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業務的最強集客術:一人公司、一人業務,或老闆沒給預算的一人行銷必讀寶典,四步驟讓「潛在顧客」想買時第一個找你。
 
作者: 今井孝 
書城編號: 24308609

原價: HK$120.00
現售: HK$114 節省: HK$6

購買此書 10本或以上 9折, 60本或以上 8折

購買後立即進貨, 約需 7-12 天

 
 
出版社: 大是文化
出版日期: 2022/03
頁數: 208
ISBN: 9786267123102

商品簡介


◎網頁設計得很漂亮,但顧客還是不點擊、不想看、不下單。

◎老闆不肯花錢在社群媒體買廣告,我這個一人行銷該怎麼辦?

◎我是公司的唯一業務,到處跑展撒名片,但感覺都白忙,攬不到客人。

 

以上這些,是你經常發生的哀怨嗎?

 

這是一本針對一人公司、一人業務,或老闆不給預算的一人行銷,

最強的集客寶典,讓你不再因「找不到潛在顧客」而抱怨連連。

 

作者今井孝在任職大型IT企業期間,就打造首年營收數以億計日圓的成績;

之後獨立創業,連續十年舉辦研討會,每次都有300人以上參加。

 

其中,一家婚友社利用他傳授的最強集客技術,營收一年左右成長三倍,

賣伴手禮的一人公司,聽了作者建議,沒幾個月轉虧為盈,

還有幼兒園、律師事務所仿效作者的操作方式,顧客就自動上門。

 

當大家都在抱怨景氣不好生意難做,找不到客人時,

作者說,只要掌握四步驟:邂逅、拉近距離、評估、購買,

90天內就可大幅提高營收。

 

◎我的最強集客術,從「不做」開始

 

一聽到集客,多數人以為要到處推銷商品, 但作者的集客卻相反:

他不忙著找潛在顧客,先找有時間聽他說話的人,

也不急著上門拜訪,而是廣發名片和資訊,讓有需要的顧客自己上門。

 

還有,他不會只聯絡「看起來會買的人」,

因為這個人買還是不買,第一眼根本看不出來。

所以不管對方想不想買,他都先給贈品或提供服務。

這就是最強的集客基礎。

 

◎集客有四步,多數人輕忽第一步 :邂逅(實體虛擬都算)

 

集客就是:邂逅、拉近距離、評估、購買。

第一步最重要,卻經常被忽略──你得先遇到人,而且是很多人。

 

但,我要邂逅幾個人,才會出現一個願意買的人?

又該如何製造和他人相遇的機會?作者有方法。

 

◎邂逅之後的關鍵的時刻:評估與購買

 

集客的關鍵不在「說」,而是「聽」,

你得聽出客戶的心情、煩惱或希望:

 

逐一解決他想買又不敢買的疑慮 : 不滿意保證退款、免費修理、分期付款;

再一一合理化他應該購買的理由 :你該犒賞自己、這是為了家人安全……

 

萬一沒效呢?沒關係,給個贈品,他一定會再來找你。

 

不管是一人公司、一人業務或老闆從不給預算的一人行銷,

只要掌握邂逅、拉近距離、評估、購買四個步驟,

再也不會因「找不到潛在顧客」而煩惱。
 

名人推薦

 

NU PASTA總經理、超強人脈經理人/吳家德

「故事革命」創辦人/李洛克

行銷表達技術專家/解世博

編輯推薦


順利解決找不到顧客的煩惱
(文/大是文化責任編輯 陳竑悳)


「我有一個超讚產品的產品,推薦給你!」
「我覺得這個東西很適合你,有考慮買一下嗎?」

我每次接到這類的推銷電話,不等對方把話說完,就直接掛掉;若是收到廣告訊息,先回報是垃圾訊息,再黑單那個號碼。我完全不想浪費一分一秒在這些廣告上,只覺得礙眼。

直到開始著手處理本書,我才意識到原來自己的這些動作是有原因的──我跟你(業務)不熟、也沒關係,我為什麼要聽你說話?

這是很實際的事。現在許多人平常被公事、私事追著跑,一天剩沒多少屬於自己的時間,誰會願意再撥出時間給無關的人呢?

而作者在書中整理出四步驟:邂逅、拉近距離、評估、購買,從概念到實際案例,有系統的告訴業務該怎麼做,就能讓消費者自願下單。

其中,我看了最有感的是「拉近距離」這個步驟。

回想過去的購物經驗,帶著貨比三家的心態,我不會逛第一間店就馬上買,而是各間店逛過一圈之後再決定。過程中,看著有些店店員愛理不理的態度,我完全不會想踏進店內看商品;而有些店員即使知道我不買,還是很熱心的依照我的需求,協助挑選並介紹適合的產品,這讓我對他很有好感。

在商品差異不大的情況下,我最後選擇在對店員有好感的那間店買東西,甚至,之後只在他那邊消費。

還有一種情況是,平常在SNS上出現的廣告或「為你推薦」等,因為沒辦法按掉,只能快速滑過,但同樣的資訊不斷出現,漸漸的,我對它不再陌生,還對它產生好奇跟興趣而點了進去,等看完網頁後,購物車裡面已經多了好幾樣商品。

如果你是一人公司、一人業務或老闆從不給預算的一人行銷,相信書中提到的四步驟,能幫你不再白忙或被掛電話,順利解決找不到顧客的煩惱,大幅提升業績。

作者

今井孝

 

CarriageWay顧問公司代表董事。1973年出生於大阪,大阪大學碩士。在一家大型IT公司工作了大約8年,並在新業務上獲得成功。

 

離開公司獨立創業一年後開始舉辦研討會,連續10年每次研討會都有超過300人參加,目前總計已逾6,000人;編寫關於行銷、思維的各種教材已共賣出超過3,000份,藉此將專業知識和經驗傳遞給三萬多名創業家。

 

譯者簡介

 

林信帆

 

輔仁大學跨文化研究所翻譯學碩士班中日組修業完畢,為專職專業的自由譯者。譯有《完美的擺脫》、《手把手!勝率之王教你買股票》、《破解四季報,年年找到漲10倍飆股》、《帶人的問題,Amazon都怎麼解決?》(以上皆為大是文化出版)等書。

目錄

推薦序一 內建行銷思維變成超級業務/李洛克

推薦序二 對人感興趣,生活很有趣/吳家德

前言 只要90天,業績必能穩定成長

 

第一章 我的最強集客術,從「不做」開始

不忙著找潛在顧客,找願意聽我說話的人

不急著拜訪,讓顧客自己來找你

不要只聯絡「看起來會買的人」

不管對方買不買,都先提供服務

不在乎被拒絕

不隨便灑錢,特別是行銷預算

不需要從零開始學

所謂的一人,不代表只有你一人

 

第二章 集客有四步,多數人輕忽第一步

集客就是:邂逅、拉近、評估、購買

要邂逅幾個人,才會出現一個願意買的人?

如何製造和他人相遇的機會

短時間沒效果,不等於長遠沒效果

把心思花在你可控制的事情上

這個人買不買?第一眼根本看不出來

免費、折扣,都是拉近距離的誘因

集客就是不斷提供價值的過程

 

第三章 賺錢公司都在用的成功邂逅祕笈

找對宣傳管道,某婚友社營收變三倍

跟導遊搏感情,伴手禮店馬上轉虧為盈

填問卷就送禮,輕易獲得顧客資訊

下個月生日的你,能邀請到多少人幫你慶生?

主動認識人——偏偏很多人不想做

根據業種改變集客方法

就算一開始效果不好,還是要持續

哪個社群媒體比較好?看人數

邂逅後,務必拿到對方的聯絡方式

不被厭惡的聰明邂逅法

事先準備小禮物

邂逅管道越多,營收就更穩定

潛在顧客總出現在你意想不到的地方

借用別人的力量幫你增加邂逅機會

介紹或口碑:你的顧客自動幫你集客

與其他企業合作:從不同管道找到潛在顧客

廣告:馬上讓人看到

 

第四章 拉進關係——他想買東西都先找你

如果你手中有三千張名片,能創造多少獲利?

怎麼做,他會只想跟你買東西?

一分鐘的訪問,一輩子的關係

常見面就能產生好感

接觸方式會影響親近程度

集客就是一系列付出的過程

但,我要付出到什麼時候才有回報?

當顧客開始對你沒印象,營收就會下降

建立信賴關係的兩大要素

你最容易做到的付出:體驗

顧客最想要你提供的付出:一對一諮詢

不見面,也能拉近關係:提供資訊

與商品或服務無關的資訊,也能吸引對方

贈品一定有效,關鍵在於怎麼給

最厲害的一種邂逅,介紹你的人脈給別人

有時,說幾句話就能讓對方開心

 

第五章 最關鍵的時刻:評估與購買

你有一推出新品,就一定會買的忠實顧客嗎?

業務工作,有80%靠「聽」

聽出他的心情、煩惱或是希望

你提供的不是商品,是解決方案

先徵求對方同意,就不算推銷

逐一解決他想買又不敢買的疑慮

再一一合理化他應該購買的理由

銷售過程最好一對一交涉

整理你自己的「集客四步驟」

 

第六章 集客力就是你的行動力

經營者的心理狀態,會影響營收

我明明很有幹勁,為什麼沒能行動?

享受過程,不要只在乎結果

你的價值,不會因為產品優劣而消失

 

後記 業務員的價值:有人因為你的產品而幸福

 

序/導讀

推薦序一

 

內建行銷思維變成超級業務

「故事革命」創辦人/李洛克

  

收到《一人業務的最強集客術》,讓我忍不住想起當兵剛退伍時,短暫幾個月的菜鳥業務時光,當時我每天要打電話問候、路上按門鈴拜訪、掃街發傳單塞信箱,苦苦追求每週被主管設定的簽約目標,像個無頭蒼蠅一樣亂闖,而且是非常煩人、大家都想把你趕走的蒼蠅。

 

12年過去了,現在對行銷與個人品牌有點經驗的我,回頭看當時的自己簡直傻得可笑,用著錯誤的方式瘋狂努力,結果也是徒勞。如果當時有人能正確的教我怎麼做業務、怎麼讓自己有品牌,相信我一定可以少走很多冤枉路,《一人業務的最強集客術》就是一本適合新人業務一讀的好書。
 

書中雖然傳授如何做業務,但更精準的說,是在教你如何經營自己的專業形象。書名的「集客」兩字用得很好,因為本書的核心論點就是在做集客式行銷(Inbound marketing)。集客式行銷,是一種使用優質內容來吸引客戶的網路行銷方式,也就是透過分享知識內容幫助潛在客戶解決問題,最終將網友變成消費者。

 

傳統的集客式行銷較專注於網路上的內容分享,例如撰寫符合搜索引擎規則的內容,讓網友搜索問題時,能對應上你製作的解決內容。而本書則是把集客式行銷轉換為在實體場景可以怎麼操作,更符合業務的需求。

 

作者同時提出一個「90天內必定有效的集客四步驟」:邂逅、拉近距離、評估、購買。

 

這些步驟的原型其實就是電子商務的「行銷漏斗」。我們把陌生網友變成消費者的過程,化為四個步驟:觸及、熟悉、信任、轉換。作者把行銷漏斗加入人際互動重新演繹一遍,告訴讀者從線上轉變成線下場景時可以怎麼操作。

 

如果今天的你是剛出社會的新人業務,本書能幫你內建很多行銷觀念,讓你未來想學線上行銷時可以觸類旁通。若你已對行銷略有了解,卻必須轉換到業務跑道,本書則可以讓你無痛跨界,更高效的做開發工作。

 

集客的核心其實是個人品牌,讓業務不只是銷售員,而是真誠分享的領域專家。幫自己重新定位,才能在業務中取得業績與成就感,同時賺取優渥的薪資與助人的幸福感兩份收入。

 

推薦序二

 

對人感興趣,生活很有趣

NU PASTA總經理、超強人脈經理人/吳家德

 

我看完《一人業務的最強集客術》的第一感想,是:「寫得太好了!想成為頂尖業務高手,就該要有這本書。」有些讀者一定很好奇我為何會這麼說。答案就是:「內容實用,方法易學,不論菜鳥或資深業務皆可快速吸收。」

 

業務,是我一生都不會撕掉的標籤。因為業務讓我賺到錢、升官,更讓我通透人情義理,在人生道路上快樂前行。更直白的說,練就業務好功夫,穩操勝券不會輸。

 

我曾說:「對人感興趣,生活很有趣。」當你願意敞開心胸與人互動,你就擁有優質業務的DNA。人生是一條不斷闖關的單行道,當一位懂得欣賞沿路風景並與人同行的好業務,會有美好的回憶。

 

我十分認同作者提出的集客理論。當一名稱職的業務,雖然最後看的是成交率,但關注如何去認識人、與人互動、讓人喜歡、建構人脈圈,以及如何讓熟客不斷介紹新客等問題,更是關鍵。這些在書裡統統有提到,這也是為什麼我越看越驚喜。一位跨海作者寫出的心法,竟跟我二十多年的業務實戰經驗一樣,實屬有趣。

 

還記得自己剛成為菜鳥業務時,我問主管:「我的客戶在哪裡?」主管竟回答:「就是馬路上的路人甲、乙、丙。」當時,我有些不服氣,認為主管胡說八道,那些路人怎麼可能是準客戶?照這樣的邏輯去說,全世界的人不就都是我的客戶嗎?

 

不過,經過數十年的業務歷練,再加上對顧客關係的掌握與了解。現在的我也會說,客戶就是那些路人甲、乙、丙。因為做業務,最重要的心態與做法就是邂逅人群,不放過有機會和你產生連結的任何一位人。而這個觀念,全在書中印證。

 

我常說,銷售不是「賣」東西給客戶,而是幫客戶「買」東西。人們厭倦被推銷,喜歡在沒有壓力的情境下購物。所以,要成為一名好業務,就要從旁協助客戶,讓他喜歡你、相信你,進而達到成交目的。

 

業務根本在集客;集客之道在邂逅。邂逅這等美妙滋味,只有親身嘗試才知道。

 

前言

 

只要90天,營收必能穩定成長

 

「營收不穩定,今年業績怎麼辦?」

「營收受到景氣、業界和顧客的影響。」

「現在都靠別人介紹,沒辦法自己開發潛在顧客。」

 

相信有不少經營者,正因這些狀況而覺得不安。 

當產品或服務無法吸引顧客時,這會讓許多人感到恐慌,甚至開始想:「今後會不會接不到訂單?」「景氣會衰退嗎?」「明年還能撐下去嗎?」

可是,當你為了避免出現上述狀況,開始做一些補救時,很可能處於以下這些狀態:

 

「花錢買廣告,卻沒有客人上門。」

「參加交流會或經營社群媒體,卻毫無成效。」

「出門談生意,總是被打槍。」

「網頁不知道怎麼吸引顧客點擊。」

「太多集客方法,反而感到不知所措。」

 

請放心。只要實踐本書的內容,就能消弭這些不安。你會知道該做什麼,才能創造營收,不管下個月還是明年都能穩定集客,就算景氣或業界蕭條,也不會受到太大影響。

 

本書會提到以下的案例:

 

●婚姻介紹所的營收變三倍。

●伴手禮店的營收爆發性成長。

●委託自動上門的律師事務所。

●經營老顧客,營收一樣會成長。

●零成本讓補習班的順利招到學生,營運步入正軌。

 

只要稍微動點腦筋思考怎麼集客,便能讓營收有戲劇性的成長。

集客——吸引顧客可以簡單分成四個步驟。跟著書中的方法行動,只要90天,就能讓營收成長,一年創造出讓營收穩定的機制

本書除了具體描述攬客技巧、有系統的講解行銷理論,更協助讀者理解並實踐。

不管是哪種行業或事業規模,不管是否出現新工具,本書解說的集客四步驟,過了幾十年、幾百年也不會改變。

請務必將本書放到書桌上,在你想重新審視集客時,拿出來翻閱。每次閱讀,肯定都會有全新的發現。

試閱

不要只聯絡「看起來會買的人」

假設你參加聚會,並跟二十幾個人交換了名片。聚會結束後,你會寄感謝郵件給幾個人?
聽到這個問題,大多數人都說「我沒寄」。就算有寄,頂多只寄給兩、三個看起來有意願購買的人而已。換句話說,其他收到的名片會被擺到一邊。
請仔細想想,你寄感謝郵件給那幾個人後,有幾個人成為你的顧客?結果往往是期待落空、東西完全賣不掉,因為對方根本沒有回信。
這也是會讓人覺得「參加交流會沒有意義」或「寄感謝郵件沒效率」的原因。
比起上述狀況,那些業績很好的人則是換了二十張名片,就寄感謝信給這二十個人。邂逅一百個人就寄一百封感謝信。當然,不是所有人都會回信,可能只有一半的人回信,甚至只有三成。
如果你跟這些人一樣,收到多少名片,就寄多少信,便可能會和其中幾人變親密,最後他們決定買你的商品。你將會意外的發現:「咦?原來他對這項商品感興趣。」
換句話說,你根本無法預測誰會成為顧客,所以你會需要一套不仰賴預測的集客機制。

集客就是:邂逅、拉近距離、評估、購買

許多不懂集客的人,對集客的理解就只有顧客會「評估」商品,然後「購買」等兩個步驟。
但是,如果集客只有這兩步,就會像第一章所說,很快就沒有人想聽你介紹。這是上門推銷的風格。總是在交流會上立刻推銷產品的人,對集客的認知僅是如此。
結果,不是商品賣不掉而放棄做生意,就是偶然遇到幾個顧客,勉強維持生活。

◎ 在商談之前你做了什麼?
懂得銷售的人,集客不會只有兩個步驟。他們在商談之前,還會做一些事情。追根究柢,「顧客到你這裡評估是否要購買東西」,代表顧客信賴你,想聽你說話或商量。
也就是說,商談前必須建構信賴關係。這裡會用稍微柔和一點的說法:拉近距離。多一個動作,就改變人們對集客的印象。
「的確,沒有信賴關係,就不會想聽人介紹。」光是能這麼想,行動就會有所改變。

◎ 重點不是「買什麼」,而是「跟誰買」
其實,過去曾有過不需要拉近距離,也能有好業績的時代。因為以前商品稀少,光靠上門推銷也能賣出各種東西。
但是在商品氾濫的時代,就不能這麼做了,你必須讓自己的產品從眾多選項中脫穎而出。所以重點不是「買什麼」,而是「跟誰買」。換句話說,會大幅影響營收的關鍵,並非商品差異,而是信賴關係的差異。
集客中最重要的事情是邂逅。但很多人都忽略這點。其實,只要意識到邂逅是集客步驟中最重要的事,就能大幅提升集客能力。因為要先與某人相遇,才能拉近距離。
「要創造事業上所需的營收,每個月必須遇到多少人?」聽到這個問題,不擅長集客的人幾乎回答不出來。
但能確實創造出營收的人,可以答出精確的答案。
想讓事業持續發展,必須確實觀察數字。不只要看營收或獲利這類的結果,也要計算創造結果的原因—邂逅的次數。
假設你參加好幾個活動,例如交流會、研討會、業界或者是地方聚會等,每個月會邂逅一百個人。接著你和其中十個人交談,裡頭有三個人對商品感興趣,最後有一個人掏錢購買。
看到只有一個人願意花錢,有些人認為「我參加這麼多活動,只有這點效果」而停止行動,那麼一切就會宣告結束;至於懂集客的人,則很單純的認為「只要相遇一百個人,就會有一個人願意買」。
一百個是一個人。
兩百個是兩個人。
三百個是三個人。
營收會和邂逅人數等比提升。
所以只要單純的思考,「該怎麼做才能有效率接觸新的人」就好了。
當然,不斷邂逅人,很消耗時間和體力。但如果能用數字掌握效果,知道這麼做能提升成果,你就會想持續做下去。
如果不用數字管理,那麼,多數情況下會感到氣餒,覺得「努力得不到回報」或「做了這麼多卻沒有回饋」。
這點在網路集客或廣告集客也一樣。
在哪個社群媒體上,邂逅了多少人、跟幾個人建構信賴關係、有幾個人對商品感興趣、有多少人願意購買?
下廣告之後,有多少人來詢問,又有多少人願意購買?
應該要掌握這些數字並評估。

如何製造和他人相遇的機會
看完前文,相信你能了解營收沒成長的根本原因,是缺乏與人相遇。
大多數想結婚的人會感嘆自己遇不到對象,而賣不掉產品的業務,總會找各種理由:商品不好、業界不好或不景氣等。但就像找結婚對象一樣,根本原因是遇的對象不夠多,所以才無法提高營收。
反之,厲害的人會下功夫製造和他人相遇的機會。他們不斷思考「該怎麼做才能有效遇到許多人」「是否有效果比較好的社群媒體」或是「有無能大量觸及的廣告媒體」等,然後收集資訊。

短時間沒效果,不等於長遠沒效果
你讀到這裡應該能理解,讓營收穩定成長的狀態,可稱為集客機制。
然而,大多數人卻認為集客機制,就是「百發百中、一定賣得掉商品」的方法。
所以只要遇到有人不買或拒絕,便覺得「這個方法沒用」或「事情進展不順利」,然後不再使用該方法。

參加交流會,只有一個人對我的產品感興趣。
花錢買廣告,只有兩件詢問。
寄電子報,也只有兩件申請。

很多人碰到這種狀況,就會將其定義為失敗。
但實際上有很多情況是順利的。
我再次強調,就算一百個人中只有一個人願意購買也無妨,只要能平衡損益,就是有效的集客。
舉例來說,有一間整復所花三萬日圓下網路廣告,但每個月只來三個新客人讓他們很失望。
每次整復收費8,000日圓,所以來三個客人,共收了24,000日圓,跟30,000日圓的廣告費相比,乍看會產生6,000日圓的虧損,但仔細詢問後發現,幾乎所有的客人都會變成回頭客,當他們來第二次、第三次,就會轉虧為盈。
這種情況下,當然繼續下廣告比較好。
也就是說,要用整體數字去觀察集客機制,藉此來判斷是否順利。

*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之用, 香港書城並不保證以上資料的準確性及完整性。
* 如送貨地址在香港以外, 當書籍/產品入口時, 顧客須自行繳付入口關稅和其他入口銷售稅項。

 

 

 

  我的賬戶 |  購物車 |  出版社 |  團購優惠
加入供應商 |  廣告刊登 |  公司簡介 |  條款及細則

香港書城 版權所有 私隱政策聲明

顯示模式: 電腦版 (改為: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