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勉堂詩鈔:清朝駐新加坡首任領事官左秉隆詩全編
 
作者: 左秉隆 
書城編號: 18993154

原價: HK$183.00
現售: HK$173.85 節省: HK$9.15

購買此書 10本或以上 9折, 60本或以上 8折

購買後立即進貨, 約需 7-12 天

 
 
出版社: 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 2021/01
頁數: 360
ISBN: 9789571384863

商品簡介


「又看漁火照星洲」
19世紀的新加坡,使節詩裡的南洋圖像
新馬華文文學之父左秉隆,一生足跡遍及南洋及歐美日等國
失去家國的領事,新馬離散文學的起點


左秉隆是清朝直接派駐新加坡的第一任領事,曾出使英、法等國,任翻譯官。左氏任職三年期滿,曾紀澤再上疏力薦其續任,理由不僅是「通英國語言文字、律例規條」,更進一步指出左「系駐防廣東漢軍,於新洲流寓閩粵人民言語性情,易於通曉」。這是對使節功能的具體考量,既要求可以跟海峽殖民地政府交涉,同時亦能懂閩粵移民的民情風土。左秉隆的任命意義,凸顯了十九世紀末,清廷對新馬華人移民社會的態度改變。左秉隆首三年的工作績效甚佳,「清理華洋訟案,勸諭富商捐資,設立義塾,獎掖紳民」,這大體揭示了領事在華人移民社會的積極功能。除了跟英人交涉和護僑,同時為朝廷行之有年的鬻官事業張羅,另在教化、再華化的意義上,為新馬華人帶來了長遠的影響。

左秉隆到任的那一年,新加坡最重要的華文報刊《叻報》創立,他配合私塾書室的設立,組織文社,發起徵文,評選優異,在報刊公布課題和得獎名單,儘管仍不脫四書五經的傳統教化議題,但在以官方訊息和新聞導向為主的報刊裡,另創造了一個文學場。使節、文社和報刊,可以視為文學建制的一環,同時也是一套華人移民社會的教化機制。在接續的二十年內,學堂、書室、報社、出版、孔教運動蓬勃興起,改變了新加坡華人社群面貌,形塑了移民社會內的新興知識階層和文學教養。左秉隆領事任內的具體作為,在啟蒙的前提下,護僑和重塑僑民忠君意識,整合為思想和文化的宣教內涵。從這個角度而言,他主要改變了一個移民社群的流寓生態,開啟了一個「華文」的在地現場。那不僅是海外華人的意識形態認同,恰恰有文化與文學的交織空間,讓「華文」扎根。

本書為清朝派駐新加坡首任領事官左秉隆的詩集全篇,據南洋歷史研究會1959年印行之手鈔本《勤勉堂詩鈔》校點,並附以補遺和近代人物、史地的注釋。左秉隆在新加坡任職期間,倡設義塾、開辦文會,並親自批改諸生的課藝,是為新華文化的奠基者,被譽為「海表文宗」。曾希穎稱其詩「辭不滯意,意能吸新,深入淺出,集元、白、蘇、陸諸家,冶為一爐。自見性情,隨在揮寫。」在他存世的七百多首詩中,除了兩百多首與新加坡及南洋有關的作品外,尚有不少紀錄了出使歐、美、日本的遊蹤,另有部份寫於廣州和香港,於其漂泊的生涯和時事俱有真實的反映,是研究近代歷史、海外華人史、地方史的珍貴典籍。而其詩又往往屬對精工,佳句叠出,有甚高的文學價值。

名人推薦

名人推薦

王德威(中央研究院院士)
高嘉謙(台灣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陳益源(成功大學中文系特聘教授)
廖肇亨(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
鄭毓瑜(中央研究院院士)
-一致推薦(姓氏排列按筆畫順序)

謝裕民(新加坡著名小說家):清朝駐新加坡首任總領事之作,媲美黃遵憲《人境廬詩草》

柯木林(新加坡著名歷史學者):左秉隆是外交官,更是詩人。他的詩寫實又抒情,引領讀者欣賞南洋風物,令人飄然神往。

杜南發(新加坡著名詩人和文史研究者):一位清末雙語外交官的詩情心跡,東方西方與南洋歷史性交會處閃爍的獨特光影。

作者

左秉隆(1850-1924)

字子興,別署「炎洲冷宦」。原籍瀋陽,入清改隸漢軍正黃旗,駐防廣州。1872年肆業於北京同文館,任同文館英文兼數學副教習。1879年,隨曾紀澤出使英、法等國,任駐英使署三等翻譯官。1881至1891年,被清廷派駐為新加坡首任正式領事。1906年,五大臣出國考察,他以頭等參贊的身份隨行遊歷日本、歐美各國。1907年第二度出任駐新加坡總領事,三年任滿後辭職,仍在新加坡寓居至1916年,後終老廣州。

校注者/林立

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後獲香港大學中文系碩士、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亞洲研究系博士。曾任教於紐約大學、香港城市大學,現任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副教授。著有《滄海遺音:民國時期清遺民詞研究》及多篇關於古典詩詞的中英文論文,現從事有關海外漢詩的研究。除學術撰著外,尚從事古典詩詞創作,擔任全球漢詩總會副主席及新加坡本地詩詞刊物《新洲雅苑》之主編。

目錄

「浮羅人文書系」編輯前言/高嘉謙
 
序 使節和詩──新馬華文文學裡的左秉隆/高嘉謙
 
卷首語
 
使節、詩人、遷客—論左秉隆及其《勤勉堂詩鈔》/林立
 
題辭一/商衍瀛
題辭二/商衍鎏
序/曾希穎
 
卷一 五古
題《羅馬古蹟畫冊》
詠輕氣球
歲暮感懷(五首)
詠玉
自警
雜詠(二首)
有感
即事
道難幾
觀兒嬉戲
夢回
自警
讀陶詩
鼓琴

讀杜詩
自題愛吾齋
贈力軒舉孝廉(八首)
首夏散步北郭觀農人分秧
醉後吟
穀萬鍾
選題
新名詞
言教(二首)
一字誤
自題詩稿
觀日本武德會演武
濱離宮觀獵鴨
將抵錫蘭作
彭祖
松鼠
恭題姜太夫人玉照
言醫
詠膽
古風
示兒
西樵白雲洞石上靈芝出見喜賦
題《談苑》白樂天事後
讀《陶淵明傳》書後
苦命行為黃柳氏女甥作
讀書雜詠(二首)
古今官
讀陳素恭〈黃節婦歌〉書後
湯雲山
何默
讀陶淵明〈歸去來辭〉書後
 
卷二 七古
有感
知悔遲
我且歌
答客問
家有五色鸚鵡,放之不肯去,爰作是詩
劉少希以陶潛集及杭世駿《嶺南集》寄贈賦此以謝之
罌粟花
黃河水
祭墓遇雨
十月初六日,奧使齊幹等覲見,詩以紀之
題門桂珊照像
檢官書
遊比國蒙士大石洞
覲侯世兄出其先祖朗山師所藏陳古樵畫囑題,為賦七古一章
慶雲下院招隱歌
黃宣庭太史以所搨劉少希大令詩見示,感而有作
李蕭堪得米海嶽靈璧研山歸,喜而徵詩,代作一首
古寺
癡兒歌
癲兒歌
讀晉《天文志》
讀書雜詠(二首)
經旬大雨不止,作此遣悶
二美歎
歐戰
水利
戲作番詩
奉呈勞次薌太史
次韻和呂文起觀察于園近作
拆城歎
飛機
潛水艇
 
卷三 五律
客中偶憶舊遊,得詩二句,今續成之
夙興
興到
將寢
月夜醉歸途中口占
柔佛王宮早眺
夜宴柔佛王宮(二首)
贈別劉少希
乞兒
客居漫興
靜中有悟
過舊署
擬閑中有富貴
閑題
哭曾惠敏公
次韻和張綰良見贈四首
遣悶
哭六兄
患目
讀王右軍〈蘭亭修禊序〉書後
珠江競渡
李君平書知遂溪縣,以法人被戕奪職,賦此贈別(二首)
和李義山〈淮陽路〉
偕何禹笙謁潘玉鳴師
偶見竹影率成一首
夜過琪林訪溫植三(二首)
冬夜
天主閣登眺
館芝離宮
渡海
題靈隱寺飛來峰
春酌楊雲史山館
庭樹
題佘乃孚別墅
謝事後隱居息力作
飛船
海濱納涼
兵爭
山居雜詠(六首)
善忘
閑吟
無題
過故人宅
詠自來火
覺來
吾道
乍見
致仕
荒村晚行
不寐
詩材
漫興
靜悟
種瓜
遣悶
遊學
息力
秋夜感懷
客息力作
春曉
幽居
刺儉
聞雁
讀朗山師《梅窩詩詞鈔》因懷劉蔭堂、商梅生諸君子
家藏黎二樵手書〈古詩十九首〉,為人以徐鐵孫墨梅偷易攜去。近於友人處觀二樵墨蹟,因感而作
徙居九龍
題所居樓
遊九龍城
和陳蕉舫〈自壽詩〉(二首)
黃處達招飲於香港太白樓
贈懲戒場長黃君益三
夜步別墅
酒樓題壁(二首)
懷王奠邦茂才二首
奠邦以所書條幅囑為代售,予既如價償之,感作此詩
題《聽松廬詩鈔》
六榕寺舊刻蘇書〈證道歌〉,久埋地下,今夏掘出,碑已碎矣。金君柳橋以所題詩見示,賦此卻寄
柳橋得前詩,既承賜和,以意未盡,復綴一律,即步其韻和之(九四)
贈簡禺山
聞客談王玉有作
贈丁太史伯厚
 
卷四 七律
讀《瀛寰志》
輓曾栗誠駕部次劼剛通侯韻
送黎齋星使入覲
題日本南條文雄上人詩稿
次韻留別曾劼剛通侯
疊前韻留別陳松生
步劼侯勻留別曾省齋
送春
次勻和童彭夫
次勻和許景賢
歎息
苦熱
自述
答賈子釗
寄柳麗川姊倩
送堂姪回籍完婚
隱几
輓陳松生(八首)
寄劉康侯
哭內
劼侯奉召還朝,舟過新洲,恭送以詩(二首)
讀《培遠堂集》(二首)
閒居
追憶舊遊有作
遊廖埠(二首)
柔佛王御極之辰有作
觀海上試電燈
呈洪星使文卿
郊外晚行
中國新購鐵艦抵坡,喜而賦此
珍珠山觀滑車
贈普陀僧慧堂(二首)
新置圖書萬卷,有遭蟻蛀者,感而賦此
題水心亭
觸景有感
臨文
閒居
勻奉酬衛鑄生(六首)
才鈍有感
夜步林園
論詩
哭麗川姊倩(二首)
暮景
次勻奉和張樵野星使
黎朦
憶昔
觀書
得家書知麗川、介亭兩姊倩與蔭堂姻兄於五日內相繼謝世,感而作此
上元日立春有作
正月二十日作
上巳日偕孫芷瀟、吳錫卿遊儲水池作
次勻和孫芷瀟〈島上送春有懷同社諸子〉
贈別吳錫卿(二首)
母生日醉示諸客
和張綰良留別
次勻和孫大重九之作
題力軒舉寫本書目後
哭馬
次勻酬黃公度觀察見寄
別新嘉坡(二首)
遊廣雅書院
遊白雲(二首)
李宮保筱荃委辦廣東洋務,感而賦此(二首)
遊學署喻園賦呈徐公花農(二首)
讀曾惠敏公詩集有感
偶成(二首)
題光孝寺菩提樹
嶺南春日
南園五先生祠餞春
首夏北郭觀農分秧
聞江門甘竹河口西南等處准洋人通商有感
和王摩詰七律六首
題何屏珊詩集
李傅相自粵督任內奉召還朝,恭送以詩(二首)
夜宴珠江
中秋閏節與友人醵飲於粵秀山之小蓬壺
賀熊三七十一歲得子
商梅生以近所作詩及《見聞續紀》自都中寄示,賦此以答之(二首)
呈漱醪社友(二首)
醉別李柳溪
讀《漢書》有懷霍嫖姚
謁三君祠有懷文信國公
宴集佛照樓呈同席諸君

序/導讀

「浮羅人文書系」編輯前言

島嶼,相對於大陸是邊緣或邊陲,這是地理學視野下的認知。但從人文地理和地緣政治而言,島嶼自然可以是中心,一個帶有意義的「地方」(place),或現象學意義上的「場所」(site),展示其存在位置及主體性。從島嶼往外跨足,由近海到遠洋,面向淺灘、海灣、海峽,或礁島、群島、半島,點與點的鏈接,帶我們跨入廣袤和不同的海陸區域、季風地帶。而回看島嶼方位,我們試著探問一種攸關存在、感知、生活的立足點和視點,一種從島嶼外延的追尋。

臺灣孤懸中國大陸南方海角一隅,北邊有琉球、日本,南方則是菲律賓群島。臺灣有漢人與漢文化的播遷、繼承與新創,然而同時作為南島文化圈的一環,臺灣可辨識存在過的南島語就有二十八種之多,在語言學和人類學家眼中,臺灣甚至是南島語族的原鄉。這說明自古早時期,臺灣島的外延意義,不始於大航海時代荷蘭和西班牙的短暫佔領,以及明鄭時期接軌日本、中國和東南亞的海上貿易圈,而有更早南島語族的跨海遷徙。這是一種移動的世界觀,在模糊的疆界和邊域裡遷徙、游移。檢視歷史的縱深,自我觀照,探索外邊的文化與知識創造,形塑了值得我們重新省思的島嶼精神。

在南島語系裡,馬來─玻里尼西亞語族(Proto-Malayo-Polynesian)稱呼島嶼有一組相近的名稱。馬來語稱pulau,印尼爪哇的巽他族(Sundanese)稱pulo,菲律賓呂宋島使用的他加祿語(Tagalog)也稱pulo,菲律賓的伊洛卡諾語(Ilocano)則稱puro。這些詞彙都可以音譯為中文的「浮羅」一詞。換言之,浮羅人文,等同於島嶼人文,補上了一個南島視點。

以浮羅人文為書系命名,其實另有島鏈,或島線的涵義。在冷戰期間的島鏈(island chain)有其戰略意義,目的在於圍堵或防衛,封鎖社會主義政治和思潮的擴張。諸如屬於第一島鏈的台灣,就在冷戰氛圍裡接受了美援文化。但從文化意義而言,島鏈作為一種跨海域的島嶼連結,也啟動了地緣知識、區域研究、地方風土的知識體系的建構。在這層意義上,浮羅人文的積極意義,正是從島嶼走向他方,展開知識的連結與播遷。

本書系強調知識的起點應具有海洋視角,從陸地往離岸的遠海,在海洋之間尋找支點,接連另一片陸地,重新扎根再遷徙,走出一個文化與文明世界。這類似早期南島文化的播遷,從島嶼出發,沿航路移動,文化循線交融與生根,視野超越陸地疆界,跨海和越境締造知識的新視野。


高嘉謙




使節和詩──新馬華文文學裡的左秉隆

使節文學的傳統,其來有自。在中國歷代朝貢政治和貿易脈絡裡,派出的冊封使、使臣、領事、參贊、翻譯官等各類外交官及隨行人員,除了留下紀錄行程或異國見聞的日記、筆記文獻,難免有詩。而東亞的日本、琉球、朝鮮、越南各國往返中國的使臣,自然也不乏能詩者,留下近三百年使節交織的詩文網絡。而來到晚清時刻,世紀之交,民間跨洋行旅已趨頻繁,官方使節絡繹出訪,輾轉多國的經歷更顯常見,逗留異國的時間相對更長。使節因此有詩,除了表述各種跨境現代性的體驗,無論是新奇器物、體制、文化,甚至異國城市地景和自然風光,值得注意的還有流寓和移居期間的地方感。以上種種攸關詩人與詩的境外感覺結構──經驗、知識與文化跨界的轉換,常體現在詩人主體感受,甚至詩語言的變異。尤其當使節駐足之地為日臻繁盛的華人移民社會,使節與詩的觀察,自然就多了一層離散華人(chinese diaspora)的向度。

在新馬漢詩譜系,使節漢詩向來頗具份量。其中以左秉隆(1850-1924)、黃遵憲(1848-1905)和楊雲史(1875-1941)的名聲最大。三位曾任職清廷駐新加坡的領事館,左、黃二人為總領事,楊雲史是領事館的書記官。黃遵憲更是揚名晚清的嶺南詩人。三人寫於新馬期間的漢詩多寡不一,但都有詩集留世。相對其他名聲無聞的文人散落於報刊或亡佚的詩作,這些外交官的漢詩得以流傳,除了外交官本身的才學,以及在華人移民社會具有更高的文化和象徵資本,他們的南洋漢詩面對殖民地景觀和離散華人社會,有著不同的眼界和意義值得觀察。在帝國使命、異地體驗和文化宣教等脈絡下,使節任務和漢詩的脈動有了巧妙結合。

左秉隆是清朝直接派駐新加坡的第一任領事,那是1881年9月。在此之前,清廷於1877年在新加坡設置領事館,那是中國最早設置於海外的少數幾個領事館,尤其是在擁有大量海外華人的移民城市,別具意義。為了順應英殖民政府,領事館設置之初以當地僑領胡璇澤(胡亞基)擔任。胡氏祖籍廣東黃埔,約1830年跟隨兄長抵達新加坡,努力習得一口流利英語,開辦黃埔公司,領事館就附設在黃埔公司。他具有英殖民政府非官方立法委員身分,同時兼任俄羅斯、日本的領事,並非單獨為清廷服務。1880年胡璇澤因病故出缺的位子,暫時由領事隨員蘇溎清暫代。蘇溎清1878年從北京南來,經歷是鹽提舉,布政司頭銜,沒有外交官歷練。直到1881年3月,曾紀澤(1839-1890)認為左氏「熟悉英國情形,通曉西洋律則」,向朝廷推薦,清政府正式委派左秉隆為領事官。左秉隆為曾氏舊日出使英、法等國的同僚,任翻譯官。左氏任職三年期滿,曾紀澤再上疏力薦其續任,理由不僅是「通英國語言文字、律例規條」,更進一步指出左「系駐防廣東漢軍,於新洲流寓閩粵人民言語性情,易於通曉」。這是對使節功能的具體考量,既要求可以跟海峽殖民地政府交涉,同時亦能懂閩粵移民的民情風土。左秉隆的任命意義,凸顯了十九世紀末,清廷對新馬華人移民社會的態度改變。左秉隆首三年的工作績效甚佳,「清理華洋訟案,勸諭富商捐資,設立義塾,獎掖紳民」,這大體揭示了領事在華人移民社會的積極功能。除了跟英人交涉和護僑,同時為朝廷行之有年的鬻官事業張羅,另在教化、再華化的意義上,為新馬華人帶來了長遠的影響。前輩學人對左秉隆於新華社會的貢獻已多所論述,此不贅述。


回顧十七世紀大航海時代的香料貿易,西方海上強權的東渡和殖民,新加坡於1819年開埠,受英國管轄。1876年郭嵩燾出使歐西,航路途經南洋,新加坡在地緣政治和華商、僑民的重要性才明確見諸使臣的紀錄,遂促成領事館之設置。清朝對南洋各處的掌握與部署,顯然遠遠晚於民間的遷徙。但設置領事館和領事,卻意圖在英殖民勢力內佈局,為在地華人帶來迥然不同的新局面。清廷設置領事館之際,英殖民政府率先幾個月成立華民護衛司署(Chinese Protectorate),派遣之首任護衛司畢麒麟(William Alexander Pickering, 1840-1907),既是通曉官話,且熟悉中國南方方言。他曾任職台灣海關稽查員和洋行,1867年還協助處理發生於台灣恆春半島的羅發號事件,協助美軍登陸跟斯卡羅部落的原住民交涉。換言之,熟稔英國語言、律法的左秉隆,外交現場應對的是畢麒麟這位中國通。左秉隆到任的那一年,新加坡最重要的華文報刊《叻報》創立,他配合私塾書室的設立,組織文社,發起徵文,評選優異,在報刊公布課題和得獎名單,儘管仍不脫四書五經的傳統教化議題,但在以官方訊息和新聞導向為主的報刊裡,另創造了一個文學場。使節、文社和報刊,可以視為文學建制的一環,同時也是一套華人移民社會的教化機制。在接續的二十年內,學堂、書室、報社、出版、孔教運動蓬勃興起,改變了新加坡華人社群面貌,形塑了移民社會內的新興知識階層和文學教養。左秉隆領事任內的具體作為,在啟蒙的前提下,護僑和重塑僑民忠君意識,整合為思想和文化的宣教內涵。從這個角度而言,他主要改變了一個移民社群的流寓生態,開啟了一個「華文」的在地現場。那不僅是海外華人的意識形態認同,恰恰有文化與文學的交織空間,讓「華文」扎根。(節選)


高嘉謙


前言

使節、詩人、遷客──論左秉隆及其《勤勉堂詩鈔》

頻年奔走欲興周,壯志應知老莫酬。傲雪誰憐松節勁,拜風都愛柳腰柔。
未能搖尾終垂尾,但肯低頭即出頭。顧我痴頑成痼疾,功名付與水東流。──〈書懷二首〉之一

這是清朝派駐新加坡的首任正式領事官左秉隆(1850-1924)的作品,當中抒寫了他的抱負以及失望、憤懣之情:他本欲在政壇上有一番作為,卻因為秉性堅剛,不喜逢迎,以致一直沉淪下僚。終其一生,大致可以用使節、詩人、遷客三個身份來形容。使節是他的公職,詩是他公餘的愛好,而遷客則是他一生行跡的概括,亦是他在詩中經常塑造的自我形象。

由於官運不佳,又長期身居海外,左秉隆在中國近代史的名聲並不響亮。但他在早期的南洋華人社會,卻建樹良多,頗有聲望。他曾經倡設義塾、開辦文會,又親自評改諸生的課藝,並捐出部份薪俸以勗士子。李鍾珏(1853-1927)的《新加坡風土記》便稱:「近年領事官倡立文社,製藝外兼課策論,稍稍有文風矣。」新華文學的歷史亦由是展開。作為詩人,他存世的詩作達七百多首,其中二百餘首與新加坡或南洋有關。從新馬華文文學研究的角度來看,實有討論的價值。高嘉謙即注意到左秉隆等人的漢詩寫作,是「馬華文學古典時期最早的樣態」,他們「藉由漢詩描述自身流離體驗和異地景觀,深刻紀錄了馬華文學的『南來』起源情境」。從抒情文學的角度而言,左秉隆的作品也頗值得一讀,非止是考究其生平事跡的平板史料而已。「南園今五子」之一的曾希穎(1903-1985),在1956年為左氏詩集《勤勉堂詩鈔》所作的序中即云:「詩之奇,殆所謂辭不滯意,意能吸新,深入淺出,集元、白、蘇、陸諸家,冶為一爐。自見性情,隨在揮寫。」左秉隆的表甥孫黃蔭普(1900-1986)所撰的〈記事〉,亦稱其「詩格清麗雋潔,尤多新意,雖囿於時代思想及歷史條件,而其憂民傷時之思,振聾發聵之作,有可傳者」。另蔡鈞的《出洋瑣記》記云:「左司馬﹝秉隆﹞以詠懷詩見示,纏綿跌宕,情韻斐然。司馬既精英文,而漢文又如此超卓,殊令人欽羨無已。」

但左秉隆的詩至今在文學界仍未獲得足夠的注意,而在新馬華文文學的論述中,他的詩名亦總被其繼任者、近代詩壇的明星黃遵憲(1848-1905)蓋過。高嘉謙就如此說:「(左秉隆)詠詩自娛和酬唱作品居多,少有大手筆的長篇和聨章巨構。不像黃遵憲早已揚名晚清詩壇的身份,以史家手筆寫詩。」此話誠然不差,但左秉隆詩作的個體獨特性,亦很容易被類似的優劣評比所淹沒。事實上,高嘉謙並非沒有注意到左秉隆作品的可貴之處,首先是對南洋華人社會的觀感:「如果我們在黃遵憲詩發現的是一頁華人離散史,那麼更早抵新的左秉隆卻以使節個人情懷映襯了另一種的南洋華人面目。先後兩次派駐新加坡的左秉隆,最能看出使節勢力和華人社會之間的微妙改變。」這是因為左秉隆第二次擔任領事時,新加坡的華人社會已分裂成保皇與革命兩派,他身為使節,時刻要站在清廷的立場,與華社的關係自然不若從前融洽。其次,高嘉謙從新馬的風光書寫著眼,認為「相對黃遵憲的風土視野,左秉隆在新加坡多年,作詩不刻意著眼風土,卻足跡遍及馬來半島和印尼,詩題總難免觸及異地風光。……但真正令人印象深刻的,倒是以息力﹝筆者按:即新加坡﹞為題的詩作,描寫自己派駐十餘年的新加坡小島,反而有一種雅致的清優美感。」另外,高嘉謙亦注意到,雖然貴為使節,左秉隆的飄泊生涯和生活憂患,「實在跟許多南來謀生者無異」。生活上種種的不如意,讓他使節的光環褪色不少,亦加深了他的飄零感。本文意圖從左秉隆的生平行跡入手,展述其詩學理念,探討其不限於南洋的、有關其他地方的作品,藉此盡量還原「詩人」左秉隆的完整性,並看出在時代變易的大潮下,左秉隆如何以詩歌勾勒出一個近世文官遷徙流離的生活經驗和感受。筆者固有意加強左秉隆在近代詩史及新馬華文文學史中的曝光度,但亦不擬刻意抬高左氏的文學地位,其本身有多少份量,則以多少份量秤之是也。(節錄)


林立

2021年2月中文新書 同類商品


當代財經大師的理財通識課:21招理財建議教你過上一個不缺錢的人生

社畜的財務自由計畫:最強脫魯傳說!早餐投資法,每天30分鐘,3年賺30億

奪臉述異記

地圖喵:啟蒙孩子的圖像思維

小兔子學理財套書(共四冊)

第一人稱單數(深夜酒吧限定版)

第一人稱單數

語風之靈 III:血冠女王(完)

Mute Pianos 沉默鋼琴: Forty Years of Paintings by Yeung Tong Lung 楊東龍繪畫四十年 (Paperback)

BrianCuisine不萊嗯的麵包學

易經【張愛玲百歲誕辰紀念版】

下雨天的樟樹公寓

小書痴的下剋上FANBOOK(3)

小書痴的下剋上:為了成為圖書管理員不擇手段!【第四部】貴族院的自稱圖書委員VI

Rosie Easy English 露思兔子 漫畫學Grammar(進階2)

墨多多謎境冒險10消失的醫務室(上)

樂高旋風忍者:忍者的絕密武器

我要準時下班!終結瞎忙的「超.時短術」

快樂鬧學去【三毛逝世30週年紀念版】

蟻仔阿Sir 異界大冒險之神獸瑞獸小百科

還有... [顯示所有書籍]

*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之用, 香港書城並不保證以上資料的準確性及完整性。
* 如送貨地址在香港以外, 當書籍/產品入口時, 顧客須自行繳付入口關稅和其他入口銷售稅項。

 

 

 

  我的賬戶 |  購物車 |  出版社 |  團購優惠
加入供應商 |  廣告刊登 |  公司簡介 |  條款及細則

香港書城 版權所有 私隱政策聲明

顯示模式: 電腦版 (改為: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