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台之圳--對開發台灣做出重大貢獻的瑠公圳
 
作者: 卜一 
書城編號: 17210388

原價: HK$113.00
現售: HK$107.35 節省: HK$5.65

購買此書 10本或以上 9折, 60本或以上 8折

購買後立即進貨, 約需 7-12 天

 
 
出版社: 致良
出版日期: 2020/07
頁數: 208
ISBN: 9789869841054

商品簡介
從臺灣地貌、歷史及對比都江堰、荷蘭、休斯敦三個世界著名的灌溉、防洪工程,說明瑠公圳對開發臺灣做出重大貢獻。

臺灣的開墾始自原住民的刀耕火耨,據史冊記載早在三國時期(西元220-280年)就開始受到中國的影響。及於明末漢人集眾渡海屯墾,近河溪水灌溉,精耕細作,奠定了農業發展的基礎。

臺灣位於亞熱帶,為四面臨海、高山縱貫的島嶼。夏季颱風頻繁,大部分地區雨季集中在5月到10月;11月到次年4月雨量較少,農作受到影響。臺灣有29條主要河流從高山傾瀉而下,水位變化迅速,大多時間許多河流水量稀少。

臺灣水圳的修建源遠流長,早在漢人大批移民墾荒之前,原住民就沿河耕種,同時挖鑿近距離小溝渠引水灌溉,築小水池蓄水。

明末顏思齊、鄭芝龍率眾屯墾北港,鑿井飲用、引河水灌溉。荷蘭人據台期間,百姓利用天然池沼或鑿坑儲水,種植水稻。鄭成功收復臺灣後,設府屯田,就近河川引水灌溉二十餘年。清代早期移民逐漸增加,民間人士出資修建水圳以擴大墾地。其中規模最宏大,工程最艱巨、開鑿較早,而對開發臺灣貢獻最大的首推臺北盆地的瑠公圳。

作者

卜一

原籍江蘇徐州,1944生,臺灣大學機械工程學士、美國普渡(Purdue)大學機械工程博士,從事石油工作三十餘年;喜好史地、遊覽,足跡遍七大洲、四大洋、一百零七國,觀山川海宇、體民俗風情、覓古今軼事;曾發表專文:《憑弔大渡河古戰場——紅軍長征成功與太平天國石達開覆敗之比較》、《田中奏摺——舊事新探》、《石油工業是從哪裡開始的》、《復活節島探訪記》、《輝煌與黯淡同在的印度》、《我的1948淮海回憶》、《綺麗甲天下的大溪地》、《黑龍江與大興安嶺的北國風光》、《巍峨綺麗冠天下的亞丁稻城》、《蘇武有沒有去貝加爾湖牧羊》、《孔明赤壁不需借東風》等專文三百餘篇;以及出版《走不遍的天下》、《古道拾遺》、《行遠無涯》、《胖子正傳》、《笑談江月》、《山海探穹》、《小千世界》、《斑斕歐亞非》、《興台之圳》九本書。另《長征細走深思》、《千古風流人物》付梓中;並擔任休斯敦時代華語廣播電臺的《走不遍的天下》及《千古風流人物》兩節目主講多年。

目錄

序言──瑠公圳堪稱「興台之圳」
自序
楔子
▍第一章:臺北盆地的地貌與演變
▍第二章:臺北盆地的開發過程
一、古代居民與文化變遷
二、臺灣文明的曙光
三、清代漢人移民成燎原之勢
四、十七世紀時臺北盆地的原住民
五、漢族移民開發臺北盆地
▍第三章:郭錫瑠父子築瑠公圳以開發臺北東部
▍第四章: 從世界上著名治水的借鏡對比瑠公圳灌溉、防洪之功效
一、都江堰灌溉防洪系統
二、荷蘭填海防洪工程
三、颶風、暴雨肆虐休斯敦
▍第五章:臺北的水患、防洪系統與瑠公圳的貢獻
▍第六章:結論:興台之圳—瑠公圳
▍附錄
一、臺灣水圳的發展 
二、台北盆地早期水圳發展
三、臺灣的風風雨雨

序/導讀

自序

臺灣位於亞熱帶,氣候適中,物產豐富。因四面臨海,雖久通大陸,但文化進展遲緩。原住民刀耕火耨、滋養生息。及於明末漢人集眾渡海屯墾,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精耕細作,始奠定發展基礎。近五百載歷經漢族移民、顏鄭開拓、荷蘭殖民、明鄭建制、清代經營、日據統治、國府光復遷台,以至如今昌盛繁榮,舉世矚目。

漢族移民開發臺灣始自南部,而臺北開發較晚。臺北盆地四面環山,大部分原為沼澤、溼地,僅由淡水河與海聯通,沖積平原土地肥沃,兼有交通、飲水、灌溉之便,最適於耕種、屯聚。人類的四大文明發祥地:兩河流域、尼羅河流域、印度河流域、黃河流域都是沖積平原。是以臺北盆地沖積平原乃臺灣最佳的農業、文化、經濟、政治發展地區。

開發沖積平原的要務在於興建水利以資灌溉與防洪,清代早期移民開發臺北盆地期間,即有民間人士出資修建水圳以擴大墾地。其中規模最宏大,工程最艱巨、開鑿較早,而對開發臺北盆地和臺灣貢獻最大的首推瑠公圳。

筆者1949年隨父母去台時尚在童稚之年。時光荏苒,七十年已逝,如今猶記當年與小友徜徉於瑠公圳之畔,稻田青蔥,一望無際;而住家村落鄰近新店溪每當颱風暴雨總是洪水洶湧,氾濫成災,百姓流離。近年回台頻屢,只見青蔥農田已成林立高樓,瑠公圳也大部分覆蓋作為地下排水溝渠,而臺北洪水氾濫已不再現。瑠公圳已走過兩百多、近三百年漫長的歲月,完成了它灌溉臺北盆地的歷史使命,而轉換成大都會的地下排水、防洪系統。其重要性不減當年,繼續為臺北人民的福祉而川流不息!

筆者不揣譾陋,撰文以敘瑠公圳之豐功偉業:首述臺北盆地沖積平原之形成、史前時代原住民文化的演變,以及漢人移民與西方勢力入侵;繼之論及郭錫瑠為開發臺北東部鑿瑠公圳,導致臺北後來居上,成為臺灣首善之地、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筆者引證了中國古代偉大的都江堰和宏偉的荷蘭填海防洪工程;同時檢討了積年不斷、困擾百姓的休斯敦水患,說明了國府遷台以後在臺北防洪建設方面取得驚人的成果,而其基礎則始於兩三百年前瑠公圳提供的網狀灌溉、洩洪系統。臺灣水圳的發展、臺北盆地早期水圳發展及臺灣的水患三章則列於附錄供讀者參考。

郭錫瑠父子艱辛備嘗、鍥而不舍開鑿瑠公圳以利灌溉、防洪,造福世代人民福祉至今。其功績於臺灣,堪比李冰父子築都江堰功在四川。瑠公圳不愧為「興台之圳」,豐碑永照史冊!

史學家許倬雲教授學貫中西,精通東西方文化發展;針對臺灣史前及文明的演進、發展,多年來給予筆者諸多啟發與指教。老友翁和毓博士畢生從事地質工作,暢曉臺灣古代地質演變;其祖籍為泉州安溪,祖上遷往臺北大稻埕,勤儉刻苦,經商有成,並使其嫺熟臺北發展滄桑。他們二位給予筆者的教導、薰陶,使得筆者得到撰寫本書的基本條件,水利專家姚長春先生提供許多寶貴資料及建議,沈廣強先生為本書封面題字,老妻精心地對其中資料及文字核審,巢舒婷女士做文字校對,洪聖翔先生負責編輯,周怡辰女士圖文排版,謹此致謝!

卜一
2019年10月31日

卜一 作者作品表

讀新歷史課本有感(POD)

千古風流人物

興台之圳--對開發台灣做出重大貢獻的瑠公圳

斑斕歐亞非

小千世界

山海探穹

古道拾遺

行遠無涯

放肆!藏

*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之用, 香港書城並不保證以上資料的準確性及完整性。
* 如送貨地址在香港以外, 當書籍/產品入口時, 顧客須自行繳付入口關稅和其他入口銷售稅項。

 

 

 

  我的賬戶 |  購物車 |  出版社 |  團購優惠
加入供應商 |  廣告刊登 |  公司簡介 |  條款及細則

香港書城 版權所有 私隱政策聲明

顯示模式: 電腦版 (改為: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