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波新書‧中國的歷史 2 :江南的發展
 
作者: 丸橋充拓 
書城編號: 23398869

原價: HK$117.00
現售: HK$111.15 節省: HK$5.85

購買此書 10本或以上 9折, 60本或以上 8折

購買後立即進貨, 約需 7-12 天

 
 
出版社: 聯經
出版日期: 2021/11
頁數: 264
ISBN: 9789570860504

商品簡介


俯瞰「海洋中國」,
刻劃中國南方「船的世界」

──榮獲2020年韓國坡州圖書策劃獎──


從古代文明時期到蒙古帝國前夕,
在激昂的歷史時空中,
俯瞰反覆與中原對峙及統合的「海洋中國」。

本卷聚焦江南地域與周邊海域,跳脫「中國史觀」的框架,將中原與江南視為兩個密切相關的平行世界,展現靈活的論述角度與新穎的歷史視野。書中探討長江流域一帶,從先秦時代至南宋覆滅這段漫長歷史歲月中,諸文化的起源與發展,生動刻劃長江流域與中原在經過多次的對峙與統合後,逐漸繁榮發展的過程。

藉由描繪南方「船的世界」與北方「馬的世界」在幾千年間的摩擦與衝突、妥協與融合,呈現了中國「古典國制」向南方擴張的過程;同時也探問「官的世界」與「民的世界」在這段時間的樣貌與變化,以雙重軸線展開歷史發展的探討。

得獎紀錄

榮獲2020年韓國坡州圖書獎(Paju Book Awards)之策劃獎(Planning Award)

作者

丸橋充拓

1969年生。專研中國隋唐史。現任島根大學學術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系教授。

代表著作:
《唐代北辺財政の研究》(岩波書店)、《唐代軍事財政与礼制》(張樺譯,西北大學出版社)、《中国の歴史 上(古代-中世)》(共同撰寫,昭和堂)、《中国経済史》(共同撰寫,名古屋大學出版會)、《多民族社会の軍事統治――出土史料が語る中国古代》(共同撰寫,京都大學學術出版會)。

譯者簡介

林琪禎

日本一橋大學大學院言語社會研究科學術博士,內容力有限公司共同創辦人,莆田學院外國語學院日語系專任副教授。曾任文藻外語大學日文系兼任助理教授,和春技術學院應外系及觀光系專任助理教授、副教授等。譯有《大清帝國與中華的混迷》、《他們的日本語》、《漂流日本:失去故鄉的臺灣人》、《性表現規制的文化史》等書。

目錄

編輯前言  現在,讓我們重新閱讀中國史──《中國的歷史》書系目標
臺灣版序
導言  「船的世界」與「馬的世界」

第一章 「古典國制」的外緣──漢以前
一、長江流域的諸文化
二、「楚」的血脈
三、與「古典國制」對峙的人們

第二章 「古典國制」的繼承──六朝至隋唐
一、南方眼中的《三國志》
二、江南的「中華王朝」
三、六朝的貴族們
四、隋唐帝國與江南

第三章 江南經濟的啟動──唐至宋
一、運河與海
二、文臣官僚的時代
三、花石綱

第四章 走上海上帝國之道──南宋
一、金與蒙古的對峙
二、江南的繁榮
三、海上帝國的形成

第五章 「雅」與「俗」之間
一、俗──地域社會的樣貌
二、雅──士大夫的人脈網絡

結語  再致年輕的學子們

後記
簡略年表
主要參考文獻
圖表出處一覽

序/導讀

臺灣版序(節錄)

本書為「岩波新書.中國的歷史」書系的第二卷。

接續以中原地域為焦點的第一卷,第二卷以江南地域(中國南部)與周邊海域的歷史為主題。換言之,本書與過去按照時間序列順序編寫的通史,在結構上有很大的不同。

這是一個新的嘗試。跳出「中華史觀」的框架,用更為自由的視角,將兩個地域視為密切相關的兩個平行世界,分別探討各自的歷史過程。同時,對於一向被視為「以農耕為基盤的中華世界之南」的江南地域,本書進一步提出其所具有之「以通商為經濟基礎的海域世界之北」的新觀點。

中華世界與其周邊的各種勢力——華與夷、北與南、陸與海等,不時地轉換其對峙的模式,在歷史的長河中不停更迭。出現在南方的勢力,面臨北方的軍事壓力,必須時常尋找迴避衝突、延續命脈的蹊徑。過程中,存亡的關鍵往往在於如何經由海域與周邊勢力締結政治與經濟上的關係上。故本書認為,孫吳、東晉南朝諸朝代、五代的吳越、南宋、南京國民政府的性質,都帶有這類海洋立國的色彩。這種角度,也適用於當時中蘇對立之後,轉向改革開放政策,以振興沿海地帶經濟活動的中國;更可以延伸到二十一世紀的如今,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亞洲諸海洋國家之間的對峙局面。「南方的海洋志向」(或曰對海洋世界的嘗試錯誤),仍是現在進行式,而且是今後必將持續發展與面對的重要課題。

如第一卷所述,本書系一以貫之的核心論題是「中國是如何成為中國的?」(中國何以為中國),本書系認為,「中國」並非千古不變的單一歷史主題,而是多個地域與不同社會階層的衝撞與揉合,才形成如今的現代「中國」。

本書這樣的觀點,與一九八○年代所發生學術界的多方轉變有很大的關係。受社會史研究與國際史視角等全新的潮流下所牽引,史學界也提出了「近代歷史學的相對化」觀點。歐洲中心史觀、一國史觀(國民國家史觀),這類著重生產與經濟活動的論述,以大陸國家為中心的論述,或者以定居農耕民為主的論述,這些構成近代歷史學的種種被視為理所當然的論述角度,其實並不具有不證自明的論述基礎。在中國史方面,一九九○年代後,中央歐亞史與海域亞洲史的研究,有了飛躍的進展,強調與「中國」這個框架相對化的研究與論點,也被反覆論及。

但是,即使學術界之內有了新的論述,卻仍然扭轉不了與現實社會的認知逐漸脫節的困難局面。主要可歸納成下述二點原因:

第一,受到「後真實」(Post-truth)潮流的影響,「去脈絡化」與「去歷史化」的風潮席捲一般社會。在日本的中學教育,因為對於歷史科目一直以來總有被認為是一門需要不停背誦的乏味科目的印象,故二○二二年新頒布的高中學習指導要領中,已將世界史科目從必修科目中刪除。未來,這一批「幾乎沒有學過外國史的世代」就將進入日本社會。可以預見,本書系在總序之中所提及之,日本社會對於中國這個國家「雖近卻遠」的印象,在未來只會不斷被深化。

第二,自國中心主義的國家敘事史觀的強化。冷戰體制瓦解後,各國在陣營邊界模糊的迷惘中,所找到的意識形態出口與強化國民統合的手段,就是這種以自國史為中心的國家敘事史觀。這樣的歷史敘事手法,恰好與一般市民社會中反全球化的本土化排外思潮產生共鳴。這樣的現象,往往與學術界的論述產生對立。同樣的,本書系所強調的論點──「中國」的多元性與可變性,勢必也將與不停強化「一個中國」的史觀的大陸現狀,產生對立。

導言(節錄)

「船的世界」與「馬的世界」

中國很大,一個國家卻擁有匹敵整個歐洲的國土。「南船北馬」的說法,充分地表達出這個廣大空間中多樣化的生活型態。

「南船北馬」所表達出來的,不單只是說明以長江流域為中心的「南方」多運用以船隻為手段的水運,以及以黃河流域為中心的「北方」多運用馬匹進行陸運的交通運輸型態而已;還包含了氣候(濕潤/乾燥)、生產(漁撈與水田農業/畜牧與旱田農業)、自然景觀(與自然融合/與自然對峙)、飲食(多食用魚貝類與蔬菜的清淡料理/多食用肉類與油脂的濃厚料理)等各式各樣、幾乎涵蓋了不同環境與生活型態的所有面向。


就實際的歷史發展來看,南北兩地也常分裂,各自誕生不同的政權。其中最為人所知的為五至六世紀的南北朝時代,與十二至十三世紀的金宋時代。最近,也有學者開始將包含金宋時代在內的十至十三世紀稱為「第二次南北朝時代」。

然而,所謂的「南北朝」這種說法,其實也有些弔詭。因為這是將中華帝國(從秦漢到清末於中國所形成的政治體制)視為一個「一」的政治體,當這個政治體分裂成「二分之一」或以上的非統一狀態時,所產生的說法。換言之,這種說法中,充滿著未來終究要走向統一王朝的濃烈「中華史觀」。

於是,這種概念就將「船的世界」與「馬的世界」限定在「中國」這個「狹隘」的空間之中(行文至此,便與開頭所說的「中國很大」,產生了概念上的對立)。

但是,所謂「船的世界」,實際上並非僅止於中國南半部,還能延長至周邊海域以及東南亞、印度洋等。同樣的,「馬的世界」也不僅止於中國的北半部,還一直延續至內亞至俄羅斯、東歐一帶。亦即,換個角度來看,中國其實可以說是位於「東南亞海洋世界的北部」與「內亞草原世界的東部」的交會之處吧。

日本人常常不知不覺就將中國當成「東亞世界的夥伴」(畢竟歷史教科書中都這樣子書寫),雖然這種說法本身並沒有錯,但其實攤開地圖,中國只有四分之一的國土位於東亞一帶而已。我自己在中國看電視新聞的時候,注意到中東相關的新聞特別多時,才意外發現到原來我本身也忽略了中國的這種「西進」企圖。

在理解中國於二○一○年代所喊出的「海洋戰略」與「一帶一路」的關鍵字時,就不能欠缺中國是「海洋世界的一部分」同時也是「草原世界的一部分」這樣的觀點。

本書為「岩波新書‧中國的歷史」書系的第二卷。

第一卷是以中國的黃河流域——這個自古被稱為「中原」的地區孕育出「古典國制」的過程為主軸。「古典國制」為中華帝國的骨骼,涵蓋了中華帝國的諸多制度。「古典國制」主要形成於西漢(前二○二—後八)末期至東漢(後二五—二二○)初期,之後一直成為歷代王朝的典制模範。誕生於「中原」的「古典國制」,後續廣泛地滲透到迭興於南方「船的世界」與北方「馬的世界」的諸王朝中,在摩擦與衝突、妥協與融合的過程裡,交織出一篇篇的歷史篇章。

在這樣的歷史過程之中,本書的工作就是聚焦在發生於「船的世界」的歷史〔參見卷頭「本書系的構成」圖表〕。本書的下一卷,則是以「馬的世界」為主題。如第一卷所述,貫通本書系一貫的主題是「中國是如何成為中國的?」這個問題意識。

中國並非從一開始就是現今的「中國」所呈現出來的格局與組成,而是在「船的世界」與「馬的世界」的衝突與融合的過程之中,所慢慢形成的中國。這段複雜的過程逐漸演化,所誕生的第一個大統合的時代,發生於十三至十四世紀,蒙古帝國統一中國的時期。本書系的第二卷與第三卷,對於「大元的一統」的時代皆有進行論述。

本書系並非以王朝的更替為分卷的依據,也不採取按照時代的更迭整理歷史的「斷代史」的形式編輯。尤其是第二卷的本書,在時代上於前半部與第一卷相疊;後半部則與第三卷的時代相近,因此讀者一開始閱讀時可能會感到困惑。

本書系採用這種與過往習慣不同的方式編輯的原因在於,書系編著者一致認為,中原的「古典國制」擴散到周邊地區時,所產生的摩擦與融合,以至於誕生現在的中國這段過程,換句話說這段「中國生成的動態史」,比按照時代區分的敘述來得有趣之故,因此希望挑戰這種新的中國歷史書寫方式。

當然,這是一種新的嘗試,不成熟的部分也不少。盼各位讀者多方批評,若能拋磚引玉,形成論述,則屬萬幸。

2021年11月中文新書 同類商品


時日悠悠

野鳥完全圖鑑:詳盡比對辨識,盡覽鳥類之美

香港中小學中華經典詩文多媒體課程:視頻篇

香港中小學中華經典詩文多媒體課程:音頻篇

為甚麼又是中國

邯城之傾

中國的智慧:樓宇烈的北大哲學課

哲學問題論集

粵語三國演義

西方文明的未來

玫瑰與革命:民國奇女子鄭毓秀自傳

每個人的心0距離

Bonjour! 初學者開口說法語(附法中對照音檔 QR Code)

哥哥和妹妹吵架了

以茶代酒:愛在原鄉,健康促進

植栽一座文化森林:洪建全基金會50年

顯微鏡下的古人生活

愛沙尼亞・解密全數位王國:一張數位身份證就能超越GAFAM!從全球首創雲端治理成功模式,解讀數位化矛盾與未來

漢聲精選世界兒童數學叢書第四輯(11本書+1本媽媽手冊)

漢聲精選世界兒童數學叢書第三輯(10本書+1本媽媽手冊)

還有... [顯示所有書籍]

*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之用, 香港書城並不保證以上資料的準確性及完整性。
* 如送貨地址在香港以外, 當書籍/產品入口時, 顧客須自行繳付入口關稅和其他入口銷售稅項。

 

 

 

  我的賬戶 |  購物車 |  出版社 |  團購優惠
加入供應商 |  廣告刊登 |  公司簡介 |  條款及細則

香港書城 版權所有 私隱政策聲明

顯示模式: 電腦版 (改為: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