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歌108年小說選
 
作者: 張惠菁主 
書城編號: 1664867

原價: HK$133.00
現售: HK$126.35 節省: HK$6.65

購買此書 10本或以上 9折, 60本或以上 8折

購買後立即進貨, 約需 7-12 天

 
 
出版社: 九歌
出版日期: 2020/03
頁數: 352
ISBN: 9789864502820

商品簡介


小說長河中15艘魔幻的舟楫,引領108年最前瞻性的航行。


黃麗群〈搬雲記〉榮獲108年度小說獎!
黃麗群/羅浥薇薇/陳淑瑤/洪昊賢/胡淑雯/劉芷妤/寺尾哲也/張亦絢/王定國/劉旭鈞/何敏誠/鍾文音/伊格言/黃錦樹/高翊峰

二一九年是中文世界難忘的一年。世界變動不止,中文閱讀者也在其中經歷了極大值的希望與絕望。張惠菁選出這一年的小說,發現其中多篇都有種羈旅之感。在這個不確定的年代裡前行,小說家的虛構敘事是其中一些魔幻的舟楫。一晃眼二十一世紀已經開始了近二十年了。我們從哪裡來,往何處去?

本年度獲選作品風格多樣,內蘊豐厚。伊格言〈再說一次我愛你〉將一則真實的新聞事件引入故事,成為觸動未來的關鍵點。有幾篇作品提供了幽微的視角重新檢視日常,胡淑雯〈富家子〉鋪陳人際關係中的權力排序與情感流動;洪昊賢〈之後〉描摹香港社會最底層,一個在物質與情感上都極為稀薄的漂移的人;陳淑瑤〈芳鄰〉在看似節制、如常、永遠彷彿無事的敘事中,實則寫著時間必逝、萬物必移的作用。

另有關於一趟具體的旅程的小說。劉芷妤〈火車做夢〉藉由火車的夢境,反映社會中約定俗成、難以突破的硬殼表面;王定國〈生之半途〉是一個在旅途中被留下的男人,從破碎走向完整的心願;寺尾哲也〈州際公路〉讓一群大學同學在路上掩蓋心跡地自白,終點不知何時才能抵達。

有幾篇描述介於生死之間或甚至接近幽冥的空間。鍾文音〈最後的訪客〉描繪照顧久病母親的女兒與盲按摩師之間的相處;何敏誠〈探病〉改寫小紅帽探病的童話,走入外婆充滿可愛魔幻的病房,通往彼岸的渡口;高翊峰〈奈落〉追隨偷盜者進入一個生與死不截然兩分的世界,看到記憶/紀錄似乎從紙上流動起來,被偷盜者目睹或經驗;黃錦樹〈大象死去的河邊〉透過一個被百年難得一見、血月月光喚醒的老婦人,回想糾纏著殖民地、反抗軍的過往與魔術師父親;羅浥薇薇〈失戀傳奇〉寫紐約相遇的男女,要從手稿中辨讀翻譯一段文革時代的往事。

還有將我們帶往不可知處而去的旅途者,劉旭鈞〈猴〉假設了一種動物/人類學的觀察田野,把由人類操控、高逼真度的仿生猴放入猴群裡去「觀察」;張亦絢〈淫婦不是一天造成的〉駕馭著「性」這個主題,充滿官能與思索。

年度小說由黃麗群〈搬雲記〉獲得。黃麗群用她獨特的非常「及物」的文字展開敘事。舞台燈剛亮,故事中的角色初登場,其外型的一個部分、其人生的幾個段落,初初顯露。一個新的文明剛開始被小說家考古出來,人物依序出列,成為我們當今此世的對照。

本書特色

★ 108年度小說獎,由黃麗群作品〈搬雲記〉獲得。
★ 由作家張惠菁擔任主編,編選本年度文壇值得一讀再讀的十五篇小說。

作者

張惠菁

台大歷史系畢業,英國愛丁堡大學歷史學碩士。一九九八年出版第一本散文集《流浪在海綿城市》,其後陸續發表有小說集《惡寒》與《末日早晨》,及《閉上眼睛數到十》、《告別》、《你不相信的事》、《給冥王星》、《步行書》、《雙城通訊》、《比霧更深的地方》等作品集。

張惠菁的書寫有她獨樹一幟的人文深度。題材往往發自她對當代人類生存狀態微細而敏感、特殊的觀察。曾經學史、曾在博物館任職,以及在上海、北京生活工作的經歷,使得她文章中常見信手打開的時空跨度。

目錄

張惠菁 世紀之初,羈旅之年——《九歌108年小說選》編序

1黃麗群 搬雲記
2羅浥薇薇 失戀傳奇
3陳淑瑤 芳鄰
4洪昊賢 之後
5胡淑雯 富家子
6劉芷妤 火車做夢
7寺尾哲也 州際公路
8張亦絢 淫婦不是一天造成的
9王定國 生之半途
10劉旭鈞 猴
11何敏誠 探病
12鍾文音 最後的訪客
13伊格言 再說一次我愛你
14黃錦樹 大象死去的河邊
15高翊峰 奈落

附錄 一八年年度小說紀事/邱怡瑄

序/導讀

主編序

世紀之初,羈旅之年

二一九年是中文世界難忘的一年。其原因不用再多說了。世界變動不止,中文閱讀者也在其中經歷了極大值的希望與絕望。當我選出這一年的小說,發現其中多篇都有種羈旅之感。我們在這個不確定的年代裡前行,小說家的虛構敘事是其中一些魔幻的舟楫。一晃眼二十一世紀已經開始了近二十年了。我們從哪裡來,往何處去?

伊格言〈再說一次我愛你〉將一則二一八年真實發生過的新聞事件,引入故事,成為觸動未來的關鍵點。那則新聞,我們當中或許有人仍然記得,即是二一八年八月發生的一件既離奇又悲傷的真人實事。西雅圖機場的一位地勤人員劫走一架小客機,在沒有執照、沒有經驗,也沒有預警的情況下飛向天際。在塔台與他聯繫,試圖引導他降落的期間,他多次在對話裡提到,很想去看一頭帶著夭折子鯨在大洋中洄游十七日方才放手的母鯨。他就這樣一直飛到油料耗盡,墜毀在無人煙處為止。整個「劫機」事件像一則真實的小王子童話。而伊格言從我們的整個的現實世界裡打撈出這件事,作為引子去開啟一個未來。這個敘事起點的選擇,有種「重要但無人知曉」的況味——會否,在小說的維度裡,我們的世界在發生過那起悲傷而奇異的事件過後,便觸發了某個特定的未來(就像電影《二一太空漫遊》裡,那塊黑石板作為一種前哨站般,人性到達某個臨界點了)。在讀〈再說一次我愛你〉時,我持續有這樣故事內外、現實與虛幻對話的感覺。

有幾篇作品讀之似是關於當下此刻的現實,但也提供了一個幽微的視角重新檢視日常。胡淑雯〈富家子〉講了一個社會優勢、食物鏈般的故事。一群久別重逢的同學們,身分財富地位與過去不同了,「優勢」的順位重新洗牌。會有那混得好的,成為人群中規則的定義者。且會有那彷彿置身事外,與優勢順序全然無關的,反而最能牽制他——食物鏈的下層游離分子牽制最上層。順著那無聲的「優勢」規則,一切像魔術般在眼前上演又消失。胡淑雯非常善寫人際關係中的權力排序,與在那隙縫之間纏繞著攻防著的,超權力的情感流動。

洪昊賢〈以後〉則是寫香港社會最底層,一個在物質與情感上都極為稀薄的,漂移的人。他的工作、落腳處,乃至人際關係都是流動的,全都可能隨時失去。城市示威抗議的人潮也無法和他產生關聯。他漂游在城市底緣,最終也(有些奇幻地)走入無人知曉、無人共享的命運與藏身地。不會有人注意到他的消失。這是我非常喜歡的一篇。我是第一次讀到這位作者洪昊賢的作品,他的聲音非常貼地,呼吸細微,讀之令人難忘。

陳淑瑤的〈芳鄰〉是長篇小說《雲山》中的一段,但在單獨發表時改易了結尾的句子。雖然把〈芳鄰〉當成短篇小說讀也是可以的,但我特別想推薦讀者在讀完這則選篇後,仍然要去完整閱讀《雲山》,找出它是拼圖中的哪一塊位置。《雲山》是一本非常寧靜的小說,情節大抵由瑣事構成。故事發生在台北市盆地邊緣的一棟樓,與它所正對著的一座山丘、特別是緣山而砌的一段石階之間。樓中有戶人家,陽台窗戶正對著那段山路,年復一年看山路上的人,向上、向下移動。其中有規律爬山運動的,也有偶爾出現的。從山路上也能看見這戶人家。如果是認識的,在爬山時就會回望,和陽台上的人相互揮手。這樣的尋常風景,距外相望,其間容納著角色的時間流逝生死聚散。任何人在世間的位置總同時也是一個相對的位置,觀看者本也是被觀看者。人在空間上星布地分散,關係上也是不等的牽掛或懷念。〈芳鄰〉這一段,是整本《雲山》之中又格外家常的一段。在陳淑瑤那節制、如常、永遠彷彿無事的敘事之中,實則每一個字,就像我們此刻人體裡的每一個細胞,都是寫著時間必逝、萬物必移的作用的。

有幾篇是關於一趟具體的旅程。劉芷妤的〈火車做夢〉是其中較短,也是令人難忘的一篇。劉芷妤小說中的人物把每次火車進入隧道、窗外變得漆黑之時,映照在玻璃上的倒影,比擬為火車的夢境。火車的夢反映了什麼呢?一個失眠女孩無法被靠近的內心,與一個陌生女孩無法發出口的呼喊。火車的夢,是否看似無形無影,實則是社會之中約定俗成,難以突破的硬殼表面呢?

王定國〈生之半途〉是一個在旅途中被留下的人。剛來到五十歲約莫的一個男人,妻子在三十五歲的時候別戀離去,後來有一天他接到電話,被通知久別的妻子已經辭世,於是他要踏上一趟一個人的送別之旅。這是個悼亡的故事,也是關於一場中途而止、無聲消亡的關係的重負,久久無法重新開始的恐懼。在這篇小說中,男子同時在心裡對兩位女性說話,彷彿不斷對著她們整理儀容。你可以在閱讀此篇之中,不斷感受到他的止步,猶豫躊躇,與他那但願這一次能夠跨過那止步、從破碎走向完整的心願。

另一篇也是非常好的、關於悼亡之旅的小說,是寺尾哲也的〈州際公路〉。在這篇小說中,悼亡的主角和〈生之半途〉是完全不同的人物。一群大學的同學、計算機領域的資優者們,年少的時候經常一起參加競賽,但其中只有一個人是天才之中的天才。這個人會在每次的競賽中全無懸念地擊敗所有人。他們全都崇拜景仰他,又被他的才能(與自己之技不如人)深深碾壓和傷害。然而天才早亡。在天才死後多年,他的過往同學們都是世俗意義上的成功者了。悼亡之旅每年一度,同學間一邊說著垃圾話,一邊開上州際道路。那是一趟什麼樣的旅程呢?離開美國大城市的邊界,駛入那些哪裡也不是的地帶,在路上掩蓋心跡地自白,卻又不肯完全地說破。終點不知何時才能抵達,或是永遠跨不過,有沒有機會去到不一樣的結局?這篇小說有一種非常不同的空氣。讀之就像在深夜的高速公路上行駛,黯淡暈黃的路燈持續地、無盡地、緩慢地,朝後退去。

有幾篇是關於一趟介於生死之間,或甚至接近幽冥的空間。鍾文音〈最後的訪客〉,寫照顧久病母親的女兒,與盲按摩師之間的相處。盲按摩師似乎能看見她所看不見的。似乎有些什麼一直在越界:越醫病關係的界、越盲者理應目不能視的界。似乎有什麼被知道了,但又難以具體靠近。在盲按摩師之後可還會有訪客?「這最靠近母親身體的一師撤退了,而度亡師還遠在天邊。」

何敏誠〈探病〉改寫了小紅帽探病的童話故事。這個小紅帽不是孩子而是少女,她走進的不是森林,而是疏離的人世、零落的關係。在故事中她出了家門一路走,直到走入外婆的病房。病房是個充滿可愛魔幻,但也像是一個卡在生與死之間的空間。或許那裡本應是通往彼岸的渡口,但船一直不來。童話中吃掉外婆與小紅帽的大野狼,在這個故事中並不可怕,反而更像個願意溫柔收受一切的死神。「在微妙地偏離了通往愛的航向的普通命運中,你並不孤獨,你有數不盡的同行者。」或許,也只有死亡(大野狼?)懂得小紅帽在疏離佻達輕盈穿越之中的一種不完整之感。即使如此,她連那不完整感也不會/不願交付出去。不會擁有,不會失去,不會受傷,不會快樂,不會睡著,永遠的小紅帽。

高翊峰的〈奈落〉也是一個幽冥的空間。這是一個奇妙的佈局,應是更大書寫計畫的一部分,雖然還不知道故事的走向,已經可以看到小說家在一一放入支架,使空間立體起來,並在其中移動著一名潛行的偷盜者。我們隨偷盜者進入一個生與死不截然兩分的世界,看到他的記憶/紀錄似乎會從紙上流動起來,被偷盜者目睹或經驗。

黃錦樹〈大象死去的河邊〉,一個被百年難得一見、血月月光喚醒的老婦人,想起了遺忘的童年記憶,其中糾纏著殖民地、反抗軍,陣營之多難以線性表述的過往,與她的魔術師父親。羅浥薇薇的〈失戀傳奇〉,在紐約相遇的男女要從手稿中辨讀翻譯一段文革時代的往事。二十世紀的歷史也是旅途,往它跋涉而去,不知道會抵達哪裡。

最後,我們來到另一些往不可知處而去的旅途。這樣說有語病,因上述作品也都多少有一些不可知的旅途之意味——上述有些小說之中的不可知,是在最日常的風景裡日夜隙生的變化。我選了劉旭鈞的〈猴〉。這篇和寺尾哲也〈州際公路〉、何敏誠〈探病〉、洪昊賢〈以後〉同是去年在文學獎中出現的作品。〈猴〉假設了一種動物/人類學的觀察田野,把由人類操控、高逼真度的仿生猴放入猴群裡,去「觀察」。「觀察」改變了猴群,或許,也改變了作為觀察者的人。

我想特別說一下張亦絢的〈淫婦不是一天造成的〉。張亦絢在二一九年出版的《性意思史》,我認為是近年台灣文學界太重要的一本作品了。張亦絢講過一個故事,當德希達被問道,如果他可以召喚來古往今來所有的哲學家,他想問他們什麼問題。德希達回答,他想問每個哲學家他的性生活。張亦絢由此而說:德希達所選擇的這則「千古一問」說明了,性是重要的,但思索性也是極端之困難的。《性意思史》正是小說家直面這個困難的驚人的嘗試,充滿了官能,也充滿了思索。我原來想選進來的是〈風流韻事〉,但一來它比較長,二來我很希望讀者讀完這個選篇後,去讀整本《性意思史》,且是按著書中的順序,在最後一篇才讀到〈風流韻事〉。「性」非常凶猛,它可以讓一個人顛顛簸簸於滿足與不足之間,彷彿在浮世繪神奈川沖浪的浪頭下浮沉。張亦絢《性意思史》駕馭著「性」這道大浪/這個主題,〈淫婦不是一天造成的〉是一個相對輕盈帶著喜趣的開端,到〈風流韻事〉卻慢慢地流動出一種鬱的哀傷,如深海汪洋。無論如何,二一九年小說選不選張亦絢是不可能的。我因上述(希望讀者去讀全書)的理由,在這裡選的是篇幅較短的〈淫婦不是一天造成的〉。這個短篇本身也極好,雖然原就知道這篇小說與《金瓶梅》之間有交叉隱喻,

*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之用, 香港書城並不保證以上資料的準確性及完整性。
* 如送貨地址在香港以外, 當書籍/產品入口時, 顧客須自行繳付入口關稅和其他入口銷售稅項。

 

 

 

  我的賬戶 |  購物車 |  出版社 |  團購優惠
加入供應商 |  廣告刊登 |  公司簡介 |  條款及細則

香港書城 版權所有 私隱政策聲明

顯示模式: 電腦版 (改為: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