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戀,情感關係的溫柔解方:情感支持&建立安全感,超越醫學觀點的復原之路
 
作者: 岡田尊司 
書城編號: 19971113

原價: HK$117.00
現售: HK$111.15 節省: HK$5.85

購買此書 10本或以上 9折, 60本或以上 8折

購買後立即進貨, 約需 7-12 天

 
 
出版社: 大好文化
出版日期: 2021/06
頁數: 328
ISBN: 9789862489758

商品簡介


妻子的憂鬱、丈夫的酒精成癮、孩子的行為障礙⋯⋯

為何我們愛得、活得這麼累,問題卻無法解決?

日本精神科權威、暢銷書作家岡田尊司完整且深度探討「依戀療法」,

在醫學難解的精神、行為、情感關係問題中看見曙光,找到改變契機!

 

◎運用依戀療法,理解行為特質&修復僵化關係,讓愛不再成為傷害!

・家人得了憂鬱症或身心症無法好好工作?關係持續緊張?

・孩子被判定障礙而處處受限,彷彿是一道「否定的詛咒」?

・另一半老是自我否定,對小事不滿、易怒,甚至有繭居的傾向?

 

人們的幸福與不幸、成功與失敗、身心健康與否,其實都與「依戀」有關。當醫療觀點束手無策時,站在依戀觀點思考,往往能找到有效改善的做法,尤其對於子女問題、親子關係、夫妻關係等牽涉到親密依附的部分,特別能發揮獨一無二的力量,緩和壓力與創傷的影響,幫助當事者及家人修復僵化的病況與關係,走出傷痛,重建自我。

 

◎依戀關係穩定,找到突破與改變的關鍵,揮別傷痛!

採用依戀療法並不複雜困難,也不是非得靠專家執行不可。我們需要做的,只是對所愛的人保持始終不變的溫柔態度,理解背後的緣由與故事,給予強力支持,幫助突破考驗。如此,穩定依戀機制與建立安全堡壘,就能提高安心感與信賴感,改善適應與行為狀況。

 

・增加對話、接觸與彼此往來頻率

・開始訴說內心話,願意提及受傷害的心情

・逐漸自省,面對問題,採取改變自我的行動

・從微不足道的成功經驗中,找回自我肯定感

・開始對別人懷抱體貼與感謝之情

・內心建立穩固的安全堡壘

 

知名精神科醫師岡田尊司援引古今,並透過諸多案例探討依戀療法,無論是自身願意透過諮商與練習解決困難,或是想為孩子、親友提供支持,這本書都能給予有力的指引,幫助你超越醫學診斷標籤,積極尋求自救!

 

本書特色

 

1.專業分析&詳細案例,協助讀者了解依戀模式,幫助自己或他人走出傷痛,重建自我。

 

2.特別分析矛盾型依戀與兩極化思考,並附「認知療法記錄表」和「階段訓練療程」,提供讀者自我練習與檢核;亦可透過諮商與表單練習,觀察自己的恢復情況,並創建安全基地,幫助更多人。

 

3.在現行醫學外,提供心理學專業學者或諮商師另一種觀點。

名人推薦

誠摯推薦

 

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海苔熊/心理學作家

黃之盈/諮商心理師

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以上依姓氏筆畫排序)

 

「建立安全感如果要靠自己,那得要試著接納我們的恐懼,在心底深處跟自己在一起。有時候我們需要回到過去,再次體驗脆弱的曾經,並且清楚建立正向的內語,讓內在小孩明白,我們已經長大到有能力保護自己,並且正試著為了生存而學習,包括學習受挫時能欣賞我們的盡力。祝福您,藉著閱讀依戀療法,看見跟自己連結的可能性。」──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歷久彌新的依戀理論,是一種可用來增進每個人在關係中自我覺察的好工具。而本書將是你一路從認識、學習,到應用依戀關係的好夥伴。」──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岡田尊司的筆鋒一如往常地犀利!這本書不但講解了依戀理論的起源,也提供另外一種終於典型DSM-5醫療診斷的觀點,倘若你嘗試了各種的藥物和治療,都沒有太大幫助,或者是換了許多醫師都得到不同的診斷,或許可以參考這本書的『依戀理論』觀點,從你每一天的生活開始,練習疼惜自己,找到屬於你的安全堡壘。」──海苔熊/心理學作家

 

「人生偏離了軌道,安全感與信任感蕩然無存,情緒、行為、認知、人際一團混亂。想要拉回自己期待的方向,卻無所適從。這時,依戀關係的修復力量,發揮了關鍵性的作用。重新尋回心中的安全堡壘,讓自己再次地重生。」──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作者

岡田尊司

 

一九六〇年生於香川縣,是精神科醫師、作家。東京大學文學院哲學系肄業,京都大學醫學院學士、醫學博士,於京都大學研究所「高級腦科學講座神經生物學教室」與「腦病態生理學講座精神醫學教室」從事研究工作。曾在京都醫療少年院、京都府立洛南病院等機構陪伴許多面對艱難障礙的青少年。現任岡田診所院長(位於枚方市),兼任大阪心理教育中心顧問。

 

著有《孤獨的冷漠:逃避型依戀障礙的分析與修復》、《依戀障礙:為何我們總是無法好好愛人,好好愛自己?》、《人際過敏症:曾經良好的關係,為什麼突然改變?》、《父親這種病》、《母親這種病:現代人的心靈問題,可能都來自於母親?》等。此外,也以小笠原慧的筆名撰寫小說。著有《DZ》(獲橫溝正史推理大獎)等作品。

 

譯者簡介

 

邱香凝

 

曾任職唱片公司、出版社、電玩產業,目前為專職譯者。喜愛閱讀與書寫,用翻譯看世界。

目錄

前言/面臨醫學無法治療的問題時

|第一章|醫學觀點的極限與依戀觀點
面臨極限的醫學觀點
醫學觀點判斷出疾病固然是好事,但也有缺點
從「宣告生命進入倒數階段」看醫學觀點的冷酷
在醫學觀點下,你不過是眾多患者之一
依戀療法的展望
醫學觀點不適用的精神醫療現狀
醫學觀點不曾預設的事態
案例/無法再去上班的男性
「依戀」,不可思議的機制
依戀理論再度受到重視,超越以往的醫學理論
崩壞的醫學觀點之前提
以依戀觀點處理兒童問題,效果卓著
症狀診斷觀點是一種偽醫學觀點
容易與偽醫學觀點產生連結的對症療法
來自偽醫學觀點的自相矛盾
表徵遺傳觀點與依戀觀點
有時,醫學治療反而妨礙了復原的可能
心理學觀點與依戀觀點的差異
依戀,始終堅定的溫柔態度
為什麼需要幫助時,安全堡壘卻無法發揮作用?
案例/在身障母親扶養下長大的Y
不安全的依戀有辦法克服嗎?
如何逃脫惡劣關係的泥淖?
克服關係劣勢,需要什麼條件?
改善不穩定依戀關係的療法

|第二章|依戀療法
為什麼依戀療法能有效改善各種案例
從協助不良少年更生的第一線誕生的依戀療法
案例/少女如何重拾生存意義
穩定依戀療法與修復依戀療法
案例/疑似發展障礙的T小弟
案例/難以向父母發聲的W小姐
面對無法回頭與改變不了的父母或伴侶時
即使只有一方進行修復依戀療法
案例/克服重度毒癮的兒子
如何成為安全堡壘
依戀一旦穩定,會發生什麼事?

|第三章|矛盾型依戀&兩極化思考改善療程
為何一般心理諮商難以改善問題
一被指出問題,就會變成「壞人」、「壞孩子」
依戀療法如何帶來突破
矛盾型依戀的本質及改善必須的條件
主要療程對象
療程特徵
在療程之前,先進行初談面試
若由自己進行該怎麼做
療程的進行步驟與各步驟的課題
第一次進行/關於認知
第二次進行/認知的陷阱
第三次進行/依戀與矛盾型
第四次進行/矛盾型依戀與兩極化思考
第五次進行/矛盾型依戀與大腦機能
最終檢查/初期導入階段

結語/醫學觀點能夠拯救你嗎?

序/導讀

前言/面臨醫學無法治療的問題時

你正為了什麼問題苦惱呢?可能是自己的問題,也可能是子女或伴侶的問題,又或者正為職場上的人際關係或工作不順而煩惱。

若是子女的問題,筆者經營的診所和諮商中心也經常接到類似的諮詢,問題內容包括拒絕上學、繭居不出、發展障礙的問題、電玩或手機成癮的問題、學習上的問題,或是成績不振、拔毛癖、選擇性緘默症(在人前說不出話的狀態)、腸躁症等反應心理壓力的生理問題,以及割腕、家庭內暴力和反社會違法行為等。

至於成人的諮商案例則多半是職場壓力、育兒壓力導致的憂鬱、焦慮或人際關係問題、身心症、發展障礙及人格問題、繭居或就職問題、各式各樣的成癮症、親子關係、夫妻關係、戀愛問題(無法戀愛也包括在內)等。

在這些問題中,能透過診斷獲得治療,走醫學途徑有效治癒的案例相當有限。就連頻繁出現憂鬱情緒的人,也只有極少數符合醫學觀點上的「憂鬱症」,更多是屬於適應障礙,也有牽涉到發展障礙問題及人格障礙問題的。像這樣的情形,即使做了對「憂鬱症」的治療,也有很多不但無法改善症狀,反而陷入更嚴重的倦怠甚至惡化的案例。讓「非憂鬱症狀態患者」服用憂鬱症藥物,其實很容易產生這種後果。在一個實驗中,以「服用抗憂鬱藥物組」和「服用偽藥組」做對照,竟然出現「『服用偽藥組』改善症狀的效果更好」這種令人笑不出來的結果。事實上,據說只有彰顯藥效的研究才會對外發表,要正確評斷藥效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就連憂鬱症這種比較容易站在醫學觀點判斷的問題都如此了,其他靠醫學觀點更不容易判斷的問題或界定標準更模糊,連稱不稱得上疾病都難以確定的問題,自然更無法靠醫學觀點解決了。

就拿常見的「拒絕上學」和「電玩成癮」案例來說,各位或許已經知道,即使對這類案例做出醫學上的診斷,並根據診斷結果進行治療,仍幾乎沒有案例因此獲得改善。想要改善這類案例,往往得牽涉到其他更重要的問題。

接著看發展障礙的案例,即使部分症狀能靠藥物療法奏效,但光是這樣並無法根本改善問題,更別說藥物完全無效的案例亦不少見。反而是在不用藥的情形下,光靠周圍的人應對態度的改變,就能大幅改善案主行動上的問題及適應狀況。

再談到割腕及違法行為,這已完全不是醫學觀點能解決的問題了。比起治療,改善的關鍵另有其他。

繼續看成人的問題,能靠醫學觀點有效處理的只是極少數的一部分。正如前面稍微提過的,連「憂鬱」都有藥物治療的極限,更好的做法應該是改善職場環境、調節工作負擔等處理方式。至於親子關係或夫妻關係的問題,醫學更是完全沒轍,就算想找醫療機構商量,下場多半是吃閉門羹。

站在醫學觀點進行診斷時,是以大多數疾病的種類及其診斷基準來判斷各種症狀與問題。只要符合診斷基準,就能判斷為該疾病(障礙),再提出已經證實對這類疾病或障礙有效的治療。在現代,主要疾病的診斷基準和治療方針皆已確立,有些疾病甚至連治療步驟都有具體的規範。醫學觀點在這些疾病的領域內確實可以充滿自信,大展雄風,有效率地完成治療工作。

醫學觀點最早打贏的一場大勝仗,是在面對傳染病的戰場上。舉例來說,只要診斷出引起肺病的原因是感染了肺結核菌,那麼只要給予病患有效的抗生素就能根治。此外,一旦找出1型糖尿病的原因在於人體無法製造足夠胰島素,只要採取補充胰島素的治療方式,就能拯救大多數病患的性命。未來,更有可能靠基因治療恢復患者本身製造胰島素的機能,藉此根治疾病。

屬於「單一病因」且已找出「患病成因」的疾病,在醫學上屢屢可見驚人治療成效。這正是醫學觀點的真髓,也是醫學治療的可貴之處。

然而,並非所有問題都能如此迎刃而解。最大的原因固然在於許多疾病尚未完全釐清病因,也和問題的本質脫離不了關係。許多問題的形成不是單一成因,不像單純擊退結核菌就能治療肺結核那麼簡單,因此無法輕易克服。就算將來基因治療普及化,這種療法仍有其極限。這是因為,眾多疾病成因中也包括了「環境因素」。

現實中的許多問題或障礙,即使已有完善的診斷基準,也以醫學之名做出診斷,但仍無法看出明確的療效,很多時候,連有沒有效果都很難說。

即使是身體疾病都會遇到這種狀況了,更何況是精神問題或行為問題,這些問題大多由多種成因引發,只有極少數的例子能靠醫學觀點發揮真正療效。愈是棘手的問題,其背後成因愈是複雜多樣,光靠醫療也束手無策。

若是勉強求助醫療,醫生頂多只能處方抑制表面症狀的藥物,本質上的問題卻經常放著不管。又因為麻煩的問題往往不是疾病,被醫院拒絕診療的情況亦不少見。

或許有人會說「既然不是疾病那也沒有辦法」,但問題可不是這麼簡單。舉例來說,夫妻關係的問題就醫學觀點來看並非疾病,但底下的成因往往牽涉到彼此的人格障礙、發展障礙或依戀(又稱「依附」)障礙等問題。

更進一步說,夫妻關係的問題經常與妻子的憂鬱症狀、丈夫的酒癮症狀或適應障礙密切相關,而這些往往是造成子女精神問題或行為障礙的原因。遇到這種情形時,若一家人分頭治療各自的病症,通常不會順利治癒。若是認為「夫妻關係出問題不算疾病」,無法改善就放著不管的話,無論是大人的憂鬱、成癮,還是小孩的行為問題,都無法徹底痊癒,再怎麼接受醫學上的治療也不見好轉。

遇到醫學觀點無法解決的問題時,一種經常見效的療法就是本書主題的「依戀療法」。依戀療法不從醫學觀點出發,而是基於「依戀觀點」這個完全不同典範的改善手法,在面對醫學典範無能為力的棘手問題時,依戀療法特別能發揮力量。其中最具效果的就是子女問題、親子關係、夫妻關係等牽涉到親密依戀關係的問題。事實上,很多乍看之下與依戀關係無關的問題,採用依戀療法就能打破僵局,得到有效改善。原因後面會再詳述,總之這是一種應用範圍非常廣泛的療法。

明顯遇上了問題,醫療和一般心理療法卻無法發揮作用時,請務必試試「依戀療法」。最重要的是,這種方法不必非由專家進行不可,反過來說,只要當事人或當事人身邊的人有自覺地採用這種療法,就能找到突破僵局的著力點。

這種療法,不只推薦給「以協助苦惱的人為己任」的專家,當親近的人或自己本身面臨某種困難、陷入痛苦卻得不到適當支援時,也不妨參考這個方法。

愈是拚命努力想解決問題,事態卻變得愈複雜難解嗎?自認做出正確的處理了,事態卻不知為何不但不見好轉,反而更加惡化嗎?只要學習依戀療法,或許就能找到原因,也能理解至今發生了什麼,原本應該怎麼做才對,而中間到底出了什麼差錯。學會依戀療法的原理並好好執行,任何問題都能找到處理的方法,即使是陷入僵局的狀況,也能找到復原之路。當我們思考起這個方法為何有效時,肯定能再度察覺人類過去太過輕忽、潦草以對的東西是什麼。
 

試閱

◎醫學觀點判斷出疾病固然是好事,但也有缺點

秉持醫學觀點的另一個效用,是當診斷出疾病或障礙後,病人能夠名正言順進行療養,獲得來自他人的生活支援。在醫學觀點原本預設的狀況中,這應該是很有效的一項機能。

然而,要讓做出是否罹病判斷的醫學觀點發揮其原本該有的機能,需要滿足幾項前提條件。舉例來說,其中之一便是「罹患疾病者必須只佔所有人的一小部分」。若不管誰來看病,醫學觀點都判斷為有病,導致整個社會有七成甚至八成都是病患時,就算判斷出誰是病人,這個人也無法獲得足夠的保護與支援了。

比方說,曾有一段時期,荷蘭社會面臨「一成以上公司員工請病假」狀況氾濫的事態。因為就算請假不上班,領的薪水還是不變。這麼一來,認真工作的人開始感到不公平,工作意願愈來愈低落。

此一結果造成社會風氣逐漸改變,人們不但不願同情生病休假的人,反而懷疑請病假的人是裝病。事實上,也真的有人謊稱生病請假,卻跑去其他地方打工,賺取兩份薪水,這種例子屢見不鮮。於是,真正生病請假的人遭到拖累,被人投以懷疑眼光。到了這個地步,醫生開的診斷證明書也不可靠了。換句話說,過度診斷疾病的結果,導致醫學觀點本身失去信賴。

此外,也有人指出醫學觀點帶有「扼殺病患發展性」的危險。好的狀況,是當疾病或障礙在醫學觀點下診斷出來後,病患與周遭的人都放棄不必要的期待,藉此減輕當事人的負擔與內心糾結,從而獲得穩定的生活。然而另一方面,也有人會因此抱著「既然生病就沒辦法了」的心態,自暴自棄、放棄將來的案例也不少。

舉例來說,曾有個性格內向的少女,小學時代接受醫療機構診療,被診斷為智能障礙及附隨的廣泛性發展障礙。診斷出爐後,原本積極指導教育的母親開始認為「既然是障礙,那就沒辦法了」,對教育少女失去興趣,態度轉為放任。少女因為在學校遭到霸凌,常常請假,整天在家打電動或看漫畫,到國二還寫不出二十六個英文字母,連字典怎麼查都不會。

岡田尊司 作者作品表

啟動心靈的對話(暢銷經典版)

失去母親這件事

人際過敏症(長銷經典版)

父親這種病(長銷經典版)

依戀,情感關係的溫柔解方:情感支持&建立安全感,超越醫學觀點的復原之路

成人過動症的真相:日本依戀障礙權威為你揭開過動症的真實面紗

母親這種病(長銷經典版)

怪癖心理學

當「洗腦」統治了我們:思想控制的技術

容易受傷不是錯:建立專屬於你的安全基地,不受他人評價左右的幸福人生

活著覺得麻煩的人:逃避不可恥但沒用!日本精神科名醫教你走出迴避型人格困境,活得更輕鬆自在!

誇大自體症候群:現代人體內霸君的真面目

壓力,努力撐過就好嗎?該放鬆的也許不是身體,而是你的情緒

生存的哲學:給想要活出自我,跨越人生苦難的人

你是長壽的性格嗎?:比起飲食與運動,性格與生活哲學更能影響你的壽命

母親這種病+父親這種病(套書)

孤獨的冷漠:逃避型依戀障礙的分析與修復

戀愛這種病:解讀自我與對方的人格,診斷愛情的現在與未來

人際過敏症:曾經良好的關係,為什麼突然改變?

依戀障礙:為何我們總是無法好好愛人,好好愛自己?

還有... [顯示所有作品]

2021年6月中文新書 同類商品


野村雜話

野鳥完全圖鑑:詳盡比對辨識,盡覽鳥類之美

歷史裏的斷章

明月與賞月的人

臺灣珠寶藝術學院指定使用:3Design珠寶設計專用電繪軟體

素食吃得健康

興奮醫學事件簿

失去動物的森林

先左腳,再右腳(新版)

相遇之時、盛開之花【第25屆電擊小說大獎 評審委員獎勵獎】

和服:木棉、絲綢、小紋,森田元子的優雅穿搭提案

關於咖啡的一切•800年祕史與技法:窺探咖啡的起源、流佈、備製、風俗和器具發展,一本滿足嗜咖者、咖啡迷、業餘玩家、專家達人!

黃金90秒情緒更新:頂尖心理學家教你面對情緒浪潮,化不愉快為真正的自由與力量

好好生活慢慢相遇:30歲,想把溫柔留給自己(限量親簽附贈「跟自己天長地久」陪伴卡)

好好生活慢慢相遇:30歲,想把溫柔留給自己

沒有目的才有趣:非典型人生的100種可能

恐怖醫學史:愛吃睪酮的甘迺迪、雙胞胎縫成連體嬰、被毒死的莫札特?揭開那些歷史上沒人敢說出的暗黑真相

雞皮疙瘩44:小矮人的復仇

雞皮疙瘩45:木偶新娘

小黑啤玩臺灣:雲林篇-去看戲

還有... [顯示所有書籍]

*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之用, 香港書城並不保證以上資料的準確性及完整性。
* 如送貨地址在香港以外, 當書籍/產品入口時, 顧客須自行繳付入口關稅和其他入口銷售稅項。

 

 

 

  我的賬戶 |  購物車 |  出版社 |  團購優惠
加入供應商 |  廣告刊登 |  公司簡介 |  條款及細則

香港書城 版權所有 私隱政策聲明

顯示模式: 電腦版 (改為: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