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樓殘夢:石頭新記
 
作者: 曹恆平 
書城編號: 1679428

原價: HK$107.00
現售: HK$101.65 節省: HK$5.35

購買此書 10本或以上 9折, 60本或以上 8折

購買後立即進貨, 約需 7-12 天

 
 
出版社: 博客思
出版日期: 2020/06
頁數: 256
ISBN: 9789579267588

商品簡介


本書迄今付梓乃歸功於臺大臺文所黃美娥所長之慨允作序,又親與「台北我城,文學散步」影片之首映,頓興踵繼臺文先輩之印。
近閱岳南《南渡北歸》近史,益發慶幸於我輩臺灣人之得天獨厚,得以鶴立於南島語系諸國之中。
本書上溯女媧補天,中述臺灣歷史,下言玉樓情事。秉承與時俱進之初衷,倡議臺文宜傳揚中華文化之精華,遂竭盡所能以各種文類,穿插於半虛構的人仙幻境之中,襄助讀者覽閱臺灣各地風土故情,更冀促成全體臺人同舟共濟之,與余英時院士在臺灣的一系列演講遙相呼應。

作者

曹恆平博士


作者曹恆平先生出生於東京,受業於台灣,師大數學系暨清華大學數研所畢業,先後獲美國威斯康辛州大碩士和伊利諾依州大博士。約二十年教學生涯,被精算工作中斷八年,最後從舊金山州大退休。

作者先後出版有《簡明壽險數學》,《簡明管理數學》和《College Mathematics》三本教科書,又出版了《從1949到2011》半自傳書,《全方位破解數獨》工具用書與Evolutionary Mathematics and Arts for Sixty Four Steps Sudoku Investigation 1 & 2電子書和Numbers Intricacy Investigation數研專書,後又出版了〈數學:一種別具匠心的藝術〉(譯自哈模斯於母校伊利諾大學百年慶之演講)與General View of Actuarial Mathematics(淡江講座叢書系列之128)兩篇演講稿,並發表了三十篇學術論文,百篇副刊詩文連同七百篇政論文章。

目錄

序:一篇小說的誕生 2
第零章  話世事循規蹈矩 寫實情順理成章 八
第零回  談人間禍福難測 說幻境天涯夢回 一一
第壹章  臺灣易主話滄桑 語言大變同族悲 一四
第壹回  女媧補天落石緣 雲際眾仙論神州 二六
第貳章  飄飄欲仙回故園 一代宗師萬里名 三六
第貳回  蓬萊仙島舊風貌 映照現今醜世面 四八
第章  玉婆重臨舊時樓 古貌新顏憶昔情 五九
第回  仙界鳥瞰世局艱 徒嘆人間事難圓 七一
第肆章  頑童膩棄紅樓夢 厭舊喜新國姓爺 八二
第肆回  人謀不臧熱蘭遮 朋比為奸臺灣陷 九三
第伍章  漢文啟蒙第一課 祖孫對聯鬥機鋒 一○五
第伍回  午夜夢回玉樓中 驚聞眾仙洩天機 一一三
第陸章  為要詩中添山水 祖孫遊遍北臺灣 一二三
第陸回  魏儒漢學根底深 唐詩宋詞競比高 一三一
第柒章  屈指時辰纔四五 東西遊半兩臺灣 一三九
第柒回  眾仙同享臺灣景 詩貫古今祖孫情 一五○
第捌章  輕車午發夜深還 歷遍千山與萬水 一五七
第捌回  仙界齊下美麗島 玉樓諸孫蒙蔭庇 一六八
第玖章  地處靈座傑人出 八方英雄會美東 一八○
第玖回  兩千年期悠悠盡 帝仙降歸原靈地 一九一
第拾章  人壽有期卻無常 書仙聯癡係同源 二○三
第拾回  水落石出天下白 南柯夢醒新世界 二一三
外一回  有緣千里來相會 不枉人間走一回 二二三
外一章  同窗共硯筆猶健 嬉笑怒罵皆文章 二三三
跋:兼答黃美娥所長 二四五

序/導讀

序:一篇小說的誕生

二○一三年,我花了多年時間編輯完成的《魏清德全集》,終於在國立臺灣文學館李瑞騰館長的支持下順利出版,在此之前,為了能多加掌握魏清德其人其事與其作,我和魏氏親屬有許多聯繫。當時,曾輾轉收到一份由曹恆平教授撰寫有關親人回憶性的文章,但一直無緣拜會請益。直到去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下午,因為協助臺北市立文獻館構思腳本的「台北我城.文學散步」紀錄片,在光點華山電影院進行首映緣故,竟意外見到了由美國返臺的曹教授。在戲院中匆匆寒暄,只覺年逾八十的曹教授神采奕奕,充滿活力。未久,我就收到曹教授來信,希望我為他即將付梓的新書撰寫推薦序文。我立即答應,因為心中直覺這該會是延續先前回憶親人,兼又敘及自己成長過程的回憶錄。近年來,我陸續讀了不少作家的回憶錄,希望能在這些珍貴的「記憶性史料」中,找到可以穿越歷史迷霧,開啟臺灣文學研究新秘徑的鎖鑰。因此,我揣想著曹教授的這本著作,也會是一本有趣的人生記憶之書。

未料收到來稿之後,赫然發現竟是一本小說,而且書名瑰麗,題為《玉樓殘夢:石頭新記》,一看便知道是依循《紅樓夢》而來。且,作品刻意以章回體為之,開始就以夢境為楔子,大談人之生、死與永生的情境,並以虛構方式,透過玉皇大帝和蜘蛛、螳螂和螞蟻幻化而來的「三仙」(馬義仙、朱知仙、堂郎仙),講述臺灣島嶼歷史發展,有時則以貼近現實的口吻闡述故事主角王永安及其親人的種種故事。至於行文,或用白話,或採文言,間又夾雜許多詩歌與聯文,可見襲仿《紅樓夢》的痕跡。由於《紅樓夢》列名中國四大奇書,向來就有大批喜好者,最近又因為白先勇教授的重談新解,再度引發一番關注熱潮,因而使我感到好奇,莫非專擅數學,在美國大學任教退休的曹教授也是其中的一名追隨者。不過,仔細閱讀這篇小說後,才明白箇中潛藏著令人感動的孝子之思,因為書中主角王永安之父王賜海,畢業於東京帝大文學部,他熱衷文學,《紅樓夢》更是至愛,原先在東大就讀時本要以此為題撰寫論文,並遠赴北平居住三個月找尋研究資料,後來卻因九一八事變不得不放棄,故直到晚年仍感遺憾。而小說還進一步補述王賜海在四十歲時,曾為「中國文學研究會」重要幹部武田泰淳、竹內好等人主持紅樓夢講讀會,更想在有生之年寫出有關《紅樓夢》的專書,可惜最終未能實現願望。

實際上,這篇小說雖然虛實交錯,亦真亦假,但對於曹恆平教授出身背景略微熟悉的讀者,不難發現王賜海的原型,即作者尊翁曹欽源教授。他在戰後從日本回到臺灣,並曾在臺大外文系和延平學院任教,出版過日語和臺灣話研究的書籍。綜上可知,此篇小說的誕生,乃是作者為了替父親圓夢,頗有代父立言之志。其次,小說裡的「玉樓」,也確實存在。王賜海父親王天明種植煙草、開雜貨店而累積財富,後來買山購地,同時蓋了此樓,他拉拔幼弟王天亮成家,並把新蓋的三層大樓均分兩半,在氣派十足的大門外,兩旁又設小門,分別由兩房家人進出。這座玉樓,即曹丁波洋樓,建於一九二七年,為日治時期龜山地區最華美的洋式三層樓房,外觀有著巴洛克式風格,現有「回龜山青年陣線」與桃園藝文陣線龜山分部等團體合作,正在進行洋樓修復整理工作,企圖打造成一座文化復興基地。換句話說,這裡是作者父親曹欽源出生之地。於是,小說裡的故事情節,有一條主線就聚焦於王永安、王賜海及與「玉樓」有關的親族,包括祖、父輩和堂兄弟妹們,他們與洋樓的關係和生活細節,在小說逐一被回憶、描述起來。

那麼,再繼續以傳記批評方式解讀,就會得知另一條小說的支線,是環繞王永安的母親、王賜海的妻子魏恕嬌而來。因為「賜海在高等學校的同學魏恕耀,也一起考上東京帝大,但讀的是醫學,而小他五歲的弟弟魏恕炳,後也來醫學部就讀。隔年,更小五歲正值妙齡的妹妹魏恕嬌,則跑來東京遊玩並探看兩位哥哥,因而和賜海相識。」此處所寫,即指後來雙雙獲得東大醫學博士,分別成為「臺灣小兒科教父」魏火曜、「臺灣婦產科舵手」魏炳炎,他們的妹妹魏淑昭嫁給了曹欽源。因此,在父親系譜之外,曹恆平教授也花了許多篇幅,回溯母親家族梗概,他順道介紹了福建漢人來到臺灣的遷徙情況,由於頂下郊拼,有一支泉州人選擇移居新竹,而魏家就在其中。文中,提到魏恕嬌的祖父魏紹篤(案,即魏篤生)和父親魏清潤(案,即魏清德),二人漢學根底深厚,均長於漢詩。實則魏篤生在清代是名秀才,魏清德進入日治時代後,不僅如本篇小說所寫成了《臺灣日日新報》記者,現實中的一九二七年更升任為「漢文部主任」,時人譽為「新聞界霸者」。在小說裡,作者除了敘述魏恕嬌對於兒子王永安的疼惜照顧,另更特別寫及少時來到外祖父位在萬華的住所,跟隨學習聯文與詩歌的啟蒙經驗,且花了頗多篇幅援引魏清德的詩作,兼及偵探小說和龍山寺楹聯,以及羅列《被閒卻之台灣》的翻譯內容等,意在突顯魏清德創作和翻譯的長才,作者對外祖父的崇拜之心充分流露。而在有關魏清德的敘事中,我對於魏清德萬華住所是否真的建有地下室,並在白色恐怖時代暗藏敏感舊作,這成了我閱讀本篇小說最感興趣的一個謎。

而在針對父、母親族的回憶之外,小說第三條敘述脈絡乃建立在作者自身經驗。從幼時聰穎到兒少喜歡文學,再到大學時期就讀數學系,之後出國求職、任教,以及平日喜歡投稿發表文章內容等諸多細節,都有生動刻畫。其間還出現了在國外與親人的不期而遇,或是對若干親戚求學、交友、婚姻,乃至晚年現況的交代,甚至於文末還出現了一些好友對作者創作技藝的稱讚,以及表達渴望能夠成為小說筆下人物的心聲再現。於是,一張包括親人、友朋的人際網絡圖,以作者為中心輻射而出,複雜而交錯地盤踞在小說中。從小說書寫層面來看,自然不需要出現那麼多的人物,因為人物應該具備角色作用;然而,作者選擇讓如此多的親朋好友在筆下現身,無疑代表這些人物的意義與份量,他們早已纏繞在作者的生命與日常生活裡。或者也可以這麼說,家族記憶之外,這篇小說的創作動機與目的,也是為了寫出這群與作者有著密切情感羈絆的人。

當然,此篇小說內涵並不僅止於此,身為「臺美人」的特殊身份,作者在小說裡既回溯福建原鄉與中原漢人,肯定中華文化價值,但更在意當代兩岸互動關係,他多次分析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政權特質,考察島內時勢,最終提出臺灣未來前途的自我追尋之路。簡言之,小說寫了「家」,憶了「人」,同時不忘談到「國」。至此,走出數學世界,藉由一篇小說的誕生,曹恆平教授的綿綿溫情,不僅代父續衍《新石頭記》,更試圖以記憶頂住遺忘,存錄父系、母系家族榮光,還原玉樓浪漫歲月,他同時嚴肅看待當前臺灣存在處境而做出定位詮釋。

捷克著名作家米蘭.昆德拉在《小說的藝術》中提到,小說家的作品都隱含作者對「小說究竟是什麼」的想法,甚至可視為作者向公眾展示的行為與宣言,因此對本篇小說感興趣的讀者們,不妨慢慢咀嚼,將更能走進曹恆平教授的內心世界,體會「殘夢」的深意。

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 黃美娥

*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之用, 香港書城並不保證以上資料的準確性及完整性。
* 如送貨地址在香港以外, 當書籍/產品入口時, 顧客須自行繳付入口關稅和其他入口銷售稅項。

 

 

 

  我的賬戶 |  購物車 |  出版社 |  團購優惠
加入供應商 |  廣告刊登 |  公司簡介 |  條款及細則

香港書城 版權所有 私隱政策聲明

顯示模式: 電腦版 (改為: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