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簡的備忘:哈古棯與少年西格的島嶼記憶
 
作者: 陳愷璜 
書城編號: 27626185

原價: HK$260.00
現售: HK$247 節省: HK$13

購買此書 10本或以上 9折, 60本或以上 8折

購買後立即進貨, 約需 7-12 天

 
 
出版社: 印刻
出版日期: 2024/01
頁數: 664
ISBN: 9789863876908

商品簡介
我漫漫的書寫就是一種至簡的備忘,
安頓好那些脈絡有限卻不斷交錯的記憶,
同時保存下這座島嶼歷來生存的軌跡。

作為小說,《至簡的備忘》的創作形式在台灣文壇算是不常出現的美術與視覺藝術文學作品──全書試圖以九十餘個畫面裝幀作為書寫底質,播散成具倍數效應的多維時空超覺展開,部署大河式庶民生活斷代的嘗試之作,亦是台灣當代文學跨領域創作的書寫實驗。

本書試著以地方上家族幽微人物交織生命力道回應島嶼歷來被絕對化的存續孤寂。書寫島嶼過去的同時也在書寫著未來與現在的關聯,藉由撤除寫讀界線讓讀者更容易看見實際書寫的工作狀態,透過層疊灰階替代書寫政治的商品化框架──多軌並置的時空軸線,狠狠地甩開虛構與非虛構的真實迷亂──透過發散裂解中九十餘個影像敘事的再影像函化,不斷邀請讀者一起進入已知的未知時空間裡,感受另類「看見」島嶼生成的跨時區縐褶,徹底以一種身為島嶼人都能閱讀的再創方式開放參與,每個人都會被熱情地歡迎進入庶民書寫之中,這是身在福爾摩沙的你我都該閱讀的庶民書寫!

作者

陳愷璜

跨領域觀念藝術家(是視覺藝術家同時也是策展人、複合媒體導演、跨域書寫者多重當代創作身分)。遍歷當代藝術創作多元分類,同時也是藝術教育行政治理階層工作者、藝術社會介入與永續推動者。一九八○年代末期即開始以計畫型藝術方案纏叢在主體思辨議題之空間裝置、影像與複合媒體、環境地景、策展書寫等進行總體式的創作實踐。

目錄

可進化的前言

那開始起響
傳衍
封建已然流浪數百年
作為姓名的「羅蕃薯」
超脫遺傳的無謂細碎紛亂
持續切分的關聯
只有認命啦!
漢和合體的所在
生物動力學的具體效應
「三泰株式會社」
百年幼稚園
童子尿
本體的鍛鍊
移轉認同
從頓角難行到臻於流暢的圓弧
人生會否輪轉
「吳百發診所」
脆弱時代的強度生活
存有逕自朝向成為擬想式的直觀練習反覆邁進
觀看的純粹:人生被迫瘋癲
小打工仔意外的共享體味
身體在空間裡的過渡
短暫離開人的尺度
偶然與必然
博愛路上這一家
華麗的蘋果滋味
關於感知演繹的單純驅力
透過直觀,試著動用極不熟練的身體
屎沆仔
跟上時代翻轉人生?
火的文明起點
經由任意微系統開始啟動的生活觀察基礎,多少都能貼緊本能
不退老派的「決定性瞬間」
嘉義福音堂教會裡的異教徒
屢敗屢戰的家庭投資履歷
局部實木配上局部膠合的雕花柚木方盒子
「崎腳變電所」
百多年前,化學知識隨著日本帝國緩步進入島嶼
《勇士們》
其來有自的古早生存學
以拋擲作為湧現
終於到來的阿里山首遊
周仔與茂林仔
B to C的源起
大同牌
豪賭運氣
社會化的演練路徑
民族國小大禮堂
以認同流變為師
基樺師木作工坊
鋪上草蓆靜躺在石板中庭裡,仰望星空的高爽快意
極權總是在靜默裡伺機變化並且藉著異端轉向
關於人種的新視野
「老母雞」
周太太
那些年的私微節奏
地景裝置的本能起點,同時也正是藝術人生地景裡的始源想像
「香蘭」
一璐冰
少棒隊
有意識的告別,就足以向世界說出什麼
停不下來的空間異動
「美國」
軍緣二三事
自己的房子自己蓋
到底要怎麼樣調整,才能跟得上時代?
青少年的不舒適性
影像叢集生活
被詛咒之域
島嶼的第二次一道黑
以迂迴作為進路
諧擬桃花源
凝視陰極射線管螢幕,西格式的夜想畫(Nocturne)
清淤的自然反覆
混合型力比多?
童軍社團的經營
受制於原來就不可見的存在波動
黑色鋼筆桿
「傾斜、再傾斜、一直傾斜、不斷傾斜、直到傾斜」
「葡萄成熟時」
沉潛速度的極限
想像著瞬間成為他人
一年生活:二十四坪
違建麵攤們正作勢展現不同的都會慾望
永誌之物
偶遇的強度訓練
經常不由自主地就會浮現亂錯的離散想像
麟洛營區
為什麼會在軍事基地裡生成擺脫紀律的異質場所︖
日日流洩的日常
關於反轉未來的預置脫鉤
島嶼的可能性
終究是個只能與地球同框的島嶼

後記

附錄:
空間性靈的游絲若離:一個短舞作劇場

序/導讀

後記

試著透過超長時延跨了世紀相關起落的虛實人物,書寫一本關於某種成年以前由少年到青年時期量測生活──可逆旅時空──的庶民備忘,讓五歲到任何成年歲數的人都得以重新進入生活歷史的差異比對與緬懷回顧。因為無論如何,那個時期都是每個人成年之後難以忘懷的高感度人生歷程,如果無法反覆面對將無以為繼;不論值得與否,它都曾經是密集成長的高強度過去。

兀自就把開放性書寫都納集了進來,對於一個非文學圈子的分子來說:真實世界自有其揭露深層非虛構欲念的乖張虛構;於是,它竟自動漫溢成了有小說感、帶點散文式、詩化的,一個跨文類的跨域書寫實驗──它自動找上了我,於是便成為刻意的跨年計畫──流瀉成千高台式的百花齊放,也自然匯聚成為一條書寫的曲折小徑,這對於試圖進入書寫世界的我來說,的確是個保存有限記憶、紛亂情愫與思緒的必然,幾乎沒有被迫要從過多的選項裡做出任何困難的選擇。

事實上,我也不清楚在書寫世界裡,到底能夠擁有如何的選擇性。一旦下定阿甘式書寫決心的第一時間,似乎所有直觀的感知便自動湧現將近上百個靈動畫面對於這個依戀的重重包圍。然後,感覺上只需要對著這些不等程度晃動的游移畫面進行縝密的對話,便得以自在地生成書寫;而這些靈動畫面的確流竄著濃厚如動畫分鏡般的非現實意味!

縱然如此,卻完全沒有任何一點預先的意圖想去碰觸所謂祖父悖論或平行宇宙;也不是要處理或回應有時會被多人分享的虛假記憶:所謂的「曼德拉效應」;儘管主流科學界認為此效應只是另異錯誤記憶的一種體現。

或許可以帶點無懼的聲稱:「這是一部跨域式小說的實驗書寫!」只因為它完全是承接自生命過程綿密起落的斷裂感造化—銜著不斷積累堆置的生命懸宕狀態,既是個體也是島嶼集體──生成聳動半透明關節化的書寫呈現,卻又害怕這樣的書寫足以引發從此便不再能以身體所能支配局部器官的自由行動而焦慮不已──於是開始了先是器官記憶的濃烈反覆、反噬,如噬尾蛇一樣貪婪不分頭尾地吞噬自身感受裡的魯莽──這個跨年的跨域書寫歷程也同時試煉著如何掙扎以預作垂死的準備,那是所有生命源頭必然伴隨的警示。如此宣示更多的是因為再不試著說服安頓自己,它將難以繼續往下一個未來時間邁進。

一旦意識到了,它就會變成一道不太容易越過的關卡。因此,無論如何這都足以讓人冒著與這名為「小說」的書寫一起死去的風險,來進行這個書寫的實驗之路。

試著同步展開透明距離的理論性描述,純然是基於全球災難時代對世界的必要回應。多少有種救贖心態:因為世界性的武漢疫病──恆常的反覆慘烈形同文明生活的逐步滅絕,於今沒有人會再噤聲,隨時都該滑移進時間所掩護著已然凹陷的失落內裡──避免感染籠罩的擾動,卻在看似沒有距離的間離化阻隔中持續斷鏈。

所有似 Jelly 狀色彩的奇形物質,能見度或許還要能再好上許多才行,它從來都不是主動式的對著世界進行任何形式的阻絕,在看似空氣般的物態裡,卻無法直接接觸、連結、跨越,而是硬生生的、可見的斷裂成為無法滲透的分立──但是必須盡量排除關係的局部化──以保有常態的有機與持續可逆。

噢!你總還是能看見整個事件的生發過程甚至是結果的如何到來,卻無法嘗試著透過什麼物質介面而得以讓它們絕對化的連結為一體。可見與不可見在此都偏移為超過物理事態常軌所能解釋的辯證或對立關係。不論如何,我都想試著述說些什麼。「成為光、成為書寫的焦聚」,或許終究也會成為一種極度深切又具有島嶼在地庶民特徵的終極訴求。它不僅能穿透自身,還能折射明晰的圖像、伴隨不斷的隱隱音聲,驅動能量鎔鑄一切的偶然與必然。它看似虛擬,卻能緊緊追索著如雷射光的擊打般,連續地一擁而上,好更趨近成為光的終極可能。

一直有兩個不同年齡的西格以及改名後的啟煌交錯在與哈古棯之間進行著不甚同調的交互對話與談論。或者這整個事態就像是實體與虛擬之間的試圖跨接。但可以立即確認的這可不是數個鬼魅間的談話──卻更像是重現過往又酷似夢境交錯的幻覺一般──表象上看似無礙的現實已經全面脫軌,並且不再以現實的線性時空被認知。它們藉由完全不同的存有載體來示意並揭露它們實存上的必要。不斷地岔出、意外取代規律、交疊纏祟出逐漸逼向清朗透亮的可辨識符號──圖像──形體與回音:西格與其自身啟煌。因為西格從小家裡所有的事情,幾乎都只能是他自己片面單向理解到的,而且經常是各種外人對他的道聽塗說!

互為虛構且相互對應的持存時空:雜多歪斜、偏移、函化的疊置。得以不斷演繹、夾敘的時間與空間──想像著與宇宙論對位修正的當代負人類世本體隱喻──此刻能回應的,似乎就只是世界現實裡一切無止境紛雜實存的消耗性選項。如果這是需要被迫做出即時的選擇,它的確總是能在關鍵時刻裡被重新決定、改變路徑成為無法預期的生成。想想個體生命,絕處逢生、隨機又任意性的可能寓意便能了解。

聽著他人的生命歷程來轉置成為故事的起點。對我來說,小說書寫的某種潛隱定義似乎就已經在那裡萌發。

如果試著「回到母親……」永遠是一條活路:那麼回到哈古棯母親黃素柳水上鄉柳仔林的故居,勢必成為進擊頹敗家族必要的地方誌與庶民歷史的繞道之路。試著返回西格的母親美玉的獨特
日治年代困窘,讓時代集體的生活曲折因而得以平復、得以成為生命的常態。即便那種時間越來越在感受上有著更為清淡的過往羈絆,也自然是滄海桑田後的殘破現實。是無人歡娛的時間軸線裡所牽動的消逝場域,獨留個人的唏噓與哀嘆。一切原來我們所不知道的變徵之貌,悵然之餘竟也開始充盈起古怪的絕對性格。

試著想像,或許所有的小說創作都必然是透過個別生命的微觀盡述,好沾染一點文學性的驅力強化,才足以傳遞深度感知上的巨觀鋪陳而藉以開拓人生、得以舒化生活,生成面對未來繼續生存的能力。這聽起來,十足就已經是個有點年紀的人才該會說的話!

試著透過這本被我名之為小說的書寫以及它從當代視覺藝術觀念上轉置的真實來消敉虛構──非虛構間的無意義爭端,這一切也無非都只是自己的多慮。全文人物都是夾雜真實或虛構的姓名與歷程,但是卻未必都循著他們的現實人生作為書寫的底蘊。

如果詩正在遠離世界或者正在極端地透明化、黑化──未來的世界,以後會否突兀的將只剩下「小說家」?

二○二一年五月中旬之後島嶼的武漢肺炎疫情狀況開始急遽惡化,它正試著反轉幾年之間的偶然平靜,趨向世界的絕對化不幸、或者那已經逝去生命的數千萬人的無辜?慘烈程度──跨了西班牙流感百年之後──只有二○二二年「島上都死光了」的假設性概念推演,足堪比擬!

多少開始懷疑這部「小說」書寫,真能有機會出版問世?或者只能成為某種下一輪頹世人類考古的潛隱遺誌?說穿了,難免有種深沉難鳴的莫名感:跨年裡很多個天剛蒙亮的清晨,總能在非預期瞬間便看見窗外無聲息的遠處,光亮弧線裡滑溜過一列五節的騰空輕軌車;窗外近處園子裡的蟲鳴似乎也都會切換距離般地配合著那樣的不真實感,好讓僅有的書寫能夠更全面地沉浸在非現實的世界之中!

本書的出版,除了兄姊、Jeanette、Didier……的鼎力支持,琇媛貼心的讀者角度。翊峰老師的專業提點……全都提供了莫大的幫助,謹此獻上衷心致謝。

試閱

那開始起響。此起彼落回響式序曲的必然動聽,如何能夠持續得夠久?再次探問,是誰在發出聲音?

其實根本從未真正見過陳通其人,就算從 Google 雲端的AI資料庫上也查找不到這個人曾經存在過的任何蛛絲馬跡。
唯一看過的,就是半個世紀前高掛在四合院大宅公廳側牆梁柱上,以黑色倒角圓弧細木邊框所裝裱的那幀──陳通出殯儀式上曾經使用過卻沒有依照習俗禮儀在事後銷毀的黑白半身像──照片中人有著滿臉濃密白長鬍鬚、頭微禿、已經被世界時間擾動沉降成曠世灰濁的雙眼,瞇眼凝視著前方某個特異位置,像是正在入神思忖著什麼依然膠著的無助深處,穿著素紋花、黑色蠶絲綢緞反射著恬雅光澤的長袍微胖老人。
「這咧,就是你吔阿祖陳通。」哈古棯語帶篤定的思念與驕傲口吻指著掛在宅院公廳算是比較私密角落裡,有點暗沉已經結上了些蜘蛛網位置的相框。藉由這僅存的一幀放大黑白照片,試著重新召喚記憶深處猶在的真情,向西格述說著陳通這個人;那個不怎麼開放空間裡的陳年塵埃,竟然也像是跟著哈古棯瞬時的肯定口氣快速地凝結起來,專注地停止了四處的飄散。
「但是,我從來沒有見過他!」西格直截了當又天真明白地回應著。
「你出生的前幾年,他就已經過世……」哈古棯欲言又止,對於重述他幹練祖父的過往點滴,因為時間的無法逆轉而顯得有些猶豫;更何況對西格來講,這根本就可能只是經驗之外一個繁複家族故事裡,極為虛幻的重要人物之一。

從一開始,就只是因為意識到個別生活節奏裡普通的日常展開,不光只是生物學式的蔓延閃耀,而且已經不是一般經驗所能承載,我們總會迴避著直面這種實際上極為困頓的生存尷尬,轉而回到有限的生活範圍之中,好吸吮著生命經驗汁液裡的各種紛雜滋味。這也就像是泛地球知識的如常啟蒙一般有限而且絕對,它總就是那樣地「不會走鐘」,有了陽光、空氣、水之餘,植物該是長成鮮綠光蠟的時節總是嫣紅不了枯乾的惆悵。
來到那個如今已然被時間徹底拆解、時代更替過的鄉下城鎮中心,就著那樣古稀脈絡被凝結的整體空間,它的轉換畫面就像是快速搭建起電影布景,一樣地錯落著架構在被記憶復現的幾個不等高度立體造型之間,又像是某種地面框架拔地而起的超絕展開一樣。這才猛然發現五十幾年之後「複製島」(Cloning Taiwan)計畫才要能夠出現的真實原型,其實早已在半個多世紀前的西格內心,就以一種暫時隱匿的本體方式被註記醞釀著。難道,這也就是島嶼亙古以來有待挖掘的潛隱本體?

橫斜的馬背屋脊,上下、之間,它們是由不同的原生材料所製造而成,時而透露著它們的真實年代,時而反覆著它們試圖要更快離去的世界未來。但是,無論如何當要嘗試趨高走在屋頂瓦片上好鳥瞰過往時空動靜的細節時,任誰勢必都要不斷地叮嚀自己務必要多加謹慎、保持平衡的同時還要盡量放鬆心情、放緩身體的重量、放軟腳步的輕盈,生怕一不小心蹬破了宅院脈絡以來不可明說的家承默契,發出無法被接受的清脆破碎而意外驚擾腳下屋內空間先祖們的安適神靈。
儘管,宅院的總族譜是被夾榫在那個沒有人會輕易去隨意探讀的樟木製雕刻神主牌裡。不論是誰發生不測,怎麼樣都還是要撿俗地依著祖傳的規矩,每次央請夠資格的識字者以工整娟秀細筆書法來寫就離世者的相應內容;這對西格而言,所有細節顯然都將成為某個特定未來會逐一被揭露的必然,要展開它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罷了。
大宅院屋脊馬背上橫跨的居中軸線,有著一道由一吋厚清朝定制規格燒製薄方磚所砌成專供行走其上,用以進行必要修整屋頂的功能小徑;外部均勻敷塗的灰泥鎮咬了長時間日月星辰幻變的顏色而帶點粉黑甚至帶點純粹的汙漬,更帶點無法回到建築細緻原點的顆粒化難堪,在不同季節裡深淺不一層次逐漸地紛雜起來。
如果這樣的事態要能被講成一個稍微完整故事的話,顯然某種視野尺度的制高點,無論在哪個時代世界裡都是不可或缺的。那些個通透貫穿在馬背屋脊上緩步移動中的身形不只是線性地移動,也在拉長高度似地多向度膨脹著無盡想像,沒有時間的延遲也沒有空間影像的斷訊,一切如實地上映著能趨疲的頹敗過程。
屋頂上,瓦片規則疊置的幾個小局部位置,鑲嵌著不到半呎見方而且不甚平整的透明老式玻璃,它們固守著來自日月星辰的閃耀像是仰賴著它們自己的天賦,屋內的世界才得以成為光、成為宅院裡生活的一脈明亮,似乎從那不時被太陽照射導引入內的光芒裡,灰塵飄渺中不時凝聚著家族的模糊圖像,一幕一幕地緩慢流動更替著,試圖將一個尚不成為故事的事情訴說得可以更像樣一些。
  但是,幾乎無人能理解那已經是一種不能透明也無法再透明的透明,那是不會透明的最後象徵,那只是給人看而不是能用的誤解,因此透明玻璃的意義完全走樣,一如時間積垢對它的塵封,湛黃的玻璃板上急速褪色並且流動不已的家庭影像簿。

回復少年歷程記憶庫的舉措能夠成功嗎?
它連貫的是某種雙─雙核心:既是西格也是哈古棯。既是西格更是啟煌。
既是自己也是他的父親,既是自己更是他的童年、成年。
透過高密度、高強度節點的匯聚,生成一門反身式測量法的最新試驗。
跨越個體生命量測模組的雛形架構,於焉成形。
──TCHNOGRAMME

我時常清楚地記得的並不是人,反而是從前我和外祖父一塊住過的亞拉卡塔卡小鎮的老宅院。我現在每天睡醒的時候,都有一種亦真亦幻的感覺,似乎自己依然身處那所令我魂牽夢縈的宅院。

「那個所在不是在嘉義市內的北門口嗎?怎麼會是你們現在所在的水上鄉柳仔林苦竹寺?」哈古棯在電話那一頭輕聲但有點急切地重複追問。
沒有人能即時回應他,連西格也沒有,徒留一片不知所措地安靜沉默。
  是不是這樣的貿然到訪柳仔林,無端激起哈古棯靜置內心幾十年甚至是超過半個多世紀,事實上非常強烈對於他母親的刻骨回憶?
或許,他兀自想著:「我終將遺忘夢境中的那些路徑、山巒與田野,遺忘那些永遠不能實現的白日夢。」他很清楚,徒然回到自己曾經喜愛的地方也絕不可能重新目睹它們,因為它們不是位於空間中,而是處在逝去時間的老舊記憶裡,因為重遊舊地的人不會再是曾經以自己的熱情妝點那個地方的兒童或者少年。
因此,根本沒有人能即時回應他,更多的是因為其他人都是更年輕幾個世代的後輩,對於家族過往脈絡的事情,都已經不甚清楚而不知道該如何回答!
如今,哈古棯得了老人癡呆症,記憶時好時壞,但也差不多已經記不得所有事情的細節,這一瞬間,他到底想再追問些什麼?
終究,告別海馬迴已經是一種不可逆的入老儀式;逐漸隨著記憶的淡化也會失去對所有過往深刻氣息味道的辨識能力。
不論如何,西格試著與哈古棯開始談論起家族與他相關的一些內容,問了很多,但他約略只記得他的祖父、父親、伯父是誰。其他都是以年代久遠不復記憶的皺眉頭、傻笑含糊方式帶過,表情帶著莫名地困惑與甚為顢頇的為難。甚至,經常連他自己家庭全部成員的合影照片中──西格那時候大概只有兩三歲──他也需要端詳許久,才遲遲確定哪個是他自己。而他的太太,西格的母親美玉,儘管兩個人相守過活超過半個世紀,卻怎麼樣都令他猶豫再三難以確定,子女們的名字就更難以一一確認地說出口了。
  「你叫啥名?」西格試探性地問著。
「哈古棯。」
「你是啥時陣、幾年出世?」
「我是大正十二年出世。」
「啊,你老爸是啥人?」
「……陳明智。」沒有多想哈古棯就脫口而出,回應著西格溫潤的繼續追問。
「啊,你老母啥人?」
「……黃素柳。」頓了一下,回答也還算平順。
「你阿公咧,啥人?」
「陳通!」毫無遲疑,鏗鏘有力的回應著。聽得出來他與父親,特別是祖父的互動關係是相當直接而緊密的。
哦,不,那都只是西格內心思索的心智回音,一種能透過空間場域傳遞的雜訊干擾罷了,不需要太介意。當然它是通透在所有的任意時空裡,有需要的話任誰都是可以隨時傳呼的。果凍狀晃動的透明層紋理將能生成一切新舊事態,包括影像與聲音的加密檔案,甚至是夾縫中的交錯日常;因為對它們而言,這些都只是記錄檔案投射的重複輸出或輸入,就像即時的腦波感應那樣容易啊。



傳衍。偶然的遺傳跨越,父親的母親──只能成為母親──成為初始來源的一脈追索,雙柳合體柳仔林。
讓渡給主動想要幫忙命名的熱切感,地方終究也能成為故鄉。
從衛星的空中之眼遠近縮放鳥瞰,只會知道它約略位在八掌溪畔,夾蹛在溪仔底、內溪州與水上、外林之間,它的規模呼應著周遭的歷時起落,數百年來的苦竹寺並沒有太大變動,亙老的茄苳樹也一直都在。
視閾降落地面,所有的碎裂小鄉區,全都自動溶接在一起,感覺變得完整、擁擠,卻是更形遙遠地陌生。

由型態已顯得模糊斑斕、狀似隨時都能坍塌的建築外觀作為臨時參觀的起點,透過「善德堂」陳金水這位曾經擁有日本總督政府核可宗教證照的日本和尚,他外孫阿崑仔所持有早年的訪談影音紀錄,透過老式的映像管彩色電視、VHS錄放影機,略微走音的類比式誦經配音、伴著不怎麼清晰的字幕與略微褪色的影像……一派老實地介紹起:「苦竹寺是台灣嘉南平原的四大觀音道場之一。寺名的來源:柳樹茂盛一片林,茫茫散野無人耕,苦修金色觀音竹,十多餘年護眾生。創建於清皇乾隆帝十九年(一七五四)。」
柳仔林在清帝國的早期隸屬於嘉義堡柳仔林庄。日治殖民時代改為隸屬台南州嘉義郡水上庄柳仔林,當時分作二堡:一堡為現在的柳林村,二堡為現在的柳鄉村,二次大戰之後改為隸屬台南縣水上鄉柳仔林,後來又改為隸屬嘉義市水上區柳仔林,一九五○年代才正式改為水上鄉柳林村。
這種歷史性地頻繁交互隸屬不禁令人聯想起,法國小說家都德(Alphonse Daudet)的《最後一課》(La Dernière Classe)名作,那般的叫人痛徹心扉、令人心神難堪。一個地方的住民對於歷史治權數次來回轉換的無奈以及人對地方認同深切又長遠的影響,足以導致文化宿命感的全面生命沉降。
根據清帝乾隆四十二年(一七七七)鄉裡耆老黃枝蓮、黃政、黃山海以及住僧缽傳等人集資重建佛殿。在重建碑記上還記載著:「佛殿秀瓦雕楹,宛若西天之故府瑤台金闕,居然南海之行宮,誠諸邑西南之一大寺觀也。」當時,苦竹寺規模之大,巍峨莊嚴外觀,幾可媲美南海普陀山的行宮,已經是嘉南平原的一大佛寺。存放在寺內側翼中庭石碑及西天東土歷代諸祖師的蓮座上也有紀錄:「越二十餘載,風雨飄搖、崑靈震動,殿宇有犄斜傾頹之堪虞。棟梁亦粉白、丹青之減色,前所謂輪奐粲然者,今不傅見矣。」
一直到清帝咸豐二年(一八五二),殿宇破損不堪,由住僧慈化大師及十方善信募資重建大殿,並延聘福建裔國寶級大師葉王雕製鎮殿佛祖、火獅金爐、香爐、天官賜福……等交趾陶作品。歷經不同年代之後,又數度改建重修。

其實,整座恢宏苦竹寺廟宇最令西格傾心難忘的,不只是屢次修建的層疊建築,反倒是廟寺右側信眾靜休區庭院裡那棵已經高齡兩百二十七歲的老茄苳樹,矗立不輟,高聳七、八丈,座處諸般神氣中悠然靈感綽綽有餘、無聲地坐實也看盡許多家族大業的興衰起敝,迎領無數世代風起雲湧的脈動洗禮,噤聲在年歲的層理之中。黏附樹幹上青茸茸台灣老藤的細葉,嬌柔了老樹粗壯身軀讓人興起對它盈滿的擁抱念頭,想獲得更多來自年輪深層的時代記憶與秋風子葉獨特氣味飄散的細聲寬慰,在還沒有工業化之前,它便已開始在數百年前柳仔林的雲淡風輕裡搖曳著,如今世態皆異它卻依然生生不息。

二次大戰戰況最吃緊的後期階段,盟軍來空襲柳仔林村附近的水上機場,投下的大量炸彈都被傳說中苦竹寺的十八手觀音給推移到別處無人居住的荒地了,才讓這個村落與苦竹寺得以幸免戰禍的侵擾,完好如初。

千禧年後的這十餘年來,不時都會有一些不明來路的文化資產研究社群人士,悄然潛行往來柳仔林探詢考察「善德堂」的種種。但是,從來都沒有人知道為什麼後來成為民間重要畫師之一的陳玉峰在年輕時期會來到這裡,承攬這個常民宗教信仰的藝術彩繪工作;而且那個時候他的心境應該非常雀躍愉快才對,否則怎麼可能會有如此全面性狂野奔放且大規模的作品,每個不同部位都親自落款署名。更令人費解的是,在這個全面性的作品完成之後,卻就此無故地沉寂了大半個世紀?他跟這個地方家族到底有著如何的關聯與淵源?這種形制規模、格局與內容肯定是獨步全島,絕無僅存的文化資產瑰寶。
必要知道,古早時代要來到這裡工作,一趟路從市內經過湖子內順著八掌溪周邊而下都要坐上大半天的牛車,工作時必要使用的各式精巧家私也都要事先準備齊全,特別遇到事頭需要住上好一陣子的時候。當時,陳玉峰畫面布局考慮,連轉換日治時代帝國治權的太陽旗象徵、酷似日本官兵的人物造型也都被巧妙地收攏轉化繪入他的作品之中,以保事主的家族興業、現實諸事都能平安順利;算得上是他體認到工作倫理中必要一併設想的職業周到。
不過,原來大廳後方的桁架高處垂掛著兩頂尺寸比實物略微縮小比例,以樟木手工雕刻的花轎子,如今顯然已經跟著時間的推移而不見了蹤影,獨留那空洞裡凝結著老散不去的青嫩羞澀氣息。那兩頂小花轎子,可是當年用來將入住的未嫁娘牌位迎接回來「善德堂」端莊盛禮儀式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呢。讓她們每一位都能在進入冥界的餘生轉換之前,了無遺憾地風光入住。
實體的阿崑仔在他充滿在地腔調又制式熟練的簡短講解之後,儘管使用的影音輔助介紹設備、方式都與時代嚴重脫節;吞了吞口水,像是切換了一個人似的,站在外觀其實已經殘破不堪的建築廳堂前,狀似要進一步導覽這個地方的過去,卻也像逮到什麼意外的機會般,快速地以另一種口吻與靦腆的神情說著:「真歡迎大家來參觀﹃善德堂﹄,伊是阮兜的老菜堂。記得大概是我六歲吔時陣,有一日阮金水仔阿公出外去幫人誦經,阮一家勢大老爸母去田裡做工作,秀梅阿姨嘛出去賣臭柿仔,厝內只有連我三個囝仔……真正是無意一瞬間,千光寺的金淨法師帶著兩名隨眾尼姑兀自進到家裡佛堂來誦經禮拜後,便順手將神房中的佛菩薩直接請走了。」一口氣講完故事原委,阿崑仔像是據理力爭又像是辯解,更多少表達了他當時年幼的無奈與不堪,以及那已經很難再追索的佛菩薩神祇,竟然就在光天化日下被盜走的責任歸屬。
金水仔阿公過身了後,便有後來阿崑仔繼續與柳仔林地方上千光寺針對「善德堂」土地的產權爭議。到這個地步,只剩下鎮座千光寺內身形憔悴的古老佛菩薩神祇才有能力出面證明一切的真相了。當然官司最後,阿崑仔也落到只擁有破落傾壞中的地上物使用權。
阿崑仔大概萬萬想不到,就在他幫西格做過「善德堂」導覽介紹的一個月後,西格便試著從文資界多方查證確認這個正在急速破敗頹壞之地,其實已經被地方政府依文資法律,通過成為一處縣級的古蹟。只是,因為初次見面並不熟識,西格還沒有決定是否該告訴他們這個絕好的消息。

我們記憶最精華的部分保存在我們的外在世界,在雨日潮濕的空氣裡、在幽閉空間的氣味裡、在剛生起火的壁爐的芬芳裡,也就是說,在每一個地方,只要我們的理智視為無用而加以摒棄的事物又重新被發現的話。
那是過去歲月最後的保留地,是它的精粹,在我們的眼淚流乾以後,又讓我們重新潸然淚下。

2024年1月中文新書 同類商品


限時動態裡的大象

戰車情景水再現技法指南

都市型災害應變求生計畫:天災後才是危險的開始!

次元彩繪 人物模型塗裝教科書

減脂烹飪教室:傳授雞胸肉相關祕訣

重整習慣:重開機生活,打造新人生

臺灣傳說的心靈探索:虎姑婆與在地故事集

40歲瘦小腹:1日1步驟,瘦腰9公分不是夢

我的吸血鬼同學21 人界實習生

凱爾特十字大辭典

獸醫來教你!貓咪的幸福生活教科書

苔蘚園藝指南:綠意盎然的微型庭園

魔法深化:給靈能巫者的術法課

怪物圖鑑:領略怪物世界必備百科

奇葩兵器圖鑑:69種令人哭笑不得的怪設計

白夜行(經典單冊回歸版)

玩出無限潛力的0-3歲五感遊戲書:日本最強部落客媽咪設計的50個啟蒙刺激,讓孩子越玩越聰明

禮記集說(下)

禮記集說(上)

抬頭看二十九次月亮

還有... [顯示所有書籍]

*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之用, 香港書城並不保證以上資料的準確性及完整性。
* 如送貨地址在香港以外, 當書籍/產品入口時, 顧客須自行繳付入口關稅和其他入口銷售稅項。

 

 

 

  我的賬戶 |  購物車 |  出版社 |  團購優惠
加入供應商 |  廣告刊登 |  公司簡介 |  條款及細則

香港書城 版權所有 私隱政策聲明

顯示模式: 電腦版 (改為: 手機版)