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父母相處不內傷:擺脫憤怒與內疚,與年邁爸媽和平共處的70個實用法則
 
作者: 保坂隆 
書城編號: 23187595

原價: HK$120.00
現售: HK$114 節省: HK$6

購買此書 10本或以上 9折, 60本或以上 8折

購買後立即進貨, 約需 7-12 天

 
 
出版社: 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 2021/10
頁數: 272
ISBN: 9789571394534

商品簡介


父母會因為年邁變得依賴與脆弱,但不會因此變成你的小孩。

在陪伴父母老去的過程中,學習理解與同理,

能讓他們覺得有尊嚴與安全感,進而改善彼此互動;

你也可以放下與父母對抗的想法,學習善待自己。

 

由精神科醫師以專業醫學角度,告訴你如何和父母好好溝通相處,親情不吵散!

 

當父母年紀漸長,他們的身體外表、內心個性及行為舉止,跟以前比起來都變得不太一樣了!在與父母溝通時,常常話不投機;相處時,也總是不歡而散。本來是好意為父母著想,卻常常不合其意,反而被視為不貼心或是不孝。

 

作者保坂隆是知名精神科醫師,有感於身為三明治世代的中年子女常與年邁父母發生摩擦,甚至產生心結,而從心理學的觀點來解讀如何「懂得父母心」,並且提供有效的溝通技巧。

 

面對老後的父母,子女的態度不是只能「必須聽長輩的話」或「想辦法說服對方」極端的二選一。本書嘗試從各種角度列舉與父母折衷溝通的諸多方式,以理解父母的心情、尊重對方的想法為前提,讓彼此不再是單向對話,而能進行雙向交流,進一步達成共識。

 

★面對各種奇葩型的父母,本書將提供你最佳解答

.父母老是堅持已見,聽不進任何建議。

.父母有囤物癖,總是把環境弄得很凌亂。

.父母退休後總愛呆坐在家,成天無所事事。

.父母對於預立遺囑怕招來晦氣,遲遲不願討論。

.父母因另一半先離世,總感覺悶悶不樂。

.父母有病痛或失智傾向卻不肯就醫。

 

★三大重點,教你放下與年邁父母抗爭的執著

1.分析父母因老化所引起的情緒變化與不安的真相,讓你了解父母難以啟齒的內心祕密。

2.剖析父母奇特行為背後的訊息,給予如何協助改善的技巧。

3.由專業精神科醫師提出安撫年長者身心的方法,讓你在和父母相處時更能平心靜氣、得心應手。

 

專業推薦

 

朱為民|台中榮民總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

朱偉仁|「愛長照」總經理

作者

保坂隆

 

一九五二年生於日本山梨縣。精神科醫生。慶應義塾大學醫學院畢業後,進入該大學醫院精神科任職。曾前往美國加州大學留學,並任教於東海大學醫學院,也曾擔任聖路加國際醫院精神腫瘤學系主任。

 

現任保坂精神科診所所長、聖路加國際醫院醫學教育顧問。在行醫之餘,也出版《幸福優雅的老後》、《50歲開始,優雅過好日子:一生受用的80個老前幸福整理術,人際關係、金錢觀重整,活出完美人生》等多本著作。

 

譯者簡介

 

邱香凝

 

曾任職唱片公司、出版社、電玩產業,目前為專職譯者。喜愛閱讀與書寫,用翻譯看世界。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父母究竟在想什麼?
不接受建議的父母,不代表就是「頑固」
只要過得快樂,生活不一定要有明確目標
別把老邁的父母當成小孩看待
父母的黃昏之戀,需要子女的認同與祝福
父母個性變得急躁,是因為不想給別人添麻煩
父母的「唱反調」其實是為你著想
即使年紀大,也仍有挑戰與嘗鮮的精神
想做任何事,幾歲開始都不嫌遲
教父母善用行事曆,增加可以做的事
騙子女「沒錢」,是對金錢感到不安
對不擅長使用3C產品的父母多點耐心
送年長者稍年輕化的禮物
可以多多引導父母正面思考
勸年長者盡量不要開車的方法

第二章 整理老家可以不用爭吵,了解父母想法為首要
不是「不整理」,而是「不知該從何處著手」
捨不得丟還拚命買,家裡才會那麼亂
別強硬逼父母「斷捨離」,只要不造成危險就好
你眼中的廢物,可能是長者心中的寶物
整理的時間就是「創造回憶」的時刻
用鼓勵稱讚代替責備抱怨
強迫丟棄只會徒留懊悔
整理也可能是引發婆媳問題的導火線
雜物和煩惱都不要一個人承擔
遇到整理不來的情況時,可以找別人幫忙
整理的第一步是理解父母的人生
利用3C產品,保存大量照片與信件
無須和父母爭吵,用三個紙箱無痛丟棄物品

第三章 父母的財務與遺產問題,要適時介入與了解
弄清楚父母目前的經濟狀況是第一要件
詢問貴重物品時,可以套入假設的情境
釐清父母財務狀況的訣竅
掌握談論財務話題的時機
父母把你當成騙子,可能是失智的前兆
關於遺產:父母沒給,你不能硬要
缺乏經濟安全感的焦慮
正因為不是有錢人,所以才需要遺囑
多與父母手足聯絡感情,降低未來爭產的問題
不能強迫,也不應該逼迫父母寫遺囑
與父母維持恰當的距離,可防止詐騙上當
為了保護父母不受詐騙,子女需掌握現況
為避免詐騙,先和父母約定好絕不在電話裡談錢的事
定期關心父母,可以減少詐騙危機
趁父母還健朗時,可多了解「成年監護制度」

第四章 用心化解父母的大小煩惱
面對不愛將煩惱說出口的父母,要多給予一些耐心
好好傾聽父母的煩惱或擔憂,不一定要給意見
忘不掉的事不用勉強忘記
拓寬銀髮族的交友圈,先從打招呼開始
消除寂寞,就能治好購物依存症
有技巧地詢問父母老後想怎麼過生活
不要強迫父母與自己同住
若父母拒絕同住,就和他們談條件
用笑容消除對死亡的煩惱
安置牌位於寺廟,可解決無人掃墓的煩惱
減輕老老照護的煩惱,可以說些慰問的話語
了解日間照護的真正功用,可降低長者的抗拒感
坦然告知長照機構的優缺點,消除父母的偏見
當照護嚴重影響自己生活時,就是詢問父母入住長照機構的最佳時機

第五章 照護年邁父母需要多一些體貼與包容
對父母的態度不要像對小孩一樣
父母身體不聽使喚時,更要照顧他們的心
當父母沒動力做復健時,可給予積極的鼓勵
父母出現失智傾向卻不願接受治療時,要先消除他們的不安
趁父母身體還健康時,一起討論「臨終」的事
和高齡父母溝通時,要放慢速度說清楚
當父母拒絕搬到都市同住時,請尊重並默默守護他們
父母選擇獨居時,特別留意「衣食住」三個項目
不管與父母同住,或讓父母獨居,沒有一定的對與錯
好好照護父母的五大重點
與照管專員保持良好互動,照護才能好安心
對照服員心存感激,而非視其理所當然
因失去配偶的失落感,而引發「老年憂鬱」的人很多
面對無法康復的父母,盡量給予傾聽與陪伴

試閱

前言

「他那麼頑固,真是麻煩死了,好傷腦筋啊!」

「他不知道什麼時候變得那麼任性,真拿他沒辦法!」

「講都講不聽,根本無法跟他溝通!」

你認為以上這些話是在形容誰呢?如果你覺得這應該是在講上了年紀的人的話,或許你懷有「高齡者=頑固、任性、難以溝通」的偏見。

然而,真的所有長者都是如此嗎?打死不聽別人意見,暴躁易怒,總是活在過去又愛鬧彆扭,每個高齡者真的都這麼難相處嗎?

確實常聽人提到「和爸媽意見不合很困擾」、「爸媽總是聽不進子女的意見,不知如何是好」等煩惱。不過,彼此意見不合或對方不接受自己建議的情形,未必只發生在高齡者身上。工作上因雙方的作法不同而與上司或同事起爭執,或是夫妻之間也會有溝通不良的時候,這種事也經常發生。

「一樣米養百樣人」,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想法。正因如此,世界才能順利運轉。可是,一旦對象換成了高齡者,卻會瞬間產生負面思考,認為「年長者就是這麼頑固,傷腦筋」或「年紀一大把了還這麼任性」,我認為這想法是不對的。

舉例來說,要是我們子女那一輩老是把「現在的中年人都很不OK」或「歐巴桑就是很糟」、「大媽臉皮都很厚」掛在嘴上,各位聽了會做何感想呢?恐怕幾乎所有人都會說「別一竿子打翻一船人」或「我才不是那樣」。

將心比心,我們的父母當然也會這樣想,他們肯定也不願意因為被當作「老人」,而得接受別人充滿偏見的對待。所以如果你也「想和父母好好說話」、「想找尋和父母更好的溝通方式」,就必須拋棄「上了年紀的人一定會OOXX」的想法。

親子之間原本可以輕易解決的問題,之所以經常陷入僵局,原因或許就出在這些偏見上。話雖如此,高齡父母確實存在讓年輕子女難以理解的獨特想法或思考模式,這是不爭的事實。只不過,那也可以說是他們走過漫長人生所累積的特有思維。

只要我們尊重他們的思維,願意吸收他們的想法,抱著謙虛的態度對待他們,一定可以與上了年紀的父母順利溝通無障礙。

最近的親子關係似乎常變成極端的二選一,不是「不得不聽父母說的話」,就是「得想辦法說服父母」,其實不應該如此。若是我們能先理解對方的心情,互相尊重對方的思考與觀念,一定也能在溝通時取得共識。

保坂隆 作者作品表

與父母相處不內傷:擺脫憤怒與內疚,與年邁爸媽和平共處的70個實用法則

幸福優雅的老後

理想的老後:讓你到老更幸福的人生整理術

2021年10月中文新書 同類商品


野鳥完全圖鑑:詳盡比對辨識,盡覽鳥類之美

國防論:「戰」與「不戰」的經典論述(第二版)

月亮燈燈

小情書(精裝版)

詩意空間

廠佬東莞奇遇記

等一生都等

武士的日本史

從零開始

Oppa看風景(精裝)

記得要忘記

我是這樣讀莊子的

別怕!零基礎的財務報表解讀術  輕鬆理解三大報表,工作投資都上手!

你的身體就是最好的健身房(暢銷數位版,書+示範影片)

我們都要好好的:保庇套書(神木偵探+奉納百景)

神木偵探:神宿之樹的秘密

電影南渡:「南下影人」與戰後香港電影(1946--1966)(增訂版)

60萬米高空看中國

春夏秋冬

郵購、喬琪、虱目魚:桂花飄香的南瀛時光

還有... [顯示所有書籍]

*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之用, 香港書城並不保證以上資料的準確性及完整性。
* 如送貨地址在香港以外, 當書籍/產品入口時, 顧客須自行繳付入口關稅和其他入口銷售稅項。

 

 

 

  我的賬戶 |  購物車 |  出版社 |  團購優惠
加入供應商 |  廣告刊登 |  公司簡介 |  條款及細則

香港書城 版權所有 私隱政策聲明

顯示模式: 電腦版 (改為: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