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根城市:當代都市的斷裂、擬仿,與公共空間的消失
 
作者: 邁克爾.索金 
書城編號: 27874005

原價: HK$193.00
現售: HK$183.35 節省: HK$9.65

購買此書 10本或以上 9折, 60本或以上 8折

購買後立即進貨, 約需 7-12 天

 
 
出版社: 大家
出版日期: 2024/03
頁數: 272
ISBN: 9786267283615

商品簡介


人群聚居的城市,不再為了人群而存在
於是空間與人皆無所適從

「美國建築界最直言不諱的良心」邁克爾.索金,犀利剖析當代都市亂象的跨時代經典


生活在都市裡,你是否曾覺得想歇歇腳步卻無處可坐?是否曾舊地重遊卻因光鮮亮麗的街景喚不起回憶而寂寞?是否曾想和他人說話卻又隱隱心生恐懼?

城市原本是人自然聚居之處,為什麼演變至今卻讓身處其中的人感受到無比壓力、徬徨孤獨?這樣的情緒,許多人都曾感受到,卻難以言說、無所適從。箇中原因,其實早在一九九○年代,就有美國著名建築評論家、都市計畫專家邁克爾.索金直指核心。他銳眼看破欣欣向榮的都市霓虹背後,城市變得名存實亡,率先提醒「虛空都市」對於人們的影響無孔不入,掏空情感、記憶、交流卻讓人不自覺。本書出版後,制衡了美國對於都市的盲目樂觀,也成為建築都市領域理解當代空間結構的必讀經典。

城市作為人群匯集之處,曾是活力十足、自由開放的所在,給人機會多、人流多、生活活力十足的印象,因而顯得自由開放。但曾幾何時,現今都市的新面貌,已和過去大不相同。現代的城市已變得如同主題樂園,安全與愉悅的假象,掩蓋了背後的壓制、剝削與不平等。在資本主義、土地私有、防衛心態以及科技的催化下,城市已逐漸變得封閉、排他、貧富差距劇烈,都市空間將人們分群,依照階級、種族、資產把人放在「合宜」的位置,以物質欲望的滿足與渴望,取代原本聚落內公共空間所能提供的交流與擾動。建築與地景逐漸和當地斷開脈絡,以「複製貼上」的各種場所仿造出意義流失的空間,人們便難以對環境懷抱感情與回憶。可以往來相遇的公共空間也減少,造成人與人越來越遙遠陌生,孤獨感如影隨形。

這個現象無所不在,人們眼前所見的設施(天橋、地下道、購物中心)和地域(曼哈頓的「歷史老街」、矽谷的科技園區、迪士尼樂園),都可以見到當今建築隔離了人、拔除了歷史文化脈絡的情況。人們生活在這個地方感消失的環境,便容易感受不到歸屬。如此一來,縱使生活環境所見繽紛亮麗,所聽熱鬧悅耳,裡頭物資一應俱全,但最終當信任與接觸都消失,我們就變得難以和他人相處,也難以和自己相處,在失根的城市,成了失根的人。

索金召集了美國、加拿大都市學界中極具代表性的幾位學者,在明確清晰的概念框架下剖析美國和加拿大的案例,分析闡明公共空間的消弭影響了居民人際互動的能力,而各種都市可見的設施和光鮮亮麗的場域又是如何消滅了公共空間。如今本書示警的現象早已不局限於美加,已隨著商業模式與資訊科技,傳播到全世界的無數角落。末世警鐘已響,雖然在當代都市如同主題樂園一般光鮮亮麗的街景下,假像城市那股隱微作動的力量並不容易辨識出來,但唯有辨識,才是抵抗的第一步。

本書特色

本書是由美國著名的建築評論家與都市設計學者Michael Sorkin主編,並由多位當代具代表性的北美洲學者所共同撰寫,堪稱近代在全球學界最具影響力的著作之一。每一位作者個選擇一個主題作為切入點,做出精闢的剖析。包括Michael Sorkin本人以及Margaret Crawford, Neil Smith, Edward Soja, Mike Davis, Christine Boyer等作者都是美國近代最有影響力的建築或都市規劃學者,學養豐厚,門生眾多。

聯袂推薦

王志弘/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
王俊雄/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主任
吳玉成/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副教授
李清志/都市偵探、建築學者
林柏陽/境衍設計事務所主持建築師
畢恆達/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
彭揚凱/OURs都市改革組織秘書長
黃聲遠/田中央工作群建築師
(按筆劃排序)

● 對於都市情境逐漸惡化的情況,這些睿智且憤怒得再正當也不過的文章是我所知道的最佳介紹文。這些剖析文章時而闡明清晰,時而令人心驚膽戰,不會用什麼美好結局來讓你覺得寬慰。本書是城市分析的《銀翼殺手》、懸在窗台盡頭的銳利長劍,也是對已然終結的未來的解剖——除非每個愛城市的人都讀了這本書。──托德.季特林,《給青年行動者的信》作者

● 本書是對視覺形象和權力的嚴厲指責。它展示了美國景觀被顛倒過來的現象:所有地方都相同的信念,我們在不斷運動中前進,我們在建築環境中尋找權威和真實性的努力最終排斥了其他人,並投入了一個視覺主題。 ──雪倫.朱津,《權力地景:從底特律到迪士尼世界》作者

● 本書生動地描繪了今天美國各種被操控但非常真實的地方,本書是個典範,展現了文化素養豐富、批判力強和對於歷史充滿熱忱的寫作該長成什麼樣子。──Gwendolyn Wright,《Building the Dream: A Social History of Housing in America》作者

 

目錄

導讀:偽造城市的誕生與衰亡/侯志仁

序論 失根城市
第一章    世界盡在購物中心/瑪格麗特.克勞福德
第二章    矽谷神祕屋/蘭登.溫納
第三章    新城市,新邊疆:猶如蠻荒西部的下東城/尼爾.史密斯
第四章    深入虛空都市:橘郡十景/愛德華.索雅
第五章    飛天遁地:打造假城市/特雷弗.波迪
第六章    洛杉磯要塞:都市空間的軍事化/邁克.戴維斯
第七章    待售城市:在南街海港,歷史是門好生意/M.克莉斯汀.博耶
第八章    咱們迪士尼樂園見/邁克爾.索金

 


 

 

序/導讀

導讀

偽造城市的誕生與衰亡/侯志仁

……在《失根城市》於一九九二年出版時,書中的許多作者即預言,當年這些北美城市的現象,很有可能隨著資本的流動與商業模式的擴散,在其他地方被複製。多年後,這個預言不但被實現,還被發揚光大、變本加厲,失真的城市如今成為另一種真實與日常。從東西德統一後的柏林到改革開放後的上海,以及後泡沫經濟的東京等地,新的開發案像是旅美德裔建築師Helmut Jahn在柏林所設計的「索尼中心」(Sony Center ,現稱The Center Potsdamer Platz),或是美國建築事務所KPF在東京所設計的「六本木山丘」(Roppongi Hills),都採取了封閉式、內向,與周邊街區脫離關係的空間佈局,意圖營造一個可以完全受控的環境;在上海與中國其他城市,結合局部歷史建築保存的「新天地」開發模式,不只挪用了北美洲的樣本,本身也一再被複製。

除了空間的佈局外,私有化的運作與治理邏輯也不斷重現。在東京,公私協力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或簡稱PPP) 的模式,已成為許多公共建設或換取公共環境改善的途徑 。以東京涉谷最新的幾座公園為例,在地產與建設公司的主導下,被置入的商業設施模糊了公園的公共屬性,公園的使用者被當成是購物中心的客群。一個最顯著的案例就是夾在明治通與JR鐵路之間的「宮下公園」,在所謂「購物公園」的開發模式下,新結構體包含了一座四層樓的購物中心,以及一棟十八層樓的旅館,還有一條集結日本各地料理的美食街,而位於四層樓高的公園本身也成了商品的展示空間。宮下公園的改造案幾乎集結了本書中所探討的各種主題城市現象,包括城市的購物中心化、沒有城市的城市、碉堡化的空間,以及切割不同社會族群的「假城市」(宮下公園原本集結的無家者在改建過程被迫遷)。

在台灣,我們也可見到許多類似的案例,像是透過BOT (Build-Operate-Transfer) 模式(也是公私協力的一種)所興建的台北三創生活園區,其主體理應是停車場,但附屬的資訊園區,卻被開發廠商營造成了新的商場與商業大樓,成為實質上的主體;台北東區的大巨蛋也採用了相同的模式,室內棒球場被商場與商辦大樓所包夾住,「附屬事業」的重要性超越了開發案的主體,在原本的規劃裡,觀賽的人潮竟然必須經由商場來疏散。在美其名為公私協力、實為新自由主義私有化的套路下,城市被商場化、購物中心化、私有化。這些一連串爭議性的案例也提醒我們,難道除了BOT之外,公共建設沒有其他的模式了嗎?

批判、期許與抵抗

從三十多年前本書的出版,到今日主題園城市的全球化,我們可以看到幾個共同的現象。首先,幾乎所有的空間與城市元素都可以被複製、挪用、剪貼、連結與消費,透過空間的再造與經驗的模擬,我們可以在任何地方,一秒到東京、紐約等地,下一秒再轉到其他地方,真的如同轉換電視頻道一般;在被設計、控制的環境中,社會的差距、衝突、對立與矛盾被隱蓋或阻絕;不同的空間使用族群,如同被購物中心鎖定的客群一樣被區隔,而逐漸單一化、階級化與絕緣化;而操控這一切的是流動的、尋求最高獲利的資本。公共權益就像被私有化的公共空間一樣,變成隨時可被取代的物件,獲利才是永恆。

當然,歷經了三十多年,這本書的論述也有若干不合時宜之處。例如,我們現今對「公眾」的定義,不再是單一、同質的群體,而是會肯定多元的價值、利益與認同,將它(們)作為複數來看待;所謂「真實性」的論述也需要被挑戰,經歷時間與社會的演變,真實性是否還存在?是屬於誰的真實性?而城市主題化的背後,還有權力結構與文化挪用(cultural appropriate) 等課題需要被檢視,是誰的文化被挪用來獲利?此外,所謂的公共空間,不再只是政府機構或民間企業的版圖,民眾也有創造公共空間或挑戰其私有化的能動力。我多年前所編寫的《反叛的公共空間》 (Insurgent Public Space)  一書,意即在挑戰「公共空間的終局」這個論述。

從古至今,即使在極權、封建的社會中,我們仍可見到民眾用創意與巧思,來挪用、抵抗,甚至自力創造出體制外的「公共空間」,我把這些行動稱之為「游擊城市主義」(Guerrilla Urbanism)。北車大廳就是最具體的案例,移工與群眾將被商業化、主題化(標榜異國美食)的車站,反挪用當成聚會甚至抗爭的空間。然而,游擊城市主義也有它的侷限,面對結構性的困境以及無止境的主題園城市,公民與公民團體該如何應對?如本書作者之一的Edward Soja 所言,若能捕捉到日常生活空間中的權力運作,我們就可以拆解這個謊言般的主題園城市。

沒錯,破解這個虛幻城市的魔咒,第一步就是得先從認識它的深層結構與運作開始,而本書提供的就是檢視這個體系的方法與視野。書中各章所呈現的不只是個別城市案例的敘事而已,更重要的還有他們背後的資本與治理邏輯、歷史與文化背景、個案與城市之間的連結與影響,以及他們如何被論述、包裝。在理解這些過程與結構後,我們才能知道如何下手,進行批判、抵抗與反制,來挑戰這些「偽造城市」的運作與存在,建構一個真正民主、開放的城市與社會,這也是我對《失根城市》這本書的正體中譯本,在原書出版三十多年後再現的期許。

 

2024年3月中文新書 同類商品


兒童的科學227 製彈彈球看數理化學知識 (連教材)

隱蔽嫌疑人

右腦覺醒:5步驟轉化,啟動幸福美好

富活享.贈.傳

世界上最棒的地方就在這裡

無用街盡頭的房子

絲縷殺機

真心話筆記本

經典奇幻文學作家J. R. R. 托爾金 2:托爾金短篇故事集

經典奇幻文學作家J. R. R. 托爾金1:霍比特人

經典奇幻文學作家J. R. R. 托爾金奇幻文學1+2套書(二冊): 霍比特人 、 托爾金短篇故事集

咆哮山莊(精裝版)

我沒有你們所有的

三六六.日日賞讀之三 古典詩詞有情人間(唐至清代)

生活是碗湯,我手裡只有叉子(隨書附贈「Little Things」重要小事記事本)

新大宋十八皇朝(一)躍馬天下

新大宋十八皇朝(二)燭影斧聲

新大宋十八皇朝(三)大顯神通

新大宋十八皇朝(四)千秋遺恨(完)

絞刑場

還有... [顯示所有書籍]

*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之用, 香港書城並不保證以上資料的準確性及完整性。
* 如送貨地址在香港以外, 當書籍/產品入口時, 顧客須自行繳付入口關稅和其他入口銷售稅項。

 

 

 

  我的賬戶 |  購物車 |  出版社 |  團購優惠
加入供應商 |  廣告刊登 |  公司簡介 |  條款及細則

香港書城 版權所有 私隱政策聲明

顯示模式: 電腦版 (改為: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