腸胃道蠕動不足便會便秘或腹瀉的「體質」──「腸道型腸躁症」
▽飯後因膽汁的分泌而造成腹瀉的「體質」──「膽汁性腹瀉型腸躁症」
▽其他因食用特定食品所引發的腸躁症
.腸躁症並不複雜
.腸躁症是青春期之後的症狀
.內視鏡檢查,可發現腸道異常與腸躁症的關係
.正確分析腸躁症的類型
.不同類型腸躁症的症狀差異
▽壓力型腸躁症
▽腸道型腸躁症
▽膽汁性腹瀉型腸躁症
.腸躁症不會有生命危險,卻會使生活失去色彩
.令人困擾的打嗝和腸胃道蠕動聲音
.腹痛症狀並不一定都是壞事
專欄二:各國人民的腸胃道狀況,會有所差異嗎?

第三章 腸躁症確診之前
.原以為很了解腸胃道的結構,但其實一無所知
.腸躁症是醫師診斷的最後階段
.突然發病、病情特別嚴重,甚至伴隨有其他症狀,請儘快就醫
▽感染濾過性病毒所引發的腹瀉
▽胰臟炎所引發的腹瀉
▽腸道發炎所引發的「大腸潰瘍」或「克隆氏症」
▽大腸癌亦可能引發便秘及腹瀉
.容易輕忽的腹瀉及便秘
.偶然腹瀉,卻不是疾病
▽牛奶:乳糖不耐症所造成的腹瀉
▽酒精:酒類是強力的瀉藥
▽咖啡:咖啡攝取過量的問題
.便祕通常不會引起腹痛
▽直腸型便秘:沒有便意
▽痙攣型便秘:大腸痙攣抽蓄
▽遲緩型便秘:過度使用瀉藥導致大腸功能遭到破壞
▽飲食所造成的便秘:攝取過多的植物纖維的反效果
▽肛門的角度:身體姿勢會影響排便順暢與否
.容易造成便秘的生理情況
.診斷腸躁症必須醫師問診及進行大腸檢查
▽問診:患者不僅要闡述症狀,還必須說明日常生活方面的變化
▽患者必須說明家族是否有腸胃道疾病史
.以大便檢驗及內視鏡檢查確認
.內視鏡檢查過程,與醫師互動
.X光檢查所隱藏的病情
.難治的膽汁性腹瀉型腸躁症
專欄三:閉上眼睛,靜待緊張感消失

第四章 正確治療腸躁症
.檢查是治療的第一步
▽壓力型腸躁症:「知己知彼」病情即可改善
▽腸道型腸躁症:觀察腸胃道結構,找出治療的重點
▽膽汁性腹瀉型腸躁症:已經研發出特效藥
▽多重類型併發的狀態下,任一類型都必須進行治療
.治療腸躁症時可透過了解病徵而適當用藥
.壓力型腸躁症的適用藥物
.腸道型腸躁症的適用藥物
.膽汁性腹瀉型腸躁症的適用藥物
.緩解腸躁症症狀的藥物
.醫師診斷時希望患者說明的重點
.市售成藥僅為輔助性
.「認知療法」的運用
※腸躁症治療的主要用藥

第五章 腸躁症的大腸按摩法
.一定會好起來的!
.建立規律的生活
.按摩可增加大腸蠕動,進而使得排便更為順暢
.動一動,作體操
.避免心裡過度累積壓力
.改善飲食習慣
.改善飲食生活
.飲食添加寡糖
.植物纖維過剩的情形
.水溶性纖維及非水溶性纖維
.FODMAP限制飲食療法是什麼
.傾聽身體的聲音
※日本久里濱醫療中心研究資料(摘錄)

後記

內文試閱
第2 章 認識腸躁症
將發病原因分類,深入解說腸躁症的誤解

腸躁症患者在日本大約占總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之多,也就是說,每五個人之中可能就有一人罹患腸躁症,因此基本上算是與人們息息相關的病症。然而,相較之下人們對於腸躁症反而一知半解,甚至有所誤解的情況卻非常多,這多少會在醫師施以正確治療時受到阻礙,更糟糕的是有些患者打從一開始就不認為自己生病,所以根本不會有到醫院求診的念頭,任由自己每天被病症折磨⋯⋯就是因為一知半解,所以才會有這樣的情況發生。

誤解1 腸躁症是抗壓性差的人才會罹患的疾病?
腸躁症的英文是Irritable Bowel Syndrome,一般簡稱為IBS,取自每個單字的第一個字母。最近越來越多人直接稱其為腸躁症。當我在向前來看診的患者說明病因時,較不太用腸躁症,而更常使用IBS這個名稱。簡短且好記是原因之一,但最重要的是這樣的名稱比較不容易讓患者對疾病本身產生誤解。
腸躁症的患者之中,有很多人的發病及惡化原因是來自壓力。也就是說,因為壓力不停反覆而產生腹瀉症狀的類型,是腸躁症的類型中最「出名」的。然而,實際上有部分患者是因為大腸的構造而發病,而且人數還不少(請參考第47頁)。在日本,腸躁症又叫過敏性腸症候群,會用「過敏」兩個字,是因為人們認為腸躁症是「對壓力過敏的人所罹患的疾病」,一般大眾心理也差不多是類似的印象。
不曾罹患腸躁症的人,多數會認為腸躁症是「壓力所導致的疾病」,但我在看診時,卻發現許多患者宣稱自己生病的原因「跟壓力一點關係都沒有」。因此病名所帶來的既定印象,會讓人搞不清楚這個疾病的真正樣貌。
用英字典查詢Irritable這個單字,會發現解釋是「1.易怒、焦躁不安;2.醫學用語:易受刺激的」。其中,醫學專有名詞所謂的「易受刺激」,雖然是用來解釋疾病名稱,但就我長久以來接觸病患所累積的經驗來看,「焦躁不安的腸胃」更符合腸躁症的病情描述。肚子老是不定時絞痛,心情當然也會蒙上陰影,一痛起來就得馬上跑廁所,讓生活完全無法隨心所欲⋯⋯因此我認為,「腸子焦躁敏感」正是腸躁症最好的說明。
不過,即使發病的原因與心理方面的壓力無關,但因為腸胃總是不舒服,連帶引發腹痛、便秘、腹瀉等症狀,難免就會造成壓力,每當壓力一來,病情又會更加惡化⋯⋯慢慢地,身體狀況陷入惡性循環。像這樣的情形,可以說壓力是病情惡化的主因之一。

誤解2 腸躁症的症狀就是腹瀉?
想必應該有很多人認為罹患腸躁症就是肚子突然不舒服,然後必須得趕快找廁所。突然間很想拉肚子,如果不趕快衝到廁所去恐怕會來不及,這樣的情況對患者來說肯定很困擾,或許是為了讓周遭的人也能夠很快理解,所以腸躁症才會和腹瀉緊緊掛勾吧。然而事實上,腸躁症可分成三個不同的類型,第一當然就是「腹瀉型」,第二是「便秘型」,也就是腹痛伴隨著便秘的情況,第三則是便秘和腹瀉交替出現的「混合型」。
最近因為一些媒體新聞報導的關係,大家漸漸認為腸躁症就是「便秘和腹瀉反覆不停交替出現」。但是跟腹瀉型及混合型比較起來,罹患便秘型腸躁症的人數並不見得比較少,可能是因為腹瀉型及混合型一旦出現症狀,會逼得患者不得不馬上找廁所,急迫性較高,而便秘型的病症一般不太會表現出來,所以鮮為人知。因此,我認為有些腹痛伴隨便秘的人,也就是便秘型腸躁症患者,可能很難察覺自己已經罹患這種疾病。

誤解3 舒緩壓力,即可改善腸躁症?
「壓力是引發腸躁症的主因」這種說法已經是不正確的,因此也絕對沒有「消除壓力就能讓腸躁症獲得改善」的道理。再者,腸躁症患者最常見的兩種情形是:「參與重要會議或聚會前,肚子開始劇烈疼痛」,以及「一搭上車就好想去上廁所」。但就算知道出席會議和搭車會引發症狀,也很難完全避開這些日常生活不得不面對的事情。一般醫師在給腸躁症患者建議時,都會希望患者先把壓力的源頭找出來,然後盡可能避開,但不可諱言的,現實生活中根本就辦不到,不是嗎?
腸躁症的國際診斷標準:「伴隨著腹痛的腹瀉或便秘狀況反覆出現」那麼,將所有的誤解都解釋清楚之後,腸躁症真正的樣貌是怎麼樣的呢?一般來說,醫師診斷病人是否罹患腸躁症,憑藉的是二○○六年頒布的國際診斷標準(RomeⅢ、Ⅳ,羅馬第三、四版)所作的定義。也就是符合以下標準,才是所謂的腸躁症:「反覆不斷腹痛所帶來的不適感覺,已經持續三個月,或一個月內至少發生三次,並且發病時包括以下三大症狀其中兩種」,即為腸躁症。
這就是腸躁症的定義。在此做個簡單的整理:「一個禮拜有三天會因為腹痛不適症狀而感到困擾,不管是拉肚子或是便秘,只要能順利排便就會感到舒服許多,如果有這樣的情形,很可能表示罹患腸躁症了。」當然,在診斷腸躁症的過程中,還是必須仔細確認腹瀉及便秘不是由其他隱藏的疾病所造成的(相關檢查重點請見第3章)。
以上的定義看起來一目了然,而且內容完全都沒有提及「壓力」兩字。也就是說,腸躁症的診斷與「是否有壓力」其實無關。更進一步說明,在診斷腸躁症時,最關鍵的兩大重點其實是:「肚子是否疼痛」,以及「大便的次數、形狀、型態的變化」。二○一六年五月,公布了新的診斷標準RomeⅣ。根據RomeⅣ的規範,將「肚子不適感覺」剔除,並且將「一個月三次以上」改為「平均一週一天以上」,也就是在程度上及次數的頻繁程度都做了加強,原本的「排便之後症狀會減輕」也作了修正,變成「排便狀況會影響症狀」。
雖然診斷的標準有所修正,但目前為止,診斷結果並不會因此就被推翻。不過,今後我將會改以RomeⅣ標準去為患者看診。腸躁症症狀的三大類型在RomeⅢ標準中,依照發生症狀的次數以及程度,可將腸躁症分成腹瀉型、便秘型以及混合型三種(圖二)。另外,若有沒辦法歸類的情形,則分屬到「無法分類型」。根據這樣的方式,現在一般都可以完全透過大便的形態及形狀來進行腸躁症的分類。不過,說起來這都算是專業醫學的範疇,如果對患者說:「你得到的是腹瀉型的腸躁症。」患者大概會覺得:「還用你說嗎?」基本上患者真正想知道的是自己為什麼會被腸躁症纏住,還有起因究竟是什麼,以及到底該怎麼做才能趕快好起來,具體來說就是所謂的「治療方式」。

腸躁症的三種「體質」
對患者來說,重要的不是病名,而是針對病因、對症下藥。我也認為這是腸躁症的治療過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腸躁症是「體質」所引起的病症,儘管生活環境相同,但就是有人會罹患腸躁症,有人則不會,這就是因為「體質」的差異。那麼,什麼樣的「體質」會成為腸躁症的起因呢?我認為腸躁症的原因可分為下列三種類型:
.「腸道運動異常型(壓力型)腸躁症」:腸道對於壓力反應過度的「體質」。
.「腸道狀態異常型(腸道型)腸躁症」:腸道環境因蠕動不足而造成便秘或腹瀉。
.「膽汁性腹瀉型腸躁症」:用餐後因為膽汁的分泌而造成腹瀉。
以上三種類型還會根據不同的狀況而涵蓋兩種以上的類型,接下來就讓我們一一來加以解說吧。

壓力造成腸道反應過度的「體質」──「壓力型腸躁症」
一般要是談到腸躁症,會讓人聯想到壓力過大,而壓力型腸躁症的確與壓力有關。當患者感受到強大的壓力,腸道會在壓力降臨的那一刻開始產生激烈的蠕動,進而引發劇烈腹痛及腹瀉。因為這種類型是壓力導致腸道產生異常蠕動的症狀,所以我稱它為「腸道運動異常型腸躁症」,或是簡稱「壓力型腸躁症」。面對壓力時,會不會容易引發後續反應,完全取決於個人的體質,也就是說在壓力等級相同的情況下,每個人的反應不盡相同,這與壓力的強弱無關,而是跟身體的反應有關,總而言之就是體質問題。基本上任何人,包括我在內,如果長時間處在壓力強大的狀態中,內心承受著極大的恐懼感,那麼想必一定都會拉肚子。不過,這種「壓力所造成的腹瀉」會有多嚴重,事實上,有許多人同時罹患兩種類型以上的腸躁症,特別是大腸狀態方面的問題所引發的案例最為常見。
另外,當下的環境以及身體狀況,都會讓壓力所帶來的感覺(也就是壓力的強度)產生變化。例如,被令人害怕的主管責罵,如果個人當天整體狀況還不錯,或許可以輕鬆面對,但若是身體狀況不佳,可能就會覺得難以忍受。以壓力型腸躁症患者的體質來講,在面對壓力時似乎比一般人要敏感許多。不過在發病之前,患者往往會認為自己只是「容易因為緊張而拉肚子,腸胃真的有點不好」,並不會花時間深入探究,結果導致自己陷入一遇到壓力就拉肚子的惡性循環之中,甚至演變成「一點點壓力都會立刻引發腹瀉」。壓力的來源可說是五花八門,例如搭車時偶然感到肚子痛,於是不停擔心「說不定沒辦法忍到終點」,甚至非常害怕自己會直接拉在褲子裡,強烈的恐懼感讓心情就像是熱鍋上的螞蟻一樣極度不安。
事實上,根據調查顯示,罹患腸躁症的患者,還真的有半數以上的人有過「忍不住拉在褲子裡」的經驗,令人感到驚訝。有了一次經驗之後,下次搭車時那種恐懼感又會再次襲來,心裡一直想「如果肚子又痛起來該怎麼辦?」結果恐懼感讓壓力變得更大,形成一種惡性循環,最後肚子就真的痛了起來。這類型的患者幾乎都對自己拉肚子的原因知之甚詳。原本造成壓力的原因,以前並沒有那麼難對付,但只要曾經有過一次經驗,壓力與腹瀉就會自然而然結合在 一起。因此,跟一般人比起來,壓力型腸躁症的患者,面對壓力時抗壓性較低,要是曾經發生過壓力與便意結合在一起的情況,以後再碰到同樣的事情,壓力就會變大,並陷入惡性循環,進而導致腹瀉。面對同樣情形,但曾經有過拉肚子經驗,就會讓壓力倍增平常沒什麼大不了的事情,如果某天引發了強烈便意,心裡想著「說不定會不小心拉出來」而感到非常害怕,那麼原本「沒什麼大不了的事情」,也會變得讓人感到壓力沉重。
造成拉肚子的恐懼感,似乎會讓人陷入壓力與腹瀉的惡性循環中。至於會不會陷入這種惡性循環,端看患者本身的體質,也就是腸道是否會對壓力產生過度反應。只要體質對壓力的感測過於敏銳,那麼不管患者本人是否有感覺,大腦都很容易會自動察覺並帶來疼痛。因此,平常覺得肚子痛或不舒服時,並沒有那麼難忍,但陷入惡性循環之後,就會感覺壓力強度增加,身體也很容易會隨之產生反應。感覺變得敏感、症狀放大,當然也會連帶使得壓力變得更大,病症反過來讓壓力大增的惡性循環,會讓患者一直被病魔纏住、無法脫身。
擁有這樣的體質,對患者本人來講肯定是莫大的困擾,不過換個角度想,應該也可以說是因為患者平時就是纖細敏感的人。日本及美國的病理調查報告中,都顯示了腸躁症的患者大多擁有高學歷,而就我的印象而言,上門看診的壓力型腸躁症患者,的確也多屬於高學歷或是平時工作非常認真仔細的人,優秀的人才占了大多數。
另外,起初罹患其他類型腸躁症的患者,會因為症狀惡化的關係,最後因壓力而陷入惡性循環之中。在這樣的狀況下,其他類型的腸躁症會對患者本身帶來壓力,而對壓力敏感的患者又會產生腹痛的情形,再加上原本就有的腸躁症,會讓壓力變得更大⋯⋯造成惡性循環。惡性循環壓力一旦增加,會引發腹瀉或腹痛等症狀。腹瀉或腹痛等不適感,讓壓力變得更大。


水上健 作者簡介
水上健
日本國立久里濱醫療中心 內視鏡科主任
一九六五年生,日本福岡縣人。一九九○年自慶應義塾大學醫學系畢業,二○○○年拿到醫學博士。主治大腸內視鏡檢查與治療、腸躁症(IBS)及便祕之診斷與治療。曾任橫濱市立市民醫院內視鏡中心主任、國屬久里濱醫療中心內視鏡診斷中心主任、海德堡大學Salem Medical Center客座教授。其所研發之「換水法」──免麻醉大腸內視鏡插入法──成功導入史丹佛大學及洛杉磯加大等多間國內外知名醫療機構,近年來積極運利用換水法探究便秘、腸躁症的起因(大腸蠕動、「大腸扭曲」、「大腸下垂」),並開發及發表治療方法。活躍於報章雜誌、電視節目及廣播節目等媒體。

譯者簡介
李喬智
輔仁大學日文系畢。曾任匠心文創主編、尖端出版編輯、圓神出版社編輯、魔菇部落行銷特助。曾獲吳濁流文藝獎、磺溪文學獎等文學獎項,著有短篇小說集「雨夜花」。現為專職譯者。

水上健 作者作品表

過敏的腸子-日本大腸內視鏡權威醫師的大腸按摩法,徹底解決體質過敏問題

腸按摩專家破解錯誤百出的腸道知識

最正確!腸道順暢按摩

*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之用, 香港書城並不保證以上資料的準確性及完整性。
* 如送貨地址在香港以外, 當書籍/產品入口時, 顧客須自行繳付入口關稅和其他入口銷售稅項。

 

 

 

  我的賬戶 |  購物車 |  出版社 |  團購優惠
加入供應商 |  廣告刊登 |  公司簡介 |  條款及細則

香港書城 版權所有 私隱政策聲明

顯示模式: 電腦版 (改為: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