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遺忘之前:島嶼的集體記憶課程實踐手記
 
作者: 島嶼的集體記憶教學計畫團隊 
書城編號: 26365604

原價: HK$140.00
現售: HK$133 節省: HK$7

購買此書 10本或以上 9折, 60本或以上 8折

購買後立即進貨, 約需 7-12 天

 
 
出版社: 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 2023/06
頁數: 288
ISBN: 9786263537569

商品簡介


一個人的瘋狂,串起了一群人的感動!

監察委員 范巽綠、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署長 彭富源、教育部部長 潘文忠、高雄市教育局局長 謝文斌、前教育部政務次長 蔡清華  誠摯推薦

「你島記了嗎?」是一群熱血教師的問候。旅法導演陳慧齡花費14年的時間完成紀錄片《給阿媽的一封信》,藉由「島嶼的集體記憶」教學計畫(簡稱「島記」),號召了臺灣22個縣市、143所學校、210位教師,以及1,7000名學生參與這個教學實踐過程。

這群接觸島記後就不可自拔的國小、國高中老師們,橫跨藝術、語文、社會、自然及議題探究等跨領域學科,自發性地組成了共備課程社群,參與各種研習,設計多元課程,帶領學生們回望歷史,重塑家族群像,找尋自我認同。

《可可夜總會》:「人一輩子有兩次死亡,一次是肉體消失,一次是世界上沒有人記得他。」他們鼓勵學生藉由家族訪談繪製爺爺奶奶、阿公阿媽的肖像畫、開箱家中長輩的陳年舊物、重現家傳料理、深入社區走讀、進行跨國書信交流、在地影像記錄和音樂創作,用藝術抵抗遺忘,讓島嶼與世界連結。

因為踏入島記課堂,年輕的孩子們學會了同理心和包容,懂得尊重與自己不同種族、語言和文化信仰的人們,更珍視身邊的人事物。

生命的厚度累積來自於日常的感知、觀察與感動。這是一堂從藝術初心出發,沒有教材、沒有場地限制,屬於「進行式」的課程。讓孩子成為有故事的人是島記教師們的一大使命,希望集結眾人的力量,讓愛的記憶持續在這片土地傳承下去。

江舟商店總監 江舟航、叁捌地方生活負責人 邱承漢、達達創意公司藝術總監 林舜龍、台日文化工作者 林凱洛、作家 郭銘哲、高雄市政府顧問 陳佩汝、台積電慈善基金會執行長 彭冠宇、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館長 張隆志、影評人 鄭秉泓、「Life不下課」主持人 歐陽立中、「教育大不同」主持人 蕭靜雯、紀錄片導演 蔡崇隆  好評不斷!

好評推薦

【教育界好夥伴】石佩蓉、余懷瑾、吳宜蓉、林承毅、林怡辰、林晉如、孫菊君、曾培祐、葉丙成、藍偉瑩  一致說讚!

 

作者

關於島嶼的集體記憶

由旅法電影工作者陳慧齡導演發起,主要成員有高雄市鼓山高中廖俞雲校長、壽山國中林宜家校長、高雄女中劉癸蓉老師、鼓山國小李思瑩老師及國教輔導團鍾佳玲老師。

本計畫著重於引導孩子透過訪談記錄家族故事,而後擴及社區記憶至島嶼歷史,以藝術行動建構「時代臉譜博物館」,再與各國進行「世界故事交換」,影響超過上萬名學生,受到教育部國教署、高雄市政府教育局全力支持。

陳慧齡

曾任中學美術教師,辭去教職到法國學電影,拍攝《給阿媽的一封信》紀錄片,以群像共創發起島嶼的集體記憶計畫。

林宜家

現任高雄市壽山國中校長,中山大學教育博士班,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畢,「島嶼的集體記憶」教學計畫承辦主持。

李思瑩

高雄市國小特教老師,經營粉專《思瑩老師的幸福教室》及《人生就是場大冒險》。熱愛搖滾樂和手繪,相信每個靈魂都值得幸福。

林怡君

自由攝影、撰文者,曾任《島嶼的集體記憶》教學計畫助理,認同島記精神,努力睜大眼睛挖掘島嶼點滴,並以文字記錄。

李微潤

自由文案師,《漁光島辦桌日》主辦人,2021年《書寫高雄文學創作獎助計畫》得主。喜歡書寫土地滋養出來的故事。

陳默安

習慣寫字記憶即將逝去以及鮮少被看見的,寫作是生命中最大的災難與幸福。

 

目錄

推薦序 「島記」以愛帶領台灣向前行 監察委員 范巽綠
推薦序 守護普世價值的教育大夢 教育部部長 潘文忠
推薦序 用生命刻劃教育,串聯臺灣島嶼記憶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署長 彭富源
推薦序 讓記憶從高雄出發 高雄市教育局局長 謝文斌
發起人的話 人類最大悲劇是集體記憶的喪失 《給阿媽的一封信》導演 陳慧齡 
寫在前面 做一甲子的傻瓜:島嶼的集體記憶計畫團隊專訪
Chapter 1 用記憶拼貼一座島嶼 
Chapter 2 感受幸福的故事力 
Chapter 3 家的群像,愛的容顔 
Chapter 4 打造一座串連世代的橋 
Chapter 5 我們都是說故事的人 
Chapter 6 用紀錄片連結生命經驗 
Chapter 7 聽土地在唱歌 
Chapter 8 將記憶串起,成為我們 
Chapter 9 寫信去峇里島 
附錄 島記大事記

試閱

Chapter 4 打造一座串連世代的橋

採訪撰文:李微潤、受訪教師:翁淳儀

           

   身為澎湖人,小時候常常看到部隊演習時,軍人會上門來討些水裝在水壺裡。他們的態度客客氣氣的,表明自來水也行,不一定要提供燒開的水,但我總會想要拿出家中沁涼的檸檬水招待。

後來我在榮工處(榮民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開始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接著到高雄市瑞祥高中擔任教官,與軍人的緣分不淺。加入島記行列後,時值對日抗戰勝利七十週年,我結合左營的單身榮民之家,進行了《榮民爺爺之時代臉譜》計畫與系列課程。

回顧《榮民爺爺的時代臉譜》這個計畫,像是打造一道橋,讓兩個世代能夠相遇;當學生走向榮民爺爺,所帶回的故事,溫暖美麗得出乎意料之外,讓我想要好好珍藏在心裡。
    說是造橋,一開始比較像是「登山」,要將青澀的青少年帶領到飽經風霜的世代面前,得做好行前準備,而「了解」是關鍵。行前,孩子們有諸多憂心,例如擔心自己不會講臺語,殊不知榮民之家的爺爺們來自中國各個省分,跟自己一樣聽不懂臺語。於是我邀請榮民之家的負責人來課堂,從「榮民是誰」講起,讓孩子一步步邁開認識他們的步伐,再著手設計學習單,讓孩子們知道如何與長輩相處,可以為爺爺們做些什麼。
    二○一五年十一月,兩個世代初次相遇了。學生們前往榮民之家打掃環境,陪爺爺們下象棋,吹奏直笛給他們聽,做手工皂送給爺爺們,純粹而直接地陪伴與付出,回來之後,學習單上滿滿都是心得。

隔年二月,我再度安排了第二次探訪,並且與國防教育結合,讓距離戰爭很遙遠的孩子們,近距離聆聽走過戰場的爺爺們訴說自己的人生故事。這次孩子們的回饋更熱切,希望這樣的活動能夠一直辦下去。

原本半推半就的孩子覺得到榮民之家好有意義;原本寡言的孩子在爺爺面前很有話說。孩子們實際接觸後更了解他們,也從爺爺們的故事裡找到線索與方向。

世代之間像是擁有了一年一會的默契,沒有出現在爺爺眼前時,學生們就在課堂上學習、發想,可以在下次見面時為他們做些什麼,並且深入研究這些「活歷史」親口描述的歷史。歷史老師、美術老師紛紛加入,一起探討歷史、教授學生繪畫,指導他們田野調查與訪談的技巧。
    橋梁建立之後,許多事情就這樣自然而然地發生了。孩子們已經不只是陪伴,更發揮了超乎預期的溫暖與誠懇體貼的力量。在爺爺們走過的時光隧道裡,他們彷彿並肩同行,被爺爺們的故事一路牽引著。
 

歷史課本沒說的事

    我曾經在學生的學習單上看到榮民爺爺留下的文字:「抗戰史,我說,你聽,願意嗎?」這些故事鮮少在歷史課本上出現,但卻讓學生們明白,榮民歷史從來不是那麼平面。說一千次「國防安全很重要」、「要珍惜爸媽的嘮叨」,都不如實際把孩子帶到爺爺們面前聽一次故事。
    眼前扯開嗓門雲淡風輕說著過往的爺爺,曾經被重傷的戰友拜託,「賞我一個痛快、把我殺掉吧!」有個爺爺曾經與子彈僅有分毫之差,生死就在一瞬間。

處在錯綜複雜的大時代裡,命運半點不由人。有個身為臺灣人的爺爺被日本總督府徵召到中國打仗,面對的是曾與自己同樣國籍的士兵。當時一個禮拜三天打仗、三天休戰,週一三五打仗時,彼此是相互廝殺的敵人;週二四六休戰時,大家是一起去溪邊玩的朋友。據說日本戰敗時,中國士兵還會送臺灣士兵去港口,對他們說再見。 
   當人生遇上殘酷的戰爭,夢想又算什麼?

學生們嘗試問了爺爺這個問題,得到「我想回家」、「我想再被爸媽叨唸」的答案。或是一句:「明年還可以來看我嗎?」

孩子們的出現,讓榮民爺爺笑得很開懷,收到學生贈送的手工皂,他們捨不得用,把它珍藏起來。
    記得曾經有個學生跟我說:「爺爺是我的知己,跨越了很長世代的知己。」
    島記課程進行了數年,有位連續跟了三年計畫的學生,每年都會為爺爺做個小房子模型,推著坐在輪椅上的爺爺出門逛逛。

    有個爺爺跟一位內向的孩子特別有緣,他讓孩子跟著到房間,像祖父對待孫子一樣,想要給學生最好的禮物。

學生離開榮民之家後哭了。我問他:「是不是看到爺爺的房間很難過?」學生重重地點頭。

爺爺住在沒有廁所、簡簡單單的八人宿舍,令學生不解的是,為什麼爺爺會住在這樣的空間裡?
    他們努力想為爺爺多做些什麼,這群外省爺爺們喜歡吃家鄉的涼粉,於是研究他們的家鄉料理怎麼做。因為爺爺,他們開始碰觸長照議題,查找防止褥瘡的資料;他們演奏樂器,讓不愛說話的爺爺跟著打拍子;他們畫完爺爺的肖像,把訪談結果做成明信片,讓爺爺可以指著作品說:「那個是我,我從沒被寫過、沒被畫過。」

這些畫後來還集結成展覽作品,在MLD台鋁生活商場展出。
  有個小女生採訪的爺爺跟自己的母親來自同一個家鄉,因為課程計畫,她開始研究軍人身邊的女性角色,探索身為軍人的外祖父與外祖母之間、本省父親與外省母親之間的故事。在臺灣出生、從小不喜歡被稱呼為外省人的她,開始梳理自己的身分認同問題。還有學生研究了這段歷史後,將它寫成小論文,並且得獎。

有孩子在畢業多年、輾轉得知榮民爺爺離世的消息後,發來訊息,說他想去送爺爺最後一程。
    榮民爺爺們的人生讓學生們產生力量,而讓我持續寫公文、設計課程、做行政協調、申請經費等繁瑣事宜的動力,則來自這群可愛的學生們。從他們身上,我看到兩個世代如何把彼此放在心裡,如何溫暖地惦記著彼此的人生。

最近一次的一年一會是二○二一年十二月。課程計畫一開始時,參與的榮民爺爺們有八十幾位,最年輕的是八十幾歲,二○二一年末只剩下十幾位。他們大部分是坐在輪椅上被推來,內心一時百感交集,我深刻感受到這一頁歷史,快要被翻過去了。
    當年國民政府撤退時,有些榮民來到泰北、緬甸、寮國等地,在那裡落地生根。二○二三年初,因緣際會之下,我前往泰北的學校服務,教導軍人的後裔學中文,見證了歷史的蒼涼與無常。
    島嶼需要一座橋來連結四通八達的交通,而島嶼的記憶課程也有一座橋,就是用前人的故事,譜成的生命故事。

 

 

2023年6月中文新書 同類商品


歡迎來到奇異餐廳3:決戰之日

雙向禁錮(下)

雙向禁錮(上)

貓福珊迪的小旅行

見鬼的法醫事件簿:死者的要求

平台家族

別說分手

無盡之海

別太努力做到好

愈重要的事,愈是輕聲低語

上官鼎經典復刻版:鐵騎令(1)

等你好久啦(限量贈送萌Q小徽章,4款隨機1入)

生態深深深幾許:人類世中的文學想像與生態批評

看不見的國境線(下):邱永漢小說傑作選

看不見的國境線(上):邱永漢小說傑作選

盡頭的回憶(二十週年紀念新版)

尋仙:追憶微生態私生活的自然念想

淚與笑(精裝版)

樂文誌

上官鼎經典復刻版:鐵騎令(2)

還有... [顯示所有書籍]

*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之用, 香港書城並不保證以上資料的準確性及完整性。
* 如送貨地址在香港以外, 當書籍/產品入口時, 顧客須自行繳付入口關稅和其他入口銷售稅項。

 

 

 

  我的賬戶 |  購物車 |  出版社 |  團購優惠
加入供應商 |  廣告刊登 |  公司簡介 |  條款及細則

香港書城 版權所有 私隱政策聲明

顯示模式: 電腦版 (改為: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