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焦慮:與朋友相處不心累的46個自在練習
 
作者: 榎本博明 
書城編號: 18673487

原價: HK$117.00
現售: HK$111.15 節省: HK$5.85

購買此書 10本或以上 9折, 60本或以上 8折

購買後立即進貨, 約需 7-12 天

 
 
出版社: 三采文化
出版日期: 2020/11
頁數: 192
ISBN: 9789576584329

商品簡介

與朋友相處雖然愉快,卻很容易感到疲憊?


身在群體中的寂寞,比一個人時更讓人痛苦?


對粗神經的朋友總是覺得煩躁、生氣?


回家時遇到不太熟的朋友時,為了避免尷尬而拚命找話題?
友誼變化莫測,這一分鐘堅強團結,但下一秒卻變得冷淡疏離;在群體中與他人抽離的寂寞感,因為朋友相處產生的悲傷、生氣或是嫉妒等等的情緒,其實都是因為「社交焦慮」。
日本最會和年輕人對話的心理學博士榎本博明,


用最簡單的語言,陪伴你度過這些情緒起伏的階段。


完整公開社交焦慮背後的成因、現象和解方,46則讓你不委曲又做自己的朋友相處之道。
「『社交焦慮』並非你獨有,也會發生在其他人身上。


只要懂得這個道理,心情就會輕鬆不少,與朋友相處也能更積極。」――摘自內文
★朋友到底是讓人舒心?還是讓人心累的存在?


‧心底某個角落有個假裝開心的自己


‧隨時都在觀察朋友的臉色,老是擔心「我這麼說應該沒問題吧?」、「他是不是不高興了?」


‧常被人說「你想太多了」或是「別那麼在意啦」,但我就是無法不在意啊
年輕人常使用「角色」這個字,不過依場合而調整自己的形象並非年輕人的專利。對不同人表現出不同的自己,隨著場合的不同,呈現自我的方式也會不一樣。其實要依照當下的氛圍改變自我呈現方式,是一種相當消耗精力的行為。但是只要事先決定好自己的「角色」,專心表現出角色的特性就好,心會輕鬆很多。
★他人的視線真的這麼可怕?


亞洲社會是一種「關係的文化」,不表達自我意見,替他人著想,不願意把自己的個人觀念強加在他人身上。這是一種溫柔同時也是傷害,首先要先學會適時調節「自我監控」(self-monitoring)開關。自我監控傾向較強的人,會比較在意他人眼中的自身形象好壞,以自身言行舉止是否適當。相反地,自我監控能力太弱的人,不太會觀察自己的所作所為,往往是想到什麼就說什麼。
心理學權威榎本博明會提供專業觀點,再用小訣竅幫助你脫離痛苦來源。
方法1 不是只有你在意對方,其實對方也同樣在意你:


先學會「自我揭露」(self-disclosure),釋出善意與信賴後,對方也會拿掉面具。
方法2 看著對方,不要看著他眼中的你:


過度的「自我聚焦」(self focus)會增強社交焦慮,把注意力放在「他人」身上,自我聚焦就會受到弱化。
方法3 把在意他人視為自己的優點:


把「容易受他人影響」(缺點),視為「懂得將心比心」(優點),馬上就變成一件好事。
方法4 就是有人與你合不來:


不要想著和每個人都要處得好,就是對自己最好的放鬆方法。
方法5 把注意力放在焦慮的正向力量上:


活用月暈效果(halo effect),望著正能量的那個人,看久了連自己都能變得正能量。
透過不斷的練習和學習,最終就能找回內心平靜的自己。


 






作者

榎本博明
最懂年輕人的心理學博士 
1955年出生於東京都。東京大學教育心理學科畢業。曾任職於東芝市場調查課,東京都立大學研究所心理學專攻博士課程肄業。曾任川村短期大學講師、加州大學客座研究員和大阪大學研究所副教授等職位。現為MP人類科學研究所代表、產業能率大學兼任講師。
在日本著書無數,在台灣也有9本翻譯出版品。擅長用以銳利的觀點和貼近年輕人的角度剖析,再搭配簡單易懂的解說。 
譯者簡介
李彥樺
1978年出生。日本關西大學文學博士。從事翻譯工作多年,譯作涵蓋文學、財經、實用叢書、旅遊手冊、輕小說、漫畫等各領域。
E-mail:li.yanhua0211@gmail.com 


 






目錄

前言 / 與社交焦慮和平共處

 

第1章  疲憊的朋友關係

明明很開心,但總覺得疲憊

對他人言語和行動產生過度反應

對粗神經的朋友總是覺得煩躁、生氣

沒有間斷的疲憊感

心底某個角落有個假裝開心的自己

想要擺脫在他人心目中的印象

厭惡過去的自己

「關係的文化」會讓人在意他人感受

被他人目光束縛的痛苦

挫折會導致情緒爆發

SNS帶來的安定與憂鬱

 

第2章  被討厭的恐懼

無法拒絕朋友的邀請

內心不贊同卻只能點頭

一邊說著「好蠢」一邊按「讚」的矛盾

過度客氣的個性產生的距離感

覺得無法交心而感到寂寞

對人際關係的不滿足

擔心遭到蔑視的不安

我就是不想被討厭

「被討厭的勇氣」就像惡魔的誘惑

 

第3章  什麼是「社交焦慮」?

社交恐懼的心理狀態

身在朋友群中卻無法真心快樂

擔心言行舉止不適當的不安

為什麼就是無法對人敞開心胸?

總是想像別人心中的自己

一邊觀察周遭反應,一邊自我監控

視線恐懼症也是因為在意他人感受

 

第4章  他人目光代表的意義

就是無法不在意

真正做自己該有多自在

無法客觀觀察自己的人所表現的異樣感

相互依存的關係性人格

活在「人與人之間」

依對象而呈現不同的自我

有社交焦慮現象的人,反而能維持好的人際關係

接受性的傾聽文化

在意他人目光,也是一種禮儀的展現

 

第5章  活用他人目光、緩解社交焦慮的方法

適度在意就好的技術

不要以為只有你在意,其實對方比你更在意

每個人都會社交恐懼

看著他人,不要看著他人目光中的自己

把在意他人視為自己的優點

世上總有人和你合不來

社群,是時候該斷斷了

公開宣布有助於實現理想

把注意力放在焦慮的正向力量上

接納真正的自己

 

結語 / 社交焦慮存在每個人心中






序/導讀

前言
與社交焦慮和平共處
跟朋友相處明明很開心,卻總是覺得有些拘謹;跟大家聊天明明很愉快,獨自一人時卻感到鬆了口氣。每當這種時候,就會覺得跟朋友相處是一件很累人的事。與朋友聊天時,腦袋裡一直想著「不能失言傷人」、「要炒熱氣氛」或是「不能說出讓場面尷尬的話」。一旦發現朋友的反應有些異樣,立刻就會擔心「我是不是得罪他了」或是「他是不是覺得跟我在一起很無聊」。心裡一直惴惴不安,不敢率直表達自己的心情。
明明想著「今天有點累,想早點回家」,但和朋友們聊開了,就不好意思一個人離開,只好陪著大家玩到最後。一踏進家門,頓時有種精疲力竭的感覺。
害怕遭到排擠,擔心遭到討厭,對朋友也不敢說出真心話。無法不在意周遭的目光,沒辦法隨心所欲地表現自己。以上這些心情,相信能讓許多人感同身受。
我在大學教授心理學的課程,每當提到「社交焦慮」這個主題時,就連平時不愛聽課的學生也會聽得入神。課程最後十分鐘的隨堂報告,平常只會寫兩、三行的學生,也針對「社交焦慮」這個主題寫了二十多行。「簡直像在說我一樣!」「原來其他人也會這樣,讓我安心不少!」許多學生對這個主題很有共鳴,寫下了類似這樣的心聲。
這證明每個人在與朋友相處這件事上,心頭都有著一些疙瘩。很可能心中抱持著社交焦慮的問題,只是從來不曾清楚地自我意識到。
本書的目的就是具體剖析社交焦慮的心理機制,同時思考如何善用此特質及緩解心中的不安。你是否也覺得與朋友相處雖然愉快,卻很容易覺得累?我希望你在閱讀本書的各個章節時,能夠同時回想一下自己的日常生活。相信這能夠幫助你體認與朋友之間發生的種種狀況,以及你在當下心中的真實感受。
首先我會說明社交恐懼的各種徵狀及其心理機制,請你試著挖掘出與此呼應的各種回憶及思緒。藉著這種方式,你一定能找到緩解日常不安的方法。



榎本博明 作者作品表

人們為什麼想要被認可?如果這樣在意人,你會累的!

職場致勝必學的人性心理學:活用50種心智法則,掌握人心,幫你擺脫倦怠、改善人際、有效管理、提升業績

社交焦慮:與朋友相處不心累的46個自在練習

終結職場豬隊友指南

別讓抗壓力害死你

有人就是要害死你!人際關係地獄求生指南,破解酸民、小人、腹黑狂的心理機制,不再腹背受敵而鮮血淋漓

過度溫柔的社會:不強迫、不否定、不責備,為什麼我們不敢說真心話?

愈是不安,愈要負面思考

暴走社會:鄉民正義、網路霸凌與媒體亂象,我們如何面對反應過度的社會

享受孤獨的勇氣:「孤獨是最棒的朋友!」從這麼想的那刻開始,你的人生將出現巨大轉變!

一輩子不會忘,驚人的記憶術!~學會11個記憶關鍵技巧,不怕你記不

心靈‧輔導 同類商品


遊戲治療-建立關係的藝術

建立遊戲治療關係實用手冊

當傷痛來臨

因愛誕生

最後一程(全譯本) 

為自己出征(中英對照)The knight in rusty armor

一碗清湯蕎麥麵

於是,我可以說再見

喪慟夢

生命河流

請容許我悲傷

憂鬱症,就是這樣

情緒傷害

婚姻與家庭治療:理論與實務藍圖

情難捨--從相依之道到相分之痛

公主向前走 The Princess Who Believed in Fairy Tales

全人關懷系列 (3) -阿德找阿德:兒童為本遊戲治療

童年的困擾(重排版)

每個學生都能成功 Every Student Can Succeed

家庭如何塑造人(新版)

還有... [顯示所有書籍]

*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之用, 香港書城並不保證以上資料的準確性及完整性。
* 如送貨地址在香港以外, 當書籍/產品入口時, 顧客須自行繳付入口關稅和其他入口銷售稅項。

 

 

 

  我的賬戶 |  購物車 |  出版社 |  團購優惠
加入供應商 |  廣告刊登 |  公司簡介 |  條款及細則

香港書城 版權所有 私隱政策聲明

顯示模式: 電腦版 (改為: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