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原來是這樣(上卷)
 
作者: 姜狼 
書城編號: 26906428


售價: $83.00

購買後立即進貨, 約需 7-12 天

 
 
出版社: 大地出版
出版日期: 2012/11
頁數: 328
ISBN: 9789866451577

商品簡介
三國時代從東漢末年算起,長不過百年,卻英雄紛起,豪傑遍地。一代風流才子蘇東坡迎風高唱:「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雖然三國是漢末唐初三百年天下大亂的開始,但畢竟就整個歷史發展階段而言,三國處在了歷史上升時期。三國是亂世,不過卻亂得精彩,因此三國熱自然就歷久不衰。

也許是受到了《三國演義》的影響,我們心中的那個近乎完美的三國,更多的是指西元184年東漢黃巾起義以來,到西元234年諸葛亮病逝五丈原,這五十年的精彩歷史。尤其是東漢末年那二十多年時間,幾乎包攬了三國歷史最精華的部分。比如孫策平江東、官渡之戰、三顧茅廬、赤壁之戰、借荊州、馬超復仇、劉備入蜀,失荊州、失空斬、星落五丈原等。

其實要從嚴格意義上來講,三國真正開始於西元220年曹丕代漢稱帝,曹操、孫策、袁紹、呂布、劉表、荀彧、荀攸、龐統、法正、郭嘉、周瑜、魯肅、呂蒙、關羽都是東漢人。

三國之氣勢,足以傾倒古今,嘗臨江邊,沐浩蕩之風煙,歎一身之微渺;慕鳥魚之暢情,悲物事之牽錮。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試閱

一、三國的疆域劃分
在談三國的疆域之前,先把漢朝的行政區劃制度簡單地介紹一下,畢竟三國直接從漢朝脫胎而來,不講漢朝,尤其是東漢,便沒法說三國。
在中國的行政區劃史上,「九州」這個詞注定是繞不過去的,一直以來,「九州」都是古代中國的雅稱。「九州」一詞最早出現在《尚書.夏書.禹貢篇》,據說是大禹治水後設立九州。關於九州之詳指,向來說法不一,以《禹貢》為準,九州是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
不過從夏商周直到先秦,州都不是一個具體的行政區劃。秦始皇統一中國,廢除分封制,改行郡縣制,將秦朝疆域劃分為三十六個郡,後增為四十郡。自從吃飯賴賬的劉邦敲掉了不可一世的項霸王,建立大一統的漢帝國後,行政區劃是郡國制,即諸侯國與郡縣同時存在。
但郡國制有個最明顯的弊病,諸侯權力過大,據有兵權和財權,最終導致七國之亂,險些砸掉了漢景帝劉啟的飯碗。劉啟也看穿了其中利弊,但真正對行政區劃進行大手術的是景帝的兒子漢武帝劉徹。
劉徹果然雄才大略,他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雙管齊下。一方面實行推恩令,讓諸侯國在內部分封成若干個小國,削弱諸侯對中央的威脅。另一方面,劉徹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元封五年,也就是西元前一○六年,創立了刺史部制度。劉徹將天下劃分為十三個州,州長官稱為刺史。
這十三個州是:司隸(地位相當於北京直轄市,今關中地區)、并州、荊州、兗州、豫州、揚州、冀州、幽州、青州、徐州、益州、交州、涼州。西漢時的州部制度從嚴格意義來說不算正式的行政區劃,只是監察區,州刺史就是朝廷派到地方監察吏治民生的欽差大臣。
因為是巡察地方,所以西漢的刺史沒有固定治所,吃完上家吃下家,成天東遊西蕩。真正將州部制度固定下來的是東漢,從此州部制度正式成為一級行政區劃,直屬朝廷,相當於現在的省、自治區和直轄市。

東漢的十三州是:司隸(今陝西關中、河南沿黃河兩岸地區、山西西南地區)
豫州(今河南東南部、安徽淮河以北地區)
兗州(今河南東北部及山東中部地區)
徐州(今山東東南部、江蘇長江以北地區)
青州(今山東東部地區)
涼州(今甘肅、寧夏)
并州(今內蒙古沿黃河兩岸地區、陝西東北地區、山西大部地區)
冀州(今河北︹自京津以南︺南部地區)
幽州(今河北︹自京津以北︺北部地方、遼寧︹自鐵嶺以南︺大部及朝鮮西北角)
揚州(今安徽淮河以南地區、蘇南、浙江、江西、福建)
益州(今陝西漢中、四川、重慶、雲南、貴州)
荊州(今河南南部、湖北、湖南)
交州(今廣西、廣東及越南北部地方)

東漢除了以上十三州外,還有西域長史府(今新疆大部),東漢的疆域面積大體和西漢相當,幾乎就是從西漢複製黏貼過來的。
我們一般都把西漢和東漢合稱為漢朝,實際上東漢和西漢是兩個政權,因為被王莽在兩漢之間橫插了一腿,所以兩漢沒有直接的上下繼承關係。東漢的天下是光武帝劉秀歷盡千苦萬難打下來的,只不過劉秀為了鞏固統治,上承了西漢的法統而已。
在經歷了光武帝、明帝、章帝三代盛世後,在和帝劉肇的支持下,官宦勢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殺進了政治舞臺,成為最為矚目的一股政治力量。和帝之後至黃巾大起義之前,東漢實際上有三股勢力在權力場上角逐殺伐:宦官集團、外戚集團和清流官僚集團。尤其是宦官和外戚,成天殺來殺去,東漢帝國被搞得破破爛爛。到了桓靈之時,東漢徹底走向衰落,最終無藥可治,暴病而死。
東漢滅亡的直接起因是半仙張角發動的黃巾大起義,但實際東漢亡於藩鎮之手。東漢統治的崩潰,中央權力出現了真空地帶,各地豪強像貓兒一樣,聞到了誘人的腥味,嬉皮笑臉地湊了過來,拉胳膊拽腿揪腦袋,將東漢五馬分屍。
我們耳熟能詳的三國實際上就是從藩鎮演變過來的,東漢末年,藩鎮軍閥成群結夥地出現在中華大地上,勢力大的橫跨數郡,勢力小的也有至少一個郡的地盤。諸葛亮在他的成名作《隆中對》就說「自董卓以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
歷史由亂而治其實就是一部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對資源重新整合的過程,在搶蛋糕的過程中,不斷有競爭者被強者 PK 下臺,大浪淘盡始見金,勝利者畢竟是極少數。
東漢剛破敗那會兒,尤其是董卓被滅之後,形勢異常的混亂,各藩鎮之間互相廝咬,地盤犬牙交錯。這種競爭方式非常像馬拉松比賽,在比賽前,幾百位選手站在起跑線前,號令槍一響,一窩蜂地衝了出去。但跑得越遠,掉隊的就越多,最終就剩下十幾個人,開始最後的決戰。
我們對袁紹、曹操、劉備、孫策(孫權)、劉表、(劉焉)劉璋、馬騰(馬超)、呂布、袁術、張繡、公孫度這些大牌軍閥都比較熟悉,他們都是馬拉松比賽中堅持到最後的選手。其他人如李傕、郭汜、劉虞、韓馥、公孫瓚、劉岱、張燕、張楊等曾經風光一時的人物都被淘汰了。這都算知名的,比如嚴白虎、橋瑁、劉辟、楊奉、馬相這樣的小軍閥,基本上沒多少人知道了。
大部隊被甩掉了,堅持下來的這些選手就要開始近距離 PK 了,有些人沒堅持住,掉隊了,比如呂布

姜狼 作者作品表

五代十國原來是這樣

五朝宰相:五代十國裡的馮道

春秋原來是這樣

柴榮是個好皇帝

千古一戰神:韓信

三國原來是這樣(上卷)

三國原來是這樣(下卷)

*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之用, 香港書城並不保證以上資料的準確性及完整性。
* 如送貨地址在香港以外, 當書籍/產品入口時, 顧客須自行繳付入口關稅和其他入口銷售稅項。

 

 

 

  我的賬戶 |  購物車 |  出版社 |  團購優惠
加入供應商 |  廣告刊登 |  公司簡介 |  條款及細則

香港書城 版權所有 私隱政策聲明

顯示模式: 電腦版 (改為: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