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利息和貨幣的一般理論
 
作者: 約翰., 梅納德., 凱因斯 
書城編號: 26176755

原價: HK$173.00
現售: HK$164.35 節省: HK$8.65

購買此書 10本或以上 9折, 60本或以上 8折

購買後立即進貨, 約需 17 天

 
 
出版社: 五南
出版日期: 2023/03
頁數: 416
ISBN: 9789571197920

商品簡介


⊙剖析實際經濟脈動,開創總體經濟學的里程碑。
⊙影響現今人們對於經濟學,以及政府在經濟活動中應該扮演角色的看法。

剖析實際經濟脈動、批駁古典學派的謬之處,進而援用同期間的古典異端說法,率先建立符合實際經濟脈絡的完整總體理論體系。

凱因斯主張在嚴重蕭條環境下,為避免資本主義經濟崩盤瓦解,淪落成為以犧牲個人選擇自由與經濟效率為代價,用以紓緩失業問題的極權經濟制度,應當擴張政府職能,主動以擴張政策來醫治蕭條與失業問題,進而確保資本主義經濟體系原有的經濟效率與個人自由。凱因斯將古典學派斷簡殘篇、散落四處的總體思維,整合建立完整體系的總體理論,掀起研究總體理論的革命性狂潮,從1950年代迄今,在主導總體經濟思維與政策擬定上,已經成為躍居主流的顯學。

 

作者

約翰.梅納德.凱因斯(John Maynard Keynes, 1883-1946)

英國經濟學家,經濟學界最具影響的人物之一。凱因斯批評古典學派尊重市場機能與堅持自由放任的經濟思維,主張政府唯有以「看得見的手」推動公共建設,創造商品和勞動需求,透過財政與貨幣政策來對抗經濟衰退乃至於經濟蕭條,從而被稱譽為「凱因斯革命」。他的經濟思維顛覆傳統古典學派的數百年經濟思想,奠定近代總體經濟理論體系,並成為各國政府奉為超脫景氣衰退困境的聖經。

譯者簡介

謝德宗

臺灣大學經濟學系博士,現任臺灣大學經濟系兼任教授,主要教授科目為總體經濟學、貨幣銀行學、財務管理、金融機構管理與投資學等。曾任土地銀行與合作金庫銀行官股董事、高僑自動化公司外部董事、行政院開基金創投審議委員、勞保基金諮詢委員、考試院典試委員。著有《總體經濟學》、《貨幣銀行學》、《財務管理》、《投資學》與《金融機構管理》等書。

 

目錄

導 讀
譯者序
原 序

第一篇 導 論
第一章 正 名
第二章 古典學派的前提
第三章 有效需求原則

第二篇 定義與觀念
第四章 單位的選擇
第五章 預期與就業
第六章 所得、儲蓄及投資的定義
附錄:論使用者成本
第七章 再論儲蓄與投資的意義

第三篇 消費傾向
第八章 消費傾向:(一)客觀因素
第九章 消費傾向:(二)主觀因素
第十章 邊際消費傾向與乘數

第四篇 投資誘因
第十一章 資本邊際效率
第十二章 長期預期狀態
第十三章 利率的一般理論
第十四章 古典學派的利率理論
附錄:馬歇爾《經濟學原理》、李嘉圖《政治經濟學原理》與其他人論著中的利率理論
第十五章 流動性的心理與商業誘因
第十六章 泛論資本的性質
第十七章 利息與貨幣的基本特質
第十八章 就業的一般理論重述

第五篇 貨幣工資與物價
第十九章 貨幣工資變動
附錄:論庇古的《失業理論》
第二十章 就業函數
第二十一章 物價理論

第六篇 一般理論引起的幾篇短論
第二十二章 循環隨筆
第二十三章 論重商主義、禁止高利貸法、貼印花貨幣與消費不足理論
第二十四章 結語:《一般理論》可能導致的社會哲學

約翰.梅納德.凱因斯年表
索   引

序/導讀



本書主要是為經濟學同行而寫,希望別人也看得懂。本書主要處理一些理論上的難題,至於如何應用於實際則在其次。如果正統經濟學錯誤,其弊病不會在上層建築,而在於前提不明、不夠普遍,然而上層建築在邏輯上通常很難非議。為使經濟學者以批判態度,重新思考其一些基本假設,我不得不運用極度抽象的論據,配合許多爭辯,但寧願後者可以少一些。我覺得不僅必須說明自己的觀點,還得指出哪些方面不符合現行理論。我預期那些與「古典理論」結下不解之緣者,或將認為我錯誤百出且了無新意。誰是誰非只能由他人判斷,而下列爭辯目的就在提供一些資料,讓他人判斷有所依據。為使各種理論儼然有別,我的爭辯不免流於尖銳,若有這種情事請多包涵。我也曾經深信現在攻擊的理論多年,故不至於忽視其優點。

有關爭論事宜的重要性可稱無以復加,但我的解釋若是正確,則須先說服經濟學同行而非普羅大眾。現階段的論爭只能歡迎人們旁聽,聽取參加論爭的一方,明白提出經濟學者彼此間的意見分歧點。這種意見分歧讓經濟理論在目前幾乎喪失實際重要性,而且一日不去,實際重要性就難以恢復。

本書與我五年前的《貨幣理論》(Treatise on Money)有何關係,或許本人要比別人明白些。在我看來,這些只是歷年思索的自然演化;但從讀者來看,也許會覺得是觀點改變,迷離無所適從。這種困難不因更換名詞而紓解,名詞非改不可之處將在下文中指出。兩書間的關係可以簡述如下:當我開始撰寫《貨幣理論》時,還是依循傳統思維,將貨幣視為供需理論以外的一種力量。隨著該書完成後,我已有若干進步,傾向於將貨幣理論推展為體系總產出理論。不過當時先人之見已深而不易跳脫,是以並未充分討論產出變動引發的後果。現在看來,這是該書理論部分(即第三、第四兩篇)的顯著缺陷,其「基本公式」是假設產出固定下而獲得的剎那圖,那些公式在該假設下意圖指出:「何以會有若干力量造成利潤失衡,促使產出非變不可。至於動態發展而異於剎那圖,反倒不完全且非常模糊」。本書則是關注何種力量引發總產出與總就業改變;至於貨幣雖然在經濟活動中占有重要特殊地位,本書卻略而不論其技術細節。在經濟體系中,貨幣經濟特徵是人們改變未來看法,不僅影響就業方向,甚至還改變就業量。當前經濟活動雖然深受人們對未來看法的影響,而且看法又經常在變,但是分析當前經濟活動的方法,仍不外乎供需交互反應。如此一來,我們的分析方法將與價值理論銜接,從而形成一般理論,而素來熟悉的古典學派則只是這個一般理論的特例而已。

撰寫這本書,作者須自闢蹊徑。事屬草創,為避免錯誤不致於太多,作者亟需倚賴他人批評與討論。人們若單獨構思太久,即使頗為可笑,但也會暫時深信不疑。各種社會科學皆然,經濟學尤其如此。我們不能以一己思維,以邏輯或實驗方法作決定性試驗。本書得力於卡恩(R. F. Kahn)建議與批評,較之《貨幣理論》或猶過之,書中許多地方都是依據其建議修訂。再者,本書也承蒙羅賓遜(Joan Robinson)夫人、郝特雷(R. G. Hawtrey)及哈樂德(R. F. Harrod)校閱而獲益甚多。書末索引則由劍橋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 Cambridge)班舒珊—布特(D. H. Ben-susan-Butt)編排。

作者撰寫本書深陷長期掙扎,尋求跳脫傳統思維與說法。若作者努力不虛,則大部分讀者閱讀此書,想必會有同感。書中含蓋思維表達方式雖然甚為複雜,實則異常簡單,應當為人所共知。我們大多數是由舊理論薰陶出來,而舊理論早已深植人心。是以困難不在新理論本身,而是在擺脫舊理論。


凱因斯
1935年12月13日

 

*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之用, 香港書城並不保證以上資料的準確性及完整性。
* 如送貨地址在香港以外, 當書籍/產品入口時, 顧客須自行繳付入口關稅和其他入口銷售稅項。

 

 

 

  我的賬戶 |  購物車 |  出版社 |  團購優惠
加入供應商 |  廣告刊登 |  公司簡介 |  條款及細則

香港書城 版權所有 私隱政策聲明

顯示模式: 電腦版 (改為: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