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棍植物:關於刺痛、燃燒、致死植物的驚人故事
 
作者: 卡蒂亞., 阿斯塔菲耶夫 
書城編號: 26365897

原價: HK$127.00
現售: HK$120.65 節省: HK$6.35

購買此書 10本或以上 9折, 60本或以上 8折

購買後立即進貨, 約需 7-12 天

 
 
出版社: 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 2023/06
頁數: 224
ISBN: 9786263539082

商品簡介


我們偶爾也忘記有些壞心眼的植物會刺人、令人發癢,

甚至……致人於死地!

小心!惡棍植物來了~

 

 

對大多數人來說,植物的形象都十分正面:為花園潤色、為室內增添香氛、以營養滋養人類、治療人類、成為人類的衣著……討人喜歡。

然而,也有些惡棍般的植物存在,它們會令人刺痛、發癢,甚至帶來致命威脅!

雖說這些惡棍植物演化出令人生畏的特徵,但目的並非危害人類,而是為了適應環境限制的求生之道。畢竟植物沒有腳,遇到危險時無法逃跑,只能發展出這些「詭計」以求在大自然中延續生命。

菸草、大豬草、大麻、曼陀羅、辣椒……作者卡蒂亞.阿斯塔菲耶夫以幽默的筆觸,為我們揭露這些植物狠角色不為人知的祕密。

 

名人推薦

專業審訂

林政道 嘉義大學生物資源學系副教授、生物多樣性中心主任

齊聲推薦(依姓名筆畫排序)

胖胖樹王瑞閔|金鼎獎科普作家

焦傳金|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

黃一峯|金鼎獎科普作家・生態教育工作者

董景生博士|臺灣環境資訊協會理事

 

推薦語

這本有趣的科普書,描述植物中各種化學或物理機制造成人類的困擾,看似讓讀者理解植物的惡棍行徑,卻非對植物進行貶低或批評,而是透過詳實的植物,讓人類理解植物的本事能力。植物不分好壞,對植物的喜惡來自人類的價值觀,但對人類有害的成分也可能成為未來的藥物,透過創意惡棍植物也能轉換為有用之物。我相信,這本書將激發您對植物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讓您對植物的多樣性有更深刻的體驗。

——董景生博士|臺灣環境資訊協會理事

 

植物真的沒有善與惡,他們的惡棍特徵只是為了活下來,跳脫人類的觀點去欣賞每一種植物,這些惡棍特徵就變成我們解決問題的靈感來源。

——焦傳金|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

 

作者

卡蒂亞.阿斯塔菲耶夫(Katia Astafieff)

 

卡蒂亞.阿斯塔菲耶夫(Katia Astafieff)是專精於科學傳播的生物學家,也是熱衷於旅遊的旅人,目前擔任法國大南錫都會區及洛林大學附屬植物園副主任。她曾出版多本著作,包括《植物遷徙的非凡冒險》(時報文化出版)。

譯者

林承賢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及中英翻譯學程畢業,赴法國巴黎第七大學社會學系交換。曾任雜誌編輯、記者、翻譯公司專案專員,現於法商公司從事人力資源工作。譯有《沙灘上的馬克思,生活中的資本論》、《沙灘上的薛丁格,生活中的量子力學》。

 

個人網頁:profile.hsien.tw/

 

目錄

導讀

自序

第一章 怨嘆花園

第二章 危害於皮膚

第三章 外來種植物

第四章 哈啾!

第五章 人工伊甸園

第六章 致死名聲

致謝

延伸閱讀

註釋

 

序/導讀

作者序

植物真美妙!我鍾愛植物,或許各位讀者也是。怎麼會有人不喜歡植物呢?美觀、味道怡人、充滿驚喜,植物讓人類的生活充滿愉悅。我們喜歡栽種植物、餽贈植物。植物富有創意,多樣性令人震驚。而且,植物遠遠不僅於此。簡單來說,如果沒有植物,人類根本無法存活。植物產生我們呼吸所需的氧氣、治療我們的活性藥物成分、餐點中的營養素,以及木材、纖維等不可或缺的資源。植物太厲害了,是真正的超級英雄,還能用來建造房屋或船隻、製造藥物或化妝品、為餐點增添味道、編織衣物……植物的功用簡直無法窮盡列舉。除了這些明確的用途外,若沒有植物,我們幾乎無法想像要如何在灰暗的水泥叢林中快樂過活。

植物的確通常帶給人類非常正面的形象。不過,我們偶爾也忘記有些壞心眼的植物會刺人、令人發癢,甚至……致人於死!更別提那些少見的植物:菸草會致癌、古柯令人成癮、甘蔗發酵後令人醉臥沙場。植物並非永遠浪漫無邪,偶爾會化身惡棍、流氓或無賴,真是可惡!植物還懂得利用令人生畏的策略來自衛,甚至對人類下毒。

有些植物產生的毒藥還有致死效果,例如夾竹桃、曼陀羅或法文諢名「殺犬草」的秋水仙。無論是帝王將相的正史或街頭巷議的稗官野史都充滿著著名的毒殺案,譬如古迦太基軍事家漢尼拔服用烏頭和毒參自盡,而莎士比亞的劇本主角哈姆雷特死於天仙子。

以植物為基底的毒品也和世界各地無數人的死因有關:病症、過當劑量、暴力。無論是非法毒品(如古柯、罌粟、大麻)或合法成癮物(如菸草、酒精),植物產生的物質可能為人類帶來悲劇般的後果。

有些植物比較不兇狠,只會令人發癢、刺激人或引發過敏。雖然效果比較不猛烈,但仍讓人傷透腦筋。從大豕草引發的灼傷,到樺木或豚草引發的嚴重過敏……每個人都希望不需要經歷這些痛苦!致敏植物事實上造成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據估計,20%到25%的歐洲人對花粉過敏,且預測2050年會達到50%。氣候變遷和汙染便是這項劇烈增幅的原因之二。

此外,我們也不能忽視外來入侵種的存在。他們通常比較不會作惡多端(不過也有例外),但會對生物多樣性帶來劇烈變化。在大洋洲的島嶼上,外來入侵種是造成生物多樣性損失的第二大主因,僅次於人類對自然棲息地的破壞。如果不立即採取行動,未來要擺脫這些物種的成本高得出奇。我經常以大溪地的米氏野牡丹(Miconia calvescens)為例,這種植物在當地稱作「綠色癌症」,在擴張面積達全島三分之二後,威脅了半數原生物種的生存。另一個案例則是留尼旺島上的羽萼懸鉤子。這種植物對當地造成類似的效果,但對抗該物種的生物手段似乎正在取得成效。水生外來物種為環境帶來的影響也不可忽視;舉例來說,布袋蓮便是具高度侵略性的外來種。人類現在發現布袋蓮纖維的許多妙用,可用於去汙或用作材料,譬如編織布袋蓮來製作器物或家具,但這並未改變布袋蓮的入侵種本質。

這本書看待自然的方式,和法國作家夏多布里昂(François-René de Chateaubriand,1768-1848)那種天真浪漫的目光相差甚遠。茹毛飲血、啃食獵物的野生動物並不難想像,但富有侵略性、化身惡魔使者的植物彷彿是另一個次元的存在。

當然,植物並沒有善惡。植物只是植物。即便植物能帶來負面影響,也是因為人類的不當使用,或是這些負面效果只會在與人類接觸時產生。至於其他狀況,就僅僅只是人類對這些植物的觀感有誤而已。

另外,有些植物善於玩雙面手法;這些植物可以令我們中毒或致我們於死地,但也能提供抗癌的有效成分,紅豆杉便是這種植物。另有一些植物則善於刺激人類或對人類緊抓不放,同時卻能成為創意的來源,如同人類從牛蒡得到靈感,發明了魔鬼氈。

雖說這些植物演化出令人生畏的特徵,但目的並非危害人類。這些特徵都是為了適應環境限制而產生,使植物從中獲益。畢竟植物沒有腳,遇到危險時無法逃跑,只能發展出這些「詭計」。

有毒植物產生的物質可以令天敵遠離。這些植物製造出「次級代謝物」。次級代謝物不像初級代謝物可用做營養來源和促進生長,也並非光合作用直接產生的化學物質,而是來自其他化學作用。這些物質不會直接參與植物成長,而是協助植物自衛。這類物質可分成三種化合物:類萜、酚類(及衍生物)和生物鹼。類萜會散發強力的氣味,精油便是類萜的一種。除了人類之外,昆蟲也喜歡類萜的味道。酚類包含單寧。生物鹼則名列植物產生的最「知名」分子之中:尼古丁、嗎啡、古柯鹼或咖啡因都是人盡皆知的生物鹼。雖說這些物質具有高毒性,但也能用於製作藥用分子。

在這本書中,我不會使用「壞植物」來稱呼每個出場的角色。畢竟,我們寧可看到田野中滿滿的紅罌粟,也不想看到人們向大自然傾瀉大量殺蟲劑,不是嗎?

我之所以寫這本書,不是為了用可怕的植物故事來嚇唬各位。相反地,各位很快就會了解,我喜愛的並非只是植物的美觀而已。喜歡大自然,同時也意味著想認識、理解大自然。而理解植物,同時也是對植物的生理、演化和用途感興趣,還有認識植物的故事,以及發現這些植物的植物學家的故事。即便有些植物的確令人厭煩(或置人於險境),但這些植物也同樣美妙。認識植物使用的武器非常迷人。無論這些特質從人類的角度看來是好是壞,植物的確有能耐製造出許多不同的物質,其中更有人類自開天闢地以來都未能破解的謎團。

有些植物的故事驚險刺激、駭人萬分、高潮迭起,令各位不禁起雞皮疙瘩。但各位不該因為這些故事而停止欣賞大自然的美好。我希望各位在認識植物如何透過演化來適應環境之後,能和我一樣喜歡植物。我想向這些無人喜愛但仍舊美妙的植物致敬。

附帶一提,認識自然或許能救人一命!在2019年5月的法國南特,一名男子因為食用自家花園的植物而不幸過世。這起命案的凶手是藏紅花色水芹,其塊根和野生紅蘿蔔十分相像。雖然這種意外十分罕見,但也顯示認識不同物種有助於避免悲劇發生。雖說「來自自然就是好」等標語蔚為時尚,但自然其實非善非惡,錯誤的認識反而令我們暴露在真正的風險之中。所謂的「傳統」療法也可能變成噩夢。有些網頁會建議人們使用無花果樹的葉子來治療膿包或癤,但這種療法也可能造成嚴重的傷口。雖說無花果的確是種美妙的水果,無花果樹的葉子卻能害人不淺。

此外,如果我在這本書中將洋蔥描述為「搗蛋鬼」、牛蒡「惡名昭彰」或大豕草「宛如惡魔」,都只是為了促進各位的好奇心。洋蔥、大豕草和牛蒡都沒有惡意,只是隨著時間流逝而具備令人驚奇的特性,以便協助它們適應環境。

這些惡名昭彰的植物總是不斷地令人驚訝不已。

試閱

令人落淚的壞心眼球莖

洋蔥在全世界的菜系都是廣受歡迎的蔬菜和調味料,但也令我們哭得難以自己。這位匪徒究竟是怎麼得逞的?有一天,我受邀到朋友家裡吃晚餐。令我驚訝的是,主人迎接我時竟然戴著……蛙鏡!他手上還拿著菜刀。我大可快步逃離現場,或質問自己是不是不懂朋友的幽默感。不過,我朋友就只是正在煮晚餐以及……削洋蔥。這種人盡皆知的植物屬於石蒜科,和韭蔥、細香蔥、紅蔥頭、大蒜同屬蔥屬,拉丁學名則是Allium cepa。儘管如此,人們還是不瞭解洋蔥到底是怎麼令人置身如此窘境。

雖然洋蔥數世紀來都是人類味蕾的心頭好,但它刺激淚腺的能力也令人困擾。人類自古典時期開始栽種洋蔥,洋蔥更為不少藝術家帶來靈感。例如,法國作家雷納爾(Jules Renard, 1864-1910)便在1906年9月17日的日記中描寫洋蔥的球莖:「腫脹、大腹便便的洋蔥就像是穿著36件背心的小丑。」

那這位惡棍到底是怎麼讓我們淚流不止的?科學家十分嚴肅地看待這個問題。瑞士的洛桑聯邦理工學院曾經在網站上舉辦娛樂性質的民調,來瞭解社會大眾是否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1%的填答者選擇了這個荒唐的答案:「因為洋蔥刺激了悲傷的賀爾蒙」,真是充滿創意!60%的人回答「洋蔥釋放辣椒素」。錯誤答案!辣椒素是從辣椒而來,而非洋蔥。39%的填答者找到正確的答案:「因為洋蔥含有硫酸的前驅物」。洋蔥自身就是個絕妙的小型化學工廠。只有在遭切開時,它才會讓人哭泣。試想你是一顆洋蔥。如果有把尖刀正要把你切成細塊,你或許會想要自衛,而首先想到的策略一定是逃跑。然而,洋蔥沒有腳、無法逃跑,只好和所有植物一樣採取其他自衛手段。

一切都從土壤開始,洋蔥從土壤中擷取並儲存硫化合物。硫化合物便是洋蔥獨特氣味與滋味的來源。這種硫化合物有個可愛的名字:「1- 丙烯基-l- 半胱氨酸亞碸」,親朋好友會叫它「1-PRENCSO」。人們削洋蔥時,刀尖會切破細胞,硫化合物便會接觸到名為「蒜氨酸酶」的酵素。洋蔥和大蒜所屬的「蔥亞科」拉丁學名為「Allioideae」,而蒜氨酸酶的法文是「allinase」――這樣你應該看出其中的關聯了吧。硫化合物與蒜氨酸酶的接觸會啟動一連串化學反應,經過第二個取名恰如其分的酵素「催淚因子合成酶」,最終形成具刺激性及揮發性的氣體「丙硫醛-S- 氧化物」。在大自然中,丙硫醛-S- 氧化物讓洋蔥免受昆蟲侵害。而在人類的廚房裡,便是這種氣體揮發、接觸我們的眼睛。這還不是全部!丙硫醛-S- 氧化物接觸眼睛表面的淚液後,便轉化成硫酸。結果立竿見影:我們的眼睛會變紅、落淚。那我們要如何在準備洋蔥料理的同時,避免自己哭成淚人兒呢?沒有什麼奇蹟公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應對方法。

你可以效仿我朋友戴上蛙鏡,想要更謹慎的話還可以戴上滑雪護目鏡。你也可以把洋蔥放進水裡,或是在冰箱放一下。開窗確保通風、在抽油煙機下方切洋蔥,都可以透過風把這些惱人的物質帶走。我建議你千萬不要採納那些天馬行空的建議,比如咬著紅色端朝外的火柴(當然不是點著的火柴……哈哈)或是吐舌頭。多可笑的想法!如果你不想冒任何風險,建議你選擇冷凍洋蔥、戴上蛙鏡、打開水龍頭並且吐舌頭。要是有人竟敢嘲笑你因為切洋蔥而淚如雨下,你大可回嘴:「管好你自己的洋蔥就好!」

你有幻想過不再讓人哭泣的洋蔥嗎?有間美國公司做到了!這間公司花了三十年來研究和選種,創造出保證「零眼淚」的洋蔥「Sunion」,於2018年3月開始商業化販售。

業者保證消費者可以享有「最佳洋蔥體驗」。不知情的人,還以為這是遊樂園廣告呢!這款無淚洋蔥並非基因改造作物,而是配種而來。它非常甜,可以當作爆米花來吃。但是……這樣還是洋蔥嗎?是不是失去洋蔥的獨家特色了?為了滿足我們的欲望,讓洋蔥失去自己的特色,好像變成了一段悲傷的故事……令人想哭?

 

「辣手摧花」的植物

有些植物令人流淚,有些植物則為我們的生活加入辣味,保證我們有來場火熱的冒險。先跟你說,接下來的內容也十分「火辣辣」!

有一天,我正在南印度旅遊,來到一間印度小餐館用餐――其實應該說是當地的自助餐。服務生問我喜不喜歡吃辣。我當然喜歡啊!然而,我並不知道印度的「辣」與歐洲的「辣」涵義並不相同。歐洲人的「辣」對印度人來說和甜點一樣甜。桌上的雞肉有著美麗的胭脂紅色澤。我毫不遲疑,大口咬下,想要嚐嚐美味又道地的印度料理。但結果與想像完全不同。我的喉嚨著了火、雙頰紫紅。火焰在舌頭上舞動、眼淚在眼睛裡打轉,我不知道要怎麼撲滅這起口中的火災。汗滴滑過火焰肆虐的雙頰、劇痛將我緊抓不放,火熱的痛楚使我以為自己是火刑柱上的聖女貞德。我的喉嚨從沒經歷過這般痛苦。我撲向拉西優格(印度的發酵奶製品),但折磨並沒有半點減緩。這是我與辣椒的悲慘遭遇,又真實又猛烈!你可能也曾經咒罵過辣椒,這種植物常常令人「辣到噴火」。有些人甚至遭受更嚴酷的苦痛:辣椒可以用作酷刑的刑具……

這種既能裝飾菜餚,又能焚燒喉嚨的植物到底是何方神聖?辣椒和番茄、茄子一樣是茄科的成員,屬則是辣椒屬――美洲的典型植物。歷史小故事:印地安人從超過九千年前便開始栽種辣椒。而辣椒的官方「發現人」當然是哥倫布。他在今日海地與多明尼加共和國共享的伊斯帕尼奧拉島發現這種植物,並把它帶到歐洲。印地安人將辣椒稱為「axi」或「agi」。哥倫布這麼描述辣椒:「『agi』產量豐富,是當地人的胡椒,而且比黑胡椒更棒。每個人都食用『agi』,這種作物非常健康。」

葡萄牙航海家在大約1530年將辣椒從印度的果阿引入歐洲。今天的印度是全世界排名第一的辣椒產地,辣椒更完美融入當地料理,成為你可以享用的盤中美味……如果你不怕風險與苦難的話!

最常見的辣椒為Capsicum annuum,該物種含括無數風味強勁的品種,以及口味甘甜的品種。其中甜味的品種通常稱作「甜椒」(請參閱彩色附錄第16 頁)。在歐洲今時今日的植物目錄中,我們能找到大約兩千三百種辣椒與甜椒。

但為什麼辣椒要這般折磨人類的味蕾?形成辣味的主要分子為「辣椒素」,是一種生物鹼。植物並非偶然合成這種分子,而是為了避免遭到捕食。所有的動物都不喜歡辣豆醬或香辣明蝦,牠們大多數都不樂意為了滿足口腹之慾而大口吃下這種攻擊力滿滿的植物。不過,大自然創造萬物都有其道理,鳥類對辣椒無感,因而可以消化辣椒、將辣椒種子帶到他方。胡椒和薑也有類似的物質,分別是胡椒鹼和薑辣素。

這種四處點火鬧事的分子由德國化學家布赫茲(Christian Friedrich Bucholz, 1770-1818)在1816年首度發現並提取出來。三十年後,一位叫做忒許(Thresh L. T.)的人合成辣椒素的結晶,並為這種分子命名。1878年,則輪到一位匈牙利醫師說明該物質具刺激性,還可以促進胃酸分泌。

數十年後的1912 年,美國藥理學家史高維爾(Wilbur Scoville, 1865-1942)制定了測量辣度的量表,並以自己的姓氏命名,也就是「史高維爾指標」。該指標的原理並非透過化學方式測量辣椒素含量,而是採取主觀的測試:將乾燥的辣椒溶解到酒精裡,然後用糖水稀釋,接著提供給幾位受測者(通常為五位)。如果受試者持續感受到辣味,就持續稀釋。稀釋的量便是辣度的指標。稀釋的糖水越多,該指標的分數就越高。甜椒的辣椒素含量很少或幾乎為零,分數在0到100之間。紅椒粉或甜辣椒則在100到500之間。對北非庫斯庫斯米的愛好者來說,突尼西亞的哈里薩辣醬得分在550到600之間。塔巴斯科辣椒醬(Tabasco)則在2,500到5,000之間。卡宴辣椒的出現讓這個排行榜更饒富趣味:它的得分在30,000到50,000之間。胡椒鹼作為胡椒的辣味來源,得分在100,000和160,000之間。千萬不可小覷名為「哈瓦那辣椒」的選手。該物種學名為Capsicum chinense,原產地為墨西哥,法文又將這種辣椒稱為「安地列斯辣椒」或「七鍋辣椒」(只需要一根辣椒,就能增添七鍋料理的辣味)。在史高維爾指標中,哈瓦那辣椒的特定品種可以達到577,000分。料理這種辣椒時,必須穿得像是法國的共和國保安隊隊員或示威群眾,務必得戴上手套和口罩,畢竟這種辣椒有著和催淚瓦斯不相上下的效果。在全球最辣辣椒的頒獎臺上,還有一種稱作「斷魂椒」的印度品種,在史高維爾指標取得100萬分。斷魂椒曾稱霸金氏世界紀錄一段時間。不過最辣辣椒的競賽從不停歇。「千里達莫魯加毒蠍椒」在2013年達到200萬分,又被得分220萬的「卡羅萊納死神」超越。接著,一位威爾斯的園藝家又意外創造了「龍息辣椒」。他原本只是想創造裝飾用的園藝品種,結果卻出乎意料地火辣,這絕非誇飾。2017年起的冠軍得主則是「X辣椒」,這種辣椒高傲地達到天文數字般的318萬分。

X辣椒是種嬌小而可愛的綠色辣椒,卻蘊含著爆炸般的無窮能量!

在結束討論史高維爾指標前,讓我們看看得分最高的物質:150億分的樹脂毒素,比純粹的辣椒素還辣上接近一千倍。這種物質並非從辣椒中萃取而得,而是原產於摩洛哥的大戟科植物「樹脂大戟」(Euphorbia resinifera)的乳膠。原產於西非的貝信麒麟(Euphorbia poissonii)等大戟科植物也含有這種物質。不過,請注意,這種乳膠不只令人七竅生煙,還有超高腐蝕性!

而如果哈里薩辣醬已經讓你的喉嚨隱隱作痛,就別想嘗試上述任一種辣椒了。但如果這篇文章讓你想對身旁親友來場低劣的惡作劇,我建議你千萬別實行。加州一名47歲的男性在吃下一顆漢堡後,因為攝取含有斷魂椒的辣椒醬而遭遇噩耗。當時他正在參加大胃王比賽,因這種辣椒而劇烈嘔吐,事後發現他的食道有個2.5公分的大洞!若非急診、插管和手術,這個洞可能會讓他魂歸西天。這位不幸男子直到23天後才能帶著鼻胃管一起回家。

辣椒素也是辣椒噴霧的組成成分之一,法國警方經常在示威遊行中使用。辣椒噴霧也可以用來對抗熊――在加拿大散步時可能很有用。不過請務必謹慎小心。分享一則小故事:2018 年12 月,因為機器人不小心打破一小罐防熊噴霧,知名物流公司有24名員工住進了醫院。

辣椒素如何作用?它會刺激細胞受體,由後者活化VRL-1 蛋白質(「VR」的意思是「類香草素受體」,因為辣椒素和從香草萃取而得的香草精一樣,同屬稱為「類香草素」的分子分類。很驚人吧,畢竟香甜的香草似乎和辣椒八竿子打不著關係)。整個過程發生在覆滿舌乳頭的口腔中。舌乳頭中含有味蕾,而味蕾含有與大腦連結的味覺細胞。辣椒素活化味覺細胞的受體,有點像是用鑰匙開鎖,向大腦傳送「啊!著火了!」的訊息。因而,辣椒素並非造成灼痛的犯人,而是灼痛的感覺。這個差別看似微小,卻造就了讓人類相信自己受傷的神奇魔法。

那麼,前面提到那位吃了強力辣椒的不幸男子,最後為什麼會導致食道穿孔呢?在我不斷閱讀無數可靠的科學資訊網站和報章雜誌後,這則資訊應該不是真的,或至少並不完整。辣椒和這位男士的不幸無關,他其實是「布爾哈夫症候群」的受害者。他在傻瓜般的大胃王比賽中快速攝入漢堡與酒精,不論漢堡中有沒有辣椒,結果都會相同。在他過量攝取食物造成大量嘔吐後,食道便破了洞。我可以選擇不和你提及這則假新聞,但我想藉此提醒你辣椒並沒有那麼危險(以及閱讀資訊時要分外小心)。另外,2018 年有個特殊案例登上了報紙頭條:一位美國人在食用「卡羅萊納死神」之後,遭受短暫而極端劇烈的偏頭痛。醫生檢查後,發現這個案例得了可逆性腦血管收縮症候群(大腦血管收縮)。這個案例看起來十分嚴重,但只是獨特的罕見個案。

無論如何,如果你食用了稍微過辣的辣椒,導致口腔像是失火一樣,喝下大量水分並沒有用。辣椒素具疏水性,並不溶於水。喝奶或喝油比較有用。再給你另一個建議:料理辣椒之後務必認真洗手,且避免搓揉眼睛。

我們已經討論了辣椒屬的植物如何透過火辣辣的分子來避免其他物種攝食,它們的目的並不是讓人類開那些火熱的玩笑,動物也不會食用這些精於自衛的蔬果。不過,最近有中國學者驚訝地發現,有種名為「樹鼩」的小型哺乳類具有一種防衛機制,令牠們得以食用這些植物。這種哺乳類生活在東南亞,但辣椒來自美洲。經過基因分析後,學者的結論指出,樹鼩經過基因突變,牠們的辣椒素受體已經不會再活化。由於樹鼩生活的區域並非辣椒的原產地,學者推測這項突變應該是為了適應胡椒科植物薴葉蒟――這種胡椒具有和辣椒素類似的作用。樹鼩的基因突變使他們可以攝取的食物種類更多元,進而增加生存機會。

快樂和痛苦偶爾是一體兩面,而辣椒也不僅是痛苦的來源,同時也是快樂的來源。不過,人們會問,快樂和痛苦怎麼能兼容並蓄呢?事實上,當大腦感受到痛苦時,會分泌腦

內啡。腦內啡是一種與嗎啡類似的分子,可以抑制痛苦、促進幸福感。該分子由下視丘和腦下垂體之間的複雜作用分泌,並固定在用於回應痛苦感受的受體之上。尤其在人體運

動時,身體也會分泌腦內啡。腦內啡又被稱為「幸福賀爾蒙」。

辣椒為平淡無奇的菜餚增色。最近人們也發現它有其他功效。辣椒尤其對心臟特別有益,可以降低心臟病發和腦血管意外的機率。2017年的一項美國研究也指出,經常食用辣椒可以降低死亡率達13%。在這項研究之前,2015年發表的另一項中國研究則指出,經常食用辣味食品和長壽有正向關聯。

辣椒也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菌等特性。辣椒素也用於止痛藥物,還能對抗癌細胞。甚至有人提出將辣椒素用於治療慢性鼻炎的噴劑,但效果尚有待證實。

不過,奇蹟般的藥方從不存在。因而,在大口吞下超強力辣椒之前,還是得請你先去詢問醫生的意見!

 

2023年6月中文新書 同類商品


歡迎來到奇異餐廳3:決戰之日

雙向禁錮(下)

雙向禁錮(上)

貓福珊迪的小旅行

見鬼的法醫事件簿:死者的要求

平台家族

別說分手

無盡之海

別太努力做到好

愈重要的事,愈是輕聲低語

上官鼎經典復刻版:鐵騎令(1)

等你好久啦(限量贈送萌Q小徽章,4款隨機1入)

生態深深深幾許:人類世中的文學想像與生態批評

看不見的國境線(下):邱永漢小說傑作選

看不見的國境線(上):邱永漢小說傑作選

盡頭的回憶(二十週年紀念新版)

尋仙:追憶微生態私生活的自然念想

淚與笑(精裝版)

樂文誌

上官鼎經典復刻版:鐵騎令(2)

還有... [顯示所有書籍]

*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之用, 香港書城並不保證以上資料的準確性及完整性。
* 如送貨地址在香港以外, 當書籍/產品入口時, 顧客須自行繳付入口關稅和其他入口銷售稅項。

 

 

 

  我的賬戶 |  購物車 |  出版社 |  團購優惠
加入供應商 |  廣告刊登 |  公司簡介 |  條款及細則

香港書城 版權所有 私隱政策聲明

顯示模式: 電腦版 (改為: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