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麥子不死(紀德逝世六十五週年紀念‧人生二部曲之一)
 
作者: 安德烈‧紀德 Andr? Gide 
譯者: 嚴慧瑩
書城編號: 1012433

原價: HK$120.00
現售: HK$114 節省: HK$6

購買此書 10本或以上 9折, 60本或以上 8折

購買後立即進貨, 約需 7-12 天

 
 
出版社: 麥田
出版日期: 2016/05
頁數: 336
尺寸: 14.8x21
ISBN: 9789863443315

商品簡介
因為誠實,他成為時代異端──
一位因日記撼動整個歐洲的大師。

善與惡的永恆辯證啟發卡繆、沙特、德希達等名家
法國首席文學大師最具代表性的裸裎自剖

重量導讀|阮若缺(法國學術榮譽騎士‧政治大學歐洲語文學系教授)

==
「人們希望孩童的心靈僅是透明而純淨,
我從小卻只在自己身上看見醜陋與邪惡。」

以書信與日記聞名的紀德,步入中年後再次提筆,寫作一部小說體裁的自傳。他從童年時代開始說起:教會記憶、讀書經驗、永遠蒼老的祖母、與堂姊一起嬉耍的回憶、因為「壞習慣」而被趕出學校。以及與同性友人密切的友誼、偕王爾德同遊異地,為了心靈救贖而締結的婚姻。

紀德很早就意識到自己身上的「惡」。面對象徵著道德束縛的嚴謹母親,他童稚的心靈不斷感受到欲望的召喚,腦中持續冒出對傳統觀念的質疑,更對禁忌的同性之愛暗生興趣。他想逃離既有的框架,卻又渴求美與善的洗滌。他必須認識潛藏於心靈中的惡,同時持續懺悔,唯有黑暗與聖潔兩造之間來回,才能繼續做他自己。

本書書寫四年,陸續分卷出版,頭幾冊以匿名問世。正式集結出版後震驚世人,屢遭刪減,由於開頭就意指「惡」為人性本然,使紀德遭視為異端,在獲頒諾貝爾文學獎後,紀德作品在法國仍被列為禁書。

=有關「人生二部曲」=
人生二部曲之一《如果麥子不死》:
紀德對於始終拉鋸於善惡兩造之間的自我,最毫無保留的檢視。戀慕未來的妻子,期望接近善與美。

人生二部曲之二《遣悲懷》:
紀德悼悔亡妻深情之作。

導讀|昨日種種是今日豐盛的麥粒

文◎阮若缺(法國學術榮譽騎士‧政治大學歐洲語文學系教授)

紀德在《如果麥子不死》第一部裡,最後是這麼說的:「儘管多麼想忠於事實,回憶錄永遠都只能呈現一半的真實,因為一切都永遠比說出口的來得複雜。或野u有在小說中,才更貼近真實。」追究《如果麥子不死》這類自傳體小說(或回憶錄)的真實性或虛構性,意義不大,倒是能否體會作者想盡可能誠懇地「自然流露」,才是紀德所樂見的。紀德甚至說,其實自己二十歲時寫的成長小說《安德烈‧瓦爾特筆記》(Cahierd’AndréWalter),便是他人生的總結,照這麼說,其他作品僅是不斷地複製、微修(或維修)。那麼這個來自新約聖經約翰福音第十二章的標題:「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釵h子粒來。」是否代表了過去種種有如昨日死,以後種種生?紀德終於「遊後重生」了。就讓我們一起去發掘它吧。
首先,我們可能發現本書第一部與第二部比重懸殊,內容不甚調和,其實這並不足為奇,因為第一冊是寫於一九一六年,而第二冊則在一九一九年春天完成,這三年期間,紀德的生活產生了莫大的變化。第一部分作者詳述童年及青澀的青少年時期,與家人朋友相處之生活點滴,狀似伏筆;第二部分則加重著墨個人性向的蛻變,以及個性上的成長。

◎母親與早年學習經驗
小說一開始,紀德就對父母雙方的家庭背景做了詳細的描述,我們不難發現,位於北方母系家族的經濟環境較為優渥,為基督教徒;而位於南方的父系家庭,則是布爾喬亞階級,天主教徒,而且出了他父親這位法學教授。紀德是獨子,集家人寵愛於一身,自幼即衣食無慮,和母親茱麗葉一同享盡藝文領域的陶冶,且受其影響甚鉅。茱麗葉非常注重兒子的文化修養,尊崇音樂、繪畫和詩,盡可能啟發他這方面的鑑賞力及判斷力,還讓他學鋼琴,且畫家表哥亞伯特對紀德繪畫鑑賞能力的增長也助益良多。自兒時起,母親常帶紀德聽音樂會,他的鋼琴啟蒙教師生動地詮釋樂曲,使整支曲子如對話或故事般有趣。紀德認為,除了言語之外,手指也足以藉著彈奏鋼琴傳達心裡的感受。連他成年後到非洲旅...
*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之用, 香港書城並不保證以上資料的準確性及完整性。
* 如送貨地址在香港以外, 當書籍/產品入口時, 顧客須自行繳付入口關稅和其他入口銷售稅項。

 

 

 

  我的賬戶 |  購物車 |  出版社 |  團購優惠
加入供應商 |  廣告刊登 |  公司簡介 |  條款及細則

香港書城 版權所有 私隱政策聲明

顯示模式: 電腦版 (改為: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