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竹子到竹房子:給所有人的竹構築指南
 
作者: 社團法人臺灣竹會 
書城編號: 18850045


售價: $87.00

購買後立即進貨, 約需 7-12 天

 
 
出版社: 田園城市
出版日期: 2020/12
頁數: 96
ISBN: 9789869957304

商品簡介


這是一本將台灣建築師們數十年來的竹建築技術與經驗,轉化為一般民眾易讀易懂的手冊。從竹子的特性談到竹材處理、竹構的基礎施作,深入淺出地說明從竹子變成竹房子的過程,並輔以國內外精彩的竹建築作品介紹。

作者

社團法人臺灣竹會

 

本會八位發起人於2012年赴比利時世界竹會(9th World Bamboo Congress)見學,在此全球互動平台,見識到來自世界各國的愛竹學者專家、企業主、政府部門、非營利組織彼此分享交流竹相關基礎研究、實務應用、產業經營、慈善教育以及碳權與水土保持等環境解決方案的最新發展,深刻感受到世界各地對竹子應用及培植的熱潮,看見如何透過竹子這種綠色資源實現社會與環境正義。

 

反觀台灣具備得天獨厚的地形氣候,孕育豐富竹種,更有先民蓄積的文化藝術底蘊,卻讓這具有發展潛能的永續產業凋零,缺少全方位利用與開發竹子的視野。有鑑於此,這群關心竹子未來的夥伴決定為台灣竹子的發展共盡一份心力,在前台大森林系教授吳順昭老師的號召下於2013年8月18日成立全國性非營利組織「臺灣竹會」,希望結合政府及民間共同投入,扮演竹產業交流的全方位平台,包括資訊、技術、文化、教育及推廣各項串聯,期待藉由國際交流刺激國內產業發展,讓台灣能在在全球綠色經濟中,於新型態的竹產業鏈裡成為文化經驗傳承、創新知識技術的核心重鎮。

目錄

序1 林華慶/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局長
序2 褚瑞基/銘傳大學建築系專任副教授

Chapter One第一章
基礎課!一起先來認識竹子
Knowledge of Bamboo竹子的特性 
竹房子:呼應風土氣候的低碳建築
開始用竹子來蓋房子吧!
Basic 01|竹子的生長環境與分布
竹子出沒在哪裡呢?
Basic 02|孟宗竹與桂竹的物理性質
作為最佳建材的竹子有何特質?
Basic 03|竹材的三大考驗
取材後可能會發生哪些衰變?
Colume 01|竹材耐久的關鍵因素:澱粉質與含水率
在正確的季節取材,竹材耐久度事半功倍
Basic 04|竹材的保存處理程序
竹子如何變成可用的竹材呢?
Colume 02|鋼構、木構、竹構的比較
常用建材評比,選出兼顧環境與強度的材料

Chapter Two第二章
從竹子變成竹房子的過程
Form of Bamboo Architecture竹構的形態
System 01|竹子的構造系統
竹房子有哪些長相呢?
System 02|竹子的接頭系統
竹子跟竹子是怎麼接合起來的?

Chapter Three第三章
從頭開始蓋一座竹房子!
Process of Building Bamboo Architecture竹構的施作
Part 01|竹構設計的操作流程
竹構建築的設計要考量哪些?
Part 02|竹構工程的施作步驟
一座竹構建築要怎麼蓋出來呢?

Chapter Four第四章
這些房子都是竹子蓋出來的
Bamboo Architecture Case國內外的竹構築
台北
客家公園農工藝市集+客家公園主祭台
雲林
農博生態園區竹造設施
苗栗
憨人書院
台中
華德福大地實驗教育學校
南投
竹亭
台中
花博食在滿竹歇腳亭
南投
桃米生態村夢蝶亭、蝶夢亭
越南
Bamboo Ceremony Dome in Son La+Son La Restaurant
泰國
Bamboo Sports Hall Panyaden International School
印尼
Sharma Springs+Heart of School at Green School

附錄
Bamboo Factory List
台灣竹材加工、竹構設計廠商清單
Bamboo Architecture in Taiwan
台灣竹構築地圖

後記
為守候土地的愛竹人寫故事/李綠枝

序/導讀

序1

 

竹子生長快速,四年就可以成材利用,固碳能力比木材還強,伐採老竹不但可促進新筍萌發,還可提升竹材品質,對生態環境更為友善。近年來,為因應氣候變遷等環境議題,國際間開始重視可循環再生的竹材資源,許多國際展覽大量運用竹材作為空間展示元素,帶動了竹材應用的流行風潮。

 

在台灣,從平地到高海拔山區都可見到竹子的蹤跡,竹材資源相當豐富,過去在塑膠等人工材料還沒有被大量使用之前,竹子與我們的關係非常密切,不論是日常生活用具、建築材料都會使用到竹子,然而天然竹材若未經妥善處理,易有發霉、脆折問題,因此逐漸遭石化及金屬材料取代。然而隨著技術的進步,透過加工就能克服竹材缺點。如今,一群愛竹的夥伴們,將帶領大家重新認識竹子這種潛力無窮的天然好材。

 

《從竹子到竹房子:給所有人的竹構築指南》,是國內第一本竹構手冊,以淺顯易懂的文字及圖解說明,讓初學者透過本書完整瞭解從竹子變成竹房子的過程。從竹子的生長特性,如何在正確的季節伐採,到竹子的保存,以及使用竹子作為建材需要克服的關鍵,還有詳細的竹構施工方法介紹,甚至竹構與其他鋼構、木構的造價比較,以及國內外案例分享,不但是工具書,也是一本健全我們自然資源利用概念的生活指南。

 

由於竹子取材容易,作為建築材料,具有質輕抗震、容易搬運、現場安裝快速、低碳排放等優點,透過科技與天然材料的完美結合,千變萬化的設計工法,不但帶給人們舒適的空間體驗,更能結合自然地景,營造出與大自然融合的各種樣貌。

 

住進可以回歸大自然的房子,應該是許多人內心求之不得的夢想,感謝臺灣竹會團隊讓我們可以「竹」夢踏實,一起構築永續美好的台灣。

 

林華慶/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局長

 

序2 

 

竹子的夢想及實踐

 

兒時的竹記憶曾經伴隨我一陣子,家中後院有座竹雞籠,家中餐廳有座竹管造廚具櫃,桌上的竹筆筒、合院中庭晾衣服的竹竿高掛,一座竹樓梯以及小竹椅在一旁安靜地靜置。但曾幾何時,它們很快地在我的記憶中消失殆盡,好似睡了一覺醒來,竹子──除了餐桌上的竹筍之外,全都消失了。 

 

歷史從來不曾以同速率前進,而文化發展在時間及空間的差異中;在21世紀中,亞馬遜森林中的族群仍生活在植物包裹的建物中,而在地球另一端的人們生活在被石材鑲嵌的住宅裡。居住空間見證了文明的差異性,也強烈表達了人們生活上與心理上的需要。在進入1950年之後,我們周遭的各項產業逐步被工業化所主導,而竹子的使用在1970年代當塑化產品盛行後,逐步被淘汰。

 

儘管竹子運用於生活產品已大幅消失,但在世界的某些地方,它仍被使用,甚至被以另一種態度對待。在中國世界遺產地貴州赤水市,竹的可持續使用被視為世界遺產保存的重要項目,地方政府的政策包含了「退耕還竹」、竹子永續產業的復興;在峇里的Green School以及Green Village中,學員生活及學習在竹建築中,竹子成為知能學習以及理解永續生活的一部分;在越南,竹構造成為一個代表國家意象的營造,在上海世博會以及米蘭世博會中由名建築師武重義(Vo Trong Nghia )設計的越南館,展現了竹建築的創意以及國家未來的文化想像。

 

在印象中,竹子和「未來」無關。但當竹子建築以現代之姿呈現在我們面前時,它的「現代」是超越已知,成為新的「現代」以及「未來」的機會。這個辯證上「過去」與「未來」的反語,一方面證明了建築語言的再生,另一方面也是語言的新生。竹子創意的構築樣態,遠超越了已被工業標準定義的建築樣態,它的工藝表徵給予建築一份清新之姿,似乎也反諷了現代工業下建築產業的機械標準以及可預期性。

 

但竹子的未來想像,也不是單純造型語彙,而是其對於未來人類環境危機的覺醒。竹子的永續性以及其所提供的高固碳量、山林涵養、水資源涵養、建材循環再利用,以及在地文化及產業的延續等,都提供一個以自然以及土地為生的學習起點。竹子使用給予一種永續生活的期待,但這期待也絕非少數人同溫層之內的熱愛,它乘載著無數人對於未來生存危機的焦慮,以及在這焦慮中期待的生活改變。

 

欣見《從竹子到竹房子》問世

 

兩條路由林中叉出,我朝一條較少人走的路走去 - Robert Frost

 

一條人煙罕至的道路,雜草蔓蔓,一人獨行勢必寂寞,結伴同行或許為彼此增了點膽識,而三人成行將會多了歡笑,而步伐的邁進就加大了。由思考竹建築到做出竹建築,猶如愚公移山,這中間的失敗與打擊難以言喻,但就是有這麼一群夥伴,願意捲起袖子,從零開始,試圖為竹的建築使用以及永續生活的實踐打開一條道道。

 

大藏聯合建築師事務所甘銘源以及李綠枝兩位建築師自2011年開始投入竹建築的研究,並在之後與其他同好成立了「社團法人臺灣竹會」,以期發揮更大的影響力。在竹建築的設計及實踐過程中,2013年的雲林農業博覽會為大藏的竹建築做第一次大型成果展現,之後竹建築陸續擴展到台北客家公園竹夢地景(2015)、台中市華德福大地學校(2016)、關廟護生園(2016)、台東都蘭竹構帳篷(2017)、台中花博食在滿竹歇腳亭(2018)、故宮南院竹頂幕(2018)、桃米生態村夢蝶亭與蝶夢亭(2019),以及2020年的桃園地景藝術節竹構作品。

 

竹構建築的使用在被遺忘數十年之後再次啟動有實質上的困難,一方面新世代的竹構築技術必須被開發,構築產業鍊必須被建立;此外,竹建築屬於非防火構造建築物,有許多使用以及防火法規上的限制。當然還有一個至為核心的問題:誰需要竹建築?人們對於竹建築認知的想像為何?其實不論大藏建築團隊或是「臺灣竹會」的朋友們都知道,竹建築不可能取代目前使用中的混凝土、鋼構建築,甚至起飛中的膠合木構造;但以其地理上的適宜性、及歷史上的經驗,竹子作為建築材料在台灣的時空特性下是應該有其一席之地。

 

台灣地理特性的近山城鎮周遭,常是竹林密布的區域,並以其竹筍產業聞名中外;但是竹筍產業必須進行疏伐或是不斷淘汰舊老竹以達最佳產量及品質,但伐下來的竹子也常因為運輸成本或再製過程不符效益而被放棄,這些荒廢竹林也就成為區域的生態問題。竹建築的採用一方面提供了這整個竹產業的循環利用,同時竹建築也可以為這一些城鎮空間創造識別性。試想一個具有大量竹產業的城鎮,倘若其公共設施,如公共廁所、公園涼亭、燈桿、停車設施、市民中心、農會加工廠、道路休息站、學校設施都有竹構造物,想必可形塑區域的獨特風貌。此外,台灣蓬勃的國內及國際觀光也足以推展許多有特色的竹構造度假建築、市集以及展演空間。

 

《從竹子到竹房子──給所有人的竹構指南》這本小冊子,雖說的是一本有關建造竹房子的技術指南,但它是為每一個人所寫的;它既沒艱澀的技術規範,也沒有什麼高深的學術論述。這本冊子是寫給喜歡竹子的大眾,並期待他們透過優美的圖像能感受這些竹建築物的美妙及優雅。倘若能由一個人的喜歡、擴展到更多人的關心,甚至引導成為一種對於環境更加友善的生活態度,而這小冊子就功德圓滿。

 

在面對林中叉出的兩條路,一條路型已成、毫無障礙,另一條則被荒草所覆蓋、前路未明。許多人選擇了前一條,並期待它的一路順暢;但還是有那一些人選擇走入後面那一條。在人生的道路中,每個人都有其選擇的理由及原因,但勇敢地走入荒煙那一條路的人們,其對於「未來」總是抱有更多的想像。竹建築開啟的想像並非是它絕對的經濟效能,而是挑戰「現在」對於環境自明性的無力以及對於工業標準毫無想像的懦弱。然而對於「現在」再多的不滿或嘮叨,還不如就走入那一條較少人走過的路吧,或許在我們走過前段的荒蕪之後,將會看到這輩子從所未見的美麗風景。

 

褚瑞基/銘傳大學建築系專任副教授

*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之用, 香港書城並不保證以上資料的準確性及完整性。
* 如送貨地址在香港以外, 當書籍/產品入口時, 顧客須自行繳付入口關稅和其他入口銷售稅項。

 

 

 

  我的賬戶 |  購物車 |  出版社 |  團購優惠
加入供應商 |  廣告刊登 |  公司簡介 |  條款及細則

香港書城 版權所有 私隱政策聲明

顯示模式: 電腦版 (改為: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