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日:致命瘟疫、核災、戰爭與經濟崩盤,災難對人類社會的啟示
 
作者: 尼爾.弗格森 
書城編號: 23186146

原價: HK$193.00
現售: HK$183.35 節省: HK$9.65

購買此書 10本或以上 9折, 60本或以上 8折

購買後立即進貨, 約需 7-12 天

 
 
出版社: 廣場
出版日期: 2021/09
頁數: 488
ISBN: 9789869864589

商品簡介
金石堂強力推薦書 !


 


漠視預警,應對失據,天災釀成人禍。


台灣如何向歷史學習,打造更抗災的社會?


 


預言「得台灣者得天下」、《時代》雜誌百大影響人物


尼爾.弗格森,綜觀災難大歷史的警世之作


 


★寫給台灣的作者序


COVID-19.黑死病.311大地震.車諾比核災.世界大戰.金融危機……


當災難降臨時,


為何有的社會應對較好,有的卻是一團糟?


決定災難大小的關鍵,竟然是政治!


 


人類的歷史有多久,災難的列表就有多長。大部分災難都難以預測,少數還會帶來末日般的嚴重後果,例如世界大戰、華爾街崩盤或福島核災,以及從2019年開始席捲全球的COVID-19疫情大流行。


 


災難無常,但我們並非完全無能為力。災難暴露了社會既有的弱點,反映了政治制度的缺陷。每一場災難,其實都是人類能否化危機為轉機的考驗。


 


要理解眼前的災難,就得以歷來災難為師。從地質災難到地緣政治災難,從生物災難到科技災難,本書追溯各種末日浩劫的前因後果,既檢視人類社會應對災難的歷史,也分析政治領導者、官僚體系與社會網絡,如何影響災難的嚴重程度。


 


尼爾.弗格森展現跨學科書寫的天賦,結合經濟學、歷史學、管理學、反烏托邦文學、網絡與傳播理論,細數人類歷史上曾經面對過的末日威脅,並從前人的成敗經驗找出應對之道。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在下一場災難來臨前,打造更堅韌的抗災社會。


 


破除社會對災難的迷思與盲點,從古今浩劫中找出最關鍵的歷史教訓:


◎ 災難為何難以預測?災難像景氣一樣循環?災難具有共通點或固定模式嗎?


◎ 天災為何一再變人禍?社群網路、政治決策如何影響災難規模?


◎ 誰該為災難負起最大責任?是政治領袖、第一線基層,還是官僚機構?


◎ 下一場災難可能是什麼? 瘟疫、戰爭、大崩盤、氣候變遷,哪個會先找上門?


 


本書特色


 


身處災難之島,台灣需要更宏觀的歷史視角


台灣是座「災難之島」,除了承受颱風、地震、核災風險,還要面對地緣政治災難(中美對抗前線)與生物災難(COVID-19疫情)的威脅。放眼未來,災難只會持續發生。我們需要更宏觀的歷史視角,才能在災難來臨時做出正確的決斷。


 









名人推薦

【台灣各界好評】*依照姓氏筆畫排列


汪浩 |牛津大學國際關係學博士


沈榮欽|加拿大約克大學副教授


明居正|臺灣大學政治學系名譽教授


胡采蘋|財經作家


唐鳳


張國城|臺北醫學大學通識中心教授


陳建仁|中研院院士、中華民國第14任副總統


葉浩 |政治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


蔡依橙|醫師、「陪你看國際新聞」創辦人


謝金河|財信傳媒集團董事長


【全球好評】


艾瑞克.施密特  |美國人工智慧國安會主席、前Google執行長


法蘭西斯.福山  |史丹佛大學國際研究所教授、《歷史之終結與最後一人》作者


彼德.梵科潘   |牛津大學歷史學家,《絲綢之路》作者


藍斯柏吉斯    |立陶宛外交部長


拉娜.福洛荷   |CNN全球經濟分析師、《大掠奪》作者


卡米拉.卡文迪許 |英國上議院議員、《百歲時代》作者


吉蓮.邰蒂    |《金融時報》專欄作家、《穀倉效應》作者


穆罕默德.伊爾艾朗|安聯集團(Allianz)首席經濟顧問、劍橋大學王后學院院長


古樂朋      |耶魯大學教授,社會學家暨內科醫師








編輯推薦
身處災難之島,台灣需要更宏觀的歷史視角
(文/廣場出版副主編 洪仕翰)

台灣是座「災難之島」。我們的日常除了要承受颱風、地震與核災風險,還得面對身處美、中戰略競爭最前線與「銳實力」威脅等地緣政治災難,以及SARS、COVID-19或其他疫情大流行等生物災難。各種災難的劇本,在這座島上堪稱一應俱全。因此,台灣人特別需要對災難有更深入、更多面向的理解。

災難無常,但人類並非無能為力,關鍵在於如何從心理與物質上應對與準備。前哈佛大學歷史學者尼爾.弗格森(Niall Ferguson)爬梳人類過去的歷史經驗,從戰爭、瘟疫、金融危機、船難空難、饑荒等重大災難之中吸取教訓,寫下了《末日》這本災難通鑑。

本書提醒台灣讀者,災難的本質經常與我們所想像的不同。災難的發生其實並非統計學上的常態分佈,人們很難「確切」預測到哪一場災難會在何時降臨。而災難的嚴重程度,往往會受到我們的社會結構與資訊網絡影響。為了防範未然,我們最好從前人的成敗中取經,建立「反脆弱」的社會和政治體制,強化自身的官僚體質與決策品質,加深對社會與資訊網絡結構的理解,避免一碰上預想不到的災難時就被擊垮,落入亂抓戰犯、靠向極權統治的陷阱。

長期處理多重災難的經驗,讓台灣得以在2020年COVID-19疫情席捲全球之時,獲得短暫的喘息空間。《末日》盛讚台灣去年防疫值得歐美各國借鑑,但也示警切勿因此自滿,讓其他災難乘隙而入,或是讓COVID-19疫情捲土重來。

台灣會受到新一波COVID-19變種病毒疫情的侵擾嗎?中國會入侵台灣、導致美中軍事衝突在台灣海峽爆發嗎?全球暖化與氣候災難呢?放眼未來,下一場災難遲早會發生。但只要讀過《末日》就會明白,我們其實並不孤單,而且我們有歷史作為指引,因為人類過去也曾經面對過這類災難。也唯有更宏觀的歷史視角,才能使我們在災難真正來臨時做出正確的決斷。人們對災難瞭解的愈多,愈能避免淪為悲觀與虛無的受害者,拉開我們與「末日」的距離。







作者

尼爾.弗格森(Niall Ferguson)

《時代》雜誌百大人物,跨足歷史、財經、外交領域的重要學者。常與各領域知名學者如保羅.克魯曼(Paul Krugman)、季辛吉(Henry Kissinger)、潘卡吉.米什拉(Pankaj Mishra)、法理德.札卡瑞亞(Fareed Zakaria)等人對話與辯論。
1964年生於蘇格蘭,英國牛津大學博士,研究專長為經濟史、金融史與帝國史。曾任哈佛大學歷史學系教授,現為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資深研究員,同時也是《彭博新聞》(Bloomberg)專欄作家。
弗格森著作等身,出版超過十六部作品。包括:《廣場與塔樓》、《文明》、《帝國》、《貨幣崛起》、《戰爭的悲憐》、《世界大戰》、《季辛吉》、《巨人》。獲獎無數,包括國際艾美獎最佳紀錄片獎、富蘭克林公共服務獎、海耶克終身成就獎、艾哈德經濟新聞獎、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亞瑟.羅斯圖書獎。
2021年3月投書《彭博新聞》專欄,以「得台灣者得天下」的結論而廣為國內外媒體報導。

譯者簡介

盧靜



過度自由的譯者。熱衷策略與敘事遊戲,關心一切事務的「為什麼」與「然後呢」。譯有《妖風》、《操弄》、《下流世代》(合譯)、《為何不平等至關重要》、《平等式資本主義的勝出》、《遊戲設計的藝術》、《後疫情效應》(合譯)等書。譯作賜教:rutkking@gmail.com。

廖珮杏



自由譯者。偏好議題性的人物故事,從中探討機制縮影、價值與文化衝突等結構問題。譯有《緬甸詩人的故事書》、《重返天安門》、《憤怒與希望》(合譯)、《重病的美國》、《獨裁者的養成之路》、《後疫情效應》(合譯)等書籍。譯作賜教:peixingliao@gmail.com。



劉維人

自由譯者。譯作集中在當代民主、政經制度等議題,如《反民主》、《暴政》、《不穩定無產階級》、《憤怒與希望》(合譯)、《修辭的陷阱》、《北歐不是神話》等。譯作賜教:warren1_liu@hotmail.com。
三人合譯有《後疫情效應》。
 








目錄

台灣版序


導論


本書不單是眼前這場匪夷所思的COVID-19瘟疫史,也不是要記載古往今來的每一場流行病。這是一部災難通鑑:從地質災難到地緣政治災難,從生物災難到科技災難,一切恐怖災難的歷史。要深刻理解眼前的災難,這是最好的辦法。


 


第一章:死亡的真諦


世上每一種宗教,以及許多行之有年的意識形態,都努力將末世呈現得比實際上更加迫在眉睫。但我們真正該恐懼的,不是天上降下永世劫火,而是遭逢一場恐怖災禍。而人類史上的災禍中,最恐怖的就是瘟疫與戰爭。


 


第二章:循環與悲劇


多數災難並非遵循統計學的常態分布,發生模式因此難以預測。與其說歷史會循環,不如說災難更像是一齣齣悲劇:每當有烏鴉嘴預言災難,往往不得眾人傾聽。多數人看見災難的徵兆時只會別過頭,不去想自己有可能淪為災禍的犧牲者。


 


第三章:灰犀牛、黑天鵝、龍王


很多災難像灰犀牛,遠遠就可以預見,但有些災難雖可預見,卻會像黑天鵝一樣出人意料。還有些除了屍橫遍野,還會造成其他後果,彷彿毀滅龍王降世。災難無法簡單二分為天災與人禍,因為某種程度上所有災難都是人禍。


 


第四章:網絡世界


災難蔓延的速度,影響災情的嚴重程度。社會網絡結構的重要性,因此不亞於病原體的先天特性。人類早就明白隔離、社交距離和所謂「非醫藥介入」措施的成效。這些措施落實的關鍵,既在社會自發,也在政府的權力階層。


 


第五章:科學幻夢


帝國與全球化的歷史告訴我們,醫學並非總是直線進步。帝國推動傳染病研究,但也促成了經濟全球化,加速疾病傳播。西班牙大流感的例子就展示了科學的局限。讓我們變得更加脆弱的更緊密網絡,正持續考驗科學的進步。


 


第六章:為政無方的心理成因


人們很容易把政治和軍事上的災難,歸罪於領導人的無能,卻忘了托爾斯泰以拿破崙為例的歷史提醒。印度經濟學家沈恩認為,歷來饑荒的主因是缺乏可課責的民主政府。我們能夠用沈恩的法則檢視饑荒以外的其他災難嗎?


 


第七章:從阿薩布魯小感冒到伊波拉大軍屠城


一九五七年的亞洲流感大流行本有可能非常嚴重。但當年的美國不旦沒有實施外出限制,還展現出聯邦政府的強大應變能力。這份成就為何在今日蕩然無存?從愛滋病到伊波拉,美國與國際的衛生組織數十年來為何出現退步?


 


第八章:災難盛放形如雪花


小災難是大災難的縮影,無論是沉船空難還是核子反應爐爆炸,所有災難都有一個共通點:一連串的操作和管理失誤。物理學家費曼曾經指出,災難的故障點往往不在第一線操作,也不在大後方決策,而是在中間的管理階層。


 


第九章:大瘟疫


COVID-19源於中國,卻對世界各國造成嚴重衝擊,被撞得最慘的還是據稱已有萬全準備的美國和英國,只有台灣與南韓等國家在第一時間成功守住。許多人都把災情怪給民粹領導,但問題或許也出在公衛官僚與導致資訊疫病的網絡。


 


第十章:瘟疫肆虐下的經濟衝擊


二〇二〇年三月,世界對待COVID-19疫情的態度從自滿轉為恐慌,許多國家實施外出限制,重創經濟活動。這些措施或許不是應對疫情的最好良方,但若想在建立適當篩檢與追蹤機制之前就恢復正常生活,恐怕也不是什麼聰明辦法。


 


第十一章:三體問題


許多人認為COVID-19危機重挫美國,中國或成最大贏家。這種想法有待商榷,因為習近平式的自我審查大帝國並非成功抗疫的唯一道路。事實上,這場災難反而顯示美國在財政條件、疫苗競賽和科技競爭等領域的實力仍然屹立不搖。


 


結語:下一場災難


我們無從得知下一場災難為何,只能謙卑打造比現在更堅韌的社會和政治體系。我們還要理解現在的網絡結構和官僚失能,不能為了守護公共安全而靠向無所不在的監控,忘記本書許多最嚴重的災難,其實正是極權政權所造成。


 


謝辭


圖表目錄


注釋








序/導讀

【專家領讀】


陳建仁|中研院院士、中華民國第14任副總統:


「經常面臨地震、颱風、洪水的挑戰,培養出臺灣人堅韌不撓、友愛互助的國民性。在面臨新興瘟疫及國際銳實力的挑戰時,臺灣也能堅持自由、民主、人權的普世價值,與盟邦共同維護區域和平、穩定與繁榮!在《末日》一書的「臺灣版序」當中,作者讚許臺灣在因應COVID-19與外力脅迫的傑出表現。臺灣成功模式包含審慎以對、超前部署、緊急應變、公開透明、全民團結的要素,這是因應災難危機的最佳良策。創新而堅韌的臺灣將朝更善治、更永續邁進!」


葉浩|政治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


「《末日》是正好可以借題發揮的一本書(當然作者弗格森本人也是),幫助台灣社會正視某些向來不大談論的問題,例如該如何區分災難是人為的不正義或非人為的不幸,以及兩者所反映的重要政治意涵,特別是政府職責與政治人物責任的界定,或是人民對此能有的期待。本書也點出了人們對天災人禍的想像,往往與現代性之間有著距離,尤其是在解釋因果關係和詮釋意義,乃至尋求批判與解決之道上,仍有好一段路要走。《末日》本身並不是多麼嚴謹的學術專著,其價值在於拋磚引玉,提供多面向的討論,有助於台灣走出前現代的思維。」


沈榮欽|加拿大約克大學副教授:


「弗格森再一次以其豐富的學識與廣闊的視野,完成精彩的鉅著。本書不僅診斷本次疫情的病灶,也回顧了歷史上的傳染病,如何與戰爭、技術、宗教、政治相互影響,塑造了歷史的進程。他清楚指出,所有的天災都是人禍,一場疫情造成的災害,不僅取決於病毒本身,更與政治和社會體制息息相關。由於人類偏好的改變(例如現代人比過去更擔心承擔風險)、政黨政治的兩極化、官僚體制的失靈、社會連結的轉變,以及政府應對疫情的政策調整等因素,使得我們適應演化的大腦,更加難以預測非常態分布的極端事件。本書從死亡率、經濟衝擊到國際關係,完整描繪出Covid-19疫情對社會的影響。弗格森堅持只有透過這種跨領域的多重視角,才能真正理解這場疫情的意義,因此這是一本只有弗格森才能寫出的弗格森式作品。


美中不足的是,本書視角鮮少論及自發秩序的市場在災難中扮演的角色。例如在一九八六年挑戰者號太空梭爆炸的悲劇中,弗格森認為真正的關鍵不在O形環的技術、雷根總統的決策或是太空總署的群體迷思,而是費曼揭露的中階管理階層的失敗。雖然弗格森的敘述正確無誤,但後來的研究已經指出,股市在太空梭爆炸後的幾十分鐘內,就已「鎖定」元兇並將之精準地反映在股價之上。市場不僅是傳遞與匯集資訊的「集體智慧」,也是除了官僚組織與社會網絡之外另一種分配資源與協調行動的制度。如果本書能夠將市場作為一種制度納入,也許討論就能更加充實。儘管如此,這仍是一本富含弗格森的博學與才識的精彩鉅著。雖然仍身處疫情之中,但要在茫茫濃霧中略微看清前路,《末日》就是我們所需要的那盞燈吧。」


張國城|臺北醫學大學通識中心教授:


「撇開對台灣防疫和政治的評斷,弗格森這本大作其實深具可讀性。他認為多數災難之所以發生,關鍵失誤往往不是出在最上層決策,而是出在指揮系統更下層的中階管理層,這點是個人認為最具參考價值的反思。本書證明了他是一位卓越的歷史學家,也證明了跨領域的思維實屬重要,但要面面俱到仍不是件容易的事。」


胡采蘋|財經作家:


「拿到這本書建議先看第十一章,尼爾.弗格森回答了大家最想知道的問題:Covid-19大瘟疫過後,人類世界的政治經濟圖譜將有何種改變,以及美中之戰將如何演化,光是這一章就值得你把書買回家。弗格森過去經常訪問中國,我甚至幫助過同事練習英文問答,以便接受他的採訪,因此我知道他極其用功,判斷準確。你接下來可以從第四章看起,歷來瘟疫的記述扣人心弦,現在的我們特別能對查士丁尼大瘟疫、黑死病時代的人感同身受。而那之後的人們經歷了什麼,或許也會是我們之後的經歷。偉大之書未必得按照順序閱讀,任一段落皆有所得。」


藍斯柏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立陶宛外交部長:


「對那些像我國一樣碰上非法移民、俄國與白俄羅斯強鄰在邊境軍事演習,以及新一波COVID-19疫情等多重災難的國家來說,這是一本必讀之作。」


艾瑞克.施密特(Eric Schmidt)|美國人工智慧國安會主席、前Google執行長:


「本書關乎我們的未來,關乎如何確保未來不再失敗。尼爾.弗格森是一位大師級的歷史學家,更是一位對當今疫情考驗與苦難深具洞見的敏銳觀察家。讀完本書,你就會明白我們何以落入今日困局,以及該如何解套。」


法蘭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史丹佛大學國際研究所教授、《歷史之終結與最後一人》作者:


「弗格森用更宏觀的歷史視角看待COVID-19疫情,提醒我們這並非人類首次應對這樣的災難。本書藉由對全球史的深刻理解,串聯起人類歷史上曾經面對過的威脅,以及人類社會應對這些災難的機智之法。」


彼德.梵科潘(Peter Frankopan)|牛津大學歷史學家,《絲綢之路》作者:


「我們常會預期災難降臨,偶爾也需要直面災難本身,但我們總能堅持下去。無論等在眼前的是晴天雨天,是大流行病或其他機運、偶然與不幸,人類大都能將就著挺過。這是《末日》這本書的一大啟示,讀完幾乎都要樂觀起來。」


拉娜.福洛荷(Rana Foroohar)|CNN全球經濟分析家、《大掠奪》作者:


「COVID-19疫情爆發後,許多『專家』都想要對症下藥,嘗試解釋是哪裡出了問題。但尼爾.弗格森致力於挖掘更重要的真相:雖然我們無法預測災難,但我們有方法可以打造更堅韌抗災的世界。要辦到這點,謙遜與歷史皆不可或缺,而本書把這兩帖良藥都幫你開好了。」


吉蓮.邰蒂(Gillian Tett)|《金融時報》專欄作家、《穀倉效應》作者:


「這場席捲全球的疫情讓當今世界變得短視近利,因為我們的移動空間和知識範圍都受到限制,無法看清眼前事件背後的脈絡。本書能緩解我們的近視症頭,每位政策制定者、投資人和好奇的市民都該一讀。這不僅是為了理解正在發生的事情,也是為了面對未來的挑戰。COVID-19疫情暴露了二十一世紀政治體制的弱點。若我們放任這一弱點不管,下一場大災難可能會更加致命。」


卡米拉.卡文迪許(Camilla Cavendish)|英國上議院議員、《百歲時代》作者:


「本書描述了一連串悲劇,我卻發現讀來令人不可思議的振奮。」


穆罕默德.伊爾艾朗(Mohamed A. El-Erian)|安聯集團(Allianz)首席經濟顧問、劍橋大學王后學院院長:


「關鍵時刻的重要貢獻。不只是一本可讀性極高的災難通鑑,其跨學科書寫更帶來重要洞見:如何歸因災難,以及有哪些可行的應對方法。若想打造更能夠應對災難的政治與社會結構,這就是必讀之作。」


古樂朋(Nicholas A. Christakis)|耶魯大學教授、社會學家暨內科醫師:


「從地震、戰爭到瘟疫,人類蒙受可怕災難的方式之多,足以讓人誤以為社會、經濟與政治層面應該都已經發展出更好的應對之道。然而,我們面對災難的主要方法似乎仍然停留在心理層面:隔岸觀火,作壁上觀。這本深具魅力的廣博之書解釋了此現象背後的原因,並指點我們如何更好、更安全、更理智地應對下一場災難。」








尼爾.弗格森 作者作品表

末日:致命瘟疫、核災、戰爭與經濟崩盤,災難對人類社會的啟示

巨人:美國帝國如何崛起,未來能否避免衰落?

金錢與權力

2021年9月中文新書 同類商品


閱讀能力應試突破1(甲部及乙部)第二版

大大公主

那一天,憂鬱症找上了我

珍珠奶茶教戰手冊

提升平台流量的影片行銷術

地產考試Easy Pass™-營業員資格考試(SQE)【升級第4版】

證券考試Easy Pass™-基本證券及期貨規例(卷一)【升級第27版】

西遊珍藏本 卷十四 第叁輯【大鬧天宮篇】

涼家婦女

茶金

搶救睡眠大作戰

關係目標:給基督徒的戀愛、婚姻、性愛守則

運動員肌力訓練解剖學:籃球、棒球、格鬥運動等43種專項運動的訓練解剖學

人體解剖全書 第三版

藥食同源:中醫傳承千年「寓醫於食」的養生智慧,破解八十八味中藥食療密碼

虎皮鸚鵡飼育指南

服裝服飾部位全圖鑑

動漫人物線稿資料集

面積迷宮 Vol.1~6套書

面積迷宮 Vol.6 靈感篇:玩轉數理腦,+-x÷邏輯解謎

還有... [顯示所有書籍]

*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之用, 香港書城並不保證以上資料的準確性及完整性。
* 如送貨地址在香港以外, 當書籍/產品入口時, 顧客須自行繳付入口關稅和其他入口銷售稅項。

 

 

 

  我的賬戶 |  購物車 |  出版社 |  團購優惠
加入供應商 |  廣告刊登 |  公司簡介 |  條款及細則

香港書城 版權所有 私隱政策聲明

顯示模式: 電腦版 (改為: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