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荒漠
 
作者: 弗朗索瓦., 莫里亞 
書城編號: 25873465

原價: HK$117.00
現售: HK$111.15 節省: HK$5.85

購買此書 10本或以上 9折, 60本或以上 8折

購買後立即進貨, 約需 7-12 天

 
 
出版社: 允晨
出版日期: 2023/01
頁數: 252
ISBN: 9786269509485

商品簡介


一九二五年《愛的荒漠》甫出版即獲「法蘭西學院小說大獎」

 

一九五二年以深入刻劃了人類生活的悲劇時所展現的精神洞察力和藝術激情獲「諾貝爾文學獎」

 

審訂‧導讀——林德祐

 

百年經典 感動重現

 

瑪麗亞.克羅絲的身體俯向黑夜,它被植物的憂鬱所吸引,彷彿被吸住了,她順從的願望不是要在這條塞滿樹枝的空氣的河水中去痛飲,而是要消失在其中,融解在其中,好讓她內心的荒漠和宇宙的荒漠最後合為一體,好讓她內心的寂靜與星球的寂靜歸於一致。

 

他對於逝去的光陰有一種隱約的,但卻時時警覺的意識;他的眼睛不斷地估量已逝的時光的深淵,迅速地使在他的生命中起過作用的人各就各位,而且,他看到了面孔便憶起了年代。

熱情推薦

值得細細品嚐,慢慢回甘——國家文藝獎得主 平路

 

作者

弗朗索瓦.莫里亞克(François Mauriac,1885-1970)

 

一八八五年生於波爾多。他的父親是一位銀行家。他一歲半時,父親死去,留下母親和五個孩子,他是最小的一個。莫里亞克是在受到嚴密保護的世界中長大的,最初受母親保護,後來進入一個信仰聖母瑪麗亞的學校。他在波爾多和巴黎學習文章,很快就成為一個獨立作家。一九○九年出版詩集《雙手合十》,引起一些迴響,但直到一九二二年出版了《和麻瘋病人的親吻》,他才成名。一九三三年,他被選入法蘭西學院。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生活在佔領區,他在自己的馬拉加爾和巴黎的房產中,化名弗雷茨出版了《黑色札記》。戰後,戴高樂授予他榮譽勛位。除了眾多的小說,莫里亞克還發表了幾個劇本,由法蘭西喜劇院上演。他也是一個著名的新聞作家,曾任《費加羅報》社論撰稿人。

 

莫里亞克的「宗教」小說難住許多批評家,因為它們充滿「生活的黑暗面」,其宗教內容並不直接顯露。例如,《愛的荒漠》(一九二五)描寫一個婦女與她的所謂情人們、父親和兒子的三角關係。「未被使用的」激情,逃避現實的幻覺,轉變成荒漠;這些人物在這個孤寂的荒漠中,過著他們受挫的生活。其他傑出的小說是《苔蕾絲.德斯蓋魯》(一九二七)、《蝮蛇結》(一九三二)、《黑夜的終止》(一九三五)、和《法利賽女人》(一九四一)。他出版了一部研究夏爾.戴高樂的著作(一九六四)。莫里亞克的十二部作品集於一九五○~一九五六年出版。

 

譯者簡介

 

桂裕芳(1930-)

 

畢業於清華大學外文系、北京大學法語系,譯有多部名家作品,如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合譯), 莫里亞克的《愛的荒漠》, 莒哈絲的《夏夜十點半鐘》等鉅著。

 

序/導讀

譯序

 

非凡的洞察和藝術的激情—莫里亞克及其小說

桂裕芳

 

 

弗朗索瓦.莫里亞克(Francois Mauriac)於一八八五年生於法國西南重鎮波爾多。他的父親是大莊園主兼木材商,母親出身商業世家,這是一個生活優裕的大資產家庭。但父母親卻分別繼承了不同的思想傳統,父親不信宗教,甚至是反教會派,他擁護共和制,而且有文人的氣質,愛好文藝,母親思想保守,篤信天主教,並且身體力行,一絲不苟。莫里亞克一歲半時,父親因患腦瘤猝然去世。母親帶著五個兒女去與虔誠信教的外祖母同住。莫里亞克是她最小的孩子,備受寵愛。他體質嬴弱,生性好靜,不愛與其他兒童嬉戲,喜歡整日追隨母親左右,諦聽大人們交談,更喜歡閱讀和冥想。他從八、九歲起就開始寫點小東西,十三歲時還寫了一本小小說獻給他姐姐。由於母親和學校神父們的影響,他成為堅定的天主教徒,但與此同時,他討厭教會的清規戒律、繁文褥節,視之如桎梏。

 

一八九四—一九○六年的德雷福斯事件對莫里亞克日後的政治態度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事件爆發時,他雖然年幼,但由於家庭及所受的教育,也被捲入波爾多大規模的反猶太示威。他曾親眼目睹狂熱的天主教徒們狂呼要求處死無辜的德雷福斯。當權者煽動宗教狂熱,並將它納入反猶太的種族主義的渠道,這個教訓,莫里亞克在半個世紀以後曾屢次提及。他在名為《拍字簿》的評論文集中曾說德雷福斯事件是法國歷史上最陰暗的一頁,應該被後人引以為戒。

 

一九○六年,莫里亞克在波爾多文學院歷史學科畢業。外省生活的閉塞與保守使他感到窒息,他嚮往巴黎,藉口投考巴黎典籍學校而離開波爾多。在典籍學校入學不久他便退學而專門從事寫作。一九○九年十一月,他發表了第一本詩集《雙手合十》,受到作家巴雷斯的推崇與讚賞,他很受鼓舞,接著又發表第二本詩集《告別少年時代》(一九一一)、小說《身戴鐐銬的孩子》(一九一三)、「白袍」(一九一四)。

 

一九一四年爆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莫里亞克因患胸膜炎未入伍。一九一五年底,他自願報名參加救護傷兵的工作,出發去前線抬擔架。這期間,他親身體驗到戰爭的殘酷,並在戰爭中失去了幾位親人和摯友,他的健康也受到很大摧殘。當他於一九一七年因病被遣送回家時,他已骨瘦如柴,奄奄一息了。

 

戰爭結束後,莫里亞克又恢復了寫作生涯,先後發表了《肉與血》(一九二○)、《優先權》(一九二一)。但他本人比較滿意的作品是一九二二年發表的《和麻瘋病人的親吻》,這本小說暢銷一時,使作者名聲大振,當時左右文壇的刊物《新法蘭西雜誌》立即向他約稿,並刊登了他的《火河》。在這本小說中,莫里亞克已經顯露出他獨特的藝術風格—深刻的心理描寫與詩人的語言。一九二五年發表的《愛的荒漠》獲法蘭西學院小說大獎,接著陸續發表了《苔蕾斯.德絲蓋魯》(一九二七)、《蝮蛇結》(一九三二)、《弗隆德納克奧秘》(一九三三)。一九三二年他任法國文人協會會長,次年又被選為法蘭西學院院士。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風雲變幻的年代,莫里亞克曾有過迷惘和徬徨,但他很快認識了西班牙反動力量的本質,並勇敢地投入戰鬥。他曾經與羅馬教廷的旨意背道而馳,公開譴責佛朗哥,並大聲疾呼要求支持西班牙共和國,在法國被德軍占領期間,他用假名秘密出版了《黑色札記》,抨擊貝當傀儡政府賣國求榮和迫害猶太人的暴政。他積極參加了思想文化戰場上的抵抗運動,作出了很大貢獻。這在當時的法蘭西學院院士中是難能可貴的。難怪在巴黎解放後僅僅一周,戴高樂便派人專程接他從維瑪爾到巴黎去晤談。

 

二次大戰後,法國出現了新的年輕一代。他們經受過戰爭的折磨與考驗,對傳統的價值觀念持懷疑與否定態度,在思想領域裏出現了風靡一時的存在主義哲學。存在主義哲學大師讓—保羅.沙特指名批評了莫里亞克的小說《黑色的終結》;與此同時,英美小說大量被介紹到法國,促進了法國新小說派的形成,一時間,新小說成為時髦,傳統小說受到某些人的批評,莫里亞克的小說也受到冷遇。一九四五—一九五二年是莫里亞克比較沉默的時期。

 

一九五二年,瑞典科學院決定授予莫里亞克諾貝爾文學獎,以表彰他「在小說中深入刻畫了人類生活的戲劇時所展現的精神洞察力和藝術激情」。諾貝爾的桂冠肯定了莫里亞克在小說方面的成績。沉默多年的莫里亞克又重新活躍起來。他拿起鋒利的筆活躍在報刊輿論界。他每周為《費加羅文學報》撰寫專欄(取名《拍字簿》,後收集成五冊),後來又為當時思想激進的《快報》寫評論,抨擊法國當局的殖民政策以及資產階級的保守主義。與此同時他寫了兩本回憶錄,並於一九六九年發表了自傳性小說《昔日一少年》,這是八十四歲高齡的莫里亞克的最後一本小說(一九七一年,即他逝世後第二年,出版了他未完成的作品《馬爾塔韋恩》)。一九七○年九月一日,莫里亞克與世長辭,結束了他那充滿考驗、搏鬥與榮譽的一生。法國政府為他舉行了「國哀」,然後將遺體安葬於他度過生命最後時光的維瑪爾故居旁的墓園中。

 

莫里亞克從一九○九年開始創作生涯,直到逝世前一個月—一九七○年八月才放下手中的筆,前後寫作達六十餘年。他的作品從正面或側面反映了他生活的時代,是時代的見證,這裏面可以看到波爾多的風土人情和貪婪保守的莊園主資產階級,可以看到一次大戰後法國青年的苦悶、天主教徒的徬徨、自省與探索;可以看到對社會時弊的抨擊及對生命真諦的探討……作品共約二十五部小說,四個劇本,以及四十部散文、詩集、評論、回憶錄等。

 

 

莫里亞克曾在《論小說家及其人物》中寫道:「在我醞釀一本小說時,頭腦中必須對故事發生的地點瞭如指掌,必須對房屋的每個角落,花園深處的僻徑,以及周圍的環境十分熟悉……」,而作者最熟悉的是他故鄉波爾多以及座落在波爾多附近的祖傳房屋及田莊、浩瀚的松林,望不到頭的沙徑,還有在那塊土地上棲息繁衍的人們—特別是莊園主資產階級。有人曾責怪莫里亞克在不同作品中一再重複這些環境和人物,並將莫里亞克貶為「地區作家」。這種論點當然站不住腳。莫里亞克作品中的人物一再出現,但處於不同的生活境遇,面對不同的矛盾,從而更深地暴露自己內心的世界,這決不是機械的重複。至於莫里亞克的影響,早已超越了波爾多地區,超越了法蘭西國界,而進入了人類文化的寶庫。僅以中篇小說《苔蕾絲.德斯蓋魯》為例,在一九二七—一九六○年期間,作品的法文版曾再版十八次,暢銷比利時、瑞士、加拿大等國法語地區,並被譯成十多種文字流傳各國。

 

莫里亞克是資產階級中的一員,又是它的叛逆者。關於這一點,他自己曾經說過:「當然我是資產者,我享受我那個階級的一切特權,我得到社會所賦予寵兒的一切,這是事實。但是另一方面,在某些時候,我的宗教良心促使我採取某些看來似乎矛盾的立場。」這段話適用於他那尖銳的政論文,也適用於他的小說。他從自己的宗教信念出發來描寫自己的階級。在他筆下,外省生活保守、閉塞,資產者愚昧無知,階級偏見及門第觀念使人們生活在空虛與孤寂之中。「人生是孤獨的,人與人之間好像隔萬道深淵。」人們相互之間沒有愛,沒有溫暖,沒有同情與諒解,有的是嫉妒、仇恨、貪婪、佔有欲與報復狂。除了《弗隆德納克奧秘》等少數作品以外,他大部份小說都是對家庭的批判,尤以《苔蕾絲.德斯蓋魯》及《蝮蛇結》為甚。莫里亞克將家庭比作囚人的牢房,孤獨的深淵,漆黑的隧道、荒漠、苦役船……他的批判自然不是為了從根本上改變社會制度,而是為了啟發人心來矯正弊端。在他無情揭露貪婪成性的食利者之餘,還出於惻隱之心,憐憫這些芸芸眾生;他們既可悲又可憐,只知在人欲橫流的苦海中沉浮,哪裏想到要拯救自己的靈魂,超度來生?於是,莫里亞克將他們罪惡的心靈淋漓盡致地描寫出來,促使罪人們猛醒,脫離苦海,歸順天主,獲得「神恩」,因此,天性與神恩的矛盾與鬥爭構成了莫里亞克小說中不可忽視的部分。

 

天主教徒的莫里亞克可以算是一位批判現實主義作家,誠然,他沒有寫出像巴爾札克的《人間喜劇》那樣浩繁的作品,但他基於對現實的直接觀察和體驗,同樣無情地揭露了資產階級的醜惡、虛偽與不公正。在他的小說中,往往沒有重大的歷史事件,沒有社會生活的狂飆巨潮,一切似乎很平靜,一座莊園、一個家庭,三、五個人物,光陰像流水一樣靜靜流去,但在這平靜的流水之下卻隱藏著許多矛盾和衝突,醞釀著多少悲劇。金錢和土地敗壞了人們的靈魂,使家庭這個小天地成為相互廝殺的角鬥場。名作家安德烈.莫洛亞在《從普魯斯特到卡繆》中曾談到莫里亞克,他寫道:莫里亞克「曾用溫柔抒情的音調歌頌童年的夢想,但為時不長,如今他在氣勢渾厚的管風琴上彈奏輓歌,即血緣及土地及他依附於上的那個社會集團的輓歌。那個社會集團身戴桎梏,而其中最沉重的是金錢的桎梏。」

 

「苔蕾絲.德斯蓋魯」被認為是二十世紀上半葉法國最佳小說之一。主人公苔蕾

 

一九六九年問世的《昔日一少年》曾獲得批評界的一致好評。這本小說與在此之前寫的一部小說《羔羊》相隔十五年之久,但莫里亞克作為小說家的才華絲毫未減。這裏仍然是作者的傳統主題;外省生活、家庭、童年、情慾,善與惡,天性與神恩……我們看到主人公阿藍.加雅克是如何變化成長的,他如何經歷生活中的悲傷痛苦、幸福歡樂,以及懷疑反叛,來思考人生的意義,選擇自己的道路。在他周圍有對土地頂禮膜拜的母親,有一心往上爬的西蒙,也有喜歡控制人的瑪麗,但這些人都有複雜豐富的性格和內心生活、母親既愛土地,又愛兒子和雅內特;西蒙既嚮往世俗的榮譽,又留戀神職生活;瑪麗既想出人頭地,又能為愛情作自我犧牲,而在這些人物生活的背景上,可以看到二十世紀初期法國的政教之爭,以及教會內部的思想危機及分歧。這本小說富有哲理性,主人公對過去與未來、生與死、善與惡、青春與衰老,都有許多遐想、思考與感觸。而整部小說沉浸在一種朦朧氣氛之中,更烘托出世界的複雜性,給人一種撲朔迷離的感覺:這一切是真是假?是事實還是臆想?有幾分是事實有幾分是臆想?

 

導讀

 

愛情如果是一座荒漠……

林德祐(國立中央大學法文系副教授)

 

隨著蒙迪安諾在二○一四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法國已有十五個作家獲此世界級殊榮的肯定。莫里亞克於一九五二年獲獎,是第八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法國作家,前有紀德,後有卡繆,莫里亞克獲獎的原因在於「深入刻劃了人類生活的悲劇時所展現的精神洞察力和藝術激情。」從這段話來看,似乎更指向二○年代莫里亞克投入文壇後所寫的一系列小說,小說的內容大多以波爾多與松林濃密的朗德平原為背景,描寫家庭日常生活之間的瑣碎與冷漠,深刻揭露天主教資產階級的偽善與罪惡。小說鋪展出一種窒息的外省鄉下氛圍,人心被怨恨佔據,生存已經是困境,愛情卻又來考驗個人。荒漠既是外在世界的象徵,也是人類處境的隱喻……

 

一九二四年到一九二八年間,莫里亞克發表的一系列小說中,故事內容都涉及了不同世代之間愛情的衝突。評論家也都注意到幾本小說之間主題深刻的相似性。一個熟齡女子愛上年輕小伙子,或年輕小伙子愛上了少婦。莫里亞克大致以此為處境,在不同小說裡開展了許多可能性。《愛的荒漠》就是其中一本,小說中雷蒙這位年輕男子愛上了一個比他大的女人,他原以為雙方都情投意合,只待他展開行動,但最終女子拒絕了他,讓他覺得羞愧不已,所以才有小說開頭的那一句話:「多年來,雷蒙.庫雷熱一直希望在人生的道路上再次遇見瑪麗亞.克羅絲,渴望對她進行報復。」

 

無獨有偶,雷蒙的父親,庫雷熱醫生,也愛上同一位女子,但瑪麗亞對他只有尊敬沒有愛意。在這本書中,父與子都愛上同一個女子,最終沒人能獲得愛情,雙重的失敗,雙重的屈辱,書名是「愛的荒漠」,行走其中的旅者,永遠忍受著飢餓,永遠無法止渴。

 

「愛的荒漠」,這樣的標題或許平淡無奇,就連莫里亞克也不否認,但對一個浸潤在濃厚的天主教思想的作家而言,荒漠這個隱喻最能表達愛情那種蠱人、噬人,令人進退維谷的特性。莫里亞克的作品銘刻在二○年代的法國小說脈絡,人物絕望地追尋幸福與愛情,而上帝缺席,世界正在崩壞瓦解。此一時期的莫里亞克正經歷精神上的危機,但也是在這種形而上焦慮的時期他的小說獲得極高的評價,成為當時暢銷作家。

 

在這二○年代縈繞著莫里亞克的主題之一就是年紀漸長,世代鴻溝難以跨越的問題。雖然莫里亞克當時也才四十歲,但這已經是「昔日一少年」邁入為人父親的時期,與青少年分峙不同的陣營,至少四十幾歲的價值觀肯定與青少年衝突。莫里亞克和他筆下正在衰老的人物都發現了,心的年齡與身體年齡不成正比。在很多小說中,莫里亞克的人物都逃不開年齡漸增的糾纏,作家似乎過度仔細地標示著人物的年紀,小說一開始,酒吧裡的鏡子倒映出被時間標誌的臉孔:「這張還沒有被三十五歲的年齡損壞的面孔」(第一章,頁三二) ;雷蒙在酒吧遇見多年不見的瑪麗亞時,他特別注意到「在這張臉的下半部,這裡或那裏都有四十個年頭的痕跡。」( 第一章,頁三五) 然而,年輕的心依然潛伏在逐漸老去的軀殼之中,像覆雪下方冬眠的一頭獸。衰老的軀殼,老朽的身體底下蜷縮著一個永不饜足的小野獸。

 

隨著時間推移,老人與年輕人之間的鴻溝不斷加深。對醫生而言,兒子就像是一個陌生人,兩人個性也南轅北轍,醫生想要打破沉默,好好的與兒子溝通,但莫里亞克的人物,經常躲在自己的工作中,與家人就是講不出任何體己話。醫生想歸想,註定無法表達自己的情感,只能放任內心獨白:

 

為什麼我們彼此從不談心?你認為我不會理解你。難道父子之間這麼遙遠?父子相差二十五歲,這又算得了什麼?我的心和二十歲一樣,而你是我生的,很可能我們會有共同的愛好、厭惡、慾望……我們之間的沉默將由誰來首先打破呢?(第五章,頁一○三)

 

莫里亞克小說中的家庭也像一座荒漠,父子之間無話可說,夫妻之間話不投機。他的妻子聽見他的呼喚:「被活埋者窒息的呼喚」、「埋在地下的礦工的呼喚」(第五章,頁一○七)但卻不知撫慰內心沮喪的先生。醫生的太太永遠活在家事的進行式中,無法與丈夫敞開心胸講話。丈夫內心苦悶,而一旁的妻子在乎的只是:「你又忘了關房間的電燈!」小說的每個人物都無法與人溝通,也像是活在不同的時區中。可以發現,莫里亞克經常會用行星的意象:「同一個家庭的成員們像銀河系的各個星體一樣,既生活在一起,又彼此隔離。」(第六章,頁一一八)

 

諷刺的是,兩個應該沒有交集、興趣迥異的父與子卻共同愛上瑪麗亞。雷蒙是個玩世不恭的花花公子,眼裡只有自己,只被鏡中自己的影像給吸引。最初,莫里亞克給小說設想的標題是「納西瑟斯的復仇」。的確,小說也讓人聯想到納西瑟斯(Narcissus)這個神話人物。雷蒙所到之處總是非常在意別人的目光:「他聽見女人們彼此問道:『那高個子青年是誰?』,便感到自豪。」(第一章,二十頁,林鬱)在草稿中,莫里亞克把雷蒙這號人物的性向塑造得更加可疑,不僅吸引女性,連男性也迷戀他。自戀的形象原本就是青少年的典型,顧影自憐,探詢著自己的身分。只不過,莫里亞克的青少年拒絕長大,三十幾歲的人了,依然只凝望著鏡中的影像。他的孤獨既是納西瑟斯的孤獨,也是唐璜的孤獨:那些男男女女如果能讓他感到興趣,只不過是為了滿足他的自戀的性格。唐璜再怎麼縱橫情場,其實也是缺乏愛情的人。

 

醫生的形象與兒子迥異,他是一家之主,埋首工作,克盡職守。但他一生也可說是缺乏愛情的人物。雷蒙是納西瑟斯,任何愛情的追求都只是回歸自己,而醫生則是一個「遭到活埋的人」。他怨嘆,人生一切都太遲了。他這一輩子一絲不苟地活著,不曾有行為上的逾矩,但是他也自問道,放蕩的生活是否就能讓他獲得解脫呢?在愛的荒漠中踽踽獨行,他的孤獨到了最高點。瑪莉婭因看診而認識他,醫生對她而言是個聖人般的長者。然而,在這個可敬的表面底下,隱匿著一個被慾望侵蝕的男人,他暗自追蹤著心愛的女子,囚禁在自我的束縛之中。

 

小說故事背景是波爾多,熱浪的天氣令人窒息,地理景觀造就了當地炙熱難耐的氣候,「波爾多城的夏天,山巒擋住了北風,松林以及積蓄熱量的砂礫一直伸展到城門口,將城市團團圍住。」(第三章,頁四十四)悲劇就在荒漠般的炙熱衷進行著,而當地一種特殊的儀式活動也持續在進行著:小說經常提到人群正往鬥牛場移動。鬥牛雖與情節無關,但卻為小說增添了一種西班牙式的暴力儀式。鬥牛不也是一種天真、注定要被犧牲的受難者?鬥牛士勾劃著殘酷的華麗舞姿,最後,最高潮的時候,手持長矛,刺穿了那橫衝直撞的慾望化身。不論是春青懵懂莽撞的慾望,還是老父親最後一次在慾望門前的叩問,慾望終歸還是要被處死。十七年後巴黎酒吧的鏡子裡倒映著同樣的悲劇:莫里亞克筆下這些得不到愛情的人依然擺脫不了這樣的輪迴。

 

打碎時間軸線,不採直線型敘述,也是莫里亞克慣用的手法,從現在跳接過去,再從過去返回此刻,某些敘述手法也像極了電影的照明效果或特寫鏡頭。二○○八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勒克萊喬(Le Clézio)也用過類似的手法,在《春天故事集》(Printemps et autres saisons)中,他讓一位步入中年的男子在一家餐廳裡意外遇見十八年前曾心動,曾經很親密的吉普賽女郎,以倒敘的手法帶出昔日交往的經過,就像普魯斯特的小說,意外的事件催引了過去時光重現。《愛的荒漠》透過一場意外的相遇,帶讀者從現在回到過去,回溯昔日青春時光,重現過去的恩怨,探索這一個布爾喬亞階級的家庭日常中平凡的惡。小說尾聲讀者又回到現在。對這些被愛情摧殘的人物來說,還有甚麼可以倚靠的?醫生說家庭是避風港,家可以使他免於被激烈的愛情熱浪吞噬,讓他不必正視內在最深沉的傷痛。但他的兒子會認同嗎?不知道。至少,小說製造了一種結與解的循環,多年前,由於瑪麗亞,父子深深陷入愛情荒漠中,放縱最黑暗的念頭滋生蔓溢,多年後,也由於和瑪麗亞不

2023年1月中文新書 同類商品


流浪地球——劉慈欣中短篇科幻小說選(第二版)

孟子選

在那開滿花的山丘,我想見到妳。

廢宅少女的追星日常:抱歉了錢錢,我的愛豆那麼好看,不買不行

大師的國學經典閱讀講堂(套書)

琹涵靜心小語套書

法拍屋投資攻略:全能法拍王吳鴻暉,無私傳授合法暴利的祕密,20年600間的實戰經驗,法拍必勝123

好好寫作,靜靜療癒:用文字和內心深度對話,練習看清自我感受,轉念讓日子過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西班牙

紐西蘭

義大利

捷克‧匈牙利

輕鬆學好50音 日檢N1沒問題(套書)

和風平面設計:留白邏輯X元素擷取X配色訣竅,53種日式風格現學現用

完全圖解室內設計知識全書【改訂版】

跟著課綱讀歷史(套書3本)

都市裡的動物行為學:烏鴉的教科書

假裝是魚

日本人氣名店46種創意美味咖哩:新鮮食材╳不需燉煮,15分鐘美味上菜!

圖解S造建築入門:一次精通鋼骨造建築的基本知識、設計、施工和應用

還有... [顯示所有書籍]

*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之用, 香港書城並不保證以上資料的準確性及完整性。
* 如送貨地址在香港以外, 當書籍/產品入口時, 顧客須自行繳付入口關稅和其他入口銷售稅項。

 

 

 

  我的賬戶 |  購物車 |  出版社 |  團購優惠
加入供應商 |  廣告刊登 |  公司簡介 |  條款及細則

香港書城 版權所有 私隱政策聲明

顯示模式: 電腦版 (改為: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