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劇教父」羅伯特.麥基故事學三部曲套書】(三冊):《故事的解剖》、《對白的解剖》、《人
 
作者: 羅伯特., 麥基 
書城編號: 24571624

原價: HK$477.00
現售: HK$453.15 節省: HK$23.85

購買此書 10本或以上 9折, 60本或以上 8折

購買後立即進貨, 約需 18-25 天

 
 
出版社: 漫遊者
出版日期: 2022/06
頁數: 1088
ISBN: 2715202200681

商品簡介


本套書組合:《故事的解剖》、《對白的解剖》、《人物的解剖》

 

羅伯特.麥基「故事學三部曲」

 

繼暢銷全球25年的編劇聖經《故事的解剖》(Story, 1997)、對白寫作第一本指南《對白的解剖》(Dialogue, 2016)之後,全球公認的故事專家奉上「故事學三部曲」最終章《人物的解剖》,教你如何為電影、電視影集和舞台劇、長篇或短篇小說,打造超越時空局限、永存人心的人物/角色!

 

˙英國《衛報》讚譽:「亞理斯多德後最有影響力的故事理論家」

˙2017年榮獲Final Draft編劇專業獎項Screenwriters Choice Awards之終身成就獎

 

作者

羅伯特.麥基(Robert McKee)

 

1941年生,傅爾布萊特學者(Fulbright Scholar)。1981年受美國南加大之邀,開設「STORY講座」,同時在好萊塢製作電視節目。1997年出版的《故事的解剖》(STORY)至今長踞各國暢銷榜,有「編劇聖經」之稱。2017年榮獲Final Draft編劇專業獎項「Screenwriters Choice Awards」之終身成就獎。

 

在說故事這門藝術領域中,麥基是全球最受歡迎的作者與講師,而他教學的兩大基石是《故事的解剖》(Story)和《對白的解剖》(Dialogue)。這兩本著作在全球被翻譯出版為23種語言,確立了我們研究「說故事」這門藝術的方法。

 

他過去35年來指導過無數編劇、小說家、劇作家、詩人、紀錄片工作者、製作人、導演。他的學生獲獎無數,總計獲頒超過70座奧斯卡金像獎、250座艾美獎、100座美國作家工會獎,榮獲普立茲獎、布克獎、奧利弗獎(Laurence Olivier Awards)與其他寫作、編劇重要獎項的學生也不在少數。

 

譯者簡介

 

黃政淵  《故事的解剖》、《人物的解剖》(十四章~)

 

台灣大學外文系學士,美國南加大電影電視製作藝術碩士,台灣藝術大學電影系兼任講師,歷年影視與文字作品曾多次獲獎,譯有《故事的解剖》(合譯)、《編劇的藝術》、《編劇之路》、《導演之路》、《剪接師之路》、《電影視覺特效大師》、《鏡頭的語言》、《諾蘭變奏曲》(合譯)等電影專書。

 

戴洛棻  《故事的解剖》

 

曾任職學術單位、出版社、書店,現從事文字工作。

 

蕭少嵫  《故事的解剖》

 

喜歡看電影的文字手工業者。學生時代名義上主修新聞,實際上偷溜去廣電系所修課。曾任Discovery頻道影片翻譯,其他譯作種類廣泛不及備載。因翻譯此書,深感電影從業人員之辛勞,覺得還是進電影院當觀眾、掏腰包支持電影業最快樂。衷心希望大家能在電影院遵守觀影禮儀,並安靜地把片尾工作人員名單看完。

 

周蔚   《對白的解剖》

 

資深自由文字工作者。

 

汪冠岐 《人物的解剖》(前言~十三章)

 

台大翻譯所畢業,譯有《文案大師教你精準勸敗術》、《讀心:我們因此理解或誤判他人意圖的心智理論》、《多面英雄凱因斯》(合譯)、《視覺系天才魏斯.安德森:憂鬱男孩與細節控的奇想美學》(合譯)、《暴力鬼才昆汀塔倫提諾:錄影帶店員逆襲成名導的神話,用血腥與黑色幽默澆注的經典故事》(合譯)。聯絡信箱:kuanchiwang@gmail.com

 

序/導讀

單書簡介

 

《故事的解剖》
 

你有才華、也有梗,卻始終寫不出好故事?你需要——

全世界導演、編劇人手一本的「編劇聖經」!

 

◎《故事的解剖》說什麼?

˙放諸四海永恆皆準的形式,而非公式。

˙原型而非老套陳腔。

˙原創而非複製。

˙縝密堅持而非速成捷徑。

˙寫作的現實,而非寫作的奧義。

˙精通「說故事」這門技藝,而非揣測市場需求。

˙尊重觀眾而非自以為是。

 

啓發皮克斯創意總監John Lasseter、《魔戒》導演Peter Jackson!

全世界的影視創作界,人人拜讀他的「故事學」!

 

★美國哈佛、耶魯、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南加大,

以及巴黎、倫敦、慕尼黑、羅馬等世界各大院校電影學院必備教材!

★ 1997年出版,暢銷20餘國,長占美國亞瑪遜網路書店 Top 1 暢銷書行列!

翻譯出版超過20種語言,每年巡迴世界開辦「STORY講座」!

★歷屆講座學員中:

59人榮獲奧斯卡獎,超過214人獲奧斯卡提名;

170人榮獲艾美獎,超過500人獲艾美獎提名;

30人榮獲美國編劇協會獎、26人榮獲美國導演協會獎!

(截至2013年為止,紀錄持續更新中)

★包括Brian Kelly:《唐頓莊園》導演

Terence Winter:影集《海濱帝國》故事原創暨主筆

George Mastras:影集《絕命毒師》導演、編劇

Hawk Ostby:電影《鋼鐵人》編劇

Zak Penn:電影《復仇者聯盟》、《X戰警2》、《環太平洋2》(撰寫中)編劇

Paul Edward Haggis:《衝擊效應》(Crash)、《登峰造擊》(Million Dollar Baby)編劇

Akiva J. Goldsman:電影《美麗境界》、影集《危機邊緣》(Fringe)編劇

Pete Docter:《天外奇蹟》、《怪獸電力公司》導演暨故事原創、《瓦力》故事原創、

Michel Hazanavicius:電影《大藝術家》導演、編劇等

 

在故事創作的領域,你是滿懷壯志的新手,卻屢戰屢敗?

還是耕耘多年的老手,卻苦於無法再上層樓?

 

你筆下的故事,有沒有以下的「毛病」?

˙人物塑造流於表面化,沒有揭示人物的性格。

˙對人物的內心世界與其所處的社會環境,沒有深刻的洞察。

˙情節充滿省力的巧合,以及經不起推敲的動機。

˙由一系列可以預見、手法低劣的陳規俗套拼湊而成,毫無生命力可言。

 

新手會犯什麼錯?

寫作時,摸索著拿自己的作品來與常年閱讀小說、觀賞電影或戲劇時潛移默化而成的模型加以對照,並據以調整。非科班的作家稱之為「直覺」,其實只是習慣使然,而且有嚴重的局限:若不是在模仿心中這個原型的模式,就是自以為是地企圖顛覆這個模式,但這兩者絕對都稱不上什麼技巧,只會令劇本中充滿商業片或藝術片的陳腔濫調。

 

明明有才華,為什麼就是寫不出好作品?

大致不出兩個原因:不是被一個自以為「非證明不可」的觀念所蒙蔽,就是被一種「非表達不可的」情感所驅使。但有才華的作家能寫出好作品,通常只有一個原因:他們被想要打動觀眾的欲望所鞭策。

 

故事大師懂得如何把最微不足道的事物講得生動精彩,

蹩腳的說故事者卻會使深刻淪為平庸。

 

掌握更多專家級編劇心法,

讓你的才華與創意終於被世人看見!

 

名家大力推薦

 

電影監製、編劇、導演 彭浩翔/電影《志明與春嬌》、《維多利亞壹號》、《低俗喜劇》等

電影導演 陳宏一/電影《花吃了那女孩》、《消失打看》

小說家 陳雨航/小說《策馬入林》、《天下第一捕快》、《小鎮生活指南》

作家、編劇 劉梓潔/電影《父後七日》、小說《親愛的小孩》

雲夢千里文化社長 康懷貞
 

「麥基的故事學,是皮克斯王國的律法。」——《皮克斯傳奇》(The Pixar Touch)

「關於故事結構,我所知的一切都來自麥基。沒第二句話。」——奧斯卡原創劇本獎、改編劇本獎得主Paul Edward Haggis

「大師中的大師。」——BBC

「全世界一致認可的大師。」——NY Times

「只有兩個字:傳奇。」——Washington Post

「麥基在說故事上的真知灼見,無人能敵。」——LA Times

 

《對白的解剖》
 

史上第一本!

電影、電視、舞台劇、小說

對白寫作的創意指南

 

對白,不光是說話。

對白就是行動(action)

         

角色只要開口講話,都是在以話語作演出,是一種行動;

角色每一次「透過講話」而呈現的行動,都應該將場戲往下一拍(beat)推進。

對白有多重要?

不論戲劇的製作再怎麼豪華、小說的描寫再怎麼生動、電影的鏡頭再怎麼絢麗,

角色一開口講話,就決定了在故事底層湧動的糾葛、嘲諷和內蘊。

沒有意味深長的對白,事件就少了深度,角色就沒有厚度,故事也就塌陷下去。

對白撐起了故事。

 

▉檢驗你的對白 Part 1

對白要發揮效力,必須滿足以下六大任務。你寫的對白做到了嗎?

1. 角色只要開口講話,就有內在行動。

2. 每一拍的行動(反應)都會強化該場戲,以轉捩點為軸心,不斷蓄積劇情的能量。

3. 台詞裡的陳述和影射,都具有講解角色或故事背景的功能。

4. 每一角色各有其語言格調。

5. 一拍、一拍往前流洩的氣勢牢牢抓住觀眾(讀者),讓他們被敘述的浪頭帶著走,渾然忘了時間。

6. 對白的語言聽在觀眾(讀者)耳裡、放在演出的背景中都恰如其份,也符合角色的性格,讓觀眾(讀者)深陷在故事的邏輯與世界中,信以為真。

 

寫好對白沒有公式

卻有一套「吸引力法則」:

打造內容層次的「冰山」

+ 探索形式的極限 + 令觀者「通靈」的表達技巧

 

對白的內容應該具有三種層次,決定你的人物厚度:

˙已說:角色選擇講給人聽的心思和感情。(露出海平面的冰山)

 

˙未說:角色內心只對自己說的心思和感情。(海平面下若隱若現的冰層)

 

˙不可說:潛意識裡的驅動和欲求,角色說不出口,

 

˙鑽研遣辭用字,打造獨創的對白:運用各種文學比喻手法,精煉出漂亮的台詞、具可信度的對白,又能帶出引申意涵,跟角色沒說出來、不能說出來的潛文本共鳴共振。

 

˙掌握各種台詞句式的優缺點,適時變化運用:包括將核心字詞往後推的懸疑句(戲劇性最大),或是核心字詞在前、像滾雪球一樣漸次推展的累進句(最自然,接近口語對話),或是把重點放在句子中間的平衡句,甚至同時並用不同句式的混合句——有意識地決定重點字詞的位置,牽動觀眾(讀者)的心。

 

˙善用周邊語言:諸如臉部表情、手勢、姿態、語速、音量、節奏、音調等,甚至角色站位的距離,都可以用來強化對白的意義和感覺。

 

˙非必要的句子就刪去:意味深長又精簡,才是好對白。

 

˙掌握停頓的機鋒:對白中的所有停頓都要付出代價,因此一定要有效果才停頓。

 

˙沉默無語也是一種語言:這是最極致的精簡。用說的不如用演的。

用戲劇來說故事,重點不在於作者如何遣辭用字,而是作者進入角色後,讓角色在人生路上掙扎前行時如何遣辭用字。舉凡句法、措辭、步調等語言的組成單位,都是對白的生命線,但最能清楚勾勒角色生命與個性的,就屬角色選用的字詞(已說與未說),因為它們才能直指角色的內心,並引導觀眾(讀者)深入解讀潛文本(不可說)。

 

▉檢驗你的對白 Part 2

以下的對白寫作方法,你用過哪幾種?

1. 用角色之間的閒聊,向觀眾(讀者)交代故事的設定或背景。

 

2. 把角色設定的功課做到最足,不只個性、經歷與身份,也包括其內心所有創傷、弱點、潛意識活動,並透過對白展露無疑,讓角色充滿人性色彩。

 

3. 常見用語和說法,是現實生活中確實在使用的語言,可以增添對白的真實況味,也可以讓觀眾(讀者)馬上理解,避免造成誤解。

 

4. 婉轉迂迴的對白不只展現作者的程度和用心,也可以讓觀眾(讀者)細細品味。

 

5. 把潛文本化為文本,以免觀眾(讀者)遺漏任何角色心裡流轉的念頭、情感波動。

 

6. 讓兩個角色針鋒相對,把問題直接攤開來說個清楚,將情緒推到最高,製造出戲劇的張力與高潮。

 

7. 現實中說話就是會囉唆,重複也可以是強調。寫實主義的對白不該回避真實的說話方式。

 

8. 對白應該盡早破題、說出重點,以免觀眾失去耐性、出戲,甚至猜出角色後面要說的話。

 

這樣的對白寫作,你知道有可能犯了諸如「內容空洞」、「陳腔濫調」、「淺白露骨」、「時機不對」等各式各樣常見的毛病,分別具有可信度、語言、內容、結構上的瑕疵嗎?

 

角色,終究要在自身裡尋找,

對白,要往自己的想像挖掘。

 

培養創意寫作所需的兩種創造力:講故事的才氣 + 文學表現的才氣

1. 講故事的才氣在於能將日常生活轉化為有深意、感動人的事情與角色,繼而將作品的內部構想(出了什麼事、被誰遇上了)雕琢為人生的比喻。

 

2. 文學的才氣在於將日常生活的言語,轉化成為意味深長的對白。

 

寫出角色專屬的對白

◆頂尖作家怎麼運用「冰山技巧」?

推展故事情節時,將大量內容劃歸為不說出來的心思、感覺、欲求、活動,壓進場景的潛文本,不見天日;開始說故事時,便以其為本創作台詞,作為角色行為的冰山一角。

 

◆為什麼信手拈來的對白反而不好?什麼是「創作的極限法則」? 

技巧愈難,招式就愈漂亮。信手拈來一揮而就,寫出來的角色個個聽起來都像同一個模子印出來的。有束縛、紀律、限制,激發出來的創意才教人驚艷。搜索枯腸,就是要將想像力從極限挖出來的意象清晰立體地勾畫出來。

 

專業推薦

 

資深編劇吳洛櫻|小說家、編劇高翊峰|金鐘編劇陳世杰|作家陳栢青|金鐘編劇溫郁芳|作家、編劇劉梓潔|劇場編導魏瑛娟

 

《人物的解剖》

 

故事就是人物,人物就是故事

 

故事自身可能受限於時代意義而褪色,

能夠超越時空永存不朽的,是故事裡的人物。

 

過去的角色塑造、人物設定教戰手冊為何無法幫到你?

因為你需要的不只是方法、步驟,

因為你需要先從頭理解「好的故事人物」需要怎樣的作者,練就「頂尖創作者體質」。

 

●故事創作者10大能力值:品味、知識、原創性、表演技巧、觀眾/讀者意識、精通形式、痛恨老套、道德想像力、最好的自我、認識自我

 

故事人物只要「活靈活現」就夠了嗎?

不論是從故事發展出人物,抑或從人物發展出故事,

讓人物成功的關鍵,不能靠Step by Step的方法論,

而是需要與你的生命連動的創作思考,從你自身開展出屬於全體人物的宇宙。

 

●你筆下的人物不等於你,但會反映你的信念、價值觀、觀察力……從對自己的理解出發,推演出只屬於你的人性觀,讓主角與配角用他們的人生提出所有可能性,構成故事與人物的完整宇宙。

 

沒有研究,如何開發?!

創作者該如何從記憶力、想像力出發,從何處學習,在哪裡行動?

讓「故事學大師」麥基告訴你

什麼是真正的角色研究:

 

理解「由外而內」vs.「由內到外」的人物形塑方式,

從人物的對立面與衝突面,展現其層次與複雜性。

‧‧‧

「我對人性的所有理解,都來自於我自己。」——契訶夫(Anton Chekhov)

 

麥基:「人物/角色,終究要在自身裡尋找。」

因為,所有傑出的人物塑造

皆始於自我認識,也終於自我認識。

 

繼故事、對白的創作解析之後,這一次,麥基要帶領你從根本去認識故事人物/角色的本質,再深入探究創作好角色的關鍵,比如:

 

◆人物的發想,是要先塑造外在條件再回頭打造內在核心,還是應該反過來?

 

◆如何「進入」你的人物,挖掘他的「四個自我」,以他的眼睛去看、以他的耳朵去聽、以他的心智去思考、去體會他感受到的一切?

 

◆當靈感來自現實世界或來自其他媒介(影視、小說),創作者如何將之轉換為值得深入琢磨的人物?

 

◆怎麼透過人物塑造、人物本色、潛意識和顯意識之間的各種矛盾,打造出故事人物的複雜度?

 

◆創作者如何發展出自己的人性觀,打造個人獨創的人物與故事宇宙?

 

故事是關於生命的隱喻,表達「存在」(bein

*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之用, 香港書城並不保證以上資料的準確性及完整性。
* 如送貨地址在香港以外, 當書籍/產品入口時, 顧客須自行繳付入口關稅和其他入口銷售稅項。

 

 

 

  我的賬戶 |  購物車 |  出版社 |  團購優惠
加入供應商 |  廣告刊登 |  公司簡介 |  條款及細則

香港書城 版權所有 私隱政策聲明

顯示模式: 電腦版 (改為: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