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群像:50種微小又頑強,帶領人類探索生命奧祕,推動科學前進的迷人生物 【50幅全彩精美細菌繪圖+型態特色解說】
 
作者: 魯德格., 威斯 
書城編號: 26106728

原價: HK$150.00
現售: HK$142.5 節省: HK$7.5

購買此書 10本或以上 9折, 60本或以上 8折

購買後立即進貨, 約需 7-12 天

 
 
出版社: 麥田
出版日期: 2023/03
頁數: 288
ISBN: 9786263102071

商品簡介


「入圍2021年奧地利最佳科學讀物決選名單」

專業詳實解說+精細彩色插圖

 

地球生成後出現過幾次大浩劫,動物植物生來死去,只有細菌,每次都活下來了。

 

細菌,才是地球的生存大師。

貧脊的環境使其在數十億年求生中,演化出極強的適應力,而那便是改變整個地球的潛力。

 

地球是個細菌星球。細菌三十五億年前就已存活在地球,光是地底生物圈的細菌總重,就約達一百五十億至二百三十億噸,數量與種類之多,型態樣貌之變化萬千,地球上的任何物種都望塵莫及。

細菌除了能棲居在極端環境中,極冷或極熱、異常乾燥或潮濕,還能抵抗強酸強鹼,甚至在核反應器存活。就形態來說,有球狀、桿狀、逗點狀、絲狀、星角狀、長方體等古怪有趣的長相。有些單獨生活,有些性喜群聚。細菌不但能彼此溝通,還有互換基因的能力,必要時也從別的生物「竊取」基因。有些能不靠日光和氧氣就消解掉生物鏈最底層的代謝廢料,完整了地球物質與能量的循環……

細菌以其微小倔強之姿,不斷衝擊科學家對生命與細胞的認知,令作者魯德格‧威斯著迷不已,因而從這個他鍾愛的浩瀚世界,精選出六大類共五十種各具代表性與研究價值的細菌,為之一一作傳,介紹其奧妙,內容珍貴而有愛。

細菌數十億年演化而來的求生智慧,不僅能幫助我們了解生命的起源,探索未來宇宙生物存有的可能,更重要的是,思考當下人類因過度開發,在工業、醫療、科技、環保所遭遇的瓶頸,向看不見的世界請益。

 

人類與細菌雖然生活在同一個星球上,但卻是完全不同的世界。我們的世界明亮、溫暖、遼闊,且充滿空氣。大部分細菌的世界卻是陰暗、缺氧、狹小。細菌體積如此微小,就連水對它們來說都像糖漿般黏稠。

由於能量匱乏,細菌的生長及繁殖不時就會停頓中止。因此,細菌在開發新養分及能量的來源時,具有極強的適應力。細菌擁有變更周遭環境的能力,具有改變整個地球的潛力。

 

陳俊堯/慈濟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泛科學專欄作家
李重義/東吳微生物系副教授
—專業審定

湯森林/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
潘宏彥/北一女生物老師、科普作家
周信宏/台大生命科學系副教授
—專業推薦

――全書分六章,精選五十種細菌――

 

〈紀錄保持者〉

體型最大,體長最長,基因組最短,最長壽等等――稀奇古怪的細菌

〈生命的廣度〉

棲居深海火山可休眠千年,攝氏零下196度還能代謝,在NASA火箭發射焦土還能存活等等――生活於極端環境細菌

〈科技群落生境〉

在油污海域及海灘有自淨作用的細菌,在核子反應爐裡安然生存的細菌,能處理戴奧辛汙染等等――科技上有大用的細菌

〈奇特的養分來源〉

能夠還原十種不同金屬的細菌,將半導體無塵室人工藥劑當成養分等等――口味特別的細菌

〈有用的幫手〉

能夠提高農作物產量,對特定的害蟲殺傷力極強可取代殺蟲劑,有助於從劣質礦床採獲金屬等等――可應用於生活或產業的細菌

〈可怕的威脅〉

光碰粉末便足以讓人感染腦膜炎,可以穿透腸粘膜、通過血腦屏障與胎盤障壁等等――致命的細菌

 

人類總在最微小的生命裡,獲得最大的啟示。

 

作者

魯德格‧威斯Ludger Weß
分子生物學出身,現為作家及學術線記者,專長領域為基因及生物工程學。除了科普專書,也是推理小說作家。

譯者簡介

劉于怡
旅居德國,現為自由譯者。

繪者簡介

法克‧諾德曼Falk Nordmann
插畫家。自2013起為Matthes & Seitz出版社所出版的自然史系列繪製生物圖像。

目錄

目錄
前言
導論細菌圖譜
 
1  紀錄保持者
Thiomargarita namibiensis/納米比亞嗜硫珠菌
Eubostrichus dianeae Epibakterium/黛安海洋線蟲的表皮菌
Candidatus Pelagibacter ubique/遍在遠洋桿菌
Nasuia deltocephalinicola/奈須葉蟬共生菌
Minicystis rosea/玫瑰紅小黏液球菌
JCVI-syn3.0/第三代合成細菌
Lysinibacillus sphaericus/球形離胺酸芽孢桿菌
 
2  生命的廣度
Colwellia psychrerythraea/冷紅科爾韋氏菌
Methanopyrus kandleri/坎德勒氏甲烷嗜熱菌
Paenibacillus xerothermodurans/耐乾熱類芽孢桿菌
Picrophilus torridus/焦乾極嗜酸菌
Alkaliphilus transvaalensis/德蘭士瓦嗜鹼菌
Shewanella benthica DB21MT-2/海底希瓦氏菌DB21MT-2株
Janibacter hoylei/霍伊爾兩面神菌
Halobacterium salinarum/嗜鹽桿古菌
Constrictibacter antarcticus/南極壓縮桿菌
Cupriavidus metallidurans/耐金屬貪銅菌
Magnetospirillum magnetotacticum/趨磁磁性螺旋菌
Candidatus Desulforudis audaxviator/勇者脫硫桿菌
Chromulinavorax destructans/毀滅者噬黃金藻菌
Bdellovibrio bacteriovorus/噬菌蛭弧菌
 
3  生物科技類
Deinococcus radiodurans/抗輻射奇異球菌
Dehalococcoides mccartyi/麥卡氏脫鹵球菌
Alcanivorax borkumensis/博克島嗜油菌
Ideonella sakaiensis/大阪堺菌
Burkholderia pseudomallei/類鼻疽伯克氏菌
Tersicoccus phoenicis/鳳凰號潔球菌
Pseudomonas aeruginosa/綠膿桿菌
 
4  奇特的養分來源
Shewanella oneidensis/奧奈達希瓦氏菌
Candidatus Eremiobacter/沙漠菌(暫定名)
Candidatus Dormibacter/沉睡菌(暫定名)
Geobacter sulfurreducens/硫還原地桿菌
Ralstonia syzygii/丁香羅爾斯頓氏菌
 
5  有用的幫手
Lactococcus lactis/乳酸乳球菌
Acetobacter aceti/醋酸桿菌
Propionibacterium freudenreichii/費氏丙酸桿菌
Bradyrhizobium japonicum/日本慢生根瘤菌
Bacillus thuringiensis/蘇力桿菌
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氧化亞鐵嗜酸硫桿菌
Bacillus cohnii/科氏芽孢桿菌
Cytophaga hutchinsonii/哈氏噬細胞菌
Clostridium autoethanogenum/自產乙醇梭狀芽孢桿菌
 
6  可怕的威脅
Bacillus anthracis/炭疽桿菌
Yersinia pestis/鼠疫桿菌
Listeria monocytogenes/單核細胞增多性李斯特菌
Campylobacter jejuni/空腸曲狀桿菌
Legionella pneumophila/嗜肺性退伍軍人桿菌
Helicobacter pylori/幽門螺旋桿菌
Staphylococcus aureus/金黃色葡萄球菌
Serratia marcescens/黏質沙雷氏桿菌
Escherichia coli/大腸桿菌

編按:由於本書提及菌株許多在學界尚無統一中譯名,編輯上以盡可能貼近拉丁學名由來及菌種特性意譯處理,非學界定名,特此說明。
 

試閱

【序】
我七、八歲在明斯特自然科學博物館第一次使用顯微鏡,當場便迷上那個隱藏在水滴裡的花花世界:草履蟲、輪蟲、鐘蟲、各種微藻,還有噗噗跳動的水蚤心臟─一個肉眼看不見的世界在鏡頭下展開,這是個怎樣的大發現。
父母看見我對這個新世界如此著迷,立即給予支持。很快,他們送我一架學生用顯微鏡、一個小水族箱,並幫我訂閱《微生物世界》雜誌。我發現,這樣的神奇不僅存在池塘、小溪、雨珠的水滴中,在盆栽裡的土壤、腐爛的蘋果、一片樹皮,甚至我的口水裡,都有微小的生物蠢蠢而動。
我開始學習如何培養微生物,我的零用錢幾乎全進了試管、培養皿、錐形瓶商店的收銀機裡。城裡的老藥房, 提供我所有玻片標本製作所需的化學材料,如苯、甲苯、二甲苯、苯甲醛、甲醛、異丙醇、封片膠等等,這種情況在今日根本就像天方夜譚,難以想像。我會去市立圖書館透過遠距服務系統申請借閱專業書籍,通常在送出借閱單一至二星期內,就會送來一大疊影印本。我的房間不是瀰漫著化學藥品的刺鼻味,就是乾草浸液發出的霉味;我會在廚房煮培養液,用烤箱消毒培養皿,灌入洋菜培養基,以便用來培養各種酵母和細菌。
我最得意的傑作是一盞由發光細菌組成的微生物燈,類似一九○一年布拉格大學植物生理學家漢斯.默里許在奧皇法蘭茲.約瑟夫一世面前所展示的那一盞。我從鯡魚的鱗片分離出帶磷光的細菌,放在一只大燒瓶裡培養繁殖。這盞微生物燈所發出的蒼白亮光,能讓我在昏暗的房間中閱讀,可惜這愉悅只持續了一夜。
我對細菌的興趣還跟童年所發生的世界大事有關,也就是人類登陸月球,以及發射太空探測器,就近測量並拍攝金星與火星圖像,探索這些星體上是否存有生物─有的話說不定是細菌。
第一波傳回關於金星和火星的資料看不出任何跡象,但一九七一年美國太空總署NASA研究人員在好幾個隕石裡發現構成生命的組成要素。這個發現引起一陣喧嘩:細菌是藉著天體間的碰撞,穿越整個宇宙,進入其他行星及衛星上繁殖的嗎?「泛種論」認為原始的生命形式附著於隕石上,在宇宙間四處流散的說法是真的嗎?地球上的生命,就是這樣出現的嗎?
我開始大量閱讀有關外星生物學的文章和書籍,這是一門新興的學科,專門研究生命起源的基本條件。我驚訝地發現,來到地球的細菌要適應的環境條件是多麼地嚴苛險峻。
愈深入了解,問題也就愈多,最後,我進大學毫不意外地選擇主攻生物學,決意深入研究。
如今我已不再投身於研究行列,改為報導別人的研究及新發現,但我仍然對身邊肉眼看不見的世界充滿興趣。細菌最吸引我的地方,一直都是它們那近乎無極限的強大適應力,能在對我們來說荒涼而空無一物的生存環境下找到食物。多年來,我一直特別關注微生物中所謂的「嗜極生物」,也就是活在極端環境下的生物。那樣的環境,從人類的角度來看根本毫無生存的可能,例如極熱的溫泉、冰凍或乾燥的地理環境,或是強酸及強鹼之中,以及無法想像的高壓環境下。
我在這本書裡,一方面希望展現細菌這種生物千變萬化的樣貌以及其生存環境,另一方面也想點明,這些細菌不僅影響我們的經濟及日常生活,也與健康和疾病有莫大的關係。此外,我還想介紹一些在不久的未來對人類極有大用的細菌,它們將為我們清理垃圾及殘留物,幫助節省能源,或增進糧食生產的效率,促進人體健康。
就這樣,本書選出五十種細菌為之一一作傳,這數目比起族繁不及備載的細菌家族來說實在太渺小了,不過,或許已足夠令讀者對這種千變萬化的奇特生物產生興趣,進一步了解細菌。
──魯徳格.威斯

【導論】
地球其實是個細菌星球:每公克土壤所含的菌數約一千萬,每茶匙池塘水約含一百萬,每立方公尺的空氣含約一千。〔審定注:實際的數目隨不同環境而有很大變化。〕地球生成後出現過幾次大浩劫,動物植物生來死去,只有細菌,每次都活下來了。
至少在三十八億年前,地球上便已出現細菌,出現的地方很可能是在海洋底部熱泉噴口附近,那附近的水通常含有豐富的礦物質。直到今日,地球上大部分的細菌還是生活在海裡或是海床底下。不過,這其實很合理,畢竟地表三分之二都為海洋覆蓋,而且海洋平均深度達四公里。也就是說,地球上百分之九十九的生物圈都是鹽水環境,或是含鹽沉積物和土壤。
最近,人們還在地殼下五公里深處發現細菌的存在。據推測,所有活在地底生物圈的細菌總重量約一百五十億至二百三十億噸重─超過全世界人類體重總量的一百倍。若將所有活在地球上的細菌基因體排列起來,這一長列將會排到人類認知下宇宙的最遠端。
從海洋為基地,細菌慢慢擴散到地球各個角落。今日,我們不僅可以在極熱或極冷,異常乾燥或潮濕的環境裡發現它們,還可以在岩層深處、喜馬拉雅高峰,在結晶鹽、在酸或鹼中發現它們;它們能與重金屬共存,能在核子反應器或火山玻璃裡生存,就連占地球陸地三分之一的沙漠,也就是年降雨量低於二百五十毫米的地區,都是細菌的重要棲居處。而對這類沙漠微生物的研究,尚處於開始的階段。
細菌的抵抗力也令人嘖嘖稱奇。它們可以陷入沉睡狀態幾百萬年才甦醒;它們也生活在我們身邊、體表以及體內,是我們皮膚的守門人,幫助我們消化;它們是我們免疫系統的好幫手,同時卻也是致病的病原體。此外還是家務的好幫手:沒有細菌,就不會有酸種麵包,也沒有酸菜、優格、韓國泡菜。
細菌的多樣性也夠令人瞠目結舌。就形態來說有球狀、桿狀、逗點狀、絲狀、星角狀、甚至還有長方體。有些細菌有鞭毛,有些沒有,有些單獨生活,有些則群聚。細菌能彼此溝通,相互合作,且有互換基因的能力。它們還會從別的生物身上「竊取」基因資料,甚至能將化石裡的DNA納入自己的基因體裡。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大部分的人所認識的細菌都是可怕的病原體。細菌會帶來致命的瘟疫,這樣的印象一直根植在人類的集體記憶中。不過,由於疫苗和抗生素的發現,這種印象已不復鮮明。而且,現在我們也知道有些細菌原來就生活在腸道裡,也是土壤中的重要生物。不過,若說各位讀者此刻手上的這本書,紙頁和黏膠裡也有細菌,不少人應該還是會覺得可怕。
時至今日,科學家鑑識出的細菌超過一萬四千種,其中約有一千四百種是病原菌。到底細菌種類共有多少,沒人能夠確定,但從海水和土壤的最新研究可以推測,細菌的種類約為10的12次方〔注:亦有研究認為介於百萬至千萬種,學界未有定論。〕,大約是太陽系裡星球總數的五倍。
因此,本書挑選出來的細菌種類實在無法反映出這個生物驚人的多樣性。就連現今的紀錄保持者,像是最大或最小的細菌,最能抵抗強酸強鹼或極冷極熱環境的細菌,明日可能又有別的細菌打破紀錄。未來幾年或幾十年間,一定會再發現一些能力不可思議的新細菌,甚或透過合成生物學被研發出來。
不過,到底細菌是什麼?人們又是透過什麼方式認識它們?

2023年3月中文新書 同類商品


三體(全球銷售突破三千萬套燙銀簽名版)

普通兄妹的密室逃脫任務1

勤刷牙,我沒蛀牙

作文裡的奇案(二版)

雨傘馬戲團

第一次送禮物 (二版)

為什麼要上學的12個理由

原來世界是這樣子啊!

運動大比拚:誰是第一名

海盜船(三版)

排好了唷!(三版)

尼克叔叔的書箱(首批加贈「小書箱DIY組」)

阿嬤家

貓咪看家【珍藏版 贈周年紀念別冊】

小小的回音

小蓮與柳樹少年

跟著鵝奶奶逛街認數字

小貓的滿月禮物:數一數,怎麼分

常洗手,細菌遠離我

盪秋千

還有... [顯示所有書籍]

*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之用, 香港書城並不保證以上資料的準確性及完整性。
* 如送貨地址在香港以外, 當書籍/產品入口時, 顧客須自行繳付入口關稅和其他入口銷售稅項。

 

 

 

  我的賬戶 |  購物車 |  出版社 |  團購優惠
加入供應商 |  廣告刊登 |  公司簡介 |  條款及細則

香港書城 版權所有 私隱政策聲明

顯示模式: 電腦版 (改為: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