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敘說.敘說客家: 一種文化心理學的探究
 
作者: 李文玫 
書城編號: 1588101

原價: HK$100.00
現售: HK$95 節省: HK$5

購買此書 10本或以上 9折, 60本或以上 8折

購買後立即進貨, 約需 7-12 天

 
 
出版社: 桂冠
出版日期: 2019/08
頁數: 244
尺寸: 15x21
ISBN: 9789577306579

商品簡介
如果你過去不喜歡、或讀不慣研究論文,那你還是要讀讀這本《客家敘說 ‧ 敘說客家:一種文化心理學的探究》。
這是一本有溫度的客家敘說書籍,本書從「生命故事」與「文化心理學」的視角探究客家,為客家研究帶來清新與令人耳目一新的風貌。

本書作者李文玫是苗栗縣的客家人,也是心理學博士,除了擔任學校客家文化產業研究中心的執行長外,並積極參與客家文化的推展與實踐,主持「賽客思同學會」、「客家靚朱玉」電台節目、參與「客家女聲」的演出。抱持著「人就是故事」的信念,相信人在敘說中建構自身的認同,而客家研究是一門關於「族群」、關於「人」的學問,她希望可以寫出一篇篇大家都可以看得懂、有所共鳴的論文,並開展出一條心理學的研究路徑—一種「文化心理學」的可能性。


作者簡介


李文玫,政治大學社會學碩士、輔仁大學心理學博士,熱衷並投入於「生命敘說」的研究取徑,希望能透過「故事」的方式來進行「人」的研究,讓人的研究可以真正貼近人本身;從念博士班開始就決定以「客家研究與實踐」作為一種人生任務。
以「助人的教育工作者」作為自我認定,目前是龍華科技大學觀光休閒系助理教授,同時兼任客家文化產業研究中心執行長;也跨域在講客電台主持「賽客思同學會」節目,嘗試把所學的心理學與性別專業用客家母語來傳遞;同時也參與「客家女聲」的演出。曾任專任「張老師」、社團法人臺灣生命敘事與心理傳記學會理事長、「生命敘說與心理傳記學」期刊主編。


書籍目錄


01敘說客家:說一個客家的故事
17 書寫與「轉屋」:客家女詩人王春秋的生命認同之路
55 成為一個動詞」:客家女詩人張芳慈的生命敘說探究
91 在地實踐中的情感結構樣貌:桃竹苗客庄社會文化行動者的生命敘說探究
123 在串連與對話中:社會文化行動者的在地實踐與文化建構
161 文化心理學探究的可能性
179 參考文獻


推薦序/導讀/自序


名家推薦

本書,呈現了文玫這幾年來生命敘說研究的點點滴滴。一路走來,揭示及探究了「客家」這個議題。這議題須要緊扣在地社會與文化脈絡,或可用「文化心理學」視框探究「客家」研究。這當然是不易簡答的問題,須要「行」以求「知」的,以及「知行合一」。書中最後提及本書是一種「文化心理學」的初試探,相信「文化心理學」視角,可使目前台灣客家研究能因視框之挪移,帶來更豐富的理解。而這段反身而誠的旅程,是啟自那自身反思而凝視的那張臉。— 輔仁大學退休教授丁興祥

文玫說:「不論是在探究客家女性的在地主體性樣貌,還是客家社會文化行動者的社會實踐,作為一個從心理學出發的研究者,我所採用的理論視角始終是踩在『文化心理學』的路徑上。」在她最初來找我討論客家精神議題時,這話她還不敢說。但後來一旦啟動運用知識資源的意念之後,她才開始更放膽去采擷她伸手能及的各種理論取向,在自己的思想中形成必要的綜合,用來幫她說故事。— 清華大學榮譽退休教授、輔仁大學退休教授宋文里

文玫的研究聚焦於行動者,這與「社會」與「文化」的取向顯然有別。本書四篇主文的研究對象是兩位客家女詩人與一群客家社會文化行動者,女詩人方面討論的是主體的能動性與主體性的發展歷程,社會文化行動者則剖析其情感結構及其行動的實踐本質。如果泯除研究對象的差異,則前三篇文章談主體性本身的性質、動力與歷程;而最後一篇可以視為是全書結論,主張人作為能動性的主體,與社會系統間有一種相互依賴的動態關係。透過如此對於行動者的主體分析,我們便可以跟那些以社會與文化為進路之研究者,相互詰問對話;也因此,文玫稱此為「社會文化心理學」的研究視角。— 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副教授羅烈師

「客家土壤」與我的生命實踐:《客家敘說 ‧ 敘說客家:一種文化心理學的探究》自序

當我說「客家土壤」時,那並不是單一的指向。在我腦海中浮現的畫面有我小時候成長的客家庒—三灣鄉大河村的八股,以及庒裡頭的李姓家族,甚至是我血脈中所繼承著的來台開基祖開墾畫面的某種想像;更有的是在我9歲以前山裡頭農忙的畫面、以及家人們的互動。

在高中要考大學之際,那個執意一定要到臺北發展的女孩,從來沒有想過在35歲開始唸博士班之後,自己的生命居然和客家有如此強烈的連結。從以自身作為「客家女性」的反思,進而與他者相互連結的博士論文開始,到開設客家通識課程,再到與客家文化工作者以及社區的連結,一步一腳印地在進行著客家的研究與實踐行動;邁入50歲之後,卻也因緣際會進入了「講客電台」的節目主持,用客家話來介紹我所鍾情的心理學與性別知識,這讓我原先所發展的心理學專業,用一種很巧妙的方式與「客家」接軌;而「客家女聲」的參與演出也有相同的心情。

一直以「助人的教育工作者」作為自我認同的我,感恩在教育實踐這條路上,除了心理學專業之外,「客家土壤」成了我最大的滋養。這本書可以出版要感謝的人太多,除了滋養我成長的客家養分以及我的家人之外,輔大心理所敘說取向的學習氛圍、以及師長同儕們的引導都是很重要的養分;還有所有接受我訪談的客家女性與客家社會文化工作者,因為有你們的敘說,才觸發了我書寫的靈感;同時要感謝桂冠負責人和編輯協助這本書的出版工作。

這本書還有很多不足之處,但是當我把這些文章重新再整理時,也才再一次的肯認自己是踩在「敘說探究」與「文化心理學」的路徑上,希望能為臺灣的客家研究帶來不同的探究視角。這樣的探究,雖然青澀,但總是個開始。

*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之用, 香港書城並不保證以上資料的準確性及完整性。
* 如送貨地址在香港以外, 當書籍/產品入口時, 顧客須自行繳付入口關稅和其他入口銷售稅項。

 

 

 

  我的賬戶 |  購物車 |  出版社 |  團購優惠
加入供應商 |  廣告刊登 |  公司簡介 |  條款及細則

香港書城 版權所有 私隱政策聲明

顯示模式: 電腦版 (改為: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