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對話,才能養出一個成年人:我們都希望孩子擁有的思考力、同理心、責任感、獨立自主,就從聊天開始吧!
 
作者: 金芝英 
譯者: 張鑫莉
書城編號: 1442092

原價: HK$120.00
現售: HK$114 節省: HK$6

購買此書 10本或以上 9折, 60本或以上 8折

購買後立即進貨, 約需 7-12 天

 
 
出版社: 高寶
出版日期: 2019/01
頁數: 304
尺寸: 14.8x21
ISBN: 9789863616221

商品簡介
商品簡介


什麼樣的對話方式,能把孩子養成為一個成熟的個體呢?
而爸媽要怎麼說話,才能成為真正懂得溝通的好父母呢?

韓國親子教養專家,道出教養的真義與精髓——
手把手傳授,讓你透過與孩子的日常對話及溝通討論
與孩子一同成長,並且教養出一個健康成熟的成年人

‧真心聆聽孩子想法的對話
‧互相傾吐想法的情感對話
‧非情緒宣洩式的理性對話

透過本書,爸媽們就能學到這些與孩子互動的對話方式!
並且,成為有權威的父母,成為不嘮叨的父母,只要跟著本書做法,改變說話的方式,你就能與孩子連上線!
所有的溝通和關心都是從提問開始的,用鼓勵的話語換掉不夠具體的稱讚法,孩子就能接收到父母的真心。
陪孩子一起讀書一起思考,替孩子注入想法的養分,再用對話的方式,教出有思考力的孩子。
給孩子說出自己的要求的機會,孩子才有機會學會自己做決定;不是養出一個小皇帝,而是一個會思考的小大人!
讓孩子學會提問,孩子的視野才會被打開,這是比上補習教育更有用的成功途徑!

作者身為一名親子教育講師,二十年的工作經驗讓她觀察到,許多父母只有想教好子女的想法,實際上卻極少做到關心孩子的心理狀態,因此,這樣的父母每每見到作者或是教育專家便著急求救,渴望獲得該怎麼做的最佳指導。
然而,在不太了解孩子內心的情況下,並不容易達到父母心中所期待的任何成果。因此,作者為這樣的父母所提出的解決方法,正是「在日常生活中製造與孩子的對話及提問」。有品質的對話,不僅能建立親子之間的交流,同時,也能有效刺激孩子的思考力,幫助孩子做好成為成熟獨立個體的準備。


作者簡介


金芝英
韓國公州大學幼兒教育學碩士,曾於幼稚園擔任老師和代理園長,透過子女教養、情緒指導、對話法、思考讀書法的演講和諮詢,和韓國的父母們交流並教授哈柏露塔(Havruta)課程,希望有助於培養孩子想法的力量。
二十年來投身於幼兒教育,其中有十年,同時身為一位孩子的母親,透過實戰經驗,認為「父母的內心和想法必須堅定,孩子亦會跟隨父母的身教而行」。背負著教育的使命感,希望成為一位盡責的教育農夫,全力幫助韓國的未來,播下希望的種子。現為父母教育中心教育研究所所長。


譯者簡介


張鑫莉
韓國國立首爾大學韓國歷史(國史)學系畢業,同校終生教育學系碩士班入學合格。現為社區大學韓語講師、高中第二外語和社團韓語老師。目前兼職從事翻譯,已出版十多本翻譯作品。


書籍目錄


前言:我最寶貝的孩子,你的內心在想些什麼呢?

第一章和孩子的內心對話
讓孩子做自己的主人
媽媽和孩子的想法不一樣
看不見的真心,藏起來了
刺蝟父母

第二章 話語能成為毒藥,也能成為良藥
媽媽給予的加油話語
絕對不能說的話
有權威的父母和具權威性的父母
別用稱讚鯨魚的方式
高自尊心的孩子不會倒下
想改變孩子的行為時

第三章 讓孩子成長的心靈糧食
繼承父母的另類遺產
正面表達的魔法術
心挨餓了
傷痕培育出傷痕
種下感恩的種子
治療孩子心靈的父母

第四章 思考的孩子才會成功
防止思考力逃脫的方法
具備興夫善良和挪夫財物的富翁
想法也需要養分
懂得要求才是真的聰明
從想法中釋放自由
只會說「不知道」的孩子

第五章 培養會提問的孩子
韓國父母和猶太人父母的差異
沒有問題的孩子和要求問題的父母
追著尾巴問「為什麼?」
思想富翁會怎麼提問呢?
請給孩子開口的機會
只要會問問題,嘮叨自然消失

第六章 引導智力成長的討論
和父母一起進行的聊天討論
把討論變成生活的一部分——日常討論
打開看世界的眼——時事討論
比看書更重要的閱讀討論
培養解決問題能力的贊反討論
啟發知識的教科書討論

後記:給第一次還不熟練的新手爸媽


推薦序/導讀/自序


【名人推薦】
李貞慧|親職作家、高雄市後勁國中教師
李崇建|親子教養書作家
李顯文|《STEP高效能父母學》作者
阿木|兒童職能治療師
許雅寧|哥大兼任助理教授、親子教養書作者
陳其正 (醜爸)|親職教育顧問
楊俐容|兒童青少年心理專家

前言
我最寶貝的孩子,你的內心在想些什麼呢?

世上所有父母都希望把最好的給孩子,已為人母的我也不例外,內心懇切期盼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幾乎把所有育兒和教養書籍都讀過一遍了,後來我才明白,在我身處的韓國,所謂「子女養育得很好」這句話,背後所代表的意義是不上補習班,也可以考上特殊高中和知名大學。而且,不論是哪一本書,都未曾見到是以教出正直孩子為主題,或是教導孩子成為幸福人生的主人的內容。
若問爸媽們想怎麼養育孩子,大多數會馬上回答「想教得好」,然而怎麼教育才算是教得好,或再反問一句為什麼想教好,很多爸媽會遲疑一下,因為韓國社會茫然的刻劃出一種「教得好」的定義,通常所謂教得好,是指學業優秀、輕鬆考上知名大學,換句話說,父母從孩子的成績單上獲得欣慰。
韓國的孩子從出生開始,就和「無形的爸媽」相處在一起,因為各種育兒設施和教育中心,把原本應該屬於父母的位置都填得滿滿的;先是知名的月子中心和文化藝文中心,再來是名聲響亮的托育中心和幼稚園,接著在學費昂貴的補習班,接受額外的補習服務……但請仔細思考一下,現階段對孩子來說最重要的是什麼呢?其實孩子的需求很簡單,父母溫暖的眼神,體貼的關懷,還有充滿愛的擁抱。
國小和入學前所灌輸的這些教育課程,事實上到了青少年時期才需要,想成功教育子女的爸媽們,雖然讓孩子比別人更早接受教育,但卻讓這種教育變成一種反效果,而遺留的副作用,會到青少年時期,問題才會慢慢浮現出來。最近也時常發生幼稚園的霸凌和暴力事件,甚至是和性有關的糾紛,與其說這些是孩子們的問題,反倒更應該說是父母的責任。
不要只有想教好孩子的想法,因為教好孩子最重要的事,是父母本身必須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只說想教好孩子,然後把孩子送到補習班,或其他教育機構,其實你只是在站一旁袖手旁觀,好好教導孩子,不僅是爸媽最重要的權利,同時也是義務,爸媽若沒有堅定的價值觀,人云亦云,跟著時下流行的教育法,一點方向也沒有,只會害了自己的孩子。
某一天,孩子問我一個問題:「媽媽,我們是富翁嗎?」雖然既定印象中,所謂的富翁是指擁有很多錢財的人,但是除了這個之外,富翁還可以有很多其他定義,舉例來說最厲害的富翁,大概就是心靈富翁和思想富翁。父母若沒有正確觀念,只是一味模仿富人生活模式的話,或許會給孩子帶來思考上的偏差卻渾然不知。因為不管再怎麼有錢,思想貧窮就不可能過得幸福,思想貧窮的話,也不可達成具有價值的成功。
即使是思想富翁,內心很貧窮的話,也不可能有幸福的生活。雖然有出色的思考和創意力,就可以創造出令人印象深刻的創作,但內心很貧窮,就很容易讓人陷入糟糕的結果。相反的,即使內心是富翁,但思想很貧窮的話,也無法獲得有價值的成功,因為雖然內心很充裕,但思想很貧窮的話,就會失去改變和發展的原動力,換句話說,必須內心和思想兩者兼具才稱得上是富翁。
既是心靈富翁,也是思想富翁的孩子,有能力自己去找尋心靈和思想的知識,並自我學習。心靈和思想豐富的孩子,一定會成功也會有財富,但不會掌握財富,而是以分享生命的態度來生活。而問我們是不是富翁的孩子,在這樣的問題意識裡,可以看見孩子們信任父母親的想法,因此我也教導孩子正確的價值觀。此外我也告訴自己,這樣努力生活的我們也是富翁。而我希望我的孩子可以成為心靈和想法的富翁,不會成為別人的奴隸,可以堂堂正正做自己生活的主人。
此外把孩子養育得健健康康也很重要。因為健康的孩子,不僅是身體上的健康,某一種層面來說,也意味著思想上的健康。我們時常注重身體上的健康,而忽視思想上的健康。最近對於第四次工業革命的話題不斷,機器人和其他人類所扮演的角色是什麼,也爭論不休。於此同時也流行一句話,對於孩子們而言,最需要的是獨立思考的力量。想培養思考能力,討論課程可謂是不二法門,其中最受推崇的是以色列哈柏露塔(Havruta)教育法。
但是來到人工智慧的現代,才變得需要思考的力量嗎?當然不是,因為身為人,原本就必須要有思考的能力,不管過去、現在又或是未來,活著就必須要有思考的力量。身處變化無窮的社會,必須跳脫出背誦來傳達知識的被動學習法,取而代之的是一種自我探求,然後回答和討論問題,這是一種純粹為了滿足知識好奇心的全新教育。而這也符合想法健康的人所需求的方向。
對於猶太人來說,哈柏露塔並不是教育方法,而是一種生活方式。這和孩子們課程討論的意義完全不一樣,因為這是從日常生活中來培養思考的能力,換句話說,必須為孩子創造這種思考的環境。
最後,父母親要幸福的養育孩子。上述所提到的,若說思想健康的話,那麼所謂的幸福亦指心靈健康的意思。父母想要幸福的教養孩子,用盡所有力氣,努力教養孩子,但孩子卻覺得受傷。到兒童精神科就診的次數愈來愈多,憂鬱的孩子也變得更多。對於事理判斷力不足的青少年,也有增加的趨勢,隨之而來的是霸凌和暴力這一類無法控制自身行為的問題。用純真明亮的眼睛看著世上美好事物的孩子們,腦袋裡究竟發生什麼事,為何孩子的內心,就像有個無底洞一樣,讓人感受到一股空虛和憤怒感呢?
幸福生活的意義,不是只吃美味的東西、只穿漂亮的衣服、只看美好的事物來學習,而是學習「處理人生問題的方法,以及正面對決和解開問題的方法」, 這句話是精神科醫師史考特.派克(Scott Peck)的至理名言,其中的涵義不是創造出沒有任何問題和痛苦的環境,而是必須培養自己有足夠的能力來處理問題,因為人生會不斷地出現各種問題。假若只處在愉悅的事物中,就只知道快樂,處在艱困的事物中,艱辛困苦過後,就會像不倒翁一樣,再次爬起來,成為一個懷抱希望,抬頭挺胸生活的人。
身為一名親子教育講師,多年工作經驗告訴我,有許多父母只有想教好子女的想法,但實際上卻不關心孩子的心理狀態,我問這些傾訴養育孩子很辛苦的父母,若「孩子像機器人會輕鬆一點嗎?」,我給他們一點時間,並請他們以孩子的立場換位思考一下。
書中第一章至第三章,用短短一句話,讓父母一眼就可以了解,如何將孩子的心培養得強而有力;第四章至第六章,說明即使沒有昂貴的補習教育,從日常生活中,如何簡單的培養出一個會思考的孩子。
可以一天多問孩子幾次「你心裡怎麼想的」,或是「我想知道你的想法」。而你是否曾想過孩子什麼時候覺得幸福呢?把孩子養育好的關鍵,不是學校也不是補習班,而是近在眼前的父母,你們不僅是孩子一輩子的老師,也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孩子在家裡所學到的社交能力,是透過日常生活中和父母相處所學到的,這是在其他任何地方都無法學得的。希望不是透過任何補習教育,而是運用聰明的教育方式,讓你成為養育出健康幸福孩子的爸媽。


文章試閱


讓孩子做自己的主人

「這個也不行!那個也不行!」
某一天,當我看到模仿我行為的孩子,突然發現一件事,我把孩子養育得就像沒有心的機器人一樣。孩子四五歲時,鄰居家有一個小妹妹來家裡玩,孩子就站在比她小的妹妹旁邊玩,但嘮嘮叨叨的指導她。這個這樣也不行,那個那樣也不行,小妹妹一動也不能動,只能聽她的指示來做動作。小妹妹不聽話,孩子就會質問她為什麼這樣做,然後生氣,我觀察孩子控制這個小妹妹的行為,我的心就像是被關在監獄一樣的喘不過氣來。我試著和孩子溝通,小妹妹有自己喜歡的事,也有她不喜歡的事,為什麼妳只按自己的喜好呢?
類似的情況不斷地發生,我突然明白一件事,孩子對待小妹妹的行為,就是我自己對待孩子的反射鏡,我自認為尊重孩子,並且會自我調整管理孩子的方式,對於這一點我深感驕傲。但事實上我只是控制孩子的心,把孩子養成機器人,在這個瞬間,「孩子」這位老師為我上了珍貴的一課。
父母眼裡只看得見孩子的服從行為,真的要讀懂他的心卻不容易,所以當孩子的心受傷時也察覺不到,一直等到表現出異常行為後才會發現。換句話說孩子的心受傷後,才察覺到孩子的心痛,應該要從孩子的內心健康時,就開始溫柔的撫慰,那麼在孩子的行為表現上,相對會更加穩定。

尊重孩子來傳達意願的對話
這一段主要想說明,隨自己的心來行動的孩子,在媽媽做出獨斷性決定時的不愉快。雖是監護者,但當媽媽一意孤行做決定時,孩子心裡也會覺得不高興。不過,這並非意味著所有的事都要交給孩子做決定。因為孩子還是個未成熟的個體,所以媽媽的角色是照顧孩子直到他成熟為止。若凡事都放任孩子隨心所欲做決定的話,自制力會消失,也不會考量別人的感受,會變成凡事都依照自己意願去做的無理小孩,而讓自己好像停滯在一種焦慮且不安的感覺裡。

媽媽:我只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似乎讓妳覺得有點煩。
(比起教導孩子,第一件要做的事,是去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

媽媽不太明白自己對妳做了什麼,妳能告訴媽媽嗎?
(「媽媽什麼時候這樣做了呢」,若如此追究反問,就表示想聽聽孩子意見。)

女兒:我還想再玩一會兒,媽媽老是叫我做這個,做那個的。

對於孩子來說,聽到囉嗦的話是真的滿苦惱的。但這是因為你判斷孩子還處在自己不知道要做什麼的年齡,沒辦法把自律權交給孩子,而自己也變成了一位把孩子當成機器人養育的嘮叨媽媽。

媽媽:女兒啊,不知道妳內心的想法,媽媽覺得很抱歉,還想再多玩一會兒嗎?
(讓孩子的心再多說一句話,並且讀懂孩子的心。)

女兒:對啊,因為覺得非常有趣,很想今天就組裝好模型屋!
(養成仔細聽孩子說理由的對話習慣,在後面的內容會更清楚說明這個部分。)

媽媽:原來妳想完成作品,也覺得很有趣啊!但是,距離媽媽睡覺還剩兩個小時,而妳必須做的事還剩很多,妳說應該怎麼辦呢?

女兒:只有今天不做那些事,再稍微玩一下下,不行嗎?

媽媽:媽媽可以理解妳想再玩一下的渴望,但是媽媽希望妳能做自己的心的主人,只是隨心所欲做事的話,這樣就不是心的主人,而是心變成妳的主人了。
(這樣表達的意義,在於媽媽尊重子女的意見,但是子女必須要有自制力,來控制自己的欲望。)

女兒:我也希望快點變成媽媽,這樣就不用做作業了。

媽媽:(帶著微笑的表情)變成大人後妳會有更多作業要做。
從小就養成好習慣的話,即使很難的作業,妳也可以輕易解決,現在逃避這些困難的事,以後會變得更困難。
(不要逃避解決問題,讓孩子知道面對問題才是解決之道。)

父母也要回頭看自己的內心
培育孩子成為自己內心的主人,這件事並非在防止孩子隨心所欲的行事,而是教導孩子清楚自己的內心,知道自己管理自己的方法。對於孩子來說,即使沒有任何介入的想法,或是跟隨媽媽想法的操控,他也可以自己當心的主人。
孩子的特性就是會被眼前有趣的事吸引,所以只有一次對話,孩子不可能會有什麼改變,只會讓孩子的內心再次燃起「我只是想做有趣的事」這種不滿的想法;媽媽一個勁的要求下,內心則可能會浮現「你怎麼就聽不懂話」,或是 「我的孩子內心控制力很薄弱」的想法,但其實沒有必要過度擔心。只要不是像以前那種嘮叨方式,其實用一樣的方法就可以了,第一點讓孩子知道內心的想法,第二點從旁提出好建議,讓孩子變成心的主人,這兩點就是方法的要領。
每一個孩子變成心的主人的時期都不一樣,但終究會來到。孩子如果想減緩自己心裡的不滿,讓媽媽不干涉自己的事,可以試著這樣說:「媽媽,我是我的心的主人,我知道怎麼做。」
若從孩子的嘴巴裡聽到這樣的話,心裡通常會有幾種想法:好像不需要媽媽了,會有點落寞,或是孩子還這麼小,就時常按他自己的意思行動,也會有一點不高興。在此同時,已經成為心的主人的孩子,其實對自己是感到很自豪的。或許因為我也是一位媽媽,這種落寞和不安感似乎更強烈。
人體內有一顆跳動的心,而培育它的是主人,主人往哪一邊給的養分多,心就會往哪一邊成長,因此我也決定往自豪那一邊多放一點養分。若孩子在生活中成為了心的主人,雖然知道身為媽媽的自己內心會伴隨著不安感,但這是必經之路,因為我是我的心的主人,而孩子會變成孩子自己的心的主人。
變成自己內心的主人這件事,對於媽媽來說也是必須練習的。覺得很累或是傷心時,每一次心裡的起伏,親近的伴侶可以理解,但是別期望身邊其他人可以理解。而與其期待其他人,倒不如先學習成為自己的主人,自己給自己的內心養分,並控管自己的心。父母必須先成為開創者,成為自己內心的主人,必須幸福的生活。但這並不是說為了子女,父母必須成為犧牲自己的人,而是必須讓孩子看見,什麼是有自我價值的生活,要成為孩子的榜樣。
父母和子女各自帶領自己的內心,做自己的主人,成功的話,彼此會從「命令服從的關係」轉變成「彼此尊重的關係」。而受「他人控制的孩子」也會重生變成「自由調整自我的孩子」。換句話說,變成內心的主人這件事,也意味著培育出能思考的孩子。我的內心主人是「我」不是「你」,孩子內心的主人不是父母,而是孩子。

* * *

看不見的真心,藏起來了

「媽媽,那個人為什麼胖胖的?」
孩子愈來愈大,外在所表現出來的,和內心所隱藏的想法會漸漸分開,換句話說會分成外在的心和內在的心。年幼的孩子,當他心裡覺得不舒服時會哭鬧,開心舒服了就會笑。大人也像年幼的孩子,簡單且單純的生活就好了,但事實並無法如此。大人即使心裡不舒服,也會視情況做到喜怒不形於色,或者因為個人原因,雖然內心非常不舒服,但是對於因公事需要見面的人,也不會流露出來,而是必須根據當下的任務,表現出合乎舉止的言行。
但這裡所說的,並非在意別人如何評價我,所以把內心真正想法隱藏起來,這裡指的是當你把真正內心的想法表現出來時,可能會對別人造成傷害,所以必須要懂得自我調整的意思。
某天和孩子一起去汗蒸幕澡堂,孩子看著一個不認識的人問我說 「那個人是女生但是很像男生吧?」那個人聽到後非常不高興。還有一次在電梯裡,孩子對著只是點頭之交的鄰居說「你怎麼胖這麼多啊?」結果所有人都很驚訝。讓其他人覺得不高興或是尷尬的孩子,因為天性單純,所以可以原諒,但做錯的是沒有考慮對方的感受,只把自己內心所感受到的全部都表露出來,讓自己變成一個沒有分辨力的人。
遇到這種情況,父母大概都會說「不要說不好聽的話」來教訓孩子。但孩子在此之前的理解是若說出和真實情況不同的事,那是說謊話,接受到的教育,是要當個誠實正直的人。而當個不說謊的孩子後,又要當個不要說不好聽話的孩子,孩子內心其實很混亂,這種情況下孩子不想被爸媽訓話的話,自然而然就會開始隱藏自己。
不看爸媽臉色,養育出自己懂得分辨情況的孩子,其實對話方法很簡單。首先爸媽要代替孩子道歉,「如果讓您不高興的話,對不起,我會好好教導孩子」。因為這種時候對方有可能會不高興,比起用彆扭的道歉,改成說「如果讓您不高興的話」,可以讓對方感受到安慰。而孩子看見爸媽道歉的樣子,就會知道自己做錯什麼了。

媽媽:為什麼在電梯裡問鄰居怎麼胖這麼多呢?
(必須要詢問孩子,做這種行為時內心真正的想法。)

女兒:因為很好奇。

媽媽:不管什麼時候都很好奇,還真是個好奇鬼靈精。
(先認同孩子內心的想法。)

但是看那位胖胖阿姨的表情,她心裡真的很不舒服喔!
(再讓她自己知道做錯什麼了。)

如果妳的個子不高,有人問妳「妳為什麼這麼矮啊?」妳的心情會如何呢?
(事實上孩子個子不高,但這時要讓她接受到的訊息是,個子不高並沒有任何錯,這也是一個很好的教育機會,讓她透過自己,想想別人的感受。)

女兒:我不喜歡聽到朋友們說我矮。

媽媽:原來是這樣啊。身高矮並沒有錯,但時常聽到就會覺得不高興,我能理解妳的心情。

給孩子一個機會,透過自己的內心來思考別人內心的感受,只要讓孩子想一下,一般都能理解自己做錯的地方在哪裡。一開始,父母必須要給一點教訓,當孩子有改變行為的想法時,再用提高他心智的話語來做收尾。省略那些必須要怎麼做的對話,或是這是不好行為……等等的訓斥,這樣做會更有效果。第一次成功改變孩子的行為,當然很好,但更需要透過反覆的練習,不斷地重複一樣的狀況來學習,最後習慣成自然的反應是最佳效果。

自我察覺的教育
觀察別人怎麼想的父母,其實思考方式也和孩子一樣,其實內心是隱藏起來的。讓我們看看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孩子穿著不合季節的衣服,固執不肯換下時,通常媽媽會說這樣的話:「穿著不合季節的衣服,別人會覺得你怪怪的,還有,別人會怎麼想媽媽呢?」
結局是媽媽用了各種方法,最後只是為了讓他穿上媽媽選的衣服。因為孩子不清楚季節變化,所以當然不知道要穿符合季節的衣服。別讓年幼的孩子,接受錯誤的理由,在意別人的眼光,而是必須要正確地說明理由。遇到前面這些情況時,爸媽必須能自己選擇,才能妥善運用這一把機會的鑰匙。
「很熱的天氣,穿著厚厚的衣服,會流很多汗,這樣身體會很容易變得疲倦,所以必須要穿薄薄的衣服。」
這樣說明過後,孩子還是執意要穿厚衣服的話,那麼就讓孩子自己去承擔結果。「還真的像媽媽說的一樣好熱」「原來真的要穿符合季節的衣服」,和在意別人的看法相較下,這樣的處理方式,能讓孩子明白要根據情況來表達自己的內心想法。
還有另外一個例子,雖然不像以前一樣常常聽到了,但還是會聽到的話:「男生不能哭」。對於男生來說,也會有想哭的時候,為了要讓別人眼裡的自己,看起來更強悍,所以不能流下眼淚。在遭遇困難情況時,不被這種沉悶的心支配著,全部都說出來,然後再次恢復原本生活,回到原來位置上的人,這就是真正的強者。但若解釋為害怕別人會看見自己的脆弱,所以不能讓別人看見哭泣的模樣,這樣的說明其實並不恰當。
從小開始,就介意別人的眼光,那麼自然而然會開始隱藏自己的內心,結果就會變成遺失自己內心的人,會覺得外在表現出來的心,就是自己的真心,一直到成人後,就很難理解自己的內心,進而陷入一種糾結的情緒裡。

不隱藏的說話練習
從另一方面來看,隱藏本心,無法完全表達內心的話,會產生一些問題。因為若把內心所想的,用外在表達出來,就有可能就會產生誤會的情況。來看看孩子和爸爸的對話。幾乎每天都等到孩子要上床睡覺時間,才下班的爸爸,某一天突然提早回家了。眼睛疲累得都打不開的爸爸,心裡想著今天要好好休息,但不知情的孩子,看見提早回家的爸爸,很想和他一起玩。

孩子:爸爸,我們去遊樂區玩捉迷藏。

爸爸:不要。

孩子:不要這樣嘛,我們一起玩。(有點鬧脾氣)

爸爸:不要哭哭啼啼的,我不喜歡那樣,爸爸很累。

孩子:那你就去床上躺著,好好休息吧!(不禮貌的口氣)

爸爸:說什麼呢?對爸爸說話這什麼口氣啊!

於是孩子開始接受一連串爸爸的責罵,對孩子來說這如同晴天霹靂。這種對話的結果,彼此會因為情緒的爆發,爸爸回自己的房間,孩子回自己的房間,全都關上房門。
孩子表面上讓我們聽見的是「疲倦的話,請休息吧!」,但實際上孩子的內心是這樣想的:「我很久沒辦法和爸爸一起玩了,我每次看見同學和爸爸一起玩的樣子,我很羨慕,今天想和提早下班的爸爸一起玩,我也想對同學炫耀一下。」
而同樣的,事實上爸爸內心也和表面說出的話不同,爸爸說「不喜歡哭哭鬧鬧,和沒有禮貌的孩子」,但實際上內心是這麼想的:「我能理解你的心情,但是爸爸真的很累,累得連手指都不想動,真的覺得對不起,沒辦法陪你一起玩,希望你能體諒爸爸。」
表面上兩人看起來都很暴躁的對話,實際上彼此都能相互理解,且有體諒對方的想法。一開始就不要隱藏自己的內心,讓彼此都看見真心的話,就能變成更和諧的關係。再來看看下面的對話,雖然是一樣的內容,可以注意一下有何不同。

孩子:爸爸,和我一起去遊樂區玩,我想和爸爸一起玩,我想讓朋友看看我的爸爸有多帥氣。

爸爸:爸爸太忙了,對不起,看見朋友和他爸爸一起玩的樣子,很羨慕吧?爸爸今天會提早下班,是因為累得眼睛快打不開了,所以提早回家休息。

孩子:爸爸,真的陪我玩一下也不行嗎?

爸爸:看起來你很想跟爸爸一起玩齁,真的對不起,希望今天你能體諒爸爸。
(如果真的能陪孩子玩一下,那就不要拒絕孩子,只要先設定好玩耍的玩間就好。)

孩子:爸爸,那您好好休息吧。
(雖然很可惜,但是這也沒辦法,可以理解也可以體諒。)

謝謝爸爸。
(雖然難過,但是對於為了自己而辛苦工作的爸爸,內心是充滿感謝的。)

爸爸:乖孩子,謝謝你的體諒。

隱藏內心的對話,和完全釋放內心的對話,兩者有非常大的差別。隱藏彼此想法時,會引起誤會,即使不說話,也期望對方能理解我的真心,換句話說這就像是期望對方有像神一樣的超能力。
俗話說「知人知面不知心」。為了讓孩子能自己完整表達自己,爸媽必須透過提問,變成表達出隱藏在內心想法的範本。和「你應該要完整說出你的內心想法」這種話相較之下,父母成為一個範本是最有效的方法。

想懂孩子的內心,那就問孩子吧
讓孩子試著表達藏在內心的想法時,爸媽必須要謹記一件事,孩子的所有行為都有原因的。因此,孩子哭的時候,不要一下就說「停!」阻止他哭,而是問問他「發生了什麼事嗎?」,給他能說出內心想法的機會,養成可以說出內心想法的習慣,自然就會打開和爸媽溝通的橋梁。
孩子心裡有不好過的事,卻一直隱藏在心中,不斷累積後,最後受不了了會全部爆發,就像洪水一樣一次就氾濫成災。即使是微不足道的日常生活瑣事,也要給孩子表達的機會。
孩子的心就像佛祖的手一樣廣大無邊,你胡亂猜測的話,孩子會把真實的想法藏起來,只說出父母喜歡的想法。因此,想知道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請直接問問孩子吧!「你心裡面的想法怎麼樣呢?開心嗎?」「 你這樣做一定是有什麼理由……發生了什麼事嗎?」此外,一定不要忘記,父母要先成為榜樣。比起說教的父母,孩子更需要自我訓練完備的父母。

*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之用, 香港書城並不保證以上資料的準確性及完整性。
* 如送貨地址在香港以外, 當書籍/產品入口時, 顧客須自行繳付入口關稅和其他入口銷售稅項。

 

 

 

  我的賬戶 |  購物車 |  出版社 |  團購優惠
加入供應商 |  廣告刊登 |  公司簡介 |  條款及細則

香港書城 版權所有 私隱政策聲明

顯示模式: 電腦版 (改為: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