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墾與傳承:臺大公衛系五十年師長群像
 
作者: 鄭雅() 
書城編號: 23614833


售價: $0.00

購買後立即進貨, 約需 7-12 天

 
 
出版社: 巨流圖書公司
出版日期: 2021/11
頁數: 352
ISBN: 9789577326362

商品簡介


臺灣,是個充滿生命力的亞熱帶島嶼,但也曾是個傳染病猖獗的地方。二十世紀之初,臺灣人口僅三百多萬人,民眾平均餘命僅不到三十歲。不過在百年之後的現今,臺灣已成為人口數超過兩千三百六十萬人、民眾平均餘命超過八十歲,且擁有許多公衛成就的衛生大國。

百年來,許多人在此耕耘,投入公衛基礎建設,也有許多人投入教育與研究,致力於培育本土教研人才。從日治時期的總督府醫學校、戰後成立的臺大公共衛生研究所,到1972年成立的臺大公共衛生學系,以及1993年成立的臺大公共衛生學院,臺大醫學校區一直是培育臺灣公衛人才的重要園地。在這個校園裡,許多師長將公衛教育與研究視為畢生志業,他們的抱負與事蹟,值得被後輩紀錄與珍惜。

本書以臺大公衛系所為主軸,紀錄組織發展歷程,並收錄二十六位師長的生平傳記。這些師長橫跨不同世代,有些曾經歷二戰洗禮與政權轉移,有些成長於臺灣快速工業化時期,經歷快速的社會變遷。他們投入不同的公衛議題,各有不同的特色,但相同的是,對公衛教學研究工作的熱情與使命感。在臺大公衛系創系五十年之際,讓我們一起回顧這段篳路藍縷的歲月,認識前人的貢獻,並珍惜當今擁有的公衛制度與成就。

作者

主編簡介

鄭雅文

臺大公衛系B75 畢業生,目前為臺大公衛系系主任、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教授。大學時期關注環境問題,曾跟著林嘉明老師的研究團隊走訪工廠,見識到中小型工廠的工作環境與工業污染;在課堂中,則深受陳建仁老師的啟發,並與陳老師同為登山社畢業社友。回臺任教後,關注勞動場域的健康不平等問題,並跟隨著王榮德老師的足跡,投入職業災害保險研究。主編出版《職業病了嗎》(2013)、《致命粉塵》(2017)與《職災之後》(2019)等專書。

目錄

推薦序 那些年,我們在臺大公衛系|鄭守夏(臺大公衛學院院長)
推薦序 回首來時路,璞石變寶玉|陳為堅(臺大公衛學院前院長)
主編序 探尋拓墾者的足跡|鄭雅文(臺大公衛系系主任)
作者簡介
 
第一篇公衛教育的在地發展|鄭雅文、牛傑薇
1 日治時期的衛生治理:1895-1945
2 戰後改制:1945-1951
3 現代公衛教育的開展:1950-1960年代
4 公衛建制與擴張:1970-1980年代
5 公衛專業的多元發展:1990年代以來
 
第二篇臺大公衛師長的故事
1 公衛教育的開拓者:陳拱北教授|鄭雅文、牛傑薇
2 以衛生地理概念進行疾病調查:柯源卿教授|林佳谷
3 蘇格拉底式教學法:林東明教授|謝淵琳
4 臺大公衛系首任系主任:吳新英教授|鄭雅文、牛傑薇
5 公衛教學研究資訊化的火車頭:林家青教授|曾育慧、黃郁清、牛傑薇
6 國寶級的蚊子博士:連日清教授|蔡坤憲
7 臺灣醫院管理的先驅:韓揆教授|楊銘欽、蘇友珊
8 以人權為信念的社會改革者:邱清華教授|鄭雅文、江東亮、牛傑薇
9 從化學工程到公共衛生:王秋森教授|林宜平
10 千山獨行,臺大公衛學院首任院長:林瑞雄教授|林宜平
11 公衛學界的法律人:李聖隆老師|牛傑薇、鄭雅文
12 以提升產業界的職業衛生為職志:林宜長教授|陳叡瑜
13 專注於職業衛生研究:林嘉明教授|趙冠萍、蔡詩偉
14 追求公平正義:楊志良教授|江東亮、林佳霈、牛傑薇
15 健康行為與健康促進的推手:李蘭教授|張齡尹
16 職業醫學制度的開創者:王榮德教授|楊孝友、陳宗延、陳保中
17 心理健康促進和性別平權倡議者:張玨教授|張弘潔
18 臺灣長期照護政策先驅:吳淑瓊教授|徐慧娟、張文瓊
19 投入醫療機構管理:蘇喜教授|鍾國彪
20 在科學探究中感受生命的美好:陳建仁教授|鄭雅文、牛傑薇、于明暉
21 傳染病防治先鋒:金傳春教授|李亭儀、顧家綺
22 環境職業醫學的引水人:鄭尊仁教授|翁瑞宏
23 搭建醫學與公共衛生的橋梁:季瑋珠教授|張慶國、牛傑薇
24 推動健康服務的經濟評估:楊銘欽教授|董鈺琪
25 健保先鋒推手與全民健康理想家:江東亮教授|林青青
26 從他者視野觀看常民的疾病與健康:丁志音教授|葉明叡、劉天申
 
第三篇先驅者的精神
1 從公共衛生到公共衛生學系|吳新英教授(1973)
2 先驅者精神|陳拱北教授(1973)
3 三十年後的醫療衛生|陳拱北教授(1976)
4 回顧與展望:回臺執教十年感言|林瑞雄教授(1996)
5 十年磨一劍:臺大公衛學院的CEPH評鑑之路|陳為堅教授(2017)
 
附錄一:臺灣公共衛生發展大事年表
附錄二:臺大公共衛生服務隊歷屆出隊資訊列表
附錄三:師長在職期間年表

序/導讀

推薦序

那些年,我們在臺大公衛系
鄭守夏 臺大公衛學院院長、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教授

臺大公衛系五十年了。翻閱這本《拓墾與傳承:臺大公衛系五十年師長群像》的專書,講述著公衛系的歷史與變革,看著老照片裡面那些熟悉的身影,述說著老師們的故事與成就,如同昨日般的歷歷在目,那上課的教室、同學的容顏,不禁讓我回想起那段在公衛系當學生的年輕歲月。

跟很多人一樣,我們經由大學聯考填志願分發到臺大公衛系就讀,那時候只有一系一所,老師人數不多。印象深刻的是大一時楊志良老師剛好回國任教,我們班的生物統計是楊老師教的,之後他把上課講義拿去出書,聽說到現在還賣得不錯。我大四那一年陳建仁老師回國教書,我們班的流病實習是陳老師帶的,也有機會參與陳老師第一份臺灣癌症地圖工作。這兩位老師後來都受邀到政府部門任職,兩位都曾經擔任行政院衛生署署長,陳老師還曾擔任副總統,堪稱是臺大公衛師長中的奇葩!

在諸多老師群像裡面,很可惜陳拱北教授(K. P. Chen)早逝沒能見到,後來因緣際會與陳師母熟識,也聽到很多KP 老師的故事。對系上幾位資深老師,我就印象非常深刻,例如柯源卿老師教我們左青龍、右白虎與趨吉避凶的生活哲學,林東明老師教我們要管他人瓦上霜的公衛熱忱,林家青老師總是掛在腰間的備份磁碟片,吳新英老師緩步前行,含蓄又溫暖的微笑,以及韓揆老師對學生作業嚴謹的要求,都讓我難以忘懷。這些老師的身教與言教,無形中形塑了臺大公衛的風格,是實事求是、解決問題的態度,以及以捍衛民眾健康為己任的胸懷。

在以前的醫學院校園裡面,公衛系館前面有一大片草坪,讓我們一放卡帶就可以跳土風舞,可以玩飛盤,而系館裡面的學生活動室是系學會和服務隊聚集開會的地方。公衛系四年留給我的不只是流病、生統、環衛、衛政、醫管等知識與技術,更多的是老師們的身教言教與對學生的關心愛護、學長學姊的帶領指導與照顧,以及同學間互相打氣分享與支持的情義,這些充滿溫暖的過往,是一輩子最值得珍藏的回憶。

感謝受訪師長、負責採訪的系友同學與同仁,讓我們留下共同美好的回憶,也謝謝雅文主任與編輯助理傑薇的用心編輯。緬懷公衛前輩的篳路藍縷,面對瞬息多變的大環境,期勉所有臺大公衛學院師生同仁接續前輩們的志業,認真傳道授業、專注創新研究、致力於服務人群,以增進全民的健康福祉為己任,讓臺大公衛系繼續蓬勃發展,再造輝煌的五十年!

推薦序

回首來時路,璞石變寶玉
陳為堅 臺大公衛學院前院長、公衛系前系主任、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

臺大公衛系已經成立五十年了!

接到鄭雅文主任邀請寫序時,心裡想,全院教師不是才剛在兩旁石柱有繽紛裝飾、門樑上標示著「致敬.傳承:四十週年系慶」字樣的公衛學院大樓門口,與一群來自國外的評鑑委員合照嗎?

相較於十年前的一系列週年活動,這次的五十週年碰上了新冠肺炎世紀大流行,鄭雅文主任改用一種更可以仔細品嘗的方式,來慶祝這個里程碑。

這本《拓墾與傳承:臺大公衛系五十年師長群像》專書,除了把臺大公衛系的發展脈絡做了一些整理,更重要的是透過訪談與文字整理,呈現五十年來資深師長們的故事,見證臺灣基礎公衛教育的演變。

回想起來,我一開始擔任教職時,並沒有特別花心思去了解自己任教單位的歷史。等到需要了解時,又往往只找得到硬邦邦的編年紀事,單有骨架,没有血肉。

我在1993 年2 月從美返國,受聘到公衛所任教。當時系與所是合一的,因此我也是公衛系的敎師,除了要上大學部流行病學的課,也會擔任大學部學生的導師,從此逐步認識公衛系。

半年後,1993 年8 月臺大獲教育部核准,將公衛系、公衛所,與新成立的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研究所納入,成立公衛學院。在學院成立之後,每年都有新的研究所設立,哪些老師要移到研究所,哪些老師留在公衛系裡,成為系、所定位上的疑問。當時甚至有一種想法,是採用美國有名公衛學院的作法,取消大學部,全部只有研究所。

學院老師們經過多次討論,比較多人認為,公衛系畢業生仍是公衛界的核心人才,不應取消,但應由全院一起經營。當我於2005 年擔任公衛系系主任時,院內的共識逐漸清楚,因此成為第一個兼副院長的系主任,學院也在兩年後(2007)實施全院教師系所合聘(各佔二分之一缺)、主聘在系的制度。

在這過程中,我不得不設法多了解公衛系的成立背景與發展經過。我有機會拿到《公共衛生學苑》的創刊號(1973),這是公衛系創立後第二年,學生所編的一本刊物,發行人是醫學院公衛學會李應元總幹事。在裡面,系主任吳新英教授以他自稱的「漫談」方式,把很多設立學系前後的情境做了寶貴的說明。另外,陳拱北教授也寫了一篇〈先驅者精神〉的短文來勉勵第一、二屆的同學。經由前輩自己寫的這些文章,我彷彿可以回到歷史現場,也更珍惜這種經驗的傳承。

幾年後,當張秀蓉教授與江東亮教授合寫《永遠的陳拱北》一書,我閱讀完書稿後,很興奮地寫了一篇序文〈陳拱北:通往近代臺灣公衛發展之鑰〉。文中,我說:「表面上,這本書在講陳拱北教授的生平。但是,張教授往往先把時代背景描繪清楚。以學制為例,臺灣如何從日治前的私塾轉變到日治後的小(公)學校、中學校、高等學校、大學,以及在臺灣念書與赴日求學的差異,張教授藉由陳拱北教授的經驗,我們得以一窺其中的幽微之別。」這個經驗,同樣可以用來形容這本書,是「通往臺灣公共衛生學士教育之鑰」。

在我與江東亮教授及其他同仁合著的〈臺灣公共衛生教育之發展與挑戰〉 一文中,把臺灣的公衛教育發展劃分成草創期(1939-1970 年)、茁壯期(1971-1990 年)、擴充期(1991-2007 年)與重整期(2007 年之後)。

其中,臺大公衛系的成立,被視為茁壯期的開端:「到了這個時期,公衛相關的系、所、科開始有一些增加,其中一個動力來源,是衛生署於1971年成立。就大學部的公衛系而言,臺大公衛系率先於1972 年成立,隔年中國醫藥學院公衛系成立;六年後,國防醫學院於1978 年成立公衛系。到了1980 年代後期,由於高等教育進入開放期,教育部採行鬆綁政策,公衛教育之發展得以茁壯成長。從1986 至1990 年不到五年之間,陸續成立四個公衛學系(高醫1986、北醫1989、中山醫1990 與輔大1990)。另外,也開始有使用公衛以外之名稱的學系設立,如:醫管系(中國醫1984)、醫學社會學系(高醫1989)。」

對比臺灣公衛學士教育的發展,美國的經驗提供我們另一種思考。就在臺大公衛系創立的三十一年後, 美國醫學研究院(Institute of Medicine)專案委員會全面檢討美國公衛教育,在2003 年出版了一本專書《誰來保障公眾的健康:二十一世紀的公衛教育》(Who Will Keep the Public Healthy? Educating Public Health Professionals for the 21st Century),裡面對於美國公衛教育列出幾項重大建議,其中一項就是普設大學部的公衛系,並將公衛變成大學基本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環。

已故的美國公共衛生學院暨學程學會(Association of Schools and Programs of Public Health) 總裁兼首席執行官Prof. Harrison C. Spencer 於2016 年1 月25 日到臺大公衛學院訪問時,在他的簡報中,引用美國教育部的統計資料,顯示公共衛生與全球衛生相關領域的美國大學畢業生,在2005 至2014 年共十年間呈指數成長!

從美國公衛教育的這個新趨勢,再回頭看臺大公衛系五十年來的經營與發展,我們不得不欽佩公衛學界先行者們的遠見,以及每個階段師生們的勇於面對問題與思辨對策。

回首來時路,臺大公衛系五十年來可說是從摸索中,逐漸走出一條新路,讓璞石變寶玉。

*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之用, 香港書城並不保證以上資料的準確性及完整性。
* 如送貨地址在香港以外, 當書籍/產品入口時, 顧客須自行繳付入口關稅和其他入口銷售稅項。

 

 

 

  我的賬戶 |  購物車 |  出版社 |  團購優惠
加入供應商 |  廣告刊登 |  公司簡介 |  條款及細則

香港書城 版權所有 私隱政策聲明

顯示模式: 電腦版 (改為: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