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千世界 : 403個中國文化面面觀
 
作者: 于震 
書城編號: 1620440

原價: HK$100.00
現售: HK$95 節省: HK$5

購買此書 10本或以上 9折, 60本或以上 8折

購買後立即進貨, 約需 7-12 天

 
 
出版社: 培育文化
出版日期: 2019/10
頁數: 288
尺寸: 14x21
ISBN: 9789869805742

商品簡介
中國古幣銅錢的中間為何是方孔不是圓孔? 慈禧太后為什麼要叫「老佛爺」?
未出嫁年輕女子為何稱為「黃花閨女」? 「正」字計票法是怎麼來的?

這是一本濃縮中國文化知識精粹的儲備書!
本書將趣味的常識編輯成冊,
尋根探源,集納中國燦爛文化,
談古論今,獵獲古今豐富知識,
讓你輕鬆閱讀古今中國萬事萬物,開闊視野。

何時開始,中國君主才開始稱為「皇帝」?
為什麼看到皇帝要高喊「萬歲」?
皇家建築為何用「紅牆黃瓦」?
為什麼過年要給壓歲錢?

……這些都是一些常識性的問題,說大不大,說小不小,但很少有人去關注。
因為這些知識都是零散的,平時又是難以查尋到的。
但無論其影響大小,有趣的永遠是背後的歷史和故事。



作者簡介



文章試閱


1. 語言、文字常識
語言
語言是思維工具和交際工具。它同思維有密切的聯繫,是思維的載體和物質外殼和表現形式。語言是符號系統,是以語音為物質外殼,以語義為意義內容的,音義結合的詞彙建築材料和語法組織規律的體系。語言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進行思維和傳遞信息的工具,是人類保存認識成果的載體。

語言的產生
1.語言的產生是指人們通過語言器官或手的活動把所要表達的思想說出或寫出來,他包括說話和書寫兩種形式。語言產生的單位主要有:音素、音節、語素、詞、短語、句子。
2.語言為什麼採用聲音作為手段?
聲音不受白天黑夜的限制,優於視覺;語言傳播的有效距離大於手勢;語言採用聲音作為手段,可以一邊說話,一邊勞動;手語,手勢的速度趕不上聲音;所以,聲音作為語言的傳播手段是人類進化的必然。

文字的發明
對於文字的發明,古人更加認為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淮南子》裡說:「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最能表示文字的神力的是符咒,這是跟口語裡的咒語相當的東西。一般的文字也都沾上迷信的色彩,有字的紙不能亂扔,要放在有「敬惜字紙」標籤的容器裡,積聚起來燒掉。文字裡當然也有避諱,嘴裡不能說的名字,紙上也不能寫;必須要寫就得借用同音字,或者缺一筆。

形意文字
又稱表意文字,是一種圖形符號,只代表語素,而不代表音節的文字系統。表意文字是文字萌芽時期的產物,是相當原始的,並不能用於記錄語言,可以分為四個層次──刻符、巖畫、文字畫和圖畫字。

意音文字
是一種圖形符號既代表語素又代表音節的文字系統。
意音文字代表人類文字史走出原始時期,進入古典時期。
發展成熟而又代表高度文化的意音文字很少,只有西亞的丁頭字、北非的聖書字和東亞的漢字。丁頭字和聖書字早已廢止使用,漢字是當今世界上唯一仍被廣泛採用的意音文字。

七大方言區
北方方言:它是漢民族共同語的基礎方言,以北京話為代表,使用人口占漢族總人口的70%,北方方言又分為華北、東北方言,西北、西南和江淮方言等四個次方言。
吳方言:分布在上海、江蘇東南部,鎮江以東和浙江大部分地區,以蘇州話、上海話為代表。
湘方言:分布在湖南省大部分地區,以長沙話為代表。
贛方言:分布在江西省大部分地區,以南昌話為代表。
客家方言:主要分布在廣東東部和北部,福建西部,江西東南部和廣西南部,以廣東省梅縣話為代表。
粵方言:主要分布在廣東省珠三角地區、中部、西南部、北部,廣西的東部、南部,以及港澳地區,以廣州話為代表。
閩方言:跨越四省,包括福建省大部分地區,廣東省東部和浙江省南部部分地區以及台灣大部分漢人居住區。

甲骨文
甲骨文是商殷時代的文字。因這種文字刻寫在龜甲或獸骨上,所以叫做甲骨文。
1898年,河南安陽縣西北小屯村的農民在翻地時發現一些甲骨,把它當作藥材賣給了藥店。藥店則把它作為「龍骨」配方治病。同年,有個叫王懿榮的學者從買來的中藥裡發現「龍骨」上面有字,認出是古物,於是,他把刻有文字的甲骨全部買了下來。後來,又在小屯村有組織地發掘了10多次,出土了大量甲骨。這是中國研究殷墟甲骨文的開始,王懿榮還第一個將其時代定為商代。
王懿榮死後,他所收藏的甲骨片傳給劉鐵雲(即劉鶚)。劉鐵雲進一步收集、整理,從而出版了中國第一部甲骨文著作《鐵雲藏龜》。

滿文何時有的
中國滿族的文字,在清代稱作「清文」或者「國書」。滿族原是金代女真族的後裔,女真族原有女真文。1234年金朝滅亡後,女真文仍在中國東北地區使用,直至明英宗正統年間(1436~1449)失傳,改用蒙古文。明神宗萬曆二十七年(1599),努爾哈赤命額爾德尼、噶蓋二人在蒙文字母基礎上創製滿文頒行,這就是「無圈點的老滿文」。
皇太極於天聰六年(1632)命達海改進這種文字,主要改變了字母寫法,在字母旁邊加圈加點以區別同形字的讀音以及另造譯寫漢字音的字母。改進後的滿文稱「有圈點的滿文」,共有40個字母,每個字母代表一個音位,同一字母在詞首、詞中、詞尾時,寫法各不相同。
滿文的基本筆畫有:字頭(uju)、字牙(a)、字圈(fuka)、字點(tongai)、字撇(aka)、字尾(uncehen)等。字母沒有大寫和小寫的區別。自左而右上下直書。有滿文篆字32種,以及花體字(多用於楹聯)。

速記
速記,是人們用特別簡單的記音符號和詞語縮寫符號迅速記錄語言的一項技能,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在國外,古希臘的羅馬時代發明了草書速記。到17世紀時,出現了拼音系統的速記。中國速記的產生和發展,可以從書法中的草書快速寫法算起,《說文解字》中稱「漢興有草書」,這就說明2000多年前,中國就已有漢字的草書速記了。

漢字知多少
漢字歷史悠久,在漫長的歲月中,它的數量隨著社會的發展在不斷地增加。
商:甲骨文3500~4500字。
漢:楊雄《訓編纂》收錄5340字。
漢:許慎《說文解字》收錄9353字。
魏:李登《聲類》收錄11520字。
魏:張輯《廣雅》收錄18151字。
梁:顧野王《玉篇》收錄22726字。
宋:陳彭年等《廣韻》收錄26194字。
宋:張麟文《韻海鏡源》收錄26911字。
宋:司馬光等人《類篇》收錄31319字。
明:梅膺祚《字彙》收錄33179字。
明:張自烈《正字通》收錄33440字。
清:張玉書等《康熙字典》收錄47035字。
當代《漢語大字典》選收60000字。

漢字演變
漢字經過了6000多年的變化,其演變過程是: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楷書──行書──細明體。
甲骨文是目前中國發現的最早的比較成熟的文字,起源於商朝。
金文是商周時代鑄刻在青銅器上的銘文
西周晚期,金文形體趨向線條化,筆畫比較整齊、勻稱,這種字體叫大篆。
秦統一後,統一文字。對漢字進行整理和簡化,制定標準寫法,這種新字體叫小篆。
從篆書到隸書,是一次更大的變化,從此,漢字的象形意味大部分喪失了。
漢朝後期,隸書又演變為楷書。楷書字形更加方正平直,書寫更為簡便。
與楷書並行的還有草書和行書。草書特徵是筆畫連帶、結體簡約、氣勢連貫、字形奔放。
行書是介於楷書和草書之間的字體,比楷書簡便,且比草書易辨認。
細明體起於宋代,興起於印刷業的雕版匠之手。

細明體字
細明體字橫平、豎直、撇如葉、捺如刀,歷來為書法家所推崇。因此印刷業剛開始,就被出版商選擇為印刷的標準字體。
細明體字的創始人是宋人秦檜。提起秦檜,人們自然想到一個奴顏婢膝、殘害忠良的奸臣。至於他的字,人們由於厭惡他的人品德行,就改稱為細明體字。

漢字橫寫
早期,漢字是刻在竹簡上的,後來改用毛筆。為了書寫和閱讀方便,中國漢字一直是自上而下、由右向左的豎寫方式,一直延續了幾千年的歷史。
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先驅者、《新青年》雜誌編輯錢玄同最早提出了漢字豎寫改橫寫的建議。
1917年第3卷第3期的《新青年》上刊載了錢玄同致陳獨秀的公開信,第一次提出了漢字「豎改橫」的見解。錢玄同說:「人目系左右相並,而非上下相重。試立室中,橫視左右,甚為省力,若縱視上下,則一仰一俯,頗為費力。以此例彼,知看橫行較易於豎行。且右手寫字,必自左至右,均無論漢字、西文,一筆一勢,罕有自右至左者。然則漢寫右行,其法實拙。若從西方寫法,自左到右橫迤而出,則無一不便。」
後來,錢玄同又在《新青年》連續發表4篇公開信,積極倡導「豎改橫」的主張。陳獨秀、陳望道等學者也表示贊同。從那以後,橫寫漢字便逐漸在民間流行開來,並一直延續至今。


于震 作者作品表

大千世界 : 500個中國歷史面面觀

大千世界 : 470個世界歷史面面觀

大千世界 : 403個中國文化面面觀

大千世界:440個世界文化面面觀

你必須知道的500個中國歷史常識

*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之用, 香港書城並不保證以上資料的準確性及完整性。
* 如送貨地址在香港以外, 當書籍/產品入口時, 顧客須自行繳付入口關稅和其他入口銷售稅項。

 

 

 

  我的賬戶 |  購物車 |  出版社 |  團購優惠
加入供應商 |  廣告刊登 |  公司簡介 |  條款及細則

香港書城 版權所有 私隱政策聲明

顯示模式: 電腦版 (改為: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