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青春期的孩子 情緒像隻貓:管不住!講不聽! 父母該學會和設限一樣重要的事
 
作者: 張閔淳 
書城編號: 24436408

原價: HK$120.00
現售: HK$114 節省: HK$6

購買此書 10本或以上 9折, 60本或以上 8折

購買後立即進貨, 約需 7-12 天

 
 
出版社: 大大創意
出版日期: 2022/04
頁數: 192
ISBN: 9786269537013

商品簡介


前青春期孩子像貓一樣難以捉摸

不能太親近、不能想抱就抱

兒少諮商心理師教你

如何拿捏愛的距離

讓愛在關係中如實傳遞

 

孩子即將進入青春期,開始表現出有點黏又不想跟爸媽太黏的矛盾態度,身為父母的我們,該如何調適孩子成長中的轉變,並且做出合適的應對?

 

◆在實際案例中 學習調整自我狀態與對孩子的態度

在作者輔導親子的案例中,每一個篇章都不難找到和自己相似的親子狀態,透過書中父母的難題與孩子的真實想法,以及作者專業且有效的引導,讓我們一步步學習調整自己,營造更好的親子關係。

 

案例一

媽媽:「老師,我覺得自己最近很容易因為孩子的行為而感到生氣。」 我:「是發生什麼情況讓你生氣呢?」 媽媽:「這陣子他都不想讓我參加學校的活動,包含親職日、運動會等等,明明有回條詢問家長要不要參加,而他是到繳交期限過了才拿出來,還說不參加也不會怎麼樣,我懷疑孩子可能是在學校惹了什麼事,才故意不讓我去。」

 

>>>父母需要知道的

青少年時期,孩子已經能在生活上減少對他人的依賴而開始獨立自主,身為父母,需要知道你在孩子心中的分量與重要性,並不會因此而有所改變。

 

青春期孩子的父母需要謹記,在這個階段要增加的是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分量,而非生活上的需要,當我們能進到孩子心中,讓他知道,自己在外遇到困難,你可以安心讓他依靠,這比提供任何實際的幫助都更重要。

 

案例二

家長:「因為不知道自己照顧孩子的方式是不是正確,該怎麼樣可以做得更好?一想到這些,就會讓我有點焦慮。」

 

>>>父母需要知道的

過於追求「育兒教條」,容易影響成為「自在父母」的本能。

「試著放鬆自己」,這是一個相當重要的提醒。父母與孩子的情緒會相互影響,當孩子感受到我們時時戒備、要求完美、過於緊張、無法放鬆,就會在互動中形成一道無形的鴻溝,而讓彼此無法真實的靠近。

 

案例三

家長A:  「老師,我小孩現在國一,我會限制他使用手機的時間,但每次他都會說因為作業要查資料,所以跟我要手機來用,我都覺得哪有每次都要查資料,他可能是用這理由藉機會來玩遊戲,但我又不知道怎麼跟他說,而且如果他真的是在查資料,會讓他覺得我不信任他,這是不是反而更破壞關係?」

 

>>>父母需要知道的

當你在管教孩子過程中出現這樣的疑問時,需要謹記的一件事是:信任並非等同於放任,也不等於有存疑卻不能確認。

 

如何做到事件澄清,同時又能保有信任關係,有一個基本句型是:

「客觀的事件描述+回應孩子感受+情感表達+提出疑惑。」  

「我有發現你每天都會說要用手機查資料,我想手機對你而言很重要,但我也在想,是不是在查資料的同時或許你也會想要用手機做些其他事,像是聊天或玩遊戲,不過也擔心我拒絕你,是這樣嗎?」

 

你會發現透過這樣的方式回應孩子時,除了表達對孩子行為的關切、澄清自己的疑惑外,也可以在過程中讓孩子感受到溫度,與一般我們經常說的「你是不是又在跟網友聊天」、「不要以為我不知道你是在玩遊戲」是很不一樣的感受。

 

◆不只是一本教養書

更能讓父母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 看見自己

堅硬的外殼下,父母也有為難、無力與辛苦,但我們仍可以嘗試與練習,書中不藏私的引導與分享,將讓父母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把自己給重新愛回來。

 

名人推薦

 

★專文推薦

胡展誥    諮商心理師

陳志恆    諮商心理師 / 暢銷作家

張瓊方    一個喜歡跟孩子在一起的心理師

雙丁麻麻  網路親子作家

 

★暖心推薦

黃柏嘉      諮商心理師

魏偉志(澤爸) 親職教育講師

羅寶鴻      蒙特梭利親職教育專家

 

作者

張閔淳

 

諮商心理師,長期關注與談論兒童、青少年及親職教養相關議題,對於孩子透過情緒與行為在表達內在的訊息有著敏銳的觀察,多年與兒童、青少年諮商及輔導經驗,期望陪伴父母在教養中一起學習與成長,讓愛在關係中如實的傳遞。

 

著有《別以為乖乖牌的孩子情緒很安全》

 

學歷:

臺灣師範大學 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博士班攻讀中

 

專業證照:

1.諮商心理師 諮心字第 003243 號 

2.保母人員 勞動部 154-085324 

3.飛機修護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176-008228

 

臉書粉絲專頁:『動心 · 玩心-張閔淳心理師』

 

目錄

CH1 父母需要的力量

1-1 身為父母的那一刻起 就是修煉的開始  

1-2 比起犧牲 孩子更希望你過好自己的人生  

1-3 成為孩子心中的力量 而不是生活上的需要 

1-4 先有輕鬆的父母  才有自在的孩子  

1-5 不是要時時緊盯 而是如何不在時仍能放心 

1-6 包裝修飾後的父母 無法和孩子有真實的關係與接觸 

 

CH2 語言的力量

2-1信任之餘真誠更加重要  

2-2讓孩子也能從衝突中 學會建設性的成長  

2-3對話中傷害關係的三大殺傷力  

2-4展現你對孩子的好奇 讓關係加分  

2-5聽懂語言的「形式」 往往比「內容」更能拉近距離  

2-6心智化鍛鍊先從適切的「鏡映」開始   

 

CH3 跟隨的力量

3-1 以孩子的心智年齡出發 

3-2有效的跟隨在於 有「設限」的基礎  

3-3 成為孩子心中穩定的大人  

3-4 先成為孩子的一面鏡子 才能讓孩子照亮自己  

3-5從五大線索看孩子是否具有自信  

3-6 兒童遊戲中的跟隨  

3-7 青少年談話中的跟隨  

 

CH4 同理的力量

4-1用有效的肯定與同理 啟動孩子的內在動機  

4-2 同理 不是跟隨孩子陷入同樣的情緒  

4-3 與其勉強,不如真誠地告訴孩子
「我現在還沒辦法好好安慰及回應你」 

4-4 「他一個眼神、一個動作,我就知道他在想什麼」? 

4-5 培養孩子理解 父母管教中的正向意圖  

4-6 將孩子視為獨立的個體 - 從尊重開始

 

序/導讀

 

分離,是親子關係唯一的路徑    

文/ 陳志恆   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教養中的一切,都是為了分離做準備。」  這句話聽起來悲傷,但卻是千真萬確。有一天,孩子會長大;有一天,孩子有自己的主張,有一天,孩子得去過自己的人生。到了那時,你會發現,你不再被孩子需要;此刻,就是他展翅高飛的時候。

 

而你,是否願意放手與祝福呢?  

 

小時候,曾經和玩伴童言童語地討論著,長大後要生幾個孩子。從來沒有想過,養兒育女竟是如此艱辛。就算你有再多的心理準備,就算你熟知各種教養技巧,當有了第一個孩子時,你仍會手忙腳亂、不知所措。  對,你就是個一無所知的新手!  當你逐漸學會(習慣)如何與嫩嬰相處時,孩子已經會說話了;然後,開始上學,接著,到了青春叛逆期,再來是離家求學。這短短十幾年的時間,你將見證一個生命的轉變奇蹟;而你也會不斷感嘆,自己的動作永遠趕不上孩子長大的腳步。 

 

親子關係雖然是一輩子的,但與孩子密切的相處時光,卻只有短短不到二十年(可能更短)。老實說,你確實要花心思陪伴孩子,但也不該把教養問題看得太重。除了孩子,你還有自己的人生。 

 

雖然,我在外頭是個教養專家,但我卻不認為我是個夠格的父親。因為,那些在演講中會提到的教養困境,在我與孩子的互動中,也常真實出現。正如張閔淳心理師在書中一開頭說的,教養是一場修煉——不是修煉孩子,而是自我修煉。   

 

張閔淳諮商心理師的這本書,不斷提醒我們,從孩子的身上,我們有機會看見自己的不足與限制,進而去反思,與孩子的互動模式,是如何受到過去生命經驗的影響;而我們又該如何調整自己,活出不一樣的人生。

 

藉著孩子的生命發展,我們都有機會再長大一次。當我們學會,負責任地把自己的人生活好,正是給孩子人生最棒的禮物。因為,親子關係終將指向分離,你不可跟在孩子身旁一輩子,但卻能讓那份愛化為力量,陪伴孩子終身。

 

我必須說,這個世代的父母特別辛苦、也特別難為。 

文/ 胡展誥  諮商心理師

 

他們在體罰被視為理所當然的環境下長大,卻被期待成為民主且開放的父母;他們成長的年代使用的是緩慢的撥接網路,卻要在手機幾乎無所不能的現代因應孩子的網路成癮問題。 在資訊極度爆炸的現代,親職教養的觀點與策略日新月異,父母在教養上也處在某種程度的資訊焦慮中:要不是擔心自己教養方式過時、不然就是擔心自己沒有學會更新穎的親子溝通方式。除此之外當然還得兼顧工作、婚姻、照顧等等工作,沉重的壓力不言而喻。

 

因此,我在與家長談話時總是秉持著一貫的信念:「不要教父母如何當父母,也不要叫父母再加油一些。」因為,沒有一個人天生就知道如何當父母,而那些帶著教養問題來到我面前談話的父母,內心的挫折與難受往往也沒有人能分擔。 

 

我也常常跟兒童與青少年說:「你現在幾歲,你的父母就是幾歲。」所有的父母都是與孩子一起成長的。甚至,父母在習慣了十幾、二十年的照顧角色後,還得學習適應孩子突然離家、重新調整生活重心的新生活。 我相信,長時間陪伴兒童與青少年家長的閔淳心理師一定很懂這種感覺,因為在這一本新書中,看不見專家說教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深入的理解以及溫柔的陪伴。 這一本書說出了許多父母難以訴盡的辛苦、挫折、失落,甚至也坦露了他在與家長互動時的心疼與不捨。也因為這樣,他用更柔軟的文字陪伴父母親愛自己、以及溫和地與你分享如何拉近與孩子的距離、更有效的教養策略。  相信你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會像是被一雙溫柔的大手給撐住,放鬆地、和緩地,用你自己覺得舒服的步調,重新學會愛自己,同時也改善親子關係。 

 

讓你自己成為更好的大人  

文/張瓊方 一個喜歡跟孩子在一起的心理師 

 

在工作的過程中,常常會遇到一些父母,很努力的想要跟孩子維持好的關係,但是事與願違,常常越用力的同時,也容易把孩子推得越遠。有時候看著這些努力想要好好在一起的父母跟孩子,內在都會很欣賞他們這麼在乎彼此,卻也覺得可惜,因為有時候他們用力對抗的不是對方,而是內在因為過去而留下來的傷或是不安全。所以,在這本書裡面,如果你願意靜下心來好好閱讀以及體會自己,你會發現自己在很多時候,我們其實可以跟孩子相處得更好,焦慮有時候來自於我們的擔心、害怕跟對於界限的不知如何是好。

 

但我們是如此的想要陪伴孩子長大。 

 

而當我們內在焦慮、或是過度擔憂時,很容易出現像書中描述的,我們會開始碎念孩子,把情緒發洩出來,或是期待孩子照著我們的想法走,但有趣的是,在這個現象背後,我們有著對孩子最真實的善意,我們希望他好,所以,到底是什麼讓我們把善意用這種會把孩子推走的方式表達出來呢?

  

閔淳心理師在書中用了日常生活的例子,試圖帶著讀者去省思現象中的我們,為什麼我們會如此?以及我們到底怎麼了?當我們對自己有更多的體會以及更清楚的了解,也就不會那麼容易被因成為父母,而對孩子有了的焦慮綑綁跟限制;同時,書中陳述清楚的教養概念,像是:信任與放縱之間的差別、跟孩子互動時可以使用的技巧跟方法。

 

如果你也希望能夠跟孩子有一個更好的關係,請讓書裡面的例子、問題以及省思帶著我們一起看見自己,學習更多的體會及理解自己,並且一起成為一個更好的大人。

 

溫柔地指引出 母親該如何漸漸與孩子分離的方向  

文/ 雙丁麻麻 網路親子作家

 

最後的疼愛是手放開,最近我正學著把對雙丁的愛(雙丁為兒子小名),收進胸前左邊口袋。(請好心人士幫媽媽點播李聖傑的手放開)  倘若育兒有所謂的「與孩子形影不離」和「與孩子漸漸分離」前後階段之分,我明顯有感自己正處於後者,原以為自己的心理建設是足夠的,怎知當這些時刻來臨時,我仍是難掩專屬於母親的悵然失落。 明明是一個尋常起床後,雙丁卻彷彿一夜長大,開始瘋狂爭取生活中能自主決定的範疇,也明確表達出種種不希望我插手干預的需求,幾天過後甚至片面宣布獨立,並振振有辭地對我說:「媽媽,從今天開始你不要blabla可以嗎?」一條接著一條的獨立宣言令我一時之間難以招架。(嚇)   正如張閔淳心理師所言:「身為父母的那一刻起,就是修煉的開始。」而這個修煉從未間斷,因為「你無法解決母親身分帶來的問題或疑問,你只能冒著風險進入其中。」(出處《母親:論愛與殘忍Mothers: An Essay on Love and Cruelty Hardcover》)正當我自覺為前青春期的雙丁受盡冷風吹時,感謝專業度極佳且臨床諮商經驗豐富的閔淳心理師,出現在我冷颼颼的育兒生活中。

 

不僅先為我擋住失落的冷風,更重要的是溫柔地指引出,母親該如何漸漸與孩子分離的方向,其中我最喜歡書裡頭「父母的力量」的安排,簡短有力直搗黃龍。 

既然「修煉」是身為父母的必經之路(=之苦),感激張閔淳心理師的著作,讓我的育兒之路不再怕冷,因為我穿閔淳牌暖心外套,冷風你就儘管吹吧,我才不怕。(挺)

 

張閔淳 作者作品表

前青春期的孩子 情緒像隻貓:管不住!講不聽! 父母該學會和設限一樣重要的事

別以為乖乖牌的孩子情緒很安全

*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之用, 香港書城並不保證以上資料的準確性及完整性。
* 如送貨地址在香港以外, 當書籍/產品入口時, 顧客須自行繳付入口關稅和其他入口銷售稅項。

 

 

 

  我的賬戶 |  購物車 |  出版社 |  團購優惠
加入供應商 |  廣告刊登 |  公司簡介 |  條款及細則

香港書城 版權所有 私隱政策聲明

顯示模式: 電腦版 (改為: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