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劇音韻及唱念法研究
 
作者: 余濱生  
書城編號: 1589097

原價: HK$167.00
現售: HK$158.65 節省: HK$8.35

購買此書 10本或以上 9折, 60本或以上 8折

購買後立即進貨, 約需 7-12 天

 
 
出版社: 中華書局
出版日期: 2019/09
頁數: 428
尺寸: 14.8x21x1.9
ISBN: 9789578595743

商品簡介
本書以治學方法分析國劇音韻和唱念問題。共分上中下三篇,上篇為音韻研究,闡述十三轍的淵源、變調、反切法等,皆是國劇音韻的入門知識;中篇為唱念法的研究,先介紹前代聲樂論著要籍和曲度方法,接著用韻、行腔、虛音、韻白等;下篇為十三轍字彙,以資檢閱。論理探源、條理分明,是研究國劇音韻不可缺少的參攷書籍!


作者簡介



商品特色/最佳賣點


1.本書以治學方法分析國劇音韻和唱念問題。論理探源、條理分明,是研究國劇音韻不可缺少的參攷書籍!
2.是為中國音樂戲劇學中,唯一研究音韻和唱念的專書。


書籍目錄


上篇 音韻
第一章曲韻源流
第二章論尖團音
第三章論上口音
第四章論四聲
第五章論注音符號及文字反切

中篇 唱念法
第一章前代聲樂論著要籍舉目
第二章前代聲樂理論要旨
第三章音的常識
第四章發音的生理基礎
第五章聲母發音剖析
第六章韻母發音剖析
第七章字音分頭腹尾
第八章口腔的掌握
第九章共鳴音的運用
第十章運氣與呼吸
第十一章行腔淺說
第十二章虛音的墊用
第十三章尺寸與節奏
第十四章韻白的練與念
第十五章韻味

下篇 十三轍字集
例說
轍目編次
國劇十三轍字彙

附錄、主要參攷書目


推薦序/導讀/自序


自序
本書編纂目的和內容大要,詳見本書前言。這裡,我只把編寫經過作一交代。
記不清是去年哪一天,我在俞大綱教授家裡閒聊,從詩詞用韻扯到戲曲用韻,承大綱先生出示所藏一篇手抄的討論音韻問題的文章,題目是《舊劇中的幾個音韻問題》,是曾和大綱先生在中央研究院共過事的羅常培(莘田)氏在民國二十四年所作的一篇演講稿(載於《舊東方雜誌》第三十三卷第一號)。羅氏是名音韻學家,在文內把國劇中的尖團音和上口音來源,根據音韻學原理作了極透澈的分析,引起了我濃厚的興趣,但羅氏對於有同等重要的四聲問題,不知何故竟輕輕一筆帶過,因此也引起了我的求知慾,於是開始涉獵音韻學和語言學書籍,希望能在皮黃音韻問題上,鑽研出一個究竟來。後來我把探討所得寫了一篇〈國劇唱念中的審音正讀問題〉請政於大綱先生。俞教授認為不無可取之處,可供年輕演員們的參攷,鼓勵我繼續研究及編纂十三轍韻書,除了借給我許多私藏珍貴的參攷書以外,幷介紹我到南港中央研究院傅斯年圖書館去蒐集資料。就這樣,不知不覺地寫成了這本書。
大綱先生的舊文學造詣極高,由深研我國古典戲曲,是我由衷佩服的一位學者,所以我每逢寫完一章或一節,必攜稿前往請正,有許多地方都是經過他當面指點後而重新寫過的,所以本書之能完成,首先我得感謝大綱先生的鼓勵和指導。
其次,我得謝謝畢玉清先生,畢先生是此間名琴師,幷執教於國立復興劇校。對於皮黃唱念一道之鑽研,已達廢寢忘餐的地步,朝夕不輟,數十年如一日。其研究精神之強,實在令人敬佩。他無師承,也沒有坐過科班,但音樂天賦很高,耳音極靈,就憑著唱片和錄音帶,加上注音符號和簡譜兩大工具,他不但精細的譜出了余叔岩及梅蘭芳兩氏唱片的全部唱腔,並且創出一套捷便的皮黃唱念教學法。他之深受學生歡迎和被內行推崇,決不是偶然的。(中略)
末了,我還得謝謝中華書局給與這本冷門之作一個出版機會。我很瞭解,像這類的出版物,內容枯燥,可讀性很低,銷路必屬有限,而且本書引用古籍之處,僻字很多,加上注音符號和簡譜錯綜其間,排印和校對上的困難也是不難想像的。
在寫作過程中,我重溫了三十年前寫畢業論文時的心情,暫時麻醉自己,忘記了兩年來的許多拂逆和困擾,可說是意外的收穫。
書成之日,兒女笑著說:爹的國語還不如我們說的好,唱起戲來尤其難聽,光說不練,有什麼用。
掩卷一想,所說頗有道理,趕緊擱筆。
余濱生民國六十年十月識於台北


文章試閱


上篇 音韻
第一章曲韻源流
第三節 十三轍
十三轍是國劇用韻的依據,而十三轍的來源可從《等音》、《聲位》、《五方元音》、《韻略匯通》、《韻略易通》、《洪武正音》等書一直上溯到《中原音韻》,前文已經提到過。
十三轍只是一種民間約定俗成的分韻系統,文字資料不多,就我所看到過的,僅有張伯駒、余叔岩兩氏合編的《近代劇韻》醫書,這本書的凡例裡雖然沒有明白說出十三轍,但所定韻目和通俗所傳的十三轍完全相符。皮黃十三轍一向是有目無書,直到這本書出現,皮黃才算是有了一本韻書。但這本書的錯誤頗多,故余氏生前堅拒發行。
按照聲韻學專家們的看法,十三轍的優點是韻腳寬,容易?,接近口語,新鮮活潑。缺點是過於簡單粗俗不符韻學原理,如言前轍之併「歡桓(ㄨㄢ)」和「先天(ㄧㄢ)」兩種截然不同之音於一韻,一七轍內容龐雜,往往押不順口。梭坡轍之容納韻母為「ㄜ」之音,亦極為牽強等等。
曾經有人嘗試過,想把十三轍改良,另立一種新的劇韻。如曹心泉氏,就曾經根據范善臻的《中州全韻》而編過《劇韻新編》(分韻為二十一部)。但結果?沒有被人接受和流傳。羅常培氏也說過:「皮黃既已被人公認為平劇,就無妨改從平音,就是現代的國音,照通例說,只有國音才可以有『舞台標準音』的地位……(後略)

*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之用, 香港書城並不保證以上資料的準確性及完整性。
* 如送貨地址在香港以外, 當書籍/產品入口時, 顧客須自行繳付入口關稅和其他入口銷售稅項。

 

 

 

  我的賬戶 |  購物車 |  出版社 |  團購優惠
加入供應商 |  廣告刊登 |  公司簡介 |  條款及細則

香港書城 版權所有 私隱政策聲明

顯示模式: 電腦版 (改為: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